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统筹建设 健康发展 打造精品园区-专家诠释新出台的<关于我国化工园
2004年14期 发行日期:2005-09-05
作者:顾宗勤
统筹建设 健康发展 打造精品园区
——专家诠释新出台的《关于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  顾宗勤
   为了正确引导和规范化工园区的发展,根据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的思路和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经济开发区的通知精
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日前印发了《关于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
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原文参见“背景资料”)。本刊就
此事专门走访了参与起草《指导意见》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院长顾宗勤,请他对《指导意见》逐条进行了诠释,我们根据谈话采
访的主要内容整理为下文,以便关心化工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读者从更
深层次和更现实的角度了解《指导意见》的内涵与具体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
的快速发展,全国围绕发展化学工业而建设的化工园区蓬勃兴起。尤
其近几年,沿海、沿江的一些地区利用自身航运、交通、水源、环境
等优势大力发展化工园区建设,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效果,有的已初具
规模,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刚刚起步。中西部一些地区学习东部的做
法,也在筹划建设化工园区。据初步统计,经国家或省批准的化工园
区已有近60个,还有一些正在筹划建设中。
  化工生产园区化,符合化工生产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资源优化配
置,有利于化工生产的“三废”治理,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
资金,有利于探索和实践新的运行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更有利于行
业的可持续发展。化工园区建设是近年来国际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
化学工业发展的新模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最新出台的《关于
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化工园区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
规划。
  一、《指导意见》的第1条,主要阐述发展化工园区的基本指导思

    其指导思想就是强调建设化工园区“要在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
构调整、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把化工园区建设成
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样板、推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成功模
式。”目的是发展经济,而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搞什么“政绩工
程”、“形象工程”,也不是一阵风,刮一阵子了事。明确指导思想,就
是要做好长期打算,建设一个化工园区,少则10年、8年,多则几十
年,国外的化工园区就是通过长期建设,滚动发展起来的。因此,化
工园区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政府、企业等方方面面的长
期努力。
  二、《指导意见》的第2条指出化工园区建设要合理布局
    化工园区的建设首先要满足以下3个条件:一是要有便利的交通
运输条件。化学工业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原材料和产品进出园区的吞
吐量大,通常要求有通畅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外的做法一般是将化工
园区建在沿江、沿海附近具有深水港的地域。二是化工园区要有足够
的水力资源,化工企业是耗水大户,通常化工园区至少要有1~2m3/s
的淡水水源。三是化工园区要有充分的环境容量,要有一定自净的纳
污水域。尽管化工园区强调环境保护,但化工生产避免不了排放一定
量的“三废”,这就要求当地环境要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我国有很多地方可以满足上述3个条件。这3个条件是化工园区
建设的最基本外部环境要求,但并不等于说有了这3个条件大家都可
以搞化工园区。建设化工园区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利用这些条件可
以搞化工园区,也可以去搞建材工业园、轻纺工业园等。
  化工园区要合理布局,要避免区域间的无序竞争。目前有的地方
在相隔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建设了好几个化工园区,省里在搞,市里在
搞,县里在搞,甚至乡镇也在搞,层层搞、上下搞,相互攀比,化工
园区热度不减。结果是谁也搞不好,谁也搞不大,形成新的一轮重复
建设。本来化工园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学工业长期存在“厂点
分散、生产规模小、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但如果像某些地方现
在这样发展,势必形成化工园区新的“小而散”问题。
  化工园区的布局还应充分考虑几个结合,园区建设要与化学工业
的结构调整相结合;要与城市改造、企业搬迁相结合;要与招商引资
相结合;要与当地和周边地区的资源与市场相结合。
  三、《指导意见》的第3条,强调化工园区建设应科学规划
    新建园区总体规划要由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统一
规划,分步实施。规划要强调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科学性是
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科学性就是要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
方向、园区的定位有准确的总体把握,符合化工园区发展的内在规律。
科学性还包括规划要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扬长避短,远近结合。既
要有近期建设的计划,又要有远期发展的空间。可操作性就是规划要
规范可行,具有现实操作性。规划对园区的各个发展阶段都要有具体
目标和切实措施,要选准切入点,方案要“落地”,切不可不负责任地
泛泛空谈。前瞻性就是规划要起点高,视野宽,纵深长,有超前性,
化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和国际接轨,要把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情况统
筹起来考虑。
  四、《指导意见》的第4条,强调化工园区发展要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和行业发展方向
    园区要实行“准入制”,对项目要进行“筛选”,要进行分析论证,
项目要有取有舍,不能为了招商引资而“饥不择食”。根据规划,对于
那些不符合规划精神、不能发挥地方优势的项目,要敢于放弃。同时
要特别注意防止个别国家或地区借投资之名,转移一些技术含量低、
“三废”污染重、劳动强度大、操作环境差的项目。园区建设和发展
要按规划的思路进行,从建设的一开始,就要有打造精品园区的意识。
  五、《指导意见》的第5条,强调化工园区建设要体现“一体化”
开发理念
    提出了“五个一体化”的概念,即项目设计一体化;公用工程一
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治理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如果园
区真正形成了“一体化”,入园的项目就可以节省很多建设投资,项目
之间就会有很强的凝聚力。    
  六、《指导意见》的第6条,强调化工园区建设要突出特色
    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化工园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包罗万象,都
会各有侧重。国外化工园区发展了几十年,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的化工园区才刚刚开始起步,在园区发展的开始就要强调特色化、
个性化,不要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园区定位要准确,发展重点要明
确,沿着规划的化工产品链上下游协调发展。譬如,有的园区定位于
石油化工,有的定位于氟化工,有的定位于造纸化学品,而有的定位
于煤化工、盐化工、建材化工,还有的定位于农药、医药化工等。总
之,园区特色鲜明,才能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快速、健康发
展。
  七、《指导意见》的第7条,提出化工园区规模要适度
    化工园区有面积大小之分、项目多少之别,究竟园区规模多大,
要量力而行。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园区圈地过大的问题,没有从实际出
发,没有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自身条件,盲目圈地,结果造成划了
一片地、成立一套班子,但因为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不配套,几年招
不来项目;也有的即使招来了一些项目,但和当初的计划差距很大,
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和实际项目建设脱节,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浪费很
大。
  八、《指导意见》的第8条,说明化工园区招商引资要内外兼顾
    大的化工园区引资重点一般为大型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项目大,
资本雄厚,一个项目可以带动一片,但对园区的软、硬件环境要求较
高,一般中小化工园区难以做到。中小化工园区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
中到内商和内资上。入世后,国内化工企业面临大整合,有的企业要
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寻求更大的发展;有的企业因城市改造,面临搬迁;
还有的企业欲到距离原料基地或市场基地近的地方建分厂。中小园区
应抓住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机遇,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吸引投资者,切
不可内外商不同,服务态度不同,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
  九、《指导意见》的第9条,主要是讲化工园区要创造一个良好的
投资环境
    园区吸引投资者一是靠硬件,即指港口、交通、辅助设施、公用
工程等;二是靠软件,即政府的办事效率、区域市场、园区的人文环
境、园区的后勤服务等。我们往往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其实后者也
很重要,尤其对于已经入住园区的企业更为重要。确有已经入住园区
的外资企业,大部分手续已经办完,但因不满意园区的服务而撤资,
或者先期在这个园区,而二、三期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情况。因此,营
造化工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措施应是全方位的。只有这样,才能做
到吸引客商,留住客商。
  十、加强化工园区的服务与监管是《指导意见》的最后1条
    入驻园区的企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但要考虑到,一些外商
并不熟悉我国法律、法规,更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就需要园区
的管理部门做好服务,引导他们执行我国的法律法规,在服务中达到
监管的目的。
  第10条还强调,园区之间要联手,要相互多学习、多交流。要把
“竞争关系”变为“合作关系”。不要相互拆台,而要相互补台;不要
相互封锁,而要相互走动;不要相互戒备,而要相互沟通。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你发展、我发展,大家共同发展的共赢目的。(全文完)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