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调整出口退税对我国石油石化业的影响分析
2004年4期 发行日期:2005-09-01
作者:赵小辉 朱和
调整出口退税对我国  石油石化业的影响分析
□  赵小辉  朱和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其中涉
及到国内一些主要石化产品和原料,而且出口退税率下调幅度较大,
总体上会给当前我国石油石化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一些出
口量大的石化企业影响更大。但从战略和长远观点来看,对我国石油
石化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03年10月13日,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
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对现行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
整,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涉及石油石化
业的内容包括:将汽油出口退税率由13%调低至11%,取消了原油、煤
油、柴油、润滑油、燃料油及其他一系列石油出口产品13%的增值税
出口退税,取消了柴油消费税出口退税;化纤、橡胶制品由15%降低
至13%;化肥类产品由13%降低至11%;苯、焦炭等从15%降到5%、8%
或被取消;纺织品、轮胎、鞋类、塑料制品等石化下游加工领域产品
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4%。
一  对石油石化业的负面影响较大
    1. 直接减少了国内石化企业的出口利润和收入,一定程度上影
响石化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
    出口退税率调整前,我国石化企业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基本上享
受13%的退税率,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仅为4%左右,而在国内销售所缴
税款却是17%。据有关机构初步测算,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
点,将使得出口成本增加约4%。由此如果出口价格不变,石化产品出
口退税率下调13个百分点,石化企业的出口平均净利润也将减少约
17%。因此,税率调整直接导致了企业出口退税额减少,出口成本加大,
企业毛利率也相应降低。如果按照近两年我国石油石化品出口的规模,
依照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情况测算,对石油石化业收入的具体影响见
表1。
    由于出口产品品种结构和数量不同,因此具体对每家石油石化公
司和每个企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表1可见,受影响较大的将是原
油、汽油、航煤、柴油、尿素、苯等出口品种及其相关出口企业。
    ①原油
    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但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仍
按计划出口一定量的原油,尤其是大庆原油。2002年我国出口原油
720.8万t,2003年1~11月出口原油708.4万t,创汇14.5亿美元。
如按新的出口退税税率由13%降到0计,则2003年1~11月要相应减
少原油出口收入约1.89亿美元,将是石油石化行业中受影响较大的产
品。因此,预计今后国家计划外原油出口量将会减少。目前已有消息
称,2004年大庆油田向日本出口原油量将大幅减少。
    ②成品油
    我国在进口燃料油、柴油等为主的成品油的同时,也出口一定量
的汽油、煤油、柴油等。2003年1~11月我国共出口成品油1140.7
万t(不包括石脑油和溶剂油),创汇30亿美元。如按新的出口退税
税率计算,2003年1~11月成品油出口收入将相应减少约1.87亿美
元。
    ▲汽油与柴油  目前,我国汽油出口量较大,是成品油中出口量
最大的品种。2002年汽油出口达612.2万t,占全年产量4335万t
的14%;2003年前11个月我国汽油出口量达689万t,但出口实际利
润率不高,只有2%~3%,有时出口还会出现亏损。与汽油出口相比,
柴油出口量不大,2002年柴油出口125.7万t,占全年柴油产量的
1.63%;2003年前11个月出口柴油210.2万t,但出口利润更小些。
取消柴油出口退税和降低汽油出口退税率后,柴油和汽油出口获利空
间将减小。但考虑到:一方面受国内汽、柴油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失
衡的限制,目前国内汽油总体供大于求,若减少汽油出口,使汽油产
量与国内需求持平,只能大量削减国内原油加工量,会导致供国内销
售的柴油产量的不足,减少销售毛利,不利于国内炼油业的发展;而
另一方面若将出口汽油全部转向国内市场销售,又会加剧国内油品生
产的结构性矛盾,加上柴油市场需求又呈现季节性变化的特征,因此,
为了调节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和平衡外汇的需要,减少国内市场竞争压
力,预计今后在保证国内市场和下游石化原料需求的基础上,汽油和
柴油(尤其汽油)仍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出口量。对于减少的出口效益
的企业,只能通过内部调整消化和降本增效来解决。
  ▲煤油和润滑油 我国煤油出口量较大,而在煤油出口中航空煤油
又占煤油出口总量的90%以上。2003年1~11月我国出口煤油162.7
万t,其中航煤147.9万t。润滑油则主要出口中低档润滑油和基础油,
但出口量不大。2003年1~11月我国出口润滑油4.88万t、润滑油基
础油6.23万t。因此,此次航空煤油、润滑油及润滑油基础油出口退
税率从13%调至0,将主要会对航空煤油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很可能会
导致航空煤油出口减少,或由于提价而失去部分长期合同;对润滑油
及其基础油出口量大的企业也会有较明显影响。
  ▲燃料油  由于国产燃料油严重不足,我国燃料油消费量的50%
以上需要进口,2002年进口燃料油量达1650万t。而我国燃料油出口
量不大且出口基本上局限于向外轮供应船用燃料油,且几乎都是进口
的保税燃料油再转出口。2003年1~11月我国出口燃料油67.6万t。
因此,取消燃料油退税将主要影响中燃集团,对市场的其他影响不大。
    ③合成纤维
    我国是合成纤维进口大国,2002年进口各种合纤170.71万t,2003
年前11月进口合纤161.94万t。与进口相比,我国合纤出口量相对
很小。2001年、2002年出口合纤量分别仅为7.64万t和18.45万t。
因此,合纤出口退税率这次下调2%带来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此次纺织
服装玩具等制成品出口退税调整会对合成纤维业产生较大影响。
    ④化肥
    我国化肥出口量较大,2003年1~11月化肥共出口443.5万t,
创汇6.5亿美元。化肥出口退税率由13%降到11%,按此出口规模计算,
化肥行业将减收1300万美元,平均每吨出口化肥降低收入2.93美元。
其中,尿素出口217.7万t,出口贸易额3.1亿美元,出口退税率的
下调将直接导致出口退税额减少600万美元左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尿素企业出口的积极性。降低出口退税率也会使尿素价格相对提
高,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增长势头受到遏制。
    ⑤苯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纯苯产量的增长,纯苯进口量不断减少,出
口量逐步增长。2002年出口9.01万t,出口量约占当年国内产量的
4.2%;2003年1~11月出口纯苯10.4万t,同比增长23%。按新政策
出口退税率由15%降到0计,将减少出口收入700万美元。
    我国出口的化工产品,大部分是资源型的初级产品,国家这次下
调了苯等化工原料出口退税率,虽然出口企业可以提高化工原料出口
价格以弥补减少的收入,但将直接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从而抑制出
口增长。以化工原料进出口为主的中化公司将受到较大影响,而与国
外大型化工企业合资合作的企业,则由于产品附加值高、上下游化工
一体化的优势,受降低或取消化工原料出口退税的影响较小。
    2. 将促使石化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的调整并向多样化发展
    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会带来较大的直接影
响,而石化行业一般贸易方式在出口中的比重较高。因此,调低出口
退税率后,将使出口企业采用一般贸易方式比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增加
大量支出,从而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以至超出承受能力。这将促
使石化企业改变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出口方式,要么调整为以来进料加
工贸易为主的方式,要么主要采用外贸出口代理方式,或在境外设立
直销点,同时开展境外带料加工业务,延伸产品价值链,增加利润环
节,减少贸易风险,从而使多种形式的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3. 将加大国内市场压力,增加国内石化产品价格下行压力
    由于国内石油石化产品价格已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基本接轨,所
以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后,国内石化企业靠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弥补
损失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一些保本微利的出口产品很可能减少出口
或放弃出口,将本来准备外销的石化产品转移到国内市场销售,使国
内市场增大产品供应量,这将直接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和产
品价格的下跌。
    4. 相关行业和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石化产品需求带来的影响
不可小视
    此次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下降2%~4%,塑料制品、玩具、鞋
类和轮胎退税率下降2%,很可能导致这些产品出口结构调整,从而使
其对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上游原料的需求出现波动,从
而对国内石化品的需求和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其中服装出口占世界服
装出口总量的15%以上。2002年我国服装出口额达412亿美元,占我
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额的2/3,目前我国出口合纤衣着产品又占合
纤服装总消费量的1/3左右。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7%降至13%,
短期内将使纺织服装品出口成本相应增加,对采用一般贸易出口的纺
织品和服装(占60%左右)会有影响,进而对我国合纤生产不利。
    我国又是玩具出口大国,2002年玩具出口额达99亿美元,玩具
贸易量占世界玩具贸易总量的60%~70%,而毛绒和布绒玩具出口量又
占我国玩具出口量的25%~30%,其中多数出口毛绒玩具使用合成纤
维。因此,玩具出口退税率下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合纤的需
求。
    我国还是各种轮胎外胎出口的大国。据统计,我国2002年出口各
种轮胎外胎3523.2万条,出口金额9.51亿美元。这次出口退税率调
整中,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2%,虽然汽车及其关键零件
的出口退税率没有下降,但在进口轮胎和进口汽车数量不断上升、轮
胎行业外资已占有相当份额且产品档次较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将
会使部分出口轮胎转为内销,从而加大了国内轮胎市场的竞争压力,
使国内橡胶出口需求和生产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这次出口退税调整中,维持或调高了农产品出口退税率,这有助
于国内农业增加对化肥的需求量。因此,在化肥出口退税率降低2%的
情况下,国内对尿素需求量的增加,有可能弥补化肥出口效益减少带
来的损失。
二  从积极意义上认识出口退税调整
    对石油石化业的促进作用
    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虽然对国内石油石化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
影响,但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除了国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利于
加快石油石化出口企业资金周转,中央财政贴息有利于减轻石化出口
企业的利息负担等外,其积极意义更在以下3个方面得以体现:
    1. 有利于改善国内部分石化产品的供给状况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既可促使国产原油、润滑油基础油、苯、化
纤等资源原料性产品增加在国内的供应,又可使一些国内短缺的石油
石化品如柴油、航煤、燃料油和化肥等减少出口,扩大对国内市场的
供给,从而改善国内石化产品的供给状况。
    就原油来说,虽然相对每年2亿t左右的石油消耗量而言,目前
每年600多万t的石油出口量比例并不高,但在国内原油需求快速增
长、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6941万t,2003年
进口原油首次突破8000万t)的情况下,国产原油减少出口有利于减
小国内供需缺口。
    对苯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化工产品产量的增长,国内化工产
品如苯乙烯、环己烷、苯酚、烷基苯等对纯苯需求量将会有较大幅度
的增长。因此,取消出口退税可以扩大苯在国内的销售,满足国内石
化品生产的原料需求。
    2. 有利于促进石化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
    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虽然在近期会使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出
口收入和效益有所减少,也可能萎缩甚至丢失部分国际市场。但从长
期看,也给石油石化企业增加了压力,促使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加快
调整经营战略和产品结构,改善出口品种结构和数量,提高产品技术
含量和质量,努力降低内部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3. 有利于促进国内石油石化市场格局的调整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受影响最大的是国内石化出口重点企业,
尤其是销售那些本来出口利润就很微薄,但在国内又面临供过于求产
品的出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被改造或
重组;专业外贸公司将延长产业链,建立自己的加工基地,打造自己的
品牌,或进行工贸联合经营,促使国内石化行业的重组,使市场格局发
生一定变化。尤其是化工企业,在目前的供求格局下,出口退税率降
低可能会促进化工行业的整合,加速中小型出口企业的重组,加快组
建具有综合竞争能力大型化工企业集团的步伐。
总之,这次出口退税新调整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发展,体现
了国家从战略和长远的高度出发着力调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出
口产品升级换代的良苦用心。我国石油石化业应正确对待这次调整,
趋利弊害,积极应对,促进自身更快更好的发展。

新出口退税政策的内容特点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与特点:
    一方面,根据不同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需求情况,对出口货物
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即对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分别采取取消、
下调或维持的区别对待政策。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分为5档:17%、
13%、11%、8%及5%,总体下调2.95%。对取消增值税
退税产品中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也相应取消了出口退(免)消费
税政策。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农产品的退税率保持不变甚至提高;
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和关联度较大的产品退税率仍保持不
变;对有可能产生贸易摩擦的纺织服装等产品则适当降低了退税率;
对资源性产品、不可再生类产品和国内短缺产品则多降或取消了退税
率。这显示出了我国政府当前鼓励高新技术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
扩大支持农产品出口,限制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导向。
    另一方面,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减轻企业负担。这主要包括3个
内容:一是建立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出口
退税的新机制;二是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
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三是对欠企业的出口退税款,中央财政从
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等办法予以解决。同时明确了“新账不欠,
老账要还”的基本原则,从而加大了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
新政策对行业、企业的总体影响
    在外贸出口对宏观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此次出口退
税政策调整必将对我国各行业、企业乃至对外贸易等造成较大影响,
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对各行业而言,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影响最大又最为直接的领
域是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经济领域,包括部分机电、纺织服装、玩具、
有色金属和资源性产品的行业。这些行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
比重,但多为“大路货”中低档产品,产品出口价格比国际市场同类
产品低,产品出口毛利率较低。出口退税率调低后,这些行业短期内
获利空间将减小,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但对有色金属等行业中大部分
矿产品和冶炼产品等资源性产品,因属当前国内较紧缺的资源,需求
增长旺盛,退税率调整后可改善相关产品的国内市场供给,使下游企
业受益。对与外贸密切相关的港口行业会由于出口减少而受到一定的
负面影响。对农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汽车、通讯设备、工程机械
等行业,由于属于国家鼓励出口的行业,生产与进出口贸易基本不受
影响。
    对各企业而言,下调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程度,取决
于不同企业的“抗震”能力。相对来说,生产型国企和外企以及以技
术和成套设备对外贸易为主的公司,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而产品附
加值较低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和外贸企业的发展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困
难。短期看,由于出口退税率下降,将直接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加
大提价压力,从而使其出口受到抑制;从长远看则是有利的,将迫使
中小型出口企业改变仅仅依靠低价竞销,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大
提高质量、科技创新、品牌开发等方面的力度,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
值。下调出口退税对外国在华投资企业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将会加快
其对我国内销市场的战略性重心转移。同时,加快出口退税返还、国
家贴息等措施,将加快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减轻出口企业的财务负
担,很大程度上反而会促进企业出口的增长。

         表1 出口退税调整对石油石化业的收入影响测算   亿美元
           出口量/万t      出口贸易额      按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
计算减少的出口收入
            2002年  2003年   2002年 2003年    2002年      2003年
                    1~11月          1~11月               1~11月
原油            720.8    708.4      12.3   14.5       1.6        1.89
汽油        612.2    689.0      13.5   18.5       0.27       0.37
煤油        170.0    162.7       4.0    4.6       0.52       0.60
柴油        125.7    210.2       2.7    5.0       0.35       0.65
润滑油       7.24     11.2       4.2    0.6       0.55       0.08
燃料油       61.2     67.6       1.0.   1.3       0.13       0.17
苯            9.01    10.4       0.3    0.4       0.045      0.07
化肥(实物量)    258.9    443.5       3.5    6.5       0.07       0.13
其中:尿素    41.3     217.7       0.5    3.1       0.01       0.06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