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国农药大国的喜与忧
2006年49期 发行日期:2006-12-18
作者:傅向升
中国农药大国的喜与忧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傅向升
    多年以来,我国农药产量一直排世界第二位,2005年首次突破百万吨,超过美国,成为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农
药生产大国。但是纵观我国的农药工业,面对我国农药大国的地位,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喜从何来
   农药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我国农药工业自身取得了较
快发展,并对农业丰产和农民丰收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喜1   农药为保证农业丰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多,保证粮食需求,特别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是世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据报道,在农业生产中受病虫草害而损失的农作物产量高达实现产量的1/3。如果离开了农药,也就是说如果农
业上停止使用农药,一年后农作物将减产1/3,两年后将减产50%,甚至会造成绝产。据统计,我国病虫草害常
年发生面积约60亿亩(合4亿ha),由于使用农药,我国每年平均挽回粮食损失200多亿公斤,棉花十几亿公斤,
蔬菜100多亿公斤,果品30多亿公斤,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亿元。可见农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
要保证作用。
    喜2   农药工业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我国农药工业自1950年建成第一个滴滴涕合成车间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程。目前我们不仅拥有杀虫剂、
杀菌剂、除草剂以及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系列品种的生产能力,满足我国农业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而且
还拥有一支从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到工业化生产的力量较强的人才队伍。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200多家,其
中原药生产企业约500家;我国能够生产的原药品种约300种,农药制剂800多种;其中一批农药产品的质量水
平已达到国际水平。
    喜3   农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
    自1994年我国农药出口首次大于进口以来,连续十几年出口量不断增加,创汇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我国
农药总产量103.9万t(其中杀虫剂43.4万t,杀菌剂10.5万t,除草剂29.7万t);农药出口总量达到42.9
万t(其中杀虫剂14.7万t,杀菌剂6.4万t,除草剂20.4万t),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1%。出口创汇约14亿美
元,出口量比上年增长近10%,创汇增长近18%,出口到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农药成为石化行业出口创汇顺差
最大的品种。
  喜4   农药创新力量有所增强
    国际上农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十分严格,又加上农药产品的特殊性,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病虫害
的抗药性快速增长,这就迫使农药品种要不断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就是保护生态和环境以及人类健康质量的日益
苛刻,这都对农药工业不断进行品种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在“七五”、“八五”组织农药品种和关键技术科
技攻关的基础上,“九五”以来依托沈阳化工研究院和湖南化工研究院、浙江化工研究院、上海农药研究所、江
苏农药研究所,重点建设了南北两个农药创制中心,本着“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的原则,不仅新建了合
成实验室、中试基地、生测中心,添置了必要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而且还通过引进、联合培养、科技攻关等
方式培育锻炼了一批农药创新的人才队伍,并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总体上看,我国农药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创新基础。
                                           忧在何处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自身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而且为我国农业丰产和农民丰
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可喜可贺的。但是我国农药工业又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形势十分严峻,农药工业本身也
还有一些方面令人堪忧。
    忧1   农药工业再次面临挑战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品
种,这是继1983年我国全面禁用“六六六”、滴滴涕以来的又一次大的产品调整行动。由于这5个品种成本低、
杀虫谱广,一直在水稻、棉花等多种农作物上大量、广泛的使用着,其用量约占我国农药总用量的1/4。甲胺磷
约有40家企业在生产,年产量超过6万t,是国内大宗农药品种;甲基对硫磷和久效磷都有十几家企业在生产,
产量都在万吨以上;对硫磷国内有7~8家企业在生产,产量近万吨。这5种农药全面禁用以后,将对传统农药
工业造成较大冲击。
    面临挑战的第二个表现是国际公约的限制,由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世界粮农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联合发起
的PIC公约(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及农药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POPS公约(限制某些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目前列入PIC公约清单的农药品种有22种,列入POPS公约清单暂定有9
种是农药。列入欧盟高毒、高残留禁用名单的农药高达450多种,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和出口的品种有
氧化乐果、丁草胺、稻瘟灵等60多个品种。这些国际公约的生效对我国农药企业将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我国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国际社会“责任关怀”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得到国际国
内企业的认可等,这些都对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忧2   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药产品的结构与前些年的“三个70%”相比,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是比
较严重。一是品种总数少,世界上商品注册的农药化合物有2800多种,商业化应用的有1300多个,常用的农药
品种有500多种,而我国能生产的只有约300个品种,且产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十几个品种,大多还是老品种。
二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不尽合理。全球农药消费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是:25%、24%、
47%;我国农药消费的比例是:45%、26%、24%;我国在生产总量中的比例是:45%、13%、41%。由此可见我国农
药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是有差异的,从消费比例来看与世界水平也有差距,差别较大的是除草剂。三
是部分高毒品种还在大吨位生产,我国目前农药品种除马上要禁用的5个品种外,继续大吨位生产并使用的属于
高毒品种的还有: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异硫磷、甲基硫环磷、乙基硫环磷、克百威、
灭多威、涕灭威、溴甲烷、磷化铝等,这些品种在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已开始限用或禁用,下步将逐步列入
淘汰名单。四是农药制剂品种少,剂型不合理。总体上说发达国家的农药制剂品种多达几千种,我国只能生产800
多种。具体到一个原药品种,发达国家可制成30多种剂型,而我国只能做5~6种。在剂型上国外以无溶剂、水
基、固体化为主,而我国仍以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为主,其中乳油约占50%,大量的甲苯、二甲苯、
纯苯作为溶剂施于田间,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造成环境危害。
    忧3   企业规模偏小
    世界农药工业主要以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其生产企业也多以这些国家的先正达、陶氏益
民、孟山都、拜耳、氰胺公司等为代表。世界排位前八大公司的销售收入约占全球农药销售总额的80%,美国一
个国家在全球的农药销售额约占全球销售总额的30%。我国2005年农药工业总的销售额约625亿元(合78亿美
元),与先正达(2005年73亿美元)、拜耳(2005年70亿美元)单个跨国企业相当。我国的销售总额若平均到
2200家农药生产企业,平均只有2800万元人民币,我国只有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其余
农药生产企业最大的销售额只有约20亿元。可见我国农药生产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矛盾十分突出,难以参
与国际竞争。
  忧4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农药工业由于技术含量很高、品种更新换代日益频繁,其创新性很强。又加上农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日益严
格,农药工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强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国家科技攻关和
创新计划,通过两个国家级工程中心的建设,我国农药工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已大大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
我国农业对农药的需求以及农药工业自身发展和参与竞争的要求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一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农药品种的创新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十分艰巨的工作,目前创制一个农药新品种需投入1亿美元以上,要合
成筛选约2万个新化合物,需要8~10年时间。陶氏益民、先正达、孟山都、杜邦、拜耳等一些国际性农药公司,
每年的技术创新投入都在5亿美元以上,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10%以上。一个公司一年用于创新的投入比我们
国家整个农药行业5年期总的科技投入还多,我国很多农药企业每年用于创新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很难达到
2%。二是技术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严重缺乏农药创新的学科带头人,虽然行业内有一批科技工作者为农药
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大多数人员是具有很强的模仿创新能力,自主原始创新的经验不足。另外农药创
新工作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不仅要求有化学合成和化学工程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有毒理学、药理学、遗
传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从事农药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就更少。三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脱节也制约了农药的创新工
作,从事农药创新的人员大都工作在研究院所或大学实验室,在农药生产企业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员很少,这都造
成科研与生产的脱节,创新成果不能及时转化。
郁                                      未来发展之我见
    纵观我国的农药工业,可以说有喜有忧。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农药工业应当如何面对,在此谈几点
个人之见。
    1. 做大做强是基础
    做大做强是农药工业迎接挑战、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做大是做强的前提条件,做强是参与竞争的必备条件。
我国农药企业必须要改变当前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局面。今天谈做大做强时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做
法和经验,可采取联合重组、专业优化的思路,通过重组和优化使农药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更清晰,单一产品或单
一系列品种上规模,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增强。
    2. 自主创新是关键
    我国农药工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必须是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都要高度重视,我国的体制和机制以及农药工业
的现状,都要求也决定了现阶段国家层面对农药创新工作也要高度重视并予以大力支持。如果照搬发达国家的经
验,单靠企业自主创新,一方面是目前农药企业没有从事创新的实力和条件,另一方面是企业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如果我们国家自己的农药工业在竞争中被冲垮,完全依赖进口农药的话,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将会受制于人,将有可能陷入被动,其基本生活保障必将受到严峻挑战。有些人照套国外模式,认为“农药创新
只是企业的问题、不应成为国家行为”的论点,对于我们国家是缺乏战略视点的。
    当然企业更要努力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农药企业要建立创新机构,健全创新组织,制定激励创新的机制,
为创新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创造创新的条件。逐步使企业成为农药新品种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和
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时企业还要进一步开阔思路,通过引进人才、引进成果,与研究机构联合开发等不同方
式,提高创新的起点,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农药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3. 调整结构是重点
    结构调整一直是农药工业的重点战略,今天讲调整结构应当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不仅包括产品结构调整,
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人员结构调整等。产品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目前我们生产的农药95%以上都
是高效低毒的品种,但还有一批高毒的老品种在大吨位生产和大量使用。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一批替代品种和安
全、环保的新剂型。组织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在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竞争力较强的原药生产企业的基础上,以
原药为龙头鼓励和引导制剂加工和产品分装企业,通过重组优化形成专业化、系列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改变农药
企业“小、散、弱”的状况。人员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以创新为主的人才梯队,以创新
带动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生物农药是方向
    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又加上化学新农药的创制难度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
大,人们对化学农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生物农药已得到国内外农药行业的高度重视,大力开发生物农药已成为
大势所趋。我国的生物质资源相对丰富,农药创新工作一定要把生物新农药的创制与开发放在突出位置,随着生
物技术和生物化学工程的不断进步,生物农药的创新手段和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低毒安全的生物农药的发展潜力
很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