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海外投资 台湾石油和化学工业倾情大陆
2005年34期 发行日期:2005-09-05
作者:尤浚达 吴依凡
海外投资台湾石油和化学工业倾情大陆
□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经资中心产业分析师 尤浚达 吴依凡
    编者按:祖国大陆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海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从上世纪90年代以
来,我国宝岛台湾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厂商纷纷赴大陆投资设厂,大陆成为台商最大的石油化工产业投资地。但面对
着大陆市场竞争加剧、能源短缺、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台湾石化业界将如何运作?同样,大陆企业所关心的台湾石
化业的发展情势又怎样?我们特邀台湾工研院尤浚达、吴依凡、林金雀3位专家为我们细细道来。
    分析两岸的经贸关系,中国石化国际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石宝明指出,虽然两岸经贸整体势头良好,
但目前还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发展仍不稳定。今后在WTO规则下以及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两岸石
化业合资合作机会将会增多,而更多的冲击和碰撞也在所难免。
    就象两岸同胞所期盼的那样,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沿着市场化的方向理性发展,大陆和台湾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关
系必将越来越密切。
                                                                                 ——本刊编辑部
    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球形成磁吸效应,许多海外企业纷至大陆投资设厂,其中台湾企业投资
数量为大陆接受海外投资中最高者。对台湾企业而言,大陆具备语言相通与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成为台湾制造业
厂商海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并将丰富的制造与管理经验复制到大陆。早期台湾厂商赴大陆投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
业如民生工业、化学工业为主,近年来电子制造业成为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第一大产业,石化业为台商投资大陆的第
二大产业。
  一、台资企业大规模登陆
    近年,台湾企业开始以团队模式进行大陆投资与跨产业合作,目前投资地区集中于长江沿岸、东南沿海及华南
地区,并配合大陆政府的整体开发政策,逐渐向内陆扩散延伸,投资布局呈大型化、集团化、长期化发展趋势。根
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资料,1991~2004年间台湾对外总投资数量为33155件,投资总金额约为412亿美
元,以制造业投资为主,其中石化业投资数量达5907件,总投资金额为68亿美元,占制造业总投资金额的20%,
详见由台湾工业研究院经济资讯中心(IEK)整理的资料(表1)。台商投资地区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福
建、河北等地,2005年1月份在这些地区的投资金额,依次为2.60亿美元(占总金额的51.6%)、1.32亿美元(占
26.6%)、0.44亿美元(占8.9%)、0.14亿美元(占2.9%)、0.14亿美元(占2.79%)。
    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湾石油化工厂商主要为台塑集团、长春集团、长兴化工、联成化学科技与李长荣化工等。
根据IEK的台湾石油化工厂商投资大陆分布状况调查(见表2),六成以上厂商分布于长三角的江苏省与珠三角的
广东省。长三角与珠三角具备交通运输便利、化工产业集中、与接近下游市场等优势,如长三角的南京、镇江、苏
州等城市皆有长江水路、铁路、高速公路与主要公路汇集,符合石化中上游企业所要求的原料运送便利性与时效性,
因而吸引了大批石化中上游厂商;而化工下游厂商则聚集于昆山、南通、上海等城市,以接近下游电子厂商与广大
的消费市场。
    随着台湾化工厂商纷至大陆投资设厂,两岸石油化工产业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两岸
产业发展分工趋势---短中期政策建议”研究报告指出,台湾具备发展石油炼制、生物制药、西药等比较优势,而
大陆则具备发展化学肥料、塑料与橡胶制品与基础化学产业等比较优势,因此在两岸比较利益分工下,两岸石油化
学工业发展必然可达到互补成长的效果。
  二、经营环境喜忧交织
    大陆市场的兴起驱动外资进入后,将会逐步影响大陆石油化工产业的供需状况、生产要素、厂商策略与关联产
业等。在产业动态变迁下,加剧整个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局面。
    1.大陆市场兴起,吸引厂商进入
    驱动台商到大陆设厂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台湾化工厂商外移大陆之
初,以下游厂商为主,如塑料、橡胶制造业等,以就近供应大陆市场或加工出口至国外市场,以享退税优惠。随着
台商外移大陆设厂的比例增加,形成台商群聚外溢效果,进一步吸引更多化工厂商或其他相关下游厂商进入大陆市
场。
    2.产品周期缩短,厂商拟定竞争策略更为重要
    随着外资企业进入大陆设厂生产,生产技术know-how日益成熟,使产品周期缩短。为提高竞争力,厂商的竞
争策略显得更加重要。厂商可透过工艺改进,提升生产效率,大规模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或拟定差异化策略,由价
格竞争策略进入品质竞争,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对新产品与先进工艺的需求提高。
    3.石油化工产业竞争白热化
    随着外商投资增加与产品生存周期的缩短,大陆石油化工产业供需环境发生变化,使台商面临人才、生产技术
与资金的全面性竞争。对于已设厂的台商而言,大陆将成为国际竞争的市场,企业竞争策略的拟定日趋重要;对潜
在进入厂商而言,大陆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局势,以及投资大陆的利益与风险,将是他们进行海外投资评估的重要
考虑要素。
  三、成长路上还有考验
    由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大陆化工产业发展的内外因变量,台商进入大陆市场投资面临投资环境与外因冲击两方面
问题,投资环境内因问题主要来自于生产面变量,而外来冲击可分为政治面与全局变量。这些内外变量将影响大陆
整体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关联产业发展与企业策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四大构面,短期内可能造成厂商营运成本
增加、利润率下降甚至退出市场;长期而言,将使市场重新整合,带来大陆石油和化学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 生产面问题
    ①基础设备不足与电力短缺
    大陆政府积极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并由沿海向内陆开发,地方政府招商活动频仍,但地方基础建设无法配合外
商投资设厂速度。地方基础建设不足与当前面临的电力短缺问题,将给台商带来营运风险。
    ②上游原物料缺乏
    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原料具有特殊性,大陆石化上游基本原料供应不足问题由来已久,中下游厂商设厂后可能
面临原料的短缺问题,使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无法达到规模经济。
    ③人才短缺
    大陆虽具备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但劳动力流动不畅与高级技术人才不足,将使台商面临人才短缺或高级劳动
成本节节上升等问题。
    ④产品运输成本高
    大陆幅员辽阔,加上石化产品具有时效性,台商投资皆选择水陆运输便利的城市,但公路运输成本高与长江塞
船等问题,提高了台商运输成本与经营风险。
    (二) 政治变量
    ①宏观调控
    大陆政府自2003年起陆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限制钢铁、水泥等产业的投资项目,短期内虽未对化工产业造
成直接影响,但长期而言,大陆经济降温,将使内需市场成长缓慢与相关产业发展趋缓,内销导向化工厂商更需审
慎评估投资计划,以避免过度投资或供过于求等问题。
    ②环保议题
    大陆政府亦日益重视环保议题,向来被视为高污染的化工产业可能受到高度关注。因此台湾化工厂商需熟悉国
际与大陆的环保法规,将设厂所需污染防制与处理成本纳入投资计划。
    ③法令不确定性与额外税收
    根据台商调查报告,法令不明确与额外税收是台商在大陆投资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将提高厂商投资与营运风险。
改善大陆投资环境以及政府法规明朗化,并促进国际资金流通的自由性,将可降低台商的投资风险,提升外商向大
陆投资的吸引力。
    (三) 全局变量
    ①国际油价上涨
    国际油价飙涨提高了化工原料成本,尤其使中下游厂商承受的成本转嫁幅度提高,严重影响厂商获利率。
    ②外资持续投入
    国外企业投资可带来正反两面的外溢效果,正面外溢效果来自于产业群聚效益,可使上游原料供应无虞,以及
与下游客户联系更加紧密;而外资持续投入的负面效果为厂商数量增加,行业竞争加剧,促使大陆化工产业竞争更
趋激烈。
    ③长江禁运
    看好投资地点水路运输便利的优势,台商投资约七成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城市。但目前却因长江有毒化学品禁运
的规定,造成了原料与产品运输不畅。
    ④ 人民币升值
    2005年人民币将逐步升值,这将使以出口为导向的厂商处于不利的境地,尤其是上游原料成本提高与出口贸
易条件恶化,将双面侵蚀下游厂商利益。
  四、调整策略审慎布局
    台湾企业于中国大陆投资金额与数量正逐年增长,虽然大陆具备充足且低廉的生产要素,但有许多投资风险在
影响企业获利。所以,台湾企业投资前需审慎评估投资大陆的利益与风险,已投资设厂的台商亦需积极拟定企业竞
争策略与两岸布局策略,如规模较小的化工厂商可积极投入新产品与新工艺研发,以对抗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危机;
而中大型石油化工厂商除需继续在研发领域投入外,亦可透过策略联盟或独资方式向石化产业上游整合,以降低生
产成本并稳定原料来源,适应石油和化工产业竞争的白热化趋势。
    在两岸布局方面,跨国企业持续投入中国大陆,造成石油与化工产业型态的动态改变,如产品周期缩短、产业
竞争加剧与厂商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高级人才不足与新技术缺口。台商可拟定两岸布局策略,建立两岸专业化
分工,如大陆具备丰富且相对低廉的土地与劳动生产要素,可专司标准化工艺的大规模生产;台湾具备高级人才、
技术与资金的比较利益,可积极投入新产品与新工艺开发,以弥补大陆技术与人才缺口,建立企业两岸布局之合作
模式,提升台湾石油与化工厂商的国际竞争力。
      表1  1991~2004年台湾制造业投资大陆概况   亿美元
      行 业                数量/件   金额    占制造业总金额比重/%
电子及电器产品制造业        6009    140.44             42
石油化学制造业①            5907     68.32             20
机械制造业②                4317     35.23             10
基本金属制品制造业③        2841     37.04             11
食品及饮料制造业            2467     19.34              6
其他制造业④                2493     37.25             11
总计                        24034    337.62             100
注:①指广义的石油化学工业,包括化学品制造业、塑料制品制造业与纺织业;②包括机械制造业与精密器械制造
业;③包括非金属及矿物制品制造业与运输工具制造业;④包括农林渔牧等其他产业。

      表2 台湾石化厂商在大陆设厂分布概况
分布地区               城 市                    台资企业
长三角        南京、仪征、镇江、丹徒、常州、        台塑、李长荣、长春、长兴、
            苏州、常熟、昆山、南通、上海        联成、和桐、台橡等
珠三角        广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        台塑、联成、长春、长兴等
浙江杭州湾    宁波                                台塑

链 接:
台资企业大陆布局
    目前在大陆布局的台湾石油化工厂商主要为台塑集团、长春集团、长兴化工、联成化学科技与李长荣化工等,
由于各集团企业发展背景各异,它们在大陆的布局策略也不同。下面介绍几家台湾化工集团布局大陆的概况。
    1.台塑集团  台塑集团在石化业逆向垂直整合发展背景下,具备成功的一贯化生产能力,目前主要由旗下的
南亚塑料工业有限公司于大陆进行投资布局,已营运的共有21家子公司,以生产下游塑料相关制品为主,如塑料
皮、胶布、PVC胶膜、塑料建材等,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通、广东广州和惠州、福建厦门等地。另外,电子材料亦是
南亚投资的重要项目,如铜箔基板、印刷电路板等,主要集中于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塑集团投资布局
的另一地区为浙江省宁波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台化(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台化塑料(宁波)有限公
司,生产ABS树酯,产能25万t/a。台塑(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子公司有3家,为台塑丙烯酸酯(宁
波)有限公司、台塑工业(宁波)有限公司与台塑聚丙烯(宁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石化中间原料与PVC树酯等。未
来台塑集团的投资布局策略,可能依循逆向垂直整合发展模式,建立台塑集团两岸石化领域布局网络。
    2.长春集团  长春集团在大陆的投资始于1999年,起初通过与其他外资合资方式,成立广东申星化工有限公
司,主要生产福美林。2002年长春集团旗下的长春石化与长春人造树酯合资,于江苏省常熟市成立长春化工(江苏)
有限公司,生产电子化学材料、工程塑料、树脂与专用化学品等。2003年在福建成立长春化工彰洲有限公司,生
产工程塑料与塑料合金。长春集团转投资的大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于江苏仪征独资成立大连化工(江
苏)有限公司,2004年4月正式投产,年产EVA 3万t、1,4-丁二醇3.6万t、PTG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4万t与
其他化学副产品。2004年成立长龙化工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电子化学品与电子材料,如液态光阻(LPR)、干膜光阻
(DFR)、环氧树酯、铜箔层压板等。
    3.联成化学科技  联成石化以生产PA(酉夫酐)与DOP(酉夫酸二辛酯)等化学原料起家,进一步生产可塑剂、
增塑剂与其他专用化学品。2000年联成石化与祥裕电子、神达计算机合资成立祥丰电子(中山)有限公司,生产
印刷电路板,隐含其涉足化学电子产业的意图,且联成石化于2001年更名为联成化学科技,更显示联成由传统石
化业朝高值化转型的决心。
    近两年来,联成积极布局华东(江苏省)与华南地区(广东省),利用旗下控股公司或大陆子公司转投资方式,
设立子公司与扩充化学品产能,凝聚电子化学品供应实力,并支持集团内电子业的发展。
    4.长兴化工  长兴化工的发展策略是中下游整合,跨电子业。早期以生产民生用树酯起家,后进入工业用树
酯领域,并于1985年开始跨产业生产电路基板、干膜光阻剂等电子化学材料。长兴在电子化学品发展基础稳固后,
于2002年取消了塑料事业部,专注于半导体与光电化学材料的研发,是由传统化学业向电子化学业转型最彻底的
集团企业。
    根据电子业的两岸布局,长兴化工亦积极拟定其布局策略,配合下游电子产业外移大陆设厂,长兴化工于江苏
昆山与广东广州设立子公司,以就近提供下游电子业所需电子化学材料。另一方面,面对台湾产业升级,设备制造
与关键材料进口需求增加的趋势,长兴化工于台湾加强化学材料研发技术,拓展半导体与光电材料市场,如半导体
晶圆铜制造用研磨液、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上游原料光阻及各种薄膜材料等,建构大陆电子化学材料供应与
台湾化学材料研发的两岸布局模式。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