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神华集团“煤变油”航母下水保险公司75亿保单护航
2004年46期 发行日期:2005-09-05
作者:张瑞和
神华集团“煤变油”航母下水
保险公司75亿保单护航
    9月中旬,由华泰保险经纪公司牵线,神华集团所属的中国煤制
油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和天安保险公司
签定了一份保额高达75亿元的保单,为神华“煤变油”工程项目提供
风险保障服务。这是国内最大的工程保险项目。而在业界,如此巨大
的保单却一直秘而不宣,直到11月上旬,才在媒体上披露出来。
    8月25日,神华集团“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在内蒙古自
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工。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总建设规模为油品总量
500万t/a,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320万t/a,总投资245亿元,2007
年7月建成。神华集团的“煤变油”工程作为我国能源安全技术储备
项目意义重大,并将开创一个全新的产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化工研究分院杜铭华院长认为“煤变油”
成本不成问题:“目前,3~5t煤可以液化1t油。液化油每桶大约25
美元左右。这个价格与当前石油价格相比,效益已经相当可观”。“煤
变油”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技术已经由北京煤化院进行了更新改善,目
前“神华项目”所用的催化剂就是该所的研究成果。这种催化剂每吨
只需要20~30元,可大大降低煤变油的成本。而在国外,每液化1t
油需要160元左右的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所长孙予罕宣称,从煤炭价格、人工成本
和使用国产化设备等因素考虑,中国“煤变油”技术每桶汽柴油的成
本可以控制在20美元左右。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国家煤转化重
点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专家李永旺也表示:“一旦百万吨的装置投入运
行,就会产生规模效益,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国际上有一个“煤变油”效益的通行法则,那就是:只要成本控
制在22~28美元/桶之间,“煤变油”就能保本运营。突破28美元/
桶,效益就十分显著。
    今年在高位徘徊的油价也让“煤变油”的前景露出更多的曙光。
到10月25日,国际石油价格飙升至55.57美元/桶,突破21年的最
高;至11月1日,12月份到期的世界原油价格为49.5美元/桶。国
际能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10月27日在布鲁塞尔在接
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将在明年有望回落至每
桶32美元左右。尽管石油价格不可能总在高位运行,今后的石油价格
也不会低于30美元/桶。
    按照“煤变油”倡导者测算,成本不成问题,是哪些风险要为75
亿元巨额保费埋单?神华项目主要存在工程和成本两方面的风险,虽
然南非煤制油装置已成功运行近半个世纪,但他们采用的是煤炭间接
液化工艺,神华的煤直接液化的“煤制油”工业化装置在世界范围内
是首次建造,存在着从工程放大、设备制造与安装、催化剂性能、生
产工艺控制等诸多工程风险。在成本方面能否控制在项目评估时的25
美元/桶以内也存在诸多变数,煤炭的价格每上涨100元/t,每桶煤制
油的成本就增加5~8美元。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人士说:“时至今日,
煤炭价格已经比90元/t涨了3倍以上。以目前的市场煤‘变’出来
的油,是否有竞争力值得怀疑。”。此外,到2007年装置投产时,水、
电、汽、运输等公用工程的成本能否保持在评估时的价位,也值得怀
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认为“煤炭液化投资巨大,仅从设备来讲,
生产1万t油就需要1亿元的投资”。投入产出比过低,造成产品成本
核算中摊入的设备折旧费和银行贷款利率偏高。因此,即使神华项目
顺利建成投产,也存在煤变油与进口原油相比是否具有的价格竞争力
问题。
    巨额投入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
的投资风险,有保险公司75亿元保单护航,我们衷心的祝愿神华集团
这艘已下水的“煤变油”航母一路走好。(张瑞和)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