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十五”末年我国农药工业再创历史新高
2006年20期 发行日期:2006-05-23
作者:王律先
“十五”末年  中国农药工业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王律先
                   农药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
  据统计,2005年我国农药总产量突破百万吨,达到103.9万t,同比增长20.3%,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杀虫剂
43.4万t,同比增长13.3%,杀菌剂10.5万t,同比增长4.4%,除草剂29.7万t,同比增长24.8%。由于2005年
虫灾较重,特别是8月“麦莎”台风过后,苏、浙、皖、赣、沪等省市稻褐飞虱爆发,严重危害晚稻生产,有关省
市农药厂努力增产敌敌畏、氧乐果、敌百虫、毒死蜱等杀虫剂,及时满足农业灭虫需要,避免水稻生产的重大损失。
杀虫剂产量较往年增长较多,而农业生产及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又促使除草剂产量的持续大幅增长。2005年农药
生产另一特点是淡季不淡,10月份农药产量同比增长15.7%,11月份增长32.5%,而12月份增长35.5%,这在往
年是不多见的,各季度农药产量见表1。

                   表 1  2005年各季度农药产量            折100%,万t
           全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产品名称    产量  同比/%    产量  同比/%   产量  同比/%   产量  同比/%   产量  同比/%
总产量       103.9   20.3        25.4   16.5       30.8      48.9      22.0     12.3     25.8    39.4
杀虫剂        43.4   13.3       10.49    3.3       13.3      37.0       9.2    -13.7     10.5    34.5
杀菌剂        10.5    4.4         2.8   17.7        3.3      46.1       2.3     17.7      2.1  -26.1
除草剂      29.7   24.8        8.56   29.0        8.2      33.2       5.7     38.7      7.2    51.1

  2005年我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杀虫剂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下降至41.8%,较2004年又降低7.1
个百分点;杀菌剂占10.1%,同比持平;而除草剂则占28.6%,同比上升2.2个百分比。高效水性新制剂,如水乳
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产品产量迅速增加,而老的乳油、可湿性粉剂等产量下降。国家削减和淘汰甲
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及磷胺等高毒有机磷杀虫剂计划进展顺利。磷胺早已停产,甲胺磷等4个高毒
杀虫剂产量已降至9万t左右,占农药产量的8.8%,较“九五”后期(1999年)下降13.9个百分点。其中甲胺磷
产量6.7万t,占农药产量的6.4%,较1999年下降10个百分点。至2004年底加工厂已全部停止加工上述5个高
毒杀虫剂的各种制剂和混剂,国家发改委已批准的20多项取代品种与结构调整国贷技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有的
已建成投产。
  根据全国供销系统统计,2005年购进农药39.36万t,同比增长0.49%,收购金额57.51亿元,同比增加10.24%,
这反映供销系统购进农药平均单价明显提高;销售农药43.36万t,同比下降3.6%,销售金额同比下降1.09%,可
见农药销售价格稳中略升,杀虫剂销售量同比上升1.13%,而杀菌剂、除草剂则分别下降4.32%和4.38%。2005年
供销系统销售农药不足100亿元,仅为统计口径生产企业产品销售额的16%,反映出农药市场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
趋势。近几年以农药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农药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农业植保系统、农药经销大户以及个体经营户经营
的农药比例逐年增加,较难界定主次渠道,这是近几年农药销售市场的巨大变化,有喜有忧。
                                      农药进出口贸易活跃
  2005年我国进口农药3.7万t(实物),同比增长33.0%,进口金额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0%。相对于进
口,国产农药出口势头更显强劲,全年出口农药42.8万t,同比增长9.4%;出口创汇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
各类农药出口创汇金额增长比例远高于出口数量增长比例,说明国产农药出口平均单价,以及高档农药出口比例有
较大提高。2005年进口农药数量为国内产量的3.6%,而出口农药占全年产量的41.2%(其中,除草剂出口量占全
年产量的68.7%,占出口量的47.7%;杀菌剂出口量占全年产量的61.0%,占出口量的15.0%;杀虫剂出口量占全年
产量的34.1%,占出口量的34.6%)。2005年农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5.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进出口贸易顺
差1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农药行业已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中出口创汇及进出口贸易为顺差的主要行
业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对723家限额以上企业的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农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及经济效益持续呈现大
幅度全面增长态势。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642.18亿元,同比增长30.76%;产品销售收入624.54亿元,同比增长
30.21%;工业增加值147.38亿元,同比增长34.26%;新产品产值51.5亿元,同比增长33.72%;出口交货值120.9%
亿元,同比增长19.1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第一名的企业是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实现34.84亿元;实现利润总
额第一名的是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3.28亿元(见表2)。

          表 2   2005年实现利润总额居行业前8位企业      千元
           企  业  名   称                  利润总额        
    1.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8494    
    2.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46927    
    3. 山东京蓬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07741    
    4. 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105370            
    5. 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96040
    6. 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                     77050
    7.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4946
    8. 金坛市儒林振兴化工厂                    73230

                                  提前超额实现“十五”规划目标
  2005年是“十五”规划最后1年,在总结2005年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十五”农药发展规划主要目
标已超额实现。“十五”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05年农药产量45万~50万t(100%有效成分计),可生产270种原
药,高毒品种比例下降到5%,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产量比例达到65:10:25,农药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出口
创汇额达到6亿美元。而2005年农药行业取得的实绩表明,主要目标都已提前超额实现。
    1.农药品种与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2005年农药生产能力超过100万t/a,可生产300个原药品种,3000余个农药制剂。2000~2005年农药产量
见表3。

                    表 3   2000~2005年我国农药产量              折100%,万t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十五”年均增长/%
农药总产量           63.87    69.64    82.17     86.3    86.96    103.9             10.5
杀虫剂  产量           39.29    41.19    45.94     47.8     42.5     43.4              1.3
         比例/%            61.4     59.1     55.9     55.4     48.9     41.8              —
杀菌剂  产量            10.4      6.7     7.47      8.0      9.1     10.5             12.1
         比例/%            16.3      9.7      9.1      9.3      9.3     10.1              —
除草剂  产量           10.94    13.84    20.24     21.1     23.0     29.7             20.9
         比例/%            17.1     19.9     24.6     24.4     26.4     28.6              —

   2.国产农药出口及进口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长
    国内农药工业发展,农药品种与产量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农药企业迎接加入WTO挑战,抓住机遇,大力促进
国产农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农药出口数量与金额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十五”期间农药发展的一大亮点。2000~
2005年国产农药进出口情况见表4。
                表 4   2000~2005年我国农药进出口情况             实物,亿美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十五”年均增长/%
进口  数量/万t       4.11        3.47      2.7     2.8     2.8      3.7          —
      金额       1.92        1.65     1.36    1.34    1.47     1.82          —
出口  数量/万t    16.16       19.04     22.2    27.4    39.1     42.8        22.4
      金额       4.63        5.41     5.92     7.3   11.86     14.0        26.9
进出口顺差       2.71        3.76     4.56    5.96   10.39    12.18        35.9

    3.经济效益持续快速提高
  “十五”期间农药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同步快速提高。2000~2005年农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见表5。

              表 5   2000~2005年农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亿元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十五”年均增长/%
企业个数/个        611         608      617      623      650      723              —
现价工业总产值     282.12      298.27   336.08   374.25    473.2    642.18            21.1
产品销售收入     259.87       275.4   309.19    355.9   468.88    624.52            22.7
利润总额       9.18        9.97     11.2    12.89     19.2    33.24            35.1
利税总额      15.44       15.72    15.48    17.19    28.15    45.35            30.3
亏损企业数        130         128      134      108    114      110             —
亏损企业亏损额       3.97        3.54     4.04     3.34     4.04     3.11             —
出口交货值       40.9       45.95    53.51     67.5     96.0    120.9            27.3

  当前农药生产的困难仍然是原材料、能源、运输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生产成本增加,2005年农药产品
销售成本同比上升30.6%。农药行业存在问题仍然较严重,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药行
业总体经济实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经济实力及国际竞争力还较弱。产业结构上企业多、小、低水平重复建
设严重,品种结构上老品种多。高效新品种、新制剂少,特别是自主创新品种还不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自
动化程度不高,三废污染严重等等。“十一五”农药发展规划的主线和中心任务是加速农药品种、技术和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升级,核心是要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强化三废治理,以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真正使农药行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未来展望
  中央再三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求全国大力支援“三农”,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进入新阶段。农药对于农业
防治病虫草鼠害,保证农产品高产丰收,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从根本上为农药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与广阔空间,但同时
也明确并加重了农药工业支援农业、服务三农的责任和义务。在这利好环境下,未来我国农药行业生产形势仍将是
健康发展的兴旺局面。
    1.农药需求预计
  根据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预测,2006年全国植保系统需农药29.9万t(100%有效成分),同比增长
6%,其中杀虫剂14.25万t,同比增长10.71%(其中,有机磷类9.37万t,基本持平;氨基甲酸酯类5271t,同比
增长9.5%;拟除虫菊酯类8777t,同比增长100%以上;其他杀虫剂3.48万t,同比增长29.9%)。防治稻褐飞虱的
有效药剂敌敌畏达3.3万t,上升37.9%;叶蝉散需1000余吨,上升24.7%;啶虫脒、毒死蜱需求明显上升,而吡
虫啉产品需求由于近年稻褐飞虱的抗药性增长而下降。甲胺磷等5种高毒杀虫剂需求量大幅下降,从1.73万t下
降至1.25万t,其中甲胺磷下降29.4%,甲基对硫磷下降9.1%,对硫磷下降47.5%、久效磷下降45.7%。杀菌剂需
求量7.54万t,同比增长3.09%,其中硫酸铜、代森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品种需求在5000~10000t,百菌
清、井冈霉素、三环唑、三唑酮、敌克松、福美类、氢氧化铜、(精)甲霜灵、稻瘟灵、乙膦铝、嘧霉胺需求在1000~
5000t。除草剂需求6.93万t,同比增长3.24%,其中乙草胺、草甘膦、丁草胺、2,4-滴丁酯等需求量都在5000~
10000t以上,莠去津、百草枯、精吡氟禾草灵、氟乐灵等需求在1000~5000t,防治大豆田难治杂草的除草剂如精
吡氟禾草灵、烯禾灵、精吡氟氯禾灵等市场畅销。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量在3000t以上,同比增长19.3%,其中乙
烯利超过1100t,增长8.2%,缩节胺达450t,增长28.6%。有报导称,山东省农药需求量在3万t以上,湖南、黑
龙江、广东需求量在2万~3万t,云南、安徽、河南、江苏、湖北、辽宁、江西、福建、广西、浙江等需求量在
1万~2万t,吉林、四川、陕西、甘肃、重庆、海南、新疆、内蒙、贵州、山西、天津、上海、宁夏、青海、北
京等省市区需求量在万吨以上。
  我们认为上述农药需要量预测可能偏低,防治农业病虫草鼠实际用药量可能要高于此量,约在35万~40万t。
据统计估算,2005年全国表观农药消费量约为60万t。目前农药生产总体情况良好,农药产品总体上供过于求。
完全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和出口需要,一些高效新品种供应偏紧。市场竞争剧烈,价格稳中有升,农药企业要密切关
注全国气候和病虫害发生预报,根据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国内外市场动态,增产适销对路的农药产品,特别是取
代甲胺磷等5种高毒杀虫剂的产品,要控制生产总量,在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加强技术服务,规范市场行为
上狠下功夫。
    2.发展建议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的关键年,农药行业和企业
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励,在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大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
指引下,深刻领会《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内容和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为核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使农药工业与
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工业化发展道路,未来重点工作的建议:
  (1) 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努力增产适销对路的高效新品种新制剂,切忌盲目扩产超产,把主要精力放在
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上。要坚决按国家计划在2007年停止在农业上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除保留
少量生产能力供出口外,至2006年底全部停止生产销售,按照这一要求安排好今年的生产销售计划,避免积压,
造成损失。
  (2) 制订好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把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作为规划的主线和重点任务,要建设和强化企
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制开发自己特有的优势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3) 加速推进科技进步、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装备,推进采用先进的绿色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消
耗,提高质量,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实施清洁生产,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4) 企业发展,新建、扩建或搬迁,要以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和尽可能上下游一体化为方向。
  (5) 强化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多项规章制度,做好企业延续核准及酝酿行业实施农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
GMP认证,提高行业市场准入标准的各项工作。
  (6) 加强产品销售、继续扩大出口,争创中国农药名牌,搞好技术服务。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