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油价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访谈实录
编者按:受多种因素影响,近1个月,国际油价连续多日突破50
美元/桶,几乎至55美元/桶,油价是否还会上涨?油价进一步上涨给
予我国经济、石油产业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与担忧。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刊记者走访了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
顾宗勤——
观点一: 经济需求力推油价
2003年世界石油消费36.37亿t,产量36.97亿t,消费与产量
基本持平。去年12月份以后全球经济出现复苏景象,加剧了石油供需
的紧张局势。以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石油消费前3名的国家分别是:
美国9.14亿t、日本2.49亿t、中国2.75亿t。今年以来世界经济
增速保持在3%~4%。其中,美国经济增速约为4%;我国近年来经济持
续增长,保持9%~10%的增速(今年1~8月化工行业增长达到32%)。
经济的复苏必然带动对石油需求的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年
来的能源需求增长超过10%,2003年石油增长速度占世界石油需求增
长41%。
另外,据报道,目前全球石油生产只有1%的生产能力余量,而通
常情况下,保证石油供应的前提石油生产能力的余量应保持在5%~
10%。
观点二: 石油里面有政治
历史上爆发过4次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其中2次被称为”石油
危机”:①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OPEC组织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
持国家,暂时禁止出口石油,油价由4美元/桶上涨至16美元/桶,造
成世界石油危机。当年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通货膨胀率超过6%,
第二年超过10%。充分体现出石油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②1979
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由于伊朗亲美政府倒台,美伊两国关系陷入紧张
局势,再次出现石油危机,油价由13美元/桶涨至34美元/桶,造成
美国经济通货膨胀率超过10%,第二年超过13%。
两次石油危机均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从此美国为保证本国利益,
开始以战争形式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石油。目前凡是有石油的地方就有
美国出面干涉。
第3次石油价格波动是1990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伊拉克战争,此
次波动历时70多天,油价由17美元/桶冲到近40美元/桶。由于战争
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战争很快结束,美国并在经济上通过降息的手段,
短时间内平抑了经济通货膨胀。
第四次就是现在世界发生的油价大幅攀升,主要是一系列政治事
件再次带来的结果。从2003年3月18日开始持续至今的第二次伊拉
克战争,虽然美军已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伊拉克人民并没有把美军
当作友军看待,冲突不断;俄罗斯尤科斯事件;尼日利亚反政府组织
开战;伊拉克输油管线被炸;美国原油库存公告,原油库存吃紧等等
多种因素胶着在一起,促成目前油价的大幅上涨。虽然目前尚不足以
构成经济危机,但高油价持续的结果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油价升高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欧佩克组织对世界的经济形势判断
失误,石油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不足,欧美环保条例的限制等。
观点三: 油价短期难以回落
目前从一系列事件发生和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短期内石油价
格仍有上涨的空间,有的专家预测可能冲到60美元/桶,也有的专家
预测可能达到70美元/桶。我认为,短期内油价上升是必然的。
①OPEC组织强烈指出美元严重贬值。一家大型公司认为,现在
石油40美元/桶时,仅相当于过去的20美元/桶。受美元近年来一路
贬值影响,油价走高成为必然。
②石油能力不足是很大的影响因素。石油勘探、开采、生产周期
长,短时期内无法提高产量。
③受人为炒作的影响,对油价上涨起到推动作用。投机者买涨不
买落。国际权威机构估计,国际石油期货因投机产生溢价4~8美元/
桶;
尽管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支持油价走高,但最终油价仍会
回落。据报道,2003年世界原油平均勘探开发和生产成本为12.3美
元/桶,而目前的油价高居54美元/桶,利润远远高于其成本价,必然
导致政治上的干预和军事上的干涉,或OPEC组织拼命扩大产能。预计
2005、2006年油价将回落到正常位置。
观点四: 油价上涨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从我国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油价上涨必然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经
初步测算,以现在价格计算,国际石油市场每上升1美元/桶,我国将
多支出8.2亿美元。今年将进口原油1.1~1.2亿t,以从原来的25
美元/桶升至53美元/桶计,将多支出约200亿美元(有可能略低于此
数)。
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油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顶端产品,是工业的血液。据发改委物价
监测中心统计,今年以来煤、电、油、运价格上涨,带动生产资料上
涨13%,其根本原因就是能源的上涨。8月份,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及
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反弹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6.8%,石化产品增涨幅度更大。
对石油工业的影响:
油价上涨给石油工业带来利好消息。目前我国原油平均勘探开发
和生产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4美元/桶,目前的高油价会给
国内石油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将有利于石
油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石化产品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最敏感、影响最直接。从行业的特性
来看,此类产品的价格传导能力最强。因此石油价格升高,产品销售
价格即会提高。如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芳烃类产品以及其
他的有机化工产品均与油价有直接联系。但油价升得过高也有下游产
品市场承受能力问题,如农膜价格农民能否承受,塑料袋可能用纸袋
代替,塑料用品可能用铝材或木材代替,有可能导致传统行业的复苏。
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能源价格带动运输价的上扬给化工行业带来一定影响。以油为能
源的氮肥生产企业影响较大,有的氮肥装置,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时,
企业无法承受,只能被动停产;影响较小的化工产品,如纯碱、烧碱、
农药、涂料、染料和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等对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并不十
分敏感,行业的传导能力较弱,一般要在石油价格波动一段时间后才
有所反应,因此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观点五: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石油安全
1. 加快战略储备建设。
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本国的石油储备,我国也正
在抓紧储备建设工作。据悉,有望在2005年底前初步实施我国战略石
油储备计划。国际能源署建议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标准是90天的石
油净进口量,我国石油储备的远期目标也将参照这一标准。我国战略
石油储备的远期目标可望实现。
2. 以煤代油,实行能源多元化,开发核电、水电等多种能源。
但在进行煤代油、气代油的项目测算时,应慎重正确选择原料和
产品价格,不可一哄而上。
3. 加大对石油勘探、开发、生产投入力度。
我国石油年产量只有1.6亿t,与需求相差甚远,因此要做好老
油田的挖潜与新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
4.加大“走出去”力度,开展能源外交。
近一年来我国开展能源外交工作已见成效,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也纷纷实施“走出去”的方针,力争
打开海外石油市场,并已取得成效。今后几年将以400万~500万t/a
的速度增加海外份额。
5.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节能降耗是化工生产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化工企业确保利润、取
得效益的永恒主题。因此企业应在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上下功夫,淘
汰落后、高能耗产品及工艺,真正使节能降耗落到实处,确保企业获
得长久效益。
(本文由本刊记者李丹蕾采访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