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十一五”规划发展之四
我国染料工业“十一五”规划发展思路
□刘洪山
“十五”发展概况
■我国已成为世界染料生产、贸易中心
2002~2004年我国染料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20.87%,出口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64%,已成为世界第一染
料出口大国。2004年我国染料产量达60万t,约占世界染料总产量的60%。染料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销售
收入年均增长24.39%,利润年均增长44.20%。
目前国外所有染料类别的产品在我国均已投入工业化生产,“十五”期间开发的染料新品种有300余个,其中
酸性染料新品种75个,约占新增染料品种总数的25%。
■国内纺织印染助剂发展缓慢
纺织印染助剂的生产水平对纺织品的新颖化、高档化、功能化,对提高纺织品附加值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个国家纺织品深加工和精加工水平的综合体现。目前全世界纺织印染助剂有近100个门类,
约15000个品种,年产量280万t,市场销售额逾160亿美元。而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的年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10%
左右,纺织印染助剂与纤维产量之比约为3.7:100,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目前国内纺织印染助剂每年销售额约200亿元,能生产30个门类,约1200个品种的产品,其中主要品种200
个。国内纺织印染助剂企业多达1100家,以民营企业为主,外商合资或独资企业占10%左右,主要集中在江苏、
浙江、广东等地,形成规模的大企业不超过3家。过分分散的生产能力导致竞争力低下,行业发展缓慢。
纺织印染助剂对染料产品的配套使用和推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大的染料生产商均配套生产纺织印染
助剂,如巴斯夫、拜耳、克莱恩、汽巴精化等公司,在世界纺织印染助剂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染料客
户也使用纺织印染助剂,因此销售网络资源可以共用,降低了销售成本。国内染料企业基本不生产纺织印染助剂,
从长远看不利于染料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国内染料企业也应多元化配套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一五”开发热点和重点
■开发新品种适应纺织印染行业的发展
当前,新型面料已打破棉、毛、丝、麻、化纤的界限,采用两种以上纤维混纺、交织、交并、复合等技术,面
料结构日趋多样化。印染行业重点开发了环保新工艺和新技术,如“应用环保型染料、助剂”、采用“无水少水染
色”、“微悬浮体染色”、“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纤维”、“生物酶应用”、“自动制网”、“数码喷墨印花”等。新面料和新
技术的发展对染料及助剂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高温、耐酸性、高上染率的环保型直接染料受到印染企业的
欢迎。
未来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趋势是:①根据新纤维的发展开发相应配套助剂;②采用复配技术,增加助剂的多功
能性和高功能性;③利用高新技术产品补充和完善传统的纺织印染助剂产品;④开发环保型助剂。
■活性染料成市场竞争热点
活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耐洗牢度优良,应用工艺简便,价格相对便宜,再加上结构中不含致癌芳香胺,
尽管目前尚存在染料利用率较低、染色时电解质耗量大、含盐有色污水量较大且难处理等技术问题,但仍是纤维素
纤维用染料的最佳选择。活性染料还可取代部分冰染染料、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因而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纤维素纤
维用染料,产量已超过世界染料总产量的20%。随着国内纺织印染行业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发展,对活性染料的
需求逐年扩大。2004年我国活性染料总产量超过11万t,同比增长25.6%。我国活性染料进口量也呈逐年上升势
头,2004年达到2.88万t。活性染料的开发已成为市场竞争重点和热点。
■还原染料与我国出口纺织品关系密切
还原染料是一类应用性能十分优良的染料,其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以牢度优良著称,广泛应用于纤维素纤维
和涤/棉混纺织物内棉组分的套染,许多品种已经成为其他染料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产品。
由于还原染料生产有技术设备要求高、工艺复杂、收率低等弱点,特别是近年来活性染料的大力发展,使还原
染料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地位受到影响。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环保法的生效,生产费用的上涨,导致生产还原染
料的经济效益下降。美国杜邦公司、德国拜耳公司等停止了还原染料的生产。但还原染料的用量并没有减少。
我国还原染料(包括部分硫化黑染料)主要用于出口纺织品,特别是出口到欧盟、美国的纺织品染色。目前我
国与欧盟已全面达成纺织品贸易协定,与美国的纺织品贸易谈判也在进行之中。从长远看还原染料市场的需求将保
持增长态势。
■有机颜料发展情况值得关注
随着国内外印刷、涂料、塑料、纤维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增长,大大促进了我国有机颜料工业的发展。自2001
年以来,我国有机颜料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35%,2004年产量达到14.36万t,同比增长32.40%,占世界总产量
的40%。近3年来,我国有机颜料出口贸易量以年均8.24%的速度增长。
印刷和包装用油墨消费有机颜料占总需求量的60%以上。近年来,国际油墨产量年均增长率为5%~6%,目前全
世界油墨产量已达300万t,我国近年油墨产量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预计2005年我国油墨消费量将达30
万t,但人均消费量仍不及世界前3位平均水平的1/24。由于印刷业的长足进步,我国纸和纸板的消费量自1992
年以来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塑料、涂料及其他高分子相关行业的增长速度也都在5%以上。相关行业
的快速发展将对有机颜料工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十一五”发展趋势与展望
(1)分化重组势在必行,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我国目前有300多家染料生产企业,其中规模位居前50位的企
业产值和产量超过全国染料总产值和总产量80%,其他大部分企业管理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这类企业的生存空
间将不断缩小,直至被淘汰。
(2)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队伍素质 染料企业最急需的人才有以下3类:①染整技术人才;
②懂技术的营销人才和精通外语的技术人员;③企业策划管理人才。
(3)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纤维的多样化发展和纺织品的差别化,使国内外染料市场对染料档次的需求形成多个
层次。
(4)加大环保治理力度 染料和有机颜料产品非贸易壁垒包括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两个方面。随着环保法
规的日益严格,企业经营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在WTO背景下,染料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国际、国内环保法规,做好准
备工作和实施计划,提高产品的环境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规模效益与产品附加值 目前国产染料的绝大部分是剖析仿制品种,创制品种较少。
开发新染料产品与开发产品配套应用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入世后我国染料工业亟需解决3大技术问题:①技
术与产品的创新;②采用清洁生产工艺;③提高商品化技术水平。染料企业的科技投入应该采取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的方式:①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或进行技术转让;②依靠和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建立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准的开发队
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