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改革考验石油和 化工企业抗风险能力
□ 栗 歆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
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此次人民币升值2%,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从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即使是2%,也在业内产生了强烈反响,毕
竟这对于出口依赖型企业是不小的冲击,而未来不得不面对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对他们来说更是对其自身竞争力和抗
风险能力的重大考验。但我们应当相信的是,我国的化工企业肯定能够紧随汇率改革的步伐,积极调整结构,提高
产品档次和质量,变压力为动力,加快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国出口增速
将减少1.5~2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出其不意”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机制,放弃坚持了10余年的紧盯美元政策,改为让
人民币币值对一篮子货币浮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2%实际
升幅不大,但更多的在于它的象征意义。这是我国对国际和国内摆出人民币将朝着浮动方向改革的姿态,其最大的
意义是“人民币可以动了”。
经济学家认为,虽然这次宣布对经济直接影响微小,但我国的出口利润将显著下降,因为在出口方面我国原本
就没有太大的利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的总出口增速将因此减少1.5~2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将因此提
高0.2~0.5个百分点。一般而言,人民币升值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或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
业构成利好,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
两个相关行业:纺织、低端
化学原料药业遭受重创
◆纺织业出口将减少25亿美元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
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纺织服装行业将成为
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根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作为我国出口大户的纺织业出口将减少25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
速下降近3.5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将下降4%~8%。
◆低端药业孕育重新洗牌
目前我国出口的医药类产品主要有化学原料药、低端医疗器械、医用原敷料等低端产品。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主要就是依托产品价格低的优势,本次人民币升值将使这些优势大打折扣。其中化学原料药在我国医药贸易中所占
比重较大,达到了医药类产品贸易总额的一半,由于其产品价格由国际供需决定,人民币升值引起其产品价格上扬,
将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出口所占比重较大,影响自然也很大。
人民币升值2% 化工行业忧多喜少
目前,关于此次人民币升值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影响,多数观点认为为负面。石油和化工各行业由于在产业链
中所处位置不同,所受影响不一,影响方面主要在于进出口竞争环境与上游成本的变化。从生产经营角度来看,升
值导致进口成本下降,有利于进口依赖型行业;而对出口型行业和产品国际定价型行业而言,其影响则刚好相反。
因此,原油开采、石化、纯碱、染料、无机盐等行业所受影响为负面;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的炼油、塑料制品业等所
受影响为正面。从进出口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升高必然会降低进口的门槛和增加出口的难度。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的产品,我国主要是进口,例如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而出口则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原料,在这方面的优势是资源
而不是技术。因此,汇率的升高必然更强化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导致国际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的加剧;同时,会更
压榨资源类化工产品的利润空间。
◆原油开采业
对于原油开采行业,目前我国进口依赖度比较大,按照2004年的数据测算,我国原油进口1.22亿t,进口依存
度达到40%。国内原油价格是根据以美元定价的国际原油价格制定的,这就存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从理论
上讲,人民币升值2%,进口的原油价格用人民币衡量就会相应降低2%。对国内原油开采业来说,产品售价也将下降。
同时,原油开采业的下游产品由于受到进口产品的有力竞争,价格也将有所下降,从而对原油开采业形成压力。总
之,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国内原油价格下跌效应将挤压原油开采行业利润,其影响是不利的。
◆炼油行业
对于炼油业,因为我国原油大量进口,人民币升值可降低原油采购成本,人民币升值2%,则原油成本相当于下
降2%。而成品油价格仍由发改委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协商制定,因此,国内成品油价格与成本并不联动,虽说走
势与国际市场呈现一致,但是往往存在调价幅度较低和调价时间滞后的现象。因此,人民币升值将直接构成原油进
口成本的下降,对炼油业带来利好,这种利好的持续性将决定于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幅度和频度。
◆石化行业
人民币升值对于石化业有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对石化产品价格构成向下压力,这是由于中国有40%以上的石
化产品进口,其中相当部分来自台湾、韩国等地,人民币升值将提高进口石化产品的竞争力,压低国内石化产品价
格。在周期上升之中,由于产品价格上升较快,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一个下降周
期中,产品价格本身的下跌趋势,加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其负面影响就不容忽视。对于综合石化公司,如中
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所属企业为炼油、石化一体化公司,其主要原料供应来自国外,而自己的产品主要是满足国
内市场,所以汇率上升将获得成本降低的好处,但自己的消费市场可能面临国外低廉产品的冲击,特别是目前国内市
场自给率还不高。消费市场受进口产品冲击带来的价格下降将很可能大于成本降低的幅度,因而人民币升值给石化
企业带来的是负面作用。
对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为代表的中游产品来说,目前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格局。虽然国内产品供
不应求,但人民币升值,进口产品价格的走低将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对国内产品价格将产生压制作用。而成本方面,
石脑油受汇率和定价机制多种因素的影响。汇率的下降将引导国内产品价格同幅度的下降,而成本取决于多个因素,
因此,汇率最终的影响结果是终端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的幅度,对中游大宗产品带来负面影响。
单就石化行业而言,汇率是一个影响盈利的主要外部因素。石化行业对进出口的依赖性比较大,特别是大宗原
材料部分,汇率的变动直接构成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但也有专家指出,汇率因素虽是影响因素,却不是主导影响因
素,现在人民币升值2%,即使汇率浮动的幅度在5%~10%,也不会构成对石化行业的根本性影响。
◆塑料和橡胶制品业
人民币升值对塑料和橡胶制品业的影响一般为正面。因为其原材料合成树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对外依存
度较高,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塑料和橡胶制品行业的原料成本。在橡胶制品行业中,涉及一个重要的进口依赖性原料
——天然橡胶,人民币升值,必将使天然橡胶进口成本降低。东南亚天胶出口商是以美元计价的,比如同样是CIF1500
美金/t的20号胶,换算进口胶的成本,按照8.27的比价计算为:(1500+20)×1.17×1.08×8.27=15883元/t;
按照8.11的比价计算为:(1500+20)×1.17×1.08×8.11=15576元/t。人民币升值2%,进口成本降低306元/t。
而且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后,日元的表现对于东京胶市场形成利空,而东京胶价格决定了泰国胶价的走向,因此
泰国胶价短期回落的可能性也很大。这些对橡胶制品行业来说是利好的。但同时,人民币升值又会对轮胎、力车胎、
胶鞋等橡胶制品的出口形成巨大压力,我国轮胎行业目前的内销环境本身就已经很不好,大量轮胎库存积压,出口
是轮胎厂目前非常重要的盈利支撑,人民币升值将给本来就身处困境的轮胎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困难。因此,对于
橡胶制品行业来说,既有进口原料成本降低的利好,又遇到轮胎出口竞争力削弱的问题,可以说,最终的结果将是
上游成本传递的效应和自身受国外竞争压力作用的综合体现。
◆化纤行业
人民币升值影响为负面。虽然人民币升值可降低化纤原料成本,但升值对下游纺织行业打击较大,因此将降低
对化纤产品的需求,综合影响为负面。在化纤子行业中,我国合成纤维在国际上并无竞争优势,出口很少;而粘胶
纤维由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许多发达国家现已不生产,因而不会对我国粘胶纤维的出口设限。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影响将是短期的,而长期看影响不大。
◆无机盐行业
无机盐行业出口比重较大,人民币升值将产生负面影响。2004年我国无机盐工业产品产量达到2000万t,出
口量近几年已达到总产量的30%~35%,大宗出口产品如元明粉、钡盐、锶盐、硫酸盐、硫化碱等出口量占产量的
70%~80%,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依赖国际市场生存。我国多数无机盐产品附加值较低,由于国内产量过剩,企业出
口大打价格战,致使出口产品持续微利,甚至有时候出口价比国内销售价还低。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很可能赔本出
口,同时必将挤占国内市场,加剧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互相压价。虽然我国无机盐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有些低
附加值产品国外生产量较少,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我们的产品似乎不愁出路,但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仍将对无
机盐企业产生较大压力。
◆纯碱行业
很明显,此次人民币升值影响为负面。因为我国纯碱出口比重较大,由于汇兑损益而有负面影响;同时,将导
致我国纯碱相对于美国天然碱的竞争力降低,长期影响也不容忽视。
◆染料业
人民币升值影响为负面。由于染料业的发展依赖于纺织业,同时我国染料有一半产品出口,比重较大,人民币
升值将给同是以低成本、低价格占据市场的竞争对手——印度以机会,因此影响为负面。但从长期看,我国是染料
第一大生产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最大,并有价格优势,其影响有限。
变压力为动力
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根本
人民币升值,影响深远,虽然此次升值幅度只有2%,但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它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将以
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上下浮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企业在担心汇率变化的同时,应该更担心“该如何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他表示,企业经营情况与汇率波动虽然有关系,但是竞争力强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强,担心人
民币升值的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其实,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虽然人民币升值冲击不小,但也
不一定就是什么坏事情,它能促使我们进行结构调整、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从国外经验看,在汇率
长期持续升值的过程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由于成本压缩空间有限,将会持续萎缩;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产业来说,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等手段,来抵消升值的不利影响,增强产品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反而
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唯今之计,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突出高精尖的主题,生产高附加值、专用化、精细化产品,才
能使我们从容面对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甚至其他更多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应逐步从价格竞争向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出口的非价格竞争能力
应不断增强。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史献平就指出,目前染料企业利润已经很薄,挖潜降耗潜力不大,只有在
提高产品质量上做文章,才能够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如果我们提高了质量,价格虽然升了,也仍然可以以较好
的性价比胜出欧美国家生产的产品,从而得到用户的认可。
对于非常现实的应对措施,笔者认为建立出口价格联盟非常重要,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史献平认为,虽
然我国染料产品的出口面临印度的竞争,但其实我国出口企业互相压价对行业利润造成的损坏更大,更重要的还是
国内企业不要再互相压价,一致提价抗击冲击,毕竟印度的出口量有限,其产量只有我国的1/5~1/4。因此,对
于出口比重大、产品利润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依赖型行业,如无机盐、染料等,出口企业同心协力、联合报价、
一致提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