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台湾石油化学工业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化学工业研究所业务经理 林金雀
台湾石化工业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建立了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结构,
除供应台湾本土内需外,亦大量外销至全球各地。20世纪90年代初,在大陆市场的吸引下,台湾中、下游石化业
者相继赴大陆投资设厂,至今,两岸石化业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前充满生机与活力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整体来看,台湾石化工业体系可大致分为中油、台塑石化两大体系,中油体系由中油公司供应基本原料,其中、
下游石化企业均位于高雄仁武、大社、林园等工业区,各企业均独立运作。台塑石化体系(六轻麦寮)主要是由台塑
石化、台湾化纤、南亚塑料、台塑等公司组成,多属上、中、下游垂直整合体系,在营运上较具竞争力。
2004年台湾石化工业产值已突破1兆元新台币(1美元=33.2元新台币),规模达10663亿元新台币,同比增
长40%,占整体化工业产值的38.3%。台湾现有5座轻油裂解厂,其中3座属于中油公司、2座属于台塑石化公司,
代表产品乙烯产能为300万t/a,需求量为327万t,自给率达92%。石化产品内销比例约62%。详见表1。
2. 出口产品极具竞争力
台湾石化工业产品除供应内部市场需求外,也大规模出口。2004年台湾石油化工产品出口金额高达4024.7亿
元新台币,其中有机化学原料出口值约为1372亿元新台币、塑料及合成树脂原料2278.7亿元、橡胶原料374亿元,
大陆为最大出口地,所占比例高达50%,同时台湾亦是大陆主要石化原料的进口来源之一。从五大通用塑料来看,
台湾的ABS、PS、PVC三大产品都占大陆进口量首位,PP居第二位、PE居第三位,显示出台湾石化产品在大陆市场
有极强的竞争力,详见表2。
3. 内外投资火热
目前台湾石化工业重大投资项目包括:正在兴建中的台塑六轻四期,预定年底完工,年产值可达2500亿元新
台币;由中油公司积极推动的云林石化科技园区(国光石化公司)投资计划,规划120万t/a乙烯轻油裂解厂,投资
金额约3680亿元新台币,估计年产值约3000亿元新台币,可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6575亿元新台币。此外,中
油公司已通过三轻更新案,以供应高雄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需求,预计2009年可完工。台湾主要石化原料目前产
能及近期扩能后规模见表3。
在海外投资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石化工业中、上游企业在下游应用产业外移的带动下,相继赴海外
投资设厂,其中以大陆居多。台湾石化企业在1991~2004年间对大陆总投资金额达63亿美元,占整体石化业对外
投资的80%,投资地点以江苏、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区为主。由于看好大陆市场未来的需求潜力,多数石化企业
还在持续加码投资,也显现出两岸石化工业发展的紧密性。
表1 台湾石化工业规模① 万t/a
项 目 2003年 2004年
主要厂商/个 50 50
从业人员/人 33000 34000②
年产值/NT亿元 7598 10663
乙烯产能 268 300
乙烯需求量/万t 300 327
乙烯自给率/% 89 92
内外销比率/% 61.5∶38.5 62.3∶37.7
资料来源:台湾区石化公会、台湾区塑料原料公会、“经济部”统计处。
注:①统计数据以石油化工原料业、合成树脂及塑料业、合成橡胶业为主;
②估计数据。
表2 台湾五大通用塑料在大陆进口市场所占地位 万t
排序 进口来源 进口量 占有率/%
PE(总进口量526.53)
1 韩国 100.88 19.2
2 沙特阿拉伯 68.53 13.0
3 中国台湾 51.87 9.9
PP(总进口量291.39)
1 韩国 89.55 30.7
2 中国台湾 45.57 15.6
3 新加坡 29.43 10.1
ABS(总进口量196.31)
1 中国台湾 87.02 44.3
2 韩国 65.15 33.2
3 日本 14.98 7.6
PVC(总进口量216.68)
1 中国台湾 68.13 31.4
2 日本 56.92 26.3
3 韩国 25.05 11.6
PS(总进口量156.23)
1 中国台湾 52.30 33.5
2 韩国 26.90 17.2
3 日本 25.50 16.3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表3 台湾主要石化原料产能及近期扩能后规模 万t/a
产 品 目前产能 近期扩能后规模
烯烃类
乙烯 300.0 405.0
丙烯 199.2 283.0
丁二烯 44.0 63.0
芳烃
苯 117.9 156.9
甲苯 9.3 —
对二甲苯 133.5 195.1
邻二甲苯 35.0 45.5
单体原料
VCM 19.2 —
SM 127.0 187.0
CPL 23.5 26.0
AN 43.0 47.0
EG 143.0 183.0
PTA 504.0 —
苯酚 50.0 70.0
醋酸 23.0 26.0
甲醛 6.0 —
甲基丙烯酸甲酯 17.0 18.8
塑料
LDPE/EVA 43.2 46.0
HDPE 50.0 56.6
PVC 168.2 —
PP 126.5 —
PS 136.0 142.0
ABS 156.0 —
合成橡胶
SBR 16.0 —
BR 10.2 —
面临冲击与限制
台湾石化工业在全速发展之前必须突破以下三大限制:
1. 民众环保意识高涨与当局法令的限制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准的提升,台湾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幅提升,对于空气污染、废水、废弃物的排放相当
关注。同时,台湾“环保署”管制及台湾当局承诺条款均无形中阻碍了石化工业的发展。高雄地区许多石化厂是属
于1970~1980年间兴建的老厂,虽维护良好,但在规模上竞争力却逐渐趋于劣势,然而在过去当局决议“特种工
业区厂商应于2018年前完成迁厂,并由县政府依法定程序变更为乙种工业区”及“2018年以前特种工业区除兴建
汽电共生、汰旧换新、及环保设施外,非经环保机关审查同意不得新建或扩建”,均给现有高雄地区石化厂戴上了
“紧箍咒”,对其发展形成制约。另外也因当地居民的抗争,中油公司五轻转型计划无法获得突破,就连已通过的
三轻更新案均遭到居民的反对,使得台湾南部石化工业在原料供应上难有较长期的规划。同时,为强化环保设施,
势必增加生产成本,这也是台湾石化工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2. 水、土地等资源的取得
近年来,台湾水资源的使用常成为棘手的议题,根本解决之道是新建水库,但耗时较长且有环保争议,目前常
以调拨农业用水来解决,但又面临水价上升的问题,计划中的云林石化科技园区仍有用水问题待解决。另外,目前
大型投资计划多选离岛工业区,土地取得虽较无问题,但造地成本较高。
3. 京都议定书二氧化碳排放议题
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生效,台湾当竭力遵守,应持续进行设备更新及加强污染防治,新建设备也必须达
到世界一流的效益水准。
4. 原油短缺与价格飞涨
台湾为非产油地区,稳定巩固的油源非常重要,加上今年原油价格飞涨,甚至已开始冲击70美元/桶心理关口,
对台湾石化企业发展带来重大冲击。
未来加速成长与升级
亚洲是目前全球石化产品最主要的缺口市场,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台湾地处关键位置,必须掌握发展时
机,持续加速石化工业的发展与升级。除了应对上述限制外,石化工业应当借助岛内光电、电子等下游产业的发展,
在扩大经济规模的前提下,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以提升产品的差异化,强化石化工业的开发、服务能力。未来发
展方向如下:
(1)适度扩充产能,发展台塑、中油两大石化体系。运用现有环境资源,更新并提升石化设备效益与产能,推
动发展新兴石化工业园区,适度扩大石化产业规模,作为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的支撑。
(2)加强研究开发,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石化产品,提升产品等级及生产技术。联合国际化工企业,向远东地区
关键原料供应及技术支持中心方向发展。
(3)推动石化工业上、中、下游进行策略联盟,建立石化工业电子市集,协助业者整合两岸供需体系。
预计2010年台湾石化工业可形成511万t/a产能,乙烯自给率达到100%,产值可达1.6兆元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