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周边石化龙头产业优势
加快发展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区
随着上海、南京两大石油化工基地建设进程的加快,长江三角洲
已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投资密集度最大的区域。在长江三角洲沿
江石化产业带中,扬州市作为后起之秀表现出极强的发展决心。为此,
本刊记者在“中国(扬州)石油和化工发展论坛”期间采访了扬州市
市长季建业、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秘书长赵伟建和扬州(仪征)化学
工业区招商局一局长陈晓星,请他们分别就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区
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记者:季市长,长江三角洲沿江石化产业带中已建立了众多化工
园区,扬州市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来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其发展目
标又是什么?
季市长:首先,扬州市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扬州地
区现有化工企业200余家,2003年其销售额227亿元(包括仪征化纤
公司和江苏油田),占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额的10.8%;利税25
亿元,占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利税总额的13.18%;石油开采、合成纤
维、化学农药及生物制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在
全省都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拥有仪征化纤、江苏油田、扬农集
团、联环制药、群发化工、建帮石化、大连化工、优士化学、琼花集
团、高露洁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
其次,扬州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京杭运
河贯穿扬州;长江岸线88km,水深江阔,岸线稳定,可供开发的一级
岸线约40km;扬州东邻江阴长江大桥、西靠南京长江二桥,是上海经
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叠加辐射区域,连接苏南与苏北经济板块的传导
部位;京沪高速、宁通高速、宁启铁路,以及建设中的润扬长江大桥,
沿江高等级公路在此构成纵横交错、便利快捷的陆路交通网络。
再有,符合江苏省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扬州正好处于江苏
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三线”、“五区域”(“三线”即
沿江、沿线、沿海;“五区域”即包括镇江、扬州在内的南京都市圈石
化产业区,苏锡常精细化工区,南通、泰州化学工业区,连云港、盐
城化学工业区,以及徐州、淮安化学工业区)的中心区域,同时还是
苏南、苏中、苏北的交界处,对于带动苏北经济发展,改变江苏省经
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加快苏北经济发展的步
骤中,石油和化学工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利用周边石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扬
州市已将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并借鉴国内外的成
功经验及自身优势走园区化发展道路。上海、南京两大石化园区重点
发展的是油头产业,所以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一方面可利用周
边资源优势,先从下游入手,发展乙烯二、三次加工产业;另一方面,
利用已有产业基础和原料优势,延伸相应的产业链;进而通过引进,
按照差异化、互补式发展和特色化、错位式竞争的原则,围绕扬州(仪
征)建成与南京地区连成一片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石
化产业密集区的目标,全力推进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
并最终将该区域建成长三角地区集石化生产、研发和仓储、物流于一
体的重要化工基地。
记者:作为古城,扬州市将如何做到在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同
时保证城市环境不被破坏?
季市长:首先,我们对入驻园区企业的环保标准有着严格规定,
污染型企业坚决不能进入园区。再有,我认为化工生产本身并不等同
于环境污染,关键要看我们是否能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以入驻园区
的台湾(省)大连化学工业公司为例,其生产、检测、安全、环保等
设备均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技术与工艺,各项环保指标均达
到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厂区环境优美,完全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
建设。同时,扬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生态示范市,其环保要求极高;作
为我省江水北调和东引工程的取水口以及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
的取水口,长江和大运河的水质都要达到规定的环保标准。而通过走
园区化道路,将化工企业相对集中布局,更利于对生产过程中的“三
废”进行统一处理、达标排放。
记者:赵秘书长,请介绍一下江苏省沿江石化产业带的发展情况,
以及您对扬州市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有何建议?
赵秘书长:目前,长江沿岸石化产业带已经集中了江苏省2/3以
上的石油和化工生产能力,并形成了规模、特色和集群优势。有以扬
子石化、金陵石化、仪征化纤、南化集团为主体的特大型南京化工生
产基地;有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镇江国际
化学工业园、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
区、常州滨江工业区、江阴新材料工业园、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学工
业园、太仓石化工业园、中国氟化学(常熟)工业园、南通长江国际
化工新材料工业园等11家国家级、省级化工园区。2003年,这11家
化工产业园区的销售额达到432.6亿元,利税63.5亿元,同比增长速
度均达到了15%左右。预计,2010年这11个园区的年销售额将可达到
3030亿元。同时,随着沿江石油和化工产业园区的蓬勃兴起,一批围
绕着化工产业带兴建的规模大,配套齐全的化工液体原料罐区和储运
码头也在快速建成。江苏省沿江石化产业带区域之广,集中度之高,
在国内外均少见。所以,德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瑞士、日
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化工公司都纷纷在
此落户发展,使得江苏省沿江石化产业带已具备了成为世界性新型工
业化基地的条件。
而扬州地区利用其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势、区域位置优势、周边石
油和化学工业园的连动优势,走园区化道路,实现厚积而薄发大力发
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其思路是正确的。关于如何发展扬州地区的石油和
化学工业,我有几点建议:①要因地制宜在专业化、特色化、链锁化、
创新化等方面走出自己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之路;②要制定严谨、
可实施、可操作的发展规划和计划;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④注重创新和人才引进,尤其是理念创新;⑤
要建立一套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
记者:陈局长,请介绍一下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的基本情
况及招商进展情况。
陈局长: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地处长江中下游,位于江苏
省政府规划的宁扬化工产业带中部,西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东邻上
海化学工业园区,规划面积62 km2,按照功能布局分设有重化工区、
精细化工区、物流仓储区、公用工程区、环保生态区和生活配套区。
园区现有码头11座,大小泊位3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年
吞吐量3000万t左右,最大可停靠7.5万t级船舶,拥有各类功能性
储罐30座,容量达20万m3,年中转原油能力2600万t、液体化工产
品中转能力200万t。今年,园区还将规划建设5万t和5000t级液
体化工专用泊位和60万m3的液体化工储罐各1座。规划中的园区专
用铁路北接宁启铁路余家营站,东至仪征新港区,横穿园区中央大道,
贯通园区两大片区,全长约13km。沿江高等级公路横穿园区,园区主
干道——中央大道全长5km,北与宁通高速公司相连,南与规划中的
过江通道相接。园区西距南京禄口机场70km,东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280km。年输油能力2000万t的鲁宁输油管道分输站设在园区,年输
油能力2000万t的甬宁输油管道抵达园区附近,“西气东输”天然气
管道过江门站设在园区。此外,中石化在园区还建有储量200m3的石
油战略储备库。园区公用工程配套齐全,达到“七通一平”要求。
目前已有仪征化纤公司、台湾省大连化学公司、优士化学公司、
建邦石化公司、江苏扬农集团以及中石化石油储备库等企业、项目落
户园区,区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PTA、聚酯、涤纶长丝、瓶级聚
酯切片、PBT、EVA乳液、PTMEG、氯碱、拟除虫菊酯等。
(本刊记者程远采访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