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石油和化工经济共建和谐社会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 谭竹洲
编者按 2004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
工业增加值54805.1亿元,同比增长16.7%。化学工业增加值7646.5
亿元,同比增长32.3%,是支撑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5年,
国际化学工业仍处于上升周期,预计我国经济还将保持较快增长,石
油和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谭
竹洲在“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暨中国石油和化工百
强企业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发展形
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将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全面、协调、持续
发展。本刊特详细摘编谭会长讲话,以飨读者。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发展形势
200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
的形势可以概括为:生产、效益同步增长,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均创
历史最好水平;热点行业投资增长加快,产品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市
场需求旺盛,产销衔接良好,价格持续上扬;进出口贸易活跃,出口
创汇增加。
据统计,200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666.1亿元,
同比增长32.3%(全国工业同比增长31.0%);工业增加值7646.5亿元,
同比增长32.3%(全国工业同比增长16.7%);产品销售收入24249.6
亿元,同比增长32.5%(全国工业同比增长16.7%);利润总额2793.0
亿元,同比增长58.7%(全国工业同比增长38.1%);进出口贸易额达
1586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全国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35.7%)。主
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2004年,我国原油产量1.75亿t,同比增长2.9%;天然气开采
407.7亿m3,同比增长18.5%;原油加工量2.73亿t,同比增长13.7%;
乙烯产量626.6万t,同比增长2.4%;合成树脂产量1791万t,同比
增长10.1%;合成橡胶产量147.8万t,同比增长11.7%;合成纤维聚
合物产量788万t,同比增长8.1%;化肥产量4519.8万t,同比增长
16.2%;化学农药产量87.0万t,同比增长12.6%;染料产量84.3万
t,同比增长11%;轮胎产量2.39亿条,同比增长18.7%。
目前,我国已经有20余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其中化肥、合成氨、纯碱、硫酸、染料、磷矿、合成纤维、胶鞋等产
量居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产
量、乙烯产量、涂料产量等居世界第三位;原油、合纤单体、合成橡
胶、合成树脂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回顾200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经济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旺盛
近几年来,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促使各
行各业的消费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对汽车、住房、电子通讯等
产品的旺盛需求,形成对石油和化工产品市场的有力拉动。据经济学
家分析,2004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带
动重化工业发展引起的,可以认为本轮经济增长是有实质性的需求支
撑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一个市场化、自发性的行为,具有较大的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消失。
适应市场需求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2004年全行业继续抓紧结构调整,经过一年的努力,效果逐步显
现。在成品油生产中,柴油、汽油比例为1.94∶1,比上年提高0.15
个百分点;烧碱产量中,离子膜烧碱比例不断提高,已达到35%;尿
素产量占氮肥产量的比例达到58.2%,磷酸铵肥占磷肥的比例为
60.9%,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
所占比例继续下降,下降4.2个百分点,杀菌剂、除草剂所占比例上
升,分别提高了0.53和1.1个百分点;轮胎产量中的子午线轮胎所占
比例为43.6%,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2004年石油和化工企业大力开发产品,新产品创造的价值增长加
快,全行业新产品产值870.8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化肥37.7
亿元,同比增长45.2%;农药37.7亿元,同比增长48.4%;合成材料
138.4亿元,同比增长21.6%;专用化学品146.1亿元,同比增长61.9%。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新建项目发挥能力
200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际完成投资3001.2亿元,同比增
长34.6%,施工项目6270个,比上年增加436个;新开工项目4500
个,比上年增加309个;竣工项目2735个,比上年增加50个。2004
年投资的热点是市场急需的行业,原油和天然气、石油加工、有机化
工原料、化肥、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轮胎等固定资产投资2580.7
亿元,占全行业总投资的86%。2004年投资项目中,达到经济规模建
设项目增多,进一步提高了竞争能力。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2004年投资项目中科学技术含量高、技术水
平先进的项目有了增加,如:使用“子午线轮胎的工业化技术”已形
成了单线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套/a的生产线,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
外先进水平;山东鲁北集团总公司的“15万t/a磷胺、20万t/a磷石
膏制硫酸,联产30万t/a水泥项目”,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创技
术,解决了磷铵生产过程中磷石膏的处理问题,消除了环境污染,扩
大了硫的资源利用,成功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茂名石化利用自主
开发的“200万t/a含硫渣油的加氢技术”,已建成了生产装置,实现
了我国含硫原油加工技术的重大突破。
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据统计,200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非国有及控股企业的现价产值达
到9184.8亿元,同比增长35.1%,比全国石油化工平均水平高2.8个
百分点;销售收入8650.2亿元,同比增长36.8%,比行业平均水平高
4.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26.2亿元,同比增长56.0%。民营企业大多
在无机盐、染料、涂料、生物化学品、信息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领域,
其强劲增长带动了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和行业的结构调整。目前不少
民营企业已经摆脱过去的作坊式生产,逐步做大做强,其经营管理水
平已经有很大改善,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对行业形成局部利好
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呈现整体上扬的态势,屡次刷新历史纪录,
9月27日原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55.67美元。国际原油油价在高位运
行,一方面有利于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另一方
面也推动了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产品的价格稳步上扬。此外,
高油价对国际一些以油、气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如化肥,成本上升使国外产品竞争力降低,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我国
化肥进口减少,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尿素进
口3.8万t,同比下降71.8%;出口394.3万t,同比增长44.4%。
用科学发展观引导石油和化工经济发展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尽管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行业
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受到能源与资源的制约。
体现在煤、电、油、运以及盐、生胶等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紧张、价格
上涨推动成本上升,运输不畅等几个方面。能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
严重、电石等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重视。
2005年,预计我国经济还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温总理政府工
作报告中提出的GDP增长目标为8%。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
汽车、电子、轻纺、房地产等相关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发展,石油和化
工产品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经济增长的基础得
以保持。由于世界石油需求持续增长、部分产油国局势动荡、国际石
油市场投机严重等原因,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有利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2005年,国际化学工业仍然处于上升周期,需求稳定增加,只要
我们的产品适销对路,海外市场继续看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额有望
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良好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下,我国石油和化
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仍大有可为。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和最近人大通过的温
总理政府报告提出的要求,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要把促进结构调整,
节约资源、能源,搞好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以及应对全球一体化、
化解贸易摩擦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努力提
高行业发展水平。
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行业升级换代
要加快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应着重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贯彻落实“三农”政策,搞好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
的生产 加快化肥产品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由单一肥向复合肥的结构
性调整。一方面通过氮肥的原料路线改造、节能改造,努力降低消耗,
提高尿素的产量及其在氮肥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解决磷、硫两矿
的资金投入问题,增加两矿产量,促进磷肥发展。对于国内资源不足
的钾肥,应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并积极组织进口,保证市场供应。对于
农药行业,在逐步停止高毒有机磷农药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低
毒低残留杀虫剂品种;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努力增加杀菌剂、除草
剂的生产和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农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向工业
化转化的过程,提高农药行业的科技水平。
二、国内供不应求、进口较大的产品,应加快发展 这主要表现
在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方面。2004年,全国进口合成树脂2131
万t,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55.9%;进口合成橡胶109.5万t,占国内
表观消费量的44%;苯乙烯、对苯二甲酸、己内酰胺、乙二醇等产品
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甚至高达70%以上。由于国内石化产品存
在着总量供给不足和品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双重矛盾,进口
比例逐年增加。对于这些产品,我们应重点加快发展,降低市场对国
外产品的依存度。我们还应警惕,某些国家对我国进口的大宗矿产资
源,石油、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原料等联手涨价动向,要研究应对措
施。
三、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 我国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业,如无机盐、橡胶制品、染料、部分生物化工等,日益受到来自其
他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挑战,我们要具有忧患和进取意识,推进这些领
域的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以应对不断变化
的国际市场,巩固我们的优势地位。
四、调整产业布局 我国东部地区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
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面临着能源和资源短缺的瓶颈,中西
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和资源,但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产业发
展比较落后。应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东部的大型企业应到中西部
去投资,实现产业的调整与转移,把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
来,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应集中力量发展影响国计民生的
主导型优势产业;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宽民营资本的进入领域,
降低进入门槛,发挥民营企业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作用。完善资本
市场的运作,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转让、重组等方式做
大做强,形成新的核心产品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降低消耗 节约能源和资源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能源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中
不仅作为燃料、动力,而且作为原料,在化学工业中目前用作原料的
能源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0%。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都出现了煤、
电、油、气等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因此,石油和化工行业不能再盲
目发展高能耗产业,即便是西部地区能源比较丰富,也不能仅仅发展
高能耗的产品。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只能是降低生产消耗,节约能源
使用。要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上挖掘节能潜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企
业管理,达到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实现较高产出的目标。
不仅是能源,对于各种资源也是如此。重化工业经济增长的特点
是资源高消耗必不可少。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目前,石油、天然气、
煤炭、原盐、天然橡胶、水资源等都呈现出供应紧张的现象;与此同
时,我国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却大大高于西方国家水平。节约资源已
经刻不容缓。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资源的市场流向,实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的统一。
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是节约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为推
动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国家首先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依
法管理;其次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大经济政策的扶持
力度;第三通过各种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
加强环境治理 重视安全生产
化学工业是“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大户,其废水排放量占
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居第一位;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
气排放总量的6.5%,居第四位;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
排放量的5%,居第五位。尽管化学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近年来已有
所下降,但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党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中内容之一就是人与
自然环境要和谐共处。要加大对废水、废物、废气的治理力度,推行
清洁生产,重视环境、资源的保护,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国家一方面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
面应严肃查处污染事故,有意识的淘汰一些落后的技术和装置,减少
污染排放,加强对现有企业生产排放的规范管理,制定环保标准,同
时提高新进企业的环保门槛。
安全生产也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一个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全
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首先应强化
管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
制;其次要加强危险品安全措施各项整治工作,加快重点危险品的监
控和应急救援工作;三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科技研究工作,加强安全
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四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
的作用,研究行业的有效防范措施。
有效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减少贸易摩擦
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可以更
多的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进程,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面对国际跨国企业大举进
入国内市场,将形成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局面。我们应当研究应对
措施,在竞争中取胜。同时,经济一体化也使得保护主义盛行,不少
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环保、标准等各种壁垒抬高国外企业的进入门
槛,反倾销行为越来越多,贸易摩擦大幅增加,这对于我国企业进入
海外市场也是巨大的挑战。
外资的大量进入是我们首先要直面的问题。目前,国外企业在我
国建立的独资企业越来越多,包括巴斯夫、三菱、拜耳、杜邦等在内
的大型跨国石油化工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自己独立的企业,抢占内地
快速增长的市场。我们一方面要从法律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
国外投资者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要从国家产业安全的角度,为国内
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使之快速成长,能够与国外企业平等竞争。
贸易摩擦的加剧也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洪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权利,运用反倾销等手段回击国外
企业对我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国内产业的安全;对于境外针对
我国企业提出的反倾销,我们要积极组织企业做好应诉、取证等工作,
争取到最有利的出口形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将与各专业协会
一道,加强与国外协会的磋商,尽量化解双边矛盾。对于一些重要的
产品,我们要建立起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化,并采取有
效的措施,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有效应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要靠我们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只
有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减少能耗物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快新产
品的研发,不断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只要我们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提高,足以与国外企业展开公平竞争,
那么在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中,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