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化学工业国际竞争力浅析
2004年5期 发行日期:2005-09-02
作者:黄传荣
我国化学工业国际竞争力浅析
□  黄传荣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已形成了种类较多、基本能
满足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的化学产品
达4万多种,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如合成氨、染料产
量位居世界第一,纯碱、农药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从总体上来说,我
国的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的出口额也不断增加,已从1995年的90.94
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53.25亿美元。尽管我国化学工业取得了一
些成就,但从更深的角度、更广的层面上来看,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由产品的市场占有份
额来衡量。基于此,以下主要从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又称出口竞
争指数)来分析我国化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TC指数是指一国某类产
品的净出口额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如果TC指数趋于0,则该类产
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大体相当,说明产品进出口各有竞争优势;TC指
数<0,说明出口额<进口额,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特别
是当TC指数=-1时,说明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了,该类产品的国际竞
争力很弱;TC指数>0时,指数越大,则国际竞争力越强,当TC指数
=1时,则该类产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了,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
争力。
    本文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5~2002年)的统计数据,对我
国九大类化工产品的TC指数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来反映我国化工产
品的国际竞争力。
    1. 有机化学品
    TC指数在8年间都为负数,平均为-0.281,说明我国的有机化学
品出口竞争力水平很弱。
    2. 无机化学品
    TC指数都大于0,其中1995年为0.714、1998年为0.597、2001
年为0.474、2002年为0.433,说明我国该类化学品有一定的国际竞
争力。从数字上来看,竞争力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在我国的化学品
中,无机化学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强。
    3. 染料、鞣料及着色料
    TC指数均为负数,其中1995年为-0.067、2001年为-0.202、2002
年为-0.210,说明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4. 医药品
    TC指数均大于0,且1995~1997年逐渐上升,如1995年为0.591,
1997年为0.645;但从1998年开始却出现下降趋势,如1998年为
0.520,2002年却降为0.237。但总的来说,医药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
定的竞争力,在我国的九大类化工产品中其竞争力仅次于无机化学品。
    5. 精油、香料及盥洗、光洁制品
    TC指数均大于0。从总体来看,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尚可。其
TC指数1995年为0.313,而1999年下降到0.068,2000年降至0.071,
出口额基本上与进口额持平,已没有明显的出口竞争优势。但2001
年其TC指数升高到了0.104,2002年达到0.142,竞争力有所提升。
    6. 制成肥料
    TC指数都为负数,8年平均为-0.808,几乎是只进口不出口,国
际竞争力很差。
    7. 初级形状的塑料
    TC指数都为负数,而且趋近于-1。如1995年为-0.852、1999年
为-0.914、2001年为-0.903、2002年为-0.889,几乎到了只进不出的
地步,国际竞争力很差。
    8. 非初级形状的塑料
    TC指数均为负数,且这几年的变化不大,都在-0.550左右,这类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差。
    9. 其他化学原料及产品
    TC指数均为负数,而且2002年同1995年相比有恶化趋势,如1995
年TC指数为-0.175,而到了2002年下滑至-0.374,国际竞争力较差。
    综上所述,我国的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除了无机化学品、
医药品和精油、香料及盥洗、光洁制品以外,其他几类化学产品的TC
指数均为负数,而且初级形状的塑料的TC指数已趋近于-1,几乎到了
只进口不出口的地步。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1. 大力推进化工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大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资源性产品和劳动
力密集型产品,其中出口的资源性产品有钡、钨、锶、钼的盐类以及
硫酸铝、硫酸钠等;出口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有胶鞋、轮胎等橡胶制
品。我国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只占很少比例。
    我国出口的有代表性的化工产品同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九五”
期间氮肥中的尿素含量占氮肥总量的59%,虽然比“八五”末的48%
有所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65%的指标还有差距;“九五”期间轮胎
总量中先进的子午胎产量占32%,比“八五”时期的12%有所增长,但
与国外先进水平的90%相比还是相差很大。
    此外,可反映化工产品技术含量的精细化率,我国约为40%,而
一些发达国家则达到60%~65%。精细化工因具有投资少、附加值高的
特点,已成为化学工业竞争的焦点,一些发达国家将精细化工作为化
学工业发展的关键,而我国的精细化工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
距。
    我国化工产业结构的落后还体现在有机化工产品所占比重过低。
发达国家有机化工产品品种很多,从上世纪70年代起,有机化学产品
就占了化工产品的85%以上,而我国的各种有机化学品的总和(含有
机化学品制造业)按产值计仅占25.64%,即使按大化工口径计算,各
种有机化学品的总和(包括化学药品)也仅占32%~36%。
    综上所述,我国的化工产业结构同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这也是
导致我国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一个原因。我国目前正在采取多
种手段来推进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如在引进外资方面,通过合资、
合作方式建成了一些技术含量高、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如有机硅、
MDI等);北京、吉林地等一批利用外资建设的乙烯及后加工装置建成
后,改善了我国长期依靠大量进口有机原料的落后面貌。外商在我国
化学工业中的主要投资领域为有机化工产品(MDI、苯酐、环氧氯丙烷
等)、无机化工产品(离子膜烧碱、纯碱等)、精细化学品(增塑剂等)、
工程塑料(ABC树脂等)、轮胎和橡胶制品(子午线轮胎等),这些投
资项目在改善我国产品结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重视化学工业的科研投入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另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科研开发、
技术创新能力差。发达国家把化工产业定位为中技术产业,与机械制
造、汽车工业同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
超过80%,而我国化学工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到35%。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很重视化学工业的科研投入,
以技术创新作为抢占未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以此来保证其在该行业
的国际领先地位,如美国化学工业每年的科研开发投入经费高达176
亿美元,一些大型化工公司的科研开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比重一般在
2%~7%,而我国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1%左右。
    另外,我国的化学工业由于不注重自主开发和创新,化工技术水
平常常陷入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中。我国
企业应在引进、消化、吸收外国技术后注意创新,提高自身的技术开
发创新能力,必要时应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技术难题,走“产学研”
合作开发的道路。此外,还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大型化工公司的科研合
作力度,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技术创新中要重视人的作用,
人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励人才、
重用人才。
    3. 建立以实现规模经济为前提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化工企
业集团
    国际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没有大型的集团公
司,在国际市场上就难有竞争优势。国际大型化工公司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进行兼并、重组后,其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获取资
源能力及实现规模经济能力越来越强,从而加剧了国际化工市场的竞
争。而我国的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难以与国外大化工企业抗衡。
我国化工企业的许多装置达不到经济规模,如烧碱装置平均规模不到
4万t/a,而美国平均规模高达58万t/a;PVC树脂生产企业平均规模
不到5万t/a,而发达国家装置规模一般在15万~20万t/a,甚至高
达63.5万t/a;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为100万条/a,而国
外平均规模为300万~400万条/a。因此,对我国化工行业来说,应
鼓励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等资产经营方式,建立以实现
规模经济为前提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提高与国外
大化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总之,要改变目前我国化学工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的情况就必须加
快化学工业的改革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努力与国际
接轨,建立一批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使我国的化学工
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