当前,全球化工行业正面临一系列复杂挑战,尽管行业不断提出信息化、数字化、AI、ESG、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韧性等概念和目标,但我们往往在实践中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数据!而如何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利用好数据,才是化解行业挑战的关键。
数据的核心价值与挑战
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具有以下特点:实时性、在线性、连接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然而,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符合上述标准的数字化应用,其实并不多。
为何数据如此重要?因为无论是ESG、供应链弹性问题,还是AI应用,数据都是其基础。尤其在化工行业,若数据的维度不够丰富,AI的应用将难以深入行业的实际需求。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数据连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然而,通过与众多头部企业的交流,我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多数企业都无法实时掌握其全球货物的仓储、配送情况。
供应链犹如一串珍珠项链,真正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数据将这些“珍珠”紧密连接。然而,当前的最大挑战就是——数据孤岛!
数据驱动的化工供应链重塑路径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数据驱动的路径,来重塑化工供应链。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切入点:
1.获取供应链数据,数据越共享价值越大。供应链中的数据大致可分为上游数据、下游数据和物流数据。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许多核心企业会建立“围墙”,要求供应链上的其他参与方登录其专有的VPN来传递数据。然而,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问题。如何让数据在不同企业间流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供应链服务公司作为桥梁,帮助不同企业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并创造更多价值。
核心企业应意识到,开放数据、赋能上下游才是制胜之道。传统模式里,核心企业通常不会给上游供应商开证明,证明“他确实在给你供货”,因为核心企业不“确权”。但如果核心企业把自己的数据共享给上游供应商,就有银行愿意给你的上游供应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开放数据,核心企业不仅能增强对上下游的粘性,还能为上下游创造巨大的价值,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2.衡量数字化效果的标准——增量价值。在评估供应链数字化效果时,企业不能仅仅从自身角度评估是否创造了价值,更应站在整个供应链生态的角度,评估是否为所有合作伙伴创造了增量价值。如果数字化带来的增值是以牺牲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利益为代价的,那么数据的可持续性将面临巨大挑战。
3.打造以生态为核心的供应链。首先,数据必须开放。过去,企业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往往通过VPN等封闭式系统管理数据。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会导致数据变成“死水”,无法为整个供应链生态注入活力。企业应当通过云平台等开放性平台构建供应链服务系统,以实现数据的高效流动和共享。其次,共赢的理念至关重要。以京博石化为例,他们通过开放思维和共享模式,与生态伙伴建立了更为灵活和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更加健康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4.数字化和组织、绩效的关系。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变革,更是组织结构、绩效评估和岗位职责的全面变革。如果忽视这一点,数字化转型就可能陷入失败。非常遗憾的是,现实中往往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