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国际认证关口 进军欧美主流市场
我国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 ——专访浙江联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小鸥
(本刊记者 宫艳玲)近期,欧洲精细化工界再次传出声音,要求
对进口到欧洲的原料药产品进行强制性GMP认证,以求在全球赢得平
等的竞争环境。尽管此类强制性认证也许短期内无法实行,但是在国
际大环境下对原料药要求的日益严格则是大势所趋。一旦国际市场强
制推行高标准的GMP认证,我国原料药企业必将经受新一轮考验,届
时对上游行业——医药中间体来说,也必将产生连锁反应。因此,本
刊记者特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内医药中间体主要生产和贸易企业浙江
联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小鸥先生。
记者:据我们所知,2004年我国医药行业的GMP认证进行得如火
如荼。根据国家药监局规定,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药品制剂
或原料药GMP证书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请您介绍一下有关GMP认
证的情况,以及国内企业的通过情况?
俞小鸥: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它是加强药品生产管理,保证药品质量的科
学、系统、有效制度,是保障人们用药安全有效的可靠措施,目前已
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有效管理方式和国际上评价药品生产质量的
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显加强了GMP的
实施力度,并明确规定了2004年7月1日企业通过GMP的大限日期。
这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无异于一次洗礼般的震动和调整。据不完全统
计,在2004年7月1日大限之日遭遇停产的制药企业近2000家,停
产车间达到800余个。截至2004年底,全国5071家药品生产企业中,
已有3731家通过GMP认证,未通过认证的1340家企业已全部停产。
GMP的强制执行,成为了制药企业大洗牌的一次契机,极大地提高了
我国医药、原料药行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使国内企业开始认识和了解认证规则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程序,为企业
进行国际化认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记者:近期,欧洲精细化工行业呼吁对进口到欧洲的API产品应
仿效美国进行强制性GMP认证,以求在全球赢得平等竞争环境。请问
API产品主要是指哪些产品,是否包括我们众多精细化工企业所生产
的医药中间体?
俞小鸥:API是指医药原料药,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所生产的医药
中间体并不在他们的要求之列。目前国内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生产
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件的正规
制药企业;另一类是普通中小型精细化工厂,后者主要生产原料药中
间体和原料药粗品。
我国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粗品生产企业比较集中,从地域
分布上看,一是以浙江台州为中心,再有是在江苏武进、金坛和常州
一带。其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所生产的品种大多是近几年开发的
新药,各品种需求量不大,产品也多以出口为主。其中部分企业和国
外有着固定的销售渠道,是国外合同生产商供应链上的一环,与国际
市场联系非常紧密。
记者:作为医药中间体的下游行业,目前我国原料药的发展形势
如何?有专家分析,我国一些医药中间体企业已经开始向原料药方向
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俞小鸥:我国目前已能生产化学原料药1500多个品种,2004年
总产量达80万t,占全球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紧跟美国成为世界
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
长期以来原料药一直是医药行业的出口支柱。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
一些国际专利药到期的契机,我国原料药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将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市场所占有的份额。由于医药行业(原料药)
需要大量特殊化学品,而随着社会化分工与生产技术进步的要求,医
药行业将一些中间体转交化工企业生产。因此可以说,医药中间体属
精细化工产品,目前已成为国际化工界的一大新兴产业。
目前,我国每年约需化工配套的原料及中间体2000多种,年需求
量250万t以上。国内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
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原材料价格
较低,加之出口不像药品那样会受到进口国的种种限制,因此大量出
口外销。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利润高于化工
产品,不少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了医药中间体生产的行列。而面对当
今医药中间体行业的激烈竞争,又有不少企业开始向原料药生产转移。
从长远来看,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向原料药方向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
记者:在今后的几年内,国际上尤其是美国一些重要的药物专利
陆续到期,为非专利药生产带来巨大商机,是否也为国内众多原料药
和医药中间体厂商提供了进军欧美市场的大好时机?
俞小鸥:据统计,到2007年,全球将有约820亿美元的专利药品
的专利到期。与专利药相比,非专利药开发成本小、风险低、回报高,
市场销售额不断增加。非专利药市场的快速发展最先受益的就是原料
药行业。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在目前的机遇面前所处
的有利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对国内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行业来说,
已经面临进军欧美主流市场的重大机遇。
记者:那么目前我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出口情况如何?主要输
出地区和目标市场在哪里?
2004年我国医药对外贸易仍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医药进出口额
达到199亿美元(其中包括农药产品),与2003年相比提高28%~30%。
同时,2004年我国医药进出口实现贸易顺差16亿美元。从整体出口
情况来看,西药原料药仍是出口的支柱,2004年的进出口额达到55
亿美元,同比增长25.33%;出口额占57%,实现贸易顺差近12亿美元。
以往我国很多精细化工厂生产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主要向亚太
和拉美地区出口,近两年欧洲市场增长很快,由于美国对原料药进口
制定了严格的审批规则,目前进入该市场的中国产品较少。由于有着
众多的人口和发达的经济,欧洲、北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药品消耗地
区,同时也是向外输出药物制剂的最大地区。出于对自身资源和环保
的考虑,欧美绝大多数国家严格控制原料药的生产规模,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原料药及中间体进口市场,也是我国众多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
厂家的重要目标市场。
记者:中国原料药产品出口欧盟和美国,需要通过他们的COS和
cGMP认证,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国际认证规则。COS和cGMP认证有什么
不同?美国的cGMP与我国目前执行的GMP认证有何区别?
俞小鸥:尽管我国原料药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时机,但是显而易见,
国内企业对进军国际市场的准备并不充分。目前,我国大多是以原料
药粗品或中间体的形式销往欧洲、印度等国。这样的产品附加值较低、
利润较少,而一些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如用于生产消炎镇痛、心脑血管、
中枢神经等非专利药的原料药却由于没有通过国际化认证而无法获得
突破性进展。
因此,面对即将来临的巨大的国际市场,原料药行业面临的最关
键问题是产品要符合一些国际通行的高标准审查和认证,其中尤以欧
盟的COS证书和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cGMP认证最为重要。
1.COS证书
按照欧盟的相关法规,原料药品要想用于欧洲的药物制剂生产,
需要提交和登记“欧洲药物管理档案(European Drug Master
File,EDMF)”或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Certificate of
Suitability,COS又称CEP)的复印件。COS是由欧洲药物质量理事会
(EDQM)颁发的用以证明原料药品的质量是按照欧洲药典有关专论描
述的方法严格控制的,其产品质量符合欧洲药典标准的一种证书。通
过取得COS证书,不仅可使我国企业的产品获得在欧洲市场上的通行
证,同时,也能全面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形象,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对该产品在国内市场及国际市场的表现起到积极的影响。
不同于美国FDA的cGMP认证,欧盟的COS认证更多的是对产品质
量的要求,相关部门会对获得COS证书的企业进行部分抽查。而美国
的cGMP认证,会对所有认证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认证。目前欧盟尚未
强制对进口到欧盟的原料药企业进行GMP认证。
2.美国FDA的cGMP认证
原料药进口到美国,需通过FDA的cGMP认证认可和审查。虽然自
2004年7月1日起,我国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实现了在符合GMP条
件下生产,但与目前发达国家流行的GMP标准还有一定差距。cGMP是
目前美国执行的GMP标准,并不等同于我国目前正在实行的GMP标准。
我国目前执行的GMP标准,是由WHO制定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GMP
标准,更注重硬件设施的改造,而cGMP认证更注重的是软件和管理系
统的建设。
长期以来,国内众多原料药生产企业因为没有通过FDA的cGMP
认证,导致产品不能直接出口美国,而只能通过代理商曲线出口美国;
同时在其他国际市场上产品价格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两方面都给企业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没有获得FDA的批准,虽然也有一些中国药
品或原料药是通过代理商转口或经过改头换面间接进入美国,但绝大
多数产品失去了堂堂正正进入美国主流市场的机会。在药品市场日趋
国际化的今天,企业获得美国的cGMP认证已是大势所趋。
记者:您提到我国原料药大多以粗品或中间体的形式销往国外,
而医药中间体并不需要通过这些国际化认证。近期我们注意到,在欧
洲精细化工联盟成立大会上,联盟主席——德固赛集团合成和催化剂
业务高级总裁 Peter Nagler代表欧洲精细化工行业呼吁,对进口到
欧洲的原料药产品进行强制性GMP认证,以在全球赢得平等竞争环境。
这一信息是否会影响到国内的医药中间体行业?
俞小鸥:随着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企业意识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少原料药生产企业开始考虑通过国际化认证的关
口,以在国际市场“分一杯羹”。另外,正如您提到的欧洲精细化工联
盟的呼吁,可以明显看出,欧盟主流市场对进口产品的要求将越来越
高。尽管欧盟也提到,此类强制性规则也许短期内无法实行,但是在
国际环境内对原料药要求的日益严格则是大势所趋。一旦国际市场强
制推行高标准的GMP认证,我国原料药企业必将经受新一轮考验,届
时对上游行业——医药中间体来说,也必将产生连锁反应。
最近5年,中国和印度的API和中间体生产企业凭借对产品质量
的严格控制和信用度的提高,以其更精湛的技术和规模扩大后成本的
大幅度降低,对欧洲市场的推进非常成功,因而导致欧洲的精细化工
企业在本土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近两年的发展尤其使他们吃惊。所
以,他们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的方式来制造一些贸易壁垒以保持自己
的市场地位。
事实上,中国已有很多企业正在或准备进行FDA的认证工作。如
果欧盟决定对进入欧洲市场的API强制执行GMP认证,无外乎一道手
续而已。但对于硬件无法达到该标准而软件和管理系统也不想建设的
中小医药化工企业来说,那将会失去这一地区的市场。不管外部环境
如何变化,API和中间体企业只要坚持在技术实力、营销技巧、客户
关系上不断重视和投入,前景仍然是非常灿烂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责任关怀与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
社会的发展主流,我国化工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处
理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并理解国际上有关新标准、新
规则的出台。
新闻背景
欧洲精细化工联盟成立我国原料药出口面临认证关口
□ 中化信深达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刘冰
欧盟质疑境外API安全性呼吁强制执行GMP认证
当前,欧洲业界对在欧洲生产的药物安全性产生了广泛的疑问。
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认为,目前欧洲医药监管系统未能有效
禁止低质量的API(原料药)存在于药物当中,对欧洲消费者的健康
构成了潜在的危害。这些“低质量”原料药一般是由欧洲以外(尤其
是亚洲)未经过GMP认证的工厂生产然后出口到欧洲,由于这些进口
产品的价位较低,通过GMP认证的欧洲API企业无法与其展开竞争。
同样作为世界原料药生产大户的美国则不同,美国要求国内所有
生产医药用原料药的企业或对美出口企业必须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注册,并且经其考核通过GMP认证后才可以进行生产或对美出
口。同时,对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数量也有所限制,并且这些企业需
在FDA的严格监管之下。因此,欧洲也酝酿出台相应法规,但由于欧
洲药物局(EMEA)对药物监管不力,欧洲市场上的原料药供应商,尤
其是来自亚洲的供应商的数量几乎没有受到限制。欧洲符合GMP认证
的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希望欧洲主管部门——EMEA或欧洲药物质量理
事会(EDQM)能够严格强制执行GMP认证,即要求出口到欧洲的原料
药生产企业也必须通过认证,以为所有生产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据悉,欧盟从2005年10月30日起将出台有关法规——医药公司
必须持有市场许可资质,以确保他们在药物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药符
合GMP要求。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欧盟原料药供应商缺乏监管的情
况在2005年10月以后不会有太多改变:最近欧盟内部不同机构所做
的声明已经清楚地说明对欧盟以外的原料药的监管将几乎没有变化。
在欧洲,来自亚洲的原料药比例日益增长,一些药物中所含亚洲原料
药的比重已经达到甚至超过70%,因此欧洲原料药产品的公共安全和
竞争力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欧洲境外的大多数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他们并没有受到欧盟
法规的限制。由于欧盟GMP认证不是强制的,这些生产企业不愿花巨
资通过GMP认证而采取走“捷径”的办法以降低成本。价格的差距证
实了这个现实:进口到美国的原料药的价格甚至两倍于进入欧洲国家
的产品。
目前,有资格为美国提供原料药的企业数量非常少,且处在FDA
的严格监管之下,但为欧洲市场提供原料药的企业数量则几乎没有什
么限制。
欧洲精细化工联盟成立强调欧盟整体利益
Cefic 2004年12月8日报道,为了共同应对全球精细化工市场
日益加剧的变化,欧洲精细化工企业决定在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的框
架内,通过成立欧洲精细化工联盟(EFCG)来增强竞争力。这些精细
化工企业包括大中型企业,也包括小型企业。驱使这些企业联合起来
的具体原因有:一是这些企业认为没有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二是越
来越重的政策负担(主要是受即将出台的REACH法规的影响);三是希
望从国家和欧洲政府得到更多的支持,以通过履行里斯本议程(Lisbon
Agenda)来增强创新能力。
最近,在布鲁塞尔举办的医药行业重要的展览——CPhI上,欧洲
精细化工联盟主席——德固赛集团合成和催化剂业务高级总裁Peter
Nagler说:“通过成立欧洲精细化工联盟,将使欧洲精细化工企业发
出统一的声音,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他们的业务问题,并通过和其他国
家贸易集团等合作来更好地在欧洲大陆利用现有的资源”。
Nagler指出,欧洲精细化工联盟已经和Cefic的原料药委员会紧
密合作,并开始帮助为医药和农化行业供应原料的集团成员更好地理
解市场动态、共享最佳操作经验、促进创新,以增强他们各自的竞争
力。
关于GMP,Nagler强调:“在医药原料药从欧洲以外的地区进入欧
洲方面,欧洲精细化工联盟要为其生产原料药的成员呼吁,以在全球
赢得平等的强制执行欧盟GMP认证的环境”。
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将受潜在影响
欧洲精细化工联盟的成立,无疑将使欧洲原料药生产企业联合起
来,增强其在全球的竞争能力。从长远来看,欧盟GMP认证的强制执
行是大势所趋,对于原料药供应商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也将进一步加
强。这对于我国的原料药出口将是一个考验,将会迫使我国原料药生
产企业提高其管理、生产、质量控制水平。欧洲相关机构将会逐渐严
格GMP监管,仅靠产品价格取胜而没有实力达到欧盟GMP认证水平的
企业将面临无法将产品打入欧洲市场的局面。
为了保持我国原料药对欧盟的正常出口,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应
尽早动手,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欧盟GMP认证,在产品质量壁垒前从
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