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解读产业困境 指明发展亮点 我国化纤产业进入重要转型期
2005年38期 发行日期:2005-09-28
作者:宫艳玲
解读产业困境 指明发展亮点
我国化纤产业进入重要转型期
——专访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郑植艺理事长
    近两年来,由于产能的超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原料制约等各种复杂因素,国内化纤行业面临着严峻的
形势,产量增速全面回落,企业开工率持续下滑,效益全面下降,尤其涤纶企业处境艰难。究竟造成全行业困境的
深层次因素在哪里?怎样才能脱离原料瓶颈,重振旗鼓?在“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时刻,我国化纤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郑植艺理事长。——本刊记者宫艳玲

    【周刊】郑理事长,您好!近两年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请问2005年以来的行业运行
情况与以往是否有所不同?
    【郑植艺】入世以来,以聚酯涤纶为主体的中国化纤工业高速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化纤产业链经济发展做出
了重大贡献。但是近两年由于产能高速增长、原料瓶颈制约等多种复杂因素,化纤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尤其去年以
来大部分常规产品生产线都处于亏损边缘或者严重亏损,不少企业被迫限产、停产,化纤企业不堪重负。今年上半
年我国化纤行业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市场表现平淡。一季度市场价格走势平稳,部分品种也有所上升,但是没有出现三年来淡季不淡的持续攀
升的行情;二季度大部分产品反弹无力,这些市场的表现是四年来的首次。
    二、行业开工率创下了历史最低。今年上半年聚酯行业的开工率只有72%,比去年全年平均下降10个百分点,
占化纤总产能46%的涤纶长丝开工率仅有68%。
    三、化纤产量增速大幅下降。上半年我国化纤产量737.5万t,同比仅增长8%,是6年来最低的增速,尤其一
季度增速仅有3.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12~17个百分点。
    四、行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运行质量全面下降。上半年化纤全行业实现利润仅有17.9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43.1%,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5.49亿元,亏损大幅增长1.3倍。分品种看,涤纶行业利润降幅最高,达到了64.4%,
净减利10亿多元,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0.5亿元,增加了1.7倍,行业运行质量总体较差。  
    以上情况是首次同时出现,而且情况严重,化纤行业利润下滑43%的降幅在国家统计局39个工业大类中排在
第二位,而我们的上游石油化工和下游纺织行业则跻身于39大工业大类中新增利润增幅最大的前五位,因此行业
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周刊】近两年价格高涨更使化纤行业发展受到原料瓶颈的制约,但是短期内又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请问有
没有适当的方法来缓解这一矛盾?
    【郑植艺】我国化纤原料进口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再加上国际市场价格猛涨,国内化纤企业深受其苦。更重
要的是,我国化纤原料市场的供应商过于集中,而采购商过于分散。2004年PTA供应商有16家,而采购商多达345
家;MEG供应商13家,而采购商220家,这种交易双方的不对称性为炒作和投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造成化纤原料制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石化项目行政审批难度过高所造成的。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在体制机制上进行解决,基本思路是稳定国际采购渠道,探讨建立合纤原料期货市场的可行
性,发挥期货市场价格稳定和规避风险的功能,实现套期保值,有效缓解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能
够控制汇率的变化对化纤行业带来影响。当然加快国内外原料的发展,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抑制需求过快增长都
是缓解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

    【周刊】从今年以来的化纤供需情况来看,上半年产量仅增长了8%,进口量76.3万t也减少了18.7%,供给
增量不大;而化纤相关的直接下游纺织产业增速均在11%~23%之间,需求量猛增。也就是说,市场供需情况应该
有利于化纤行业的运行,那么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造成化纤行业当前的困境?
    【郑植艺】单纯从市场供求、增量分析来看,确实找不到失衡的因素。因此,造成化纤行业当前利润下滑、亏
损额上升、开工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不是随机性的,而是由多方面、深层次的因素多年来积累作用的结果。
    一、化纤原料特别是合纤原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严重超出了行业的承受能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合纤原料555.7万t,其中进口PTA 308.0万t,乙二醇186.0万t,更重要的是进口金
额大幅上升,均价也大幅上涨。上半年仅进口合纤原料就多支出124亿元,也就意味着,上半年化纤行业生产成本
增加了124亿元。原料的成本比例已经由2004年的78%上升到目前的87%,超出了警戒位4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涨
幅超过30%,大大超过了化纤产品上扬7%的幅度。上下游成本传递转移的功能完全中断。
    二、化纤与天然纤维相比目前价格已经不具备优势,化纤产业的升级、技术进步迫在眉睫
    6年来的化纤走势显示,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与329棉花在价格走势之间存在互动性,三者之间存在比较一致
的价格走势,但在价差扩大或缩小一定范围时,三者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就会明显发挥作用。2004年10月底,涤
纶短纤价格高出棉花200~1000元/t,这是很多年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因此导致涤纶短纤市场和开工率都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而且,棉价持续低位运行,以及化纤原料的高位运行,使涤纶短纤维和粘胶短纤维不再有价格优势。
    今年上半年纱线产量大幅增长23.0%,纯棉布产量增速高达27.4%,而纯化纤布产量增速仅有12.5%。这种化
纤纺织品的增速大大低于纯棉纺织品的现象是今年上半年发生的,过去从没有过。因此这些现象不仅反应出化纤、
纯棉两种纤维的成本竞争,更重要的是化纤品种质量、技术含量、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深层次矛盾的反映。因此,
化纤行业如果不抓紧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化纤使用量当前占到纺织品用纤维使用量67%的比例不仅不会提高,可
能还会降低,纺织企业将更多的选用天然纤维。
    三、技术趋同化发展,同水平产能增长过快,成为造成当前行业困境的另一原因
    近几年,化纤同水平产能的过快增长给市场造成了较大压力。2000~2004年,化纤产能平均增速21.0%,涤纶
增速高达23.7%,聚酯增速高达37.6%,而且2003~2004年更是新增能力集中投产的年份,2004年在2003年1357
万t总量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5.0%。因此,从市场供给总量来看,今年的行情是市场合理的回归,是市场对资源配
置起基础作用的正常表现。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化纤包括聚酯产能的扩张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工程后续合同
已经基本停止。
    四、化纤行业进入第九个周期性下滑阶段,调整期到来
    化纤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决定了未来两年中国化纤产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期。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总结和研
究了1975~2004年30年间中国化纤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的规律。可以看出共经历了9个周期,其中1977和1995
年2个周期增长率超过80%,但随后到来的是6~7年增速持续下降,甚至2年出现负增长。1978、1980、1984年
的3个周期增速超过了30%,随后是2~3年的增速大幅回落。从2001年开始中国化纤工业进入第9个周期,已经
连续高速增长3年,2004年化纤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已达32.1%,按照周期运行规律分析,中国的化纤产业将进入第
九周期的调整期,进入周期性下滑阶段。

    【周刊】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我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在“十一五”期间,怎样才能使化纤企业重
振旗鼓,扭转困局?
    【郑植艺】总结我国化纤工业50年的发展历程,反省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入世后过渡期、后
配额期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因素,“十一五”将是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化纤行业经济发展模式
的重要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典型特点是,化纤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将体现在结构上。必须实现增长方式根本性的
改变,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因此必须淡化总量,提高增长的质量,保持稳定增长的持续稳定性,为结
构调整提供宽松的总量环境;将以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主要的努力方向;把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作为结
构调整的重要推动手段。
    中国化纤产业已经进入后总量时代,努力方向就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企业只有更坚定地将技术进步和创新
作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产品结构方面,更需要进行差别化、
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国内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仅为28%,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未来
几年,我国主要以高技术纤维材料,生物质、可再生的新能源材料,各类高性能的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发展为重
点,推动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品牌化高新技术纤维的发展。2010年争取实现差别化纤维比重达到40%以上、
高性能面料及制品的纤维自给率达到70%以上、产业用化纤比例90%以上的目标。

    【周刊】您所说的淡化总量、重在结构,是否有具体的发展速度和总量目标?
    【郑植艺】中国的经济包括化纤工业具有持久稳定发展的特点,但是一定要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发展与调整的
关系。“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工业将保持一个稳定的、适中的发展速度,我们预测2005年的发展速度可能会降到
10%,2006年为9%,2007年和2008年达到6%,2009年和2010年降到5%,这是市场所决定的。预计到2010年我
国聚酯产量1950万t,化纤产量为2250万t,其中涤纶1800万t。同时,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投入,在化纤高新
技术产品上下功夫,争取以高附加值代替总量增长是各项结构调整中的重中之重。

    【周刊】如您所说,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是化纤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手段,目前我国发展情况如
何?
    【郑植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并购重组形成一股强劲的浪潮,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
并购重组也日益频繁。1998~2001年我国发生了1700起并购,涉及金额1250亿元。但是化纤行业在过去发生的
并购中相对落后和滞后。自1995年仪征化纤并购佛山第一案起,到现在并购约30余起,但成功的案例不多,相当
多的没有达到谋求生存与二次发展的目的。在从资本市场来分析,截至今年1季度,化纤行业上市公司28家,共
融资153亿元,仅占全行业的6.0%和7.7%,和资本市场发达国家40.0%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目前我国化纤原料、产品的合计优质产能2350万t/a,有价值产能665万t/a,需要淘汰的劣质产能445万
t/a。随着中国化纤产业后总量时代的到来,其中的劣质产能必须尽快出局,余下的3000万t/a产能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随时面临着由于种种因素退出竞争的可能性,面临优化和重组任务。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拥
有优质资产和有价值资产1795亿元,保守估计约15%在资本市场会谋求赢得生存和二次发展的机会,另外将有230
亿元资产被淘汰,约350亿元的资产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盘活各种生产经营要素,重新以低成本竞争的态势进入市
场。

                 2000~2004年化纤行业产量情况           万t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化纤产能    740.00      890.00    1165.00      1429.00    1600.00    
化纤产量    694.16      828.32     991.20      1181.14    1424.54    
  人纤         56.42       60.59      68.21        80.02      96.61    
  合纤        629.54      759.66     915.16      1101.12    1313.96    
    涤纶    510.18      632.53     772.16       933.18    1138.05    
      长丝    335.24      390.75     477.04       574.05     703.31    
      短丝    174.94      241.78     295.12       359.13     434.74    
    锦纶     36.79       40.73      47.49        56.51      66.83    
    腈纶     47.50       51.92      59.40        62.86      66.20    
    维纶      2.52        2.96       3.25         3.26       3.51    
    丙纶     28.51       28.71      29.92        27.50      27.58    
    氨纶      0.60        1.70       2.60         5.60       9.00    
资料来源:中国化纤工业协会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