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总量丰富油价高涨另有成因
□ 赵宏图
近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于8月29日突破70美元/桶,再创历史新高,有分析甚至认为
未来油价可能上涨至90~100美元/桶。与此同时,人们对石油资源短缺的担心也与日俱增。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
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赵宏图副所长认为,与两次石油危机相比,本轮油价飙升在原因、性质、影响等方面都有着明
显的不同,是需求主导型,而非供应中断型。事实上,全球石油资源总量丰富,未来石油供应将更多地受制于价格、
技术和环保等因素,而并非资源总量的限制。
世界石油供求状况与趋势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保守估计,目前全球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4582.2亿t(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见表1)。
就地区而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石油储量最为丰富,截止2004年底,OPEC国家拥有世界上剩余探明石油储
量8903亿桶,占世界的74.9%,可开采年限为73.9年。经济发达的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国家石油储量相对
不足,而且持续下降。就国别而言,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2004年底剩余探明储量为2627亿桶,占世
界总储量的22.1%。
生产现状与趋势
1.世界石油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BP统计,2004年世界每天约生产石油8026万桶,全年总计约38.68亿t,比2003年增长4.5%,比1994
年的32.37亿t增长了19.5%,1994~2004年间年均增长1.9%(见表2)。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25年世界石油平
均日生产量将增加4400万桶。
2. OPEC市场份额有望大幅回升
2004年OPEC成员国日产石油约3292.7万桶,占世界41.1%,虽仍低于1973年的52%,但与最低谷时相比已明
显回升。预计到2020年,当世界消费45亿~50亿t石油时,OPEC产量将占60%~65%。
3. 非OPEC产量增长后劲不足
近年来,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长迅速,2004年非OPEC成员国日产石油4733.3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58.9%。
但从长远看,非OPEC产量增长后劲乏力,包括前苏联的非OPEC产油国的剩余石油储量有6070亿~6570亿桶,产
量高峰预计出现在2007~2011年间,可达4800万~4900万桶/日。2025年,非OPEC产油国的产量很可能降到3300
万~3700万桶/日。消费状况与趋势
1. 全球石油消费迅猛增长
近20年世界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1%~1.4%(见表3)。2004年石油消费量达8075.7万桶/日,比上一年增
长3.4%。IEA预测,2005~2030年石油需求将年增1.6%,2010年将消费石油8900万桶/ 日,2030年增至1.2亿桶
/日。
2. 发展中国家消费大幅增加
2004年,发展中国家日消费石油2825.1万桶,比上年增长7%,占世界的35.3%。其中,中国石油消费增长最
快,2004年达668.4万桶/日,年增长15.8%,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8.2%,居世界第二。印度为255.5万桶/ 日,
居世界第六。IEA估计,2000~203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将占全球新增原油4500万桶/日需求中的2900万桶/日,
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将占大部分增额,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东亚国家的石油需求将成倍增加,达到940万桶/日。
3.亚太地区有望成为新的消费中心
2004年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分别占世界的29.8%、25.4%和28.9%。过去10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
增长占全球增长的50%。1989~1999年,北美石油消费总量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增长0.2%,而亚太地区从
19.9%猛增至26.9%,增长了7.9%。预计到2020年,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其份额将占
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30%。
国际油价变化及趋势
从目前油价水平看,纽约原油期货价突破70美元/桶,是198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成立以来的最高价。第二次
石油危机时最高点到过40多美元/桶。但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当时的最高价相当于每桶90多美元,目前的实际
油价仍低于当时水平。
从油价涨幅看,本轮油价暴涨仍低于两次石油危机时期。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国际年均油价分别翻
了四倍、两倍。而本轮油价由2003年的28.83美元上涨至2004年的38.27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预计
今年将升至51美元,仍没有翻番。
当前媒体关注最多的是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英国布伦特油价,实际上最近WTI突破70美元/桶,
其一代表的是期货价格,而国际市场上现货价格明显要低;其二代表的某个高点的价格,而不是该品种原油的全年
平均价(2004年WTI最高价突破56美元/桶,年均价为41.49美元/桶),而且石油界通常说的国际油价主要是指布
伦特油价;其三代表的低硫轻质原油价,而不是全球石油价格的平均水平,因为目前全球所产石油的60%~70%都是
高硫或重质原油。从2004年9月初到10月中旬,WTI期货价从每桶40美元暴涨到55美元以上,布伦特原油从每
桶37美元上涨到51美元,而迪拜原油一直徘徊在每桶37~38美元,而同期综合统计的国际油价平均水平每桶只
上升了4美元左右。
近年来油价上涨的原因
1.周期性上涨
在经历10余年低迷后,国际资源价格强劲反弹。此轮价格上涨幅度大、高位徘徊时间长。目前石油价格升至
10多年来最高点,但扣除通胀因素,仍未达到20多年前的水平,尚存上升空间。
2.结构性力量推高
①需求增长旺盛 近年来世界经济扩张强劲,特别是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使原材料
需求快速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3~2030年发展中国家将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75%。
②产能滞后 过去10年间,OPEC产油能力由3100万桶/日增至3200万桶/日,但仍低于1973年的3400万桶/
日,剩余产能则由600万桶/日降至150万桶/日。
③品种失衡 市场所需与生产国提供的品种不匹配。一方面,轻质低硫原油需求猛增,但供应不足;另一方面,
供应增加的大部分为重质高硫原油,但炼油厂的相应提炼能力又不足。
3.非经济因素推波助澜
①游资炒作 国际游资在石油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闻风进出、大量投机是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波动的重要原
因。据巴克莱投资公司统计,全球机构投资者对大宗商品的投资额已由2000年初的100亿美元升至目前的550亿
美元。目前,在期货交易中,约70%为投机炒作,世界原油供应为8400万桶/日,期货交易量则达1.2亿~1.6亿
桶/日(有时甚至高达几亿桶)。OPEC估计,投机炒作导致油价上涨约15美元/桶。
②垄断影响 OPEC正酝酿将目标价位由22~28美元/桶提高到30~50美元/桶,并以配额增减影响油价走势。
跨国石油公司则关注股价和收益,对原油投资积极性不高。去年,全球前六大跨国石油公司用于购回本公司股票金
额增加一倍,勘探开发投资只增8%。其策略是,以适量投资保高价收益,避免重蹈前两次石油危机后因高投资引
发的油价下挫。
此外,产油国局势动荡、能源地缘政治竞争、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如最近横扫美国墨西哥湾石油产区的“卡
特里娜”飓风)等诸多因素也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国际市场的波动。
未来国际油价仍将总体偏高
由于影响油价的因素大幅度增加,国际石油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未来油价走势,不同的机构
和分析者的预测也存在很大分歧。有的分析认为可能跌至50美元/桶以下,也有分析认为可能涨至100美元/桶以
上。尽管油价的走势存在诸多变数,但有两点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一是油价将大幅度波动,二是与80年代中期至
90年代末的低油价相比,国际石油价格可能出现结构性上调。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石油需求增长迅猛以及非OPEC产
油国增产潜力有限,世界石油价格将持续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据IMF最新报告预测,今年平均油价将由去年的37.76美元/桶升至51美元/桶,2006年涨至53美元/桶。同
时,IMF预测,以2003年美元计算,2010年石油实际价格将保持在34美元/桶,2030年将涨到39~56美元/桶,
名义价格则将涨至67~96美元/桶。近中期内,低油价(低于20美元/桶)很难再现,但超高油价(60~80美元/
桶)亦难长期维持。
未来石油资源开发的潜力与前景
从资源的探明程度看,全球尚有近一半的石油资源有待进一步发现和探明,而且非常规石油资源(主要包括油
砂、沥青等)潜力巨大。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资源总量不会成为
全球能源供应的制约因素
1. 探明储量持续增加 1956年美国地质家哈伯特提出钟形曲线,致使“资源枯竭论”在70年代风行一时。不
过,世界油气资源并未按20世纪60~70年代的预测进入短缺时代,而是在供需平衡中稳步前进。世界石油剩余探
明储量已经由1971年底的739.4亿t增至2004年底的1619亿t,增幅达119%,石油产量由24.1亿t增至38.68
亿t,增幅为60.5%,剩余探明储量的增长幅度是产量增长幅度的2倍。与此同时,储采比(可开采年限)由30.1
年增至40.5年。
2. 未探明储量可观 世界尚有大量有待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目前,全球已开采油田一次采油的平均采收率
仅为15%左右,二次采油的平均采收率仅为30%左右,还有70%~85%的剩余石油没有采出。
3. 非常规资源丰富 世界非常规油气资源(如稠油、沥青、焦油砂和油页岩、煤层气、致密砂岩天然气、深
盆气、天然气水合物等)也非常丰富,其估算总资源量多达5.46万亿t,为常规油气资源量的10倍多。而且,除
了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超重油砂和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重油带以外,基本上尚未开发。此外,有希望开辟找油新领
域的无机成油假说也在探索之中。
技术、成本等是未来石油供应的
主要不确定因素
1.技术 今后人们要找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深海、沙漠、荒滩、高山和高寒不毛之地,勘探和开采剩余油气
资源的技术难度日益加大。据估计,世界海上未发现油气储量的90%蕴藏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因此,未来能源前
景主要取决于科技的发展。
2.成本 价格是影响世界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两次石油危机使石油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下降了十几
个百分点。目前人们谈论的资源短缺其实是廉价油气资源的短缺。易开采和市场附近的廉价油气资源不断减少,而
边远新区和条件复杂地区油气资源的开采将使生产和运输成本大大提高。未来油气供应主要受制于常规和非常规油
气的经济可采资源数量,其中丰富的沥青砂、重油和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否转化为常规油气资源,除了技术
因素外,前景主要取决于其成本上的竞争力。
3.环保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的利用将带来更严重的环境污染。用油页岩生产合成油所产
生的二氧化碳,比用原油生产合成油多35%,从重油、沥青砂中提取出来的燃料将大大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4.替代能源 目前人类之所以严重依赖石油,主要因为与其他能源相比,它在使用效能、价格及环保等方面具
有明显的综合优势。目前的替代能源,不是在环保、效率等方面不足,就是在成本等方面不具竞争力。如果以上几
方面实现突破,特别是洁净高效能源的快速发展将大大缓解对石油需求的压力。同样,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也将刺
激替代能源开发,促进节约,抑制石油需求。
表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10亿桶
国家/地区 1984 1994 2003 2004 比重/%① 储采比/年②
世界合计 761.6 1017.5 1188.3 1188.6 100.0 40.5
OPEC成员 510.0 777.4 891.1 890.3 74.9 73.9
前苏联 81.0 62.4 119.7 120.8 10.2 28.9
非OPEC成员③ 170.6 177.7 177.5 177.4 14.7 13.5
OECD成员 118.7 110.6 84.6 82.9 7.0 10.9
中国 16.3 16.2 17.1 17.1 1.4 13.4
中东 430.8 661.7 733.9 733.9 61.7 81.6
北美 101.9 89.8 62.2 61.0 5.1 11.8
欧洲及欧亚大陆 96.7 80.3 138.6 139.2 11.7 21.6
非洲 57.8 65.0 111.8 112.2 9.4 33.1
亚太地区 38.1 39.2 41.6 41.1 3.5 14.2
中南美洲 36.3 81.5 100.3 101.2 8.5 40.9
注:①2004年占世界比重;②2004年储采比;③不包括前苏联。
资料来源:BP 2005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表2 世界石油产量① 百万t标油
国家/地区 1994 2001 2002 2003 2004 变化率/%② 比重/%③
世界合计 3237.1 3597.7 3575.2 3702.9 3867.9 4.5 100
OPEC成员国 1327.5 1476.5 1387.8 1474.9 1588.2 7.7 41.4
前苏联 363.7 424.5 466.2 513.6 558.9 8.8 14.4
非OPEC成员国④1545.9 1696.7 1721.2 1714.5 1720.8 0.4 44.5
OECD 成员国 966.5 999.6 1005.5 995.8 976.7 -1.9 25.3
中国 146.1 164.8 166.9 169.6 174.5 2.9 4.5
中东 974.8 1099.5 1017.2 1115.3 1186.6 6.4 30.7
北美 648.3 651.9 660.2 669.8 668.0 -0.3 17.3
欧洲和欧亚大陆 662.6 746.6 786.1 819.1 850.7 3.9 22.0
非洲 333.9 376.3 381.4 400.6 441.1 10.1 11.4
亚太地区 346.3 387.6 379.3 376.1 379.5 0.9 9.8
中南美洲 271.2 344.8 351.0 322.0 342.0 6.2 8.8
注:①产量包括石油、页岩油、油砂以及液态天然气,不包括其他液态燃料;②2004年相对于2003年的变化率;
③2004年占世界比重;④不包括前苏联。
资料来源:BP 2005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表3 世界石油消费量 百万t标油
国家/地区 1994 2001 2002 2003 2004 变化率/%① 比重/%②
世界总计 3204.4 3552.2 3580.5 3641.8 3767.1 3.4 100
OECD成员国 2043.1 2198.0 2190.7 2222.8 2252.3 1.3 59.8
欧盟25国 644.0 688.5 684.2 688.1 694.5 0.9 18.4
前苏联 235.5 171.7 171.8 176.9 186.0 5.2 4.9
其他EMEs③ 925.8 1183.0 1218.0 1242.1 1328.8 7.0 35.3
中国 149.5 232.2 246.9 266.4 308.6 15.8 8.2
北美 967.9 1071.6 1071.1 1091.8 1122.4 2.8 29.8
欧洲和欧亚大陆 946.6 934.6 931.4 940.8 957.3 1.8 25.4
亚太地区 809.2 984.2 1008.2 1036.8 1090.5 5.2 28.9
中南美洲 186.4 221.5 218.8 213.7 221.7 3.7 5.9
中东 193.7 223.8 233.6 238.4 250.9 5.2 6.7
非洲 100.5 116.4 117.5 120.2 124.3 3.4 3.3
注:①2004年与2003年相比的变化率;②2004年占世界比重;③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包括前苏联。
资料来源:BP 2005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