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能源市场紧张 石化企业积极应对
2005年14期 发行日期:2005-09-01
作者:王文堂
能源市场紧张石化企业积极应对
□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  王文堂
    编者按 石油和化学工业既是石油天然气的重要生产部门,也是主
要的能源消费大户。对化学工业的主要耗能产品来讲,能源不仅作为
燃料、动力,而且是其生产原料,目前用作原料的能源占化学工业能
源消费总量的40%左右。2005年初,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河北大化
集团公司被迫停产;2004年,浙江、江苏等省的石化企业经常因为供
电紧张被迫减负荷生产甚至停产,能源紧张已影响到石化企业的正常
生产。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石油的稳定供应成为我国能
源安全的重要方面。石化企业需要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尽量减少能
源采购价格的大幅波动、减少能源供应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
响。石化企业必须采取策略,积极应对能源市场紧张。

能源市场全面偏紧
    ▲煤 2004年煤炭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发电厂时常由于缺煤
而停机,石化企业的煤炭供应同样非常紧张,企业存煤经常达不到要
求。据有关方面分析,2005年煤炭供应总体偏紧,但价格上涨幅度将
缩小,预计全年价格增幅在5%~7%。
    ▲电 2004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有24个省份采取了不同程
度的拉闸限电措施,浙江、江苏等省更是全年拉闸 薜纭Tぜ?005年
电力供需形势总体上好于2004年,电力紧张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
缓解,供需形势为平衡偏紧,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出现在第3季度。
    ▲油 2004年,我国石油市场的突出特点是:石油需求、进口
和成品油产量大幅增长,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双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石油对外依存度大幅增加,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40%。预计2005年
国内石油市场的基本趋势是:①石油需求增速回落,但仍维持高位;
②生产增速可能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③石油进口量仍会较快增
长,出口量将下降;④石油价格可能回落,但仍将在高位运行。

大力进行结构调整
  面对能源紧张的局面,不同企业的表现显著不同。对能源依赖性
较小的石化企业,被限制生产的几率较小,能源价格上涨对产品成本
的影响也较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强。相对而言,对能源依赖性强,
且能源主要依靠市场采购的企业,对能源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就较弱。
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
   企业结构调整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由生产高能耗产品向生产
低能耗产品转变。例如相对几种高能耗产品,精细化学品生产过程的
能源消费量较少,且精细化学品大多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企业可注重
发展精细化学品,尽量减少高耗能产品的比重。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的
调整。由于市场环境不同,各种能源产品的供求紧张程度、价格波动幅
度是不同的,因此选择合适的能源也很关键。
    我国化学工业现有生产布局与能源资源分布不相适应。在能源生
产比较集中的西部地区,化工能耗仅占全行业能源消费量的11%,而
在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华东、中南地区,化工能源消费量占全行业能
源消费量的50%以上,造成化学工业用能需要远距离运输。因此,石
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应注重地区结构的调整,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应当
在能源富裕或矿产资源就近地区。

高度重视节能工作
    自2002年以来,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
生产经营活动。能源问题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4年6
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
要(2004~2020年)》(草案)。《纲要》首先强调要坚持把节能放在首
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
理利用。节能工作已被提高到国家能源方针的首位,石化企业的节能
工作要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平。我国石油和化学
工业的主要耗能产品节能潜力很大。据分析,从国外引进的合成氨装
置,能耗(油、气)平均水平与先进水平相比,吨氨节能潜力约为300kg
标准煤;中型合成氨装置,全国平均水平与先进水平相比,吨氨节能
潜力约为280kg标准煤;小型合成氨装置吨氨节能潜力为200kg标准
煤。隔膜法烧碱工艺,吨碱综合能耗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0kg标准
煤。
    石化企业的节能工作应主要从2个方面入手,即管理节能和技术
节能。
    1. 管理节能
    (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机构
    为了落实节能工作,企业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节能管理队伍,去
管理和监督能源的合理使用,制定节能计划,实施节能措施,并进行
节能技术培训。
    (2)建立企业的能源管理制度
    对各种设备及工艺流程,要制定操作规程;对各类产品,需制定
能耗定额;对节约能源和浪费能源,应有相应的奖惩制度。
    (3)合理组织生产
    根据原料、能源、生产任务的实际情况,确定设备的合理负荷率;
合理利用各种不同品位、质量的能源,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分配使用
能源;协调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及供能和用能环节等。
    (4)加强计量管理
    没有健全的能量计量,就难以对能源的消费进行正确的统计和核
算,更难以推动能量平衡、定额管理、经济核算和计划预测等一系列
科学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各企业必须完善计量手段,建立健全
仪表维护检修制度,强化节能监测。
    2. 技术节能
    (1)工艺节能
    在各种节能技术中,工艺节能往往是效果最好的。例如,我国多
数炼焦厂仍使用落后的湿熄焦方法,这样1万t焦炭仅熄焦方式一项
就比用先进的干法熄焦方式多损失500t左右标准煤。石化企业应根据
实际情况,选用工艺合理、能耗最低的工艺。
    (2)设备节能
    化工单元操作中所用设备种类很多,包括流体输送机械(泵、
压缩机等)、换热设备(锅炉、加热炉、换热器、冷却器等)、蒸发设
备、塔设备(精馏、吸收、萃取、结晶等)、干燥设备等,每一类设备
都有其特有的节能方式,应根据设备的具体特点,选用合理的工艺条
件及最新的节能产品。
    (3)化工过程系统节能
    从原料到产品的化工过程,始终伴随着能量的供应、转换、利用、
回收、排弃等环节。不仅要求提供动力和不同温度下的热量,而且又
有不同温度的热量排出。根据外供和过程本身放出能量的品位,合理
匹配过程所需的动力和不同温度下的热量;根据工艺过程对能量的需
求和热回收系统的优化合成,对公用事业提供动力、加热公用工程量
和冷却公用工程量。
    (4)控制节能
    节能需要操作控制,通过仪表加强计量工作,做好生产现场的能
量衡算和用能分析,为节能提供基本条件。特别是节能改造之后,回
收利用了各种余热,物流与物流、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影响加强了,使得生产操作的弹性缩小,更要求采用控制系统进行操
作。
    另外,为了搞好生产运行中的节能,必须加强操作控制。例如
产品纯度准确控制不够是引起过程能量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一些
设备在设计时留有很大裕度,使产品的纯度高于所需的纯度,大大增
加了能耗。
    再者,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如原料
的成分、气温、产量、蒸汽需求量等等,若生产优化条件能随着这些
参数的变化相应变化,将能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
    控制节能具有投资小、潜力大、效果好的特点,但目前尚未引
起石化企业的足够重视。

关注企业能源安全
  随着我国进口石油的不断增加,石油安全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
虽然今年的河北大化集团因天然气供应紧张而停产属于个别的特例,
但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氮肥企业,多年来经常由于供气不足
而减负荷生产却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我国无烟煤供应紧张,生产
合成氨用的无烟煤主要产自山西省,南方的无烟煤用户因为市场供应
紧张、运输困难、价格高昂等原因,也时常出现原料紧张而影响正常
生产的情况。离原料生产地较近的合成氨生产企业,尤其是拥有原煤
生产基地的企业,能方便地获得原料供应,其能源安全程度较高。
  2004年,在电力供应最紧张的浙江、江苏两省,很多石化企业由
于限电而减负荷生产甚至停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非常不利的影
响。
  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是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选择在能
源富裕的地区建设生产装置、与大型能源生产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同、
参与能源生产等措施都是保证企业能源安全的可选方案。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
  循环经济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
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已受到
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关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
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政策
措施。支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
制造技术、零排放技术。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支持一批节能、
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广泛开展促进循环
经济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石化企业的一大优势,多年来一直受到各方面
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开发成功磷铵、
硫酸、水泥的综合联产工艺就是典型的案例。该工艺采用湿法矿浆、
二水物单槽多浆萃取磷酸、真空吸滤、一段中和、料浆双效蒸发浓缩、
内分级返料喷浆造粒干燥工艺,制取粒状磷铵产品;自磷酸工段来的
磷石膏废渣通过烘干成半水石膏,与焦炭、粘土、铝钒土等原料一起
制成水泥产品;来自水泥窑尾的烟气经旋风分离后经文-泡-电水洗净
化进入干燥塔,干燥后的SO2气体经一转一吸工艺制成硫酸,硫酸又
返回用于生产磷酸,从而完成一个循环过程。石化企业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可进一步减少对资源的需求,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改进能源采购策略
    由于主要化工产品单位能耗很高,能源费用在化工产品成本中占
的比重很大,如化学肥料制造业能源费用占总成本的60%~70%。因此,
欲降低产品成本首先要设法降低能源的购入成本。
   经过不断探索,石化企业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能源采
购成本。如山东亚星集团等企业采用的“比价采购”方法,现在成为
一些企业广泛采用的方法。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早在6年前就对物
资采购实行了阳光作业,针对不同物资的特性采用不同的采购方法。
山焦公司每年需要230万t的洗精煤,煤炭采购额在所有物资采购中
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为了保证原料煤的供应,提高操作的透明度,切
实降低采购成本,山焦公司将煤炭采购纳入招标范围,对公路运输焦
煤的1/3实行招标采购。据初步测算,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节约
煤炭采购费用近千万元。
   石化企业从市场采购的能源主要是煤炭,除石油、石化集团外,
我国的石化企业分散,属于不同的投资主体,相对于强大的煤炭供应
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石化企业要注意研究市场,及时了解市场行情,
把握最新市场动态,以采取积极的采购策略。对于煤炭采购量很大的
氮肥企业来说,企业之间应更多地进行采购信息的交流,如果同一区
域的石油和化工企业能够共同出资组建负责采购的公司,对能源产品
实施集中采购,其采购费用一定会有所降低。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