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氯碱工业
必须走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相结合的道路
□ 刘自珍
氯碱工业是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化工原材料基础工业,其
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国际上成熟的经验是氯碱工业与石油
化工、天然气化工在布局上紧密结合,通过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
发展,推动氯碱工业和有机氯产品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节能降耗、
保护资源与环境,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氯碱
工业可持续发展,并带动相关工业的快速发展。
1 我国能源状况
当前世界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与核电消费比为27%、
40%、23%和10%,而我国平均水平则分别为78.31%、17.64%、2.10%
和1.95%。由此可见,世界石油消耗所占比例最大,为2/5,而我国煤
炭所占比例最大,已超过3/4,
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将以天然气为
主要能源。天然气消费将从目前的23%增加到40%,石油将从40%下降
到20%,煤炭基本维持在27%。化学工业将面临着原料多样化的变化。
因此煤炭在我国未来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逐年降低,而天然气所
占比例将有较大增长,到2005年达4.2%,2010年达6.5%。
(1)石油和石油化工
据勘探部门分析,目前我国石油储量仅够开采22年。2003年我
国原油产量1.7亿t,居世界第5位。然而近年来我国石油需求不断
增长,2003年我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消费国,预计到
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将增至1亿t,2020年将增至2亿t。
目前我国石化产品产量综合水平排名世界第8位,石化产品自给率已
超过50%。氯碱工业将依托石化产品生产大量有机氯产品,如聚氯乙
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环氧乙烷、氯乙酸、环氧丙烷、环氧氯丙
烷、氯丁橡胶、氯苯、甲烷氯化物等。
(2)天然气和天然气化工
我国天然气十分丰富,资源量3.8×1013m3,按国际通用口径,
预计可采储量达7×1013~10×1013m3,可开采95年。2003年我国天
然气产量为350亿m3,居世界第18位。
天然气化工已成为化学工业的主要支柱,目前世界上80%的合成
氨、90%的甲醇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我国天然气化工起步于20
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和甲醇。天然气在高温下进行热裂
解生产乙炔,已成为目前发达国家生产乙炔的主导方法,在美国占
3/4,而我国仅四川维尼纶厂3万t/a装置采用此法,占全国乙炔产能
的5%。
近20年来,世界甲醇工业与天然气开发同步发展,新建装置大多
建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中东等国家利用当地廉价的油气
资源,建设起一系列超大型甲醇生产装置。目前我国以天然气为原料
的甲醇生产企业,如四川维尼纶厂、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公司、大庆
油田甲醇厂、陕西长庆油田、四川江油甲醇厂等,其生产规模都在10
万t/a左右。
2 氯产品现状与差距
随着氯碱工业科技进步,目前我国已拥有上百种氯产品,其中主
要氯产品有70余种,形成了以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环氧化合物、
光气化学品、氯苯、C2氯溶剂、TDI、MDI、氯化石蜡、氯丁橡胶、氯
乙酸、氯化苄等为主的有机氯产品系列;以液氯、盐酸、漂白消毒剂、
含氯无机盐等为主的无机氯产品系列以及含氯农药系列。但与世界发
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1)氯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仍以无机氯产品为主,无机氯产品耗氯占53%,有机氯
产品耗氯39%左右,含氯农药耗氯占8%左右。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
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无机氯产品比例大,有机氯产品比例小;通用
型产品多,专用产品少;原料型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大
宗产品比例大,精细化工产品比例小。
而世界发达国家均以有机氯产品为主,耗氯量达70%以上,且产
品品种多、质量好,已形成精细化、专用化、系列化、名牌化。
事实证明,提高氯碱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有机氯
产品的比重,走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相结合的道路。
(2)有机氯产品原料路线
我国大多数有机氯产品的原料路线仍停留在以煤炭、农副产品为
主,以石油为辅的阶段。我国最大宗耗氯产品聚氯乙烯(PVC)自1976
年以来有4家企业引进5套石油乙烯法装置,生产能力64万t/a。2003
年我国PVC产量400.7万t,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电石乙
炔法224.7万t,占总产量的56%;乙烯法67万t,占16.7%;进口氯
乙烯(VCM)单体法86万t,占21.5%;进口EDC法23万t,占5.7%。
实际上,后3项的原料路线均来自石油化工,占总产量的44%。我国
仅有3家氯丁橡胶生产厂家,且均采用电石乙炔原料路线。我国C2
氯溶剂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生产也均采用电石乙炔原料路线。
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氯产品原料路线95%以上是以石油和天
然气为主。国外PVC生产石油乙烯法占93.7%,而电石乙炔法仅占6.3%,
氯丁橡胶则以丁二烯氯化法为主,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则以石油乙烯
直接氯化法为主。
(3)我国氯碱工业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结合状况
从我国氯碱企业的布局来看,全国现有200余家氯碱厂中仅有少
数几家是与石油化工装置相结合的。我国有机氯产品耗用石油化工产
品的数量和比例都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2003年我国乙烯产量
611.77万t,PVC消耗乙烯量大约33万t,占5.32%,说明我国氯碱
企业和石油乙烯企业结合得还较为松散。
从节约社会能源看,PVC在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中是消耗石油量最
少的品种,1t VCM所消耗的原油可生产2t PVC树脂、2.5~3t PVC
塑料制品,鉴于我国石油资源不多、社会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
又需保护生态平衡的国情,多发展一些PVC塑料,对于科学、合理地
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都是十分重要
的。
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乙烯得到迅速发展,产能有了很大提高,2002
年中国石化集团总公司以350.5万t/a的乙烯加工能力居世界乙烯生
产商的第7位,分别占中国、亚太地区和全球乙烯能力的70.3%、12.4%
和3.2%。2003年我国新增乙烯产能85万t/a,约600万t/a,预计到
2010年将达1000万t/a左右。
实际上氯碱工业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我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行业、部门分别管理的体制,造成三者脱节的现
状。氯碱工业要有效地发展有机氯产品,没有充足可靠的石油、天然
气化工原料供应是无从谈起的,再则氯气得不到平衡,氯碱工业的持
续发展也会受阻。对于石油工业,石油钻井、石油馏分的精制(酸精
制后的碱精制)以除去酸性物和硫化氢、硫醇类硫化物以及杂质,石
蜡的加工精制,润滑油及添加剂的制造,都需要烧碱,例如:大庆油
田为稳定年产原油5000万t实施三次采油技术所需特殊助剂,到2010
年需要烧碱70万t。建议国家石油化工新建项目中,适当安排与氯碱
建设相结合;靠近石油化工企业的大型氯碱企业,与石油化工集团实
行“强强联合”组建世界级大型石化氯碱股份集团公司,这样从能源
和原料供应上可以相辅相承,以使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走上与石油化
工和天然气化工相结合的道路。
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紧紧抓住天然气工
业迅速发展的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我国天然气化学工业,在发
展传统天然气化工产品的同时,大力促进天然气化工新产品的开发,
如天然气乙炔制VCM,进而聚合成PVC;天然气乙烷氧氯化制VCM,进
而聚合成PVC等,实现PVC原料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几乎都伴有大型氯碱生产装置,石
油化工装置提供的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与氯碱
工业的氯反应生产出大量有价值的有机氯产品,由于原料充足且价廉,
装置具备经济规模,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可见氯碱化工与石油
化工相结合是市场竞争规律的体现,氯碱化工以石油化工为依托,石
油化工发展以氯碱化工为方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向大型集中化
发展。
3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
提升我国氯碱工业传统技术
保护资源与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要加快实施以石油化
工和天然气化工产品为原料的先进工艺技术,逐步转换和提升我国氯
碱工业以煤炭、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传统落后工艺技术。
(1)石油乙烯
①用国外先进的石油乙烯氧氯化法制VCM,逐步转换我国传统落
后的电石乙炔法制VCM,既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又可以消
除电石渣、碱性含硫废水和电石炉烟气污染,保护环境。国外已于20
世纪7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电石乙炔法向石油乙烯法原料路线的转换,
乙烯法已占93%以上,我国至今只有北京化二、齐鲁石化、上海氯碱、
天津大沽等4家先后引进5套乙烯法,总产能64万t/a,转换速度太
慢。今后我国应加大乙烯氧氯化法制VCM的自主研发力度,并积极组
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速国产化进程。
②以先进的石油乙烯直接氯化法生产C2氯溶剂(三氯乙烯、四氯
乙烯),逐步转换我国传统落后的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目前我国生产
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几乎全是以电石乙炔为原料制得,特别三氯乙烯
仍采用皂化旧工艺,皂化残渣、残液对环境污染严重,且生产规模小、
产量低、自动化水平低,大部分靠手工操作,故产品质量不稳定。为
此,我国要加大石油乙烯法研发力度,以降低能耗,稳定产品质量,
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③以先进的石油乙烯与氧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气相氧化生成环
氧乙烷(EO),逐步淘汰我国传统落后的氯醇法生成EO。此法国外已
于20世纪70年代全部淘汰,被乙烯直接氧化工艺所取代。目前我国
仍有许多企业采用氯醇法生产EO,但生产能力不足10%,且成本高、
耗氯量大、产生大量含氯化物废水和副产物,污染严重。我国正在实
现由氯醇法向乙烯直接氧化法的转变,首先在石化系统实现,如燕山
石化、扬子石化、上海石化、抚顺石化、吉林石化等,并使该项技术
不断发展,使氯醇法厂家受到严重冲击,将面临着逐步被淘汰出局的
局面。
④采用国外先进的以醋酐或乙酰氯为催化剂的乙酸氯化法,取代
我国传统落后的以硫磺粉为催化剂的乙酚氯化法生产氯乙酸。先进工
艺可使氯乙酸产品纯度高、质量好、催化转化率高,节省乙酸原料,
且能杜绝硫磺粉等造成环境污染。1999年12月江苏泰兴市与荷兰阿
克苏诺贝尔公司签约建设2.5万t/a氯乙酸生产装置,2002年建成投
产;无锡建成醋酐催化法合成氯乙酸的万吨级装置。这些行进装置的
建成投产,将大大促进我国氯乙酸工业的发展。
(2)石油丙烯
①采用国外先进的共氧化法(丙烯与乙苯或异丁烷共氧化)生产
环氧丙烷(PO),逐步转换我国传统落后的氯醇法。目前我国全部采用
氯醇法生产PO,与国外共氧化法相比有较大差距。氯醇法丙烯单耗高
40%,氯气单耗高30%,汽耗高2倍,产品质量低,杂质多,“三废”
治理差,污染环境。目前世界上新建大型装置多采用共氧化法,陶氏
化学、阿科、壳牌等公司的技术代表当今的先进水平。我国当前应加
紧对现有氯醇法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改造我国现有
工艺设备,积极开发PO下游产品,如醇胺、醇醚及聚氨酯系列产品。
②采用国外先进的醋酸丙烯酯法生产环氧氯丙烷(ECH),逐步转
换我国传统落后的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ECH。以醋酸丙烯酯为原料合
成ECH技术先进,工艺新,所用主要原料氯和石灰用量是高温氯化法
的一半;无需氯醇化工艺,产品质量高;不用高温制氯丙烯工序,反
应条件缓和,运转稳定;无高温氯化工序,排除了烃类氯化物系列副
产物。我国新建ECH项目中已采用此技术,目前国内有主要生产厂6
家,总产能达10万t/a,其中岳阳石化产能最大为3.4万t/a,齐鲁
石化、天津化工、巴陵石化等也已初具规模。今后我国ECH市场需求
量将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05年将达20万t以上。“十五”
末期我国ECH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几年来,每年都要进口
ECH 2万t以上,2002年进口4.3万t,2003年进口67831t,为此我
国要加大ECH引进和自主研发力度,以促进我国ECH和环氧树脂工业
大发展。
(3)石油丁二烯
采用国外先进的丁二烯氯化法生产氯丁橡胶,逐步淘汰我国传统
落后的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丁橡胶。两者相比,丁二烯氯化法主要品种
为非硫调胶,应用广泛,而电石乙炔法主要为硫调胶,应用受限制;
丁二烯法比乙炔法生产成本低15%~20%。由于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电
石乙炔法已停滞发展。从生产上看,丁二烯法较电石乙炔法更安全。
目前我国3家氯丁橡胶生产厂均采用电石乙炔法,环境污染较严重。
由于丁二烯法经济效益高,适于大规模生产,为促进我国氯丁橡胶工
业的发展,建议我国氯碱企业可与石化集团公司联合,共同与国外拥
有丁二烯法技术的公司合资建设丁二烯法氯丁橡胶项目。
(4) 石油苯
采用国外先进的石油苯与氯气发生连续定向氯化法生产对二氯
苯,逐步转换我国传统落后的生产氯化苯副产对二氯苯。我国现有十
余家氯化苯厂大多采用苯与氯气在FeCl3催化下连续氯化生成氯化
苯,多氯苯回收对二氯苯和邻二氯苯,产品纯度低。由于对二氯苯和
邻二氯苯衍生产品开发与应用的扩大,氯化苯副产对二氯苯已不能满
足市场需求。我国也自行开发成功定向氯化、液膜结晶分离等技术,
并在国内投入建设,我国山东农药厂、南通农药厂、邯郸滏阳化工集
团有限公司等先后建成此装置。
(5)天然气甲醇
采用国外先进的甲醇氢氯化法,逐步转换我国传统落后的甲烷热
氯化法生产甲烷氯化物(CMS)。虽然甲烷热氯化法也以天然气为原料,
但我国生产规模小,平均生产规模3000t/a,而世界平均规模8万t/a,
经济规模为4万t/a以上。甲烷热氯化法技术落后,原料消耗高于国
外指标1倍左右。甲醇氢氯化法原料甲醇易得,甲醇和氯的利用率高,
副产HCl量少,减轻污染,产品比例调节范围大,产品质量优于甲烷
热氯化法,对有机硅和氟材料的生产,只有甲醇法产品才能满足工艺
要求,国外工业先进国家多以甲醇法为主,如美国占90%,西欧占60%,
日本占50%。20世纪90年代浙江巨化集团氟化学有限公司引进日本德
山曹达公司甲醇氢氯化法生产CMS,装置规模3万t/a,后扩至4.5
万t/a,其能耗低,产品质量高。2002年6月四川自贡鸿鹤化工股份
公司引进西班牙阿贡-杜邦甲醇法CMS技术装置,生产规模3万t/a,
生产质量99.99%的优质产品,已于2003年建成投产。据悉,四川鸿
鹤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与美国文氏公司正式签定了4万t/a甲
醇法CMS项目技术商务合同,将使鸿鹤公司的CMS生产总量和质量再
上新台阶,并为打造全国最大CMS商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另外江
苏梅兰化工集团公司、宁夏大元也分别采用国外技术建成CMS装置。
这些高新技术将大大改造和提升我国CMS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国有机
硅和氟材料工业的发展。
(6)天然气乙炔
采用天然气乙炔逐步取代我国传统落后的电石乙炔制取氯乙烯单
体,进而聚合成PVC。天然气乙炔既经济又无污染,利于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和建设。我国四川维尼纶厂从西德BASF公司引进世界先进的部
分氧化法天然气制乙炔生产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已基本成熟。国
外天然气乙炔已被广泛用于制造VCM,美国和西欧有1/3用于生产VCM,
而目前我国尚属空白。我国应大力研发天然气乙炔制VCM进而聚合成
PVC,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PVC工业实现原料多样化。同时,以天然气
乙炔为原料还可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如醋酸乙烯、聚乙烯醇、
炔醛法1,4-丁二醇等。
(7)天然气乙烷
采用国外新研发的天然气乙烷氧氯化法制VCM先进技术,取代我
国部分传统落后的电石乙炔法制VCM技术。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欧洲、
俄罗斯、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对乙烷氧氯化制VCM技术的研发工作十分
活跃,并投入了大量技术力量。乙烷氧氯化法生产VCM单体工艺装置,
有望在21世纪初实现工业化。迄今为止,我国目前仅有吉林大学化工
学院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利用研究所合作,在实验室进行
了该工艺试验与研究的初步工作,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予以人力、物力、
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大研发力度。鉴于我国石油乙烯较短缺,
但有丰富的天然气、油气资源地区,其中乙烷含量很大,且乙烷价格
远远低于乙烯价格,该工艺技术开辟了天然气乙烷利用的新途径,将
有利于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同时也为VCM原料多样化开辟了
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也促进我国PVC工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即可以节能降耗、保
护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又能转换原料路
线,实现有机氯产品原料多样化,必将大大改造和提升我国氯碱传统
产业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