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何如捐建小学——参加有机硅应用技术研讨会有感
2006年49期 发行日期:2006-12-18
作者:八私谓公
何如捐建小学——参加有机硅应用技术研讨会有感
□本刊特约评论员  八私谓公
  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与有机硅应用技术研讨会”上,笔者有幸听到了国家主管部门某高层官员
首次在公众场合为批建外资有机硅项目所做的解释,论调有二:一是金属硅冶炼属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且每年
近70万t产品中有50多万t用于出口,与其这样,不如国内建个大的有机硅项目将其消化掉一部分,或者还能
促进国内金属硅工业的升级;二是有机硅产品应用广泛、性能卓越,国内建设一个外资项目,不见得就打破了国
内企业的饭碗。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两点均有待商榷。
  全球(包括我国在内)金属硅消费一直以铝合金制造业为主,比例约占近70%,其余有机硅等化工用高品级
金属硅消费只占约30%。主要发达国家的金属硅生产因能耗、污染等原因已经日益萎缩,如日本在1983年就已经
停止了金属硅的生产。这些发达国家由此产生的金属硅消费缺口,近年越发依赖我国及巴西等国廉价金属硅出口
以填补,如目前我国金属硅出口量已占国外总消费量的近一半,比例仍在增长。而我国金属硅冶炼技术经过40
年的发展,也已跻身世界前列。仅以有机硅工业而言,包括道康宁公司在内的国外巨头,无一不倚重于来自我国
的高纯金属硅原料。如果国外金属硅冶炼技术在环保、能耗指标方面十分超越我国,为何不自己生产,反向我国
大量采购,还要不断在我国建设新的冶炼炉?更关键一点在于,允许外商在我国以独资形式建设一套世界最大的
有机硅装置(按照45万t/a单体产能计算,年需金属硅约10.5万t,相当于我国现有产量的1/6),能否缓解国
外铝合金等大宗消费行业对我国金属硅原料的依赖,或而解决我国金属硅工业长期面临的小而分散、出口受制于
人、效益严重下滑的困局?
  其二,有机硅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在起步阶段。即便将我国计算在内,2006年全球有机硅市场市值也仅
约120亿美元,市场发展相对成熟许多的美国、欧洲市场均只有约40亿美元的销售额,日本国内仅信越1家有
套中等大小的有机硅装置,产品不能完全在国内消化,需要大量向我国等周边地区出口以解决销路。我国2005
年硅氧烷消费量刚刚突破20万t大关,今年则有望达25万t,以此计算,我国有机硅市场市值目前约为20亿美
元,其中至少有70%~80%由外资企业获得。而此次批建的外商独资项目,包括单体及相关下游装置,不考虑很可
能进一步实施的扩产,预计可实现的年销售额已在2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我国市场目前增长速度下5年的增量,
试问果真如此,在下游开发上一直偏于滞后的内资企业进一步成长所需的市场容量所剩几合?!
  笔者绝非民族主义者,也时常认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殊乏善陈,笔者也非常赞同该会议上道康宁公司
执行副总裁白睿思先生的说法,即在具体的竞争问题上,其判断标准不应当局限在行业、地区和民族角度,而应
当看如何才能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增进(中国的)人民福祉,促进社会的持久繁荣(原意如此)。但遗憾的是,笔
者分析多次,在该项目的是非问题上始终无法得到与白睿思先生等人一致的答案。
  笔者一直认为,像道康宁这样多年来专心于事业发展,且能一如既往的保持道义、明智与进取之心的化工公
司确属凤毛麟角,实能担纲国内多数企业之榜样。但道康宁公司赞助此次会议想来花费不菲,但既然前面木已成
舟,为何多费精力再作剖白,着实令人不解。如果将节省的经费做一些中国同业乃至普罗大众能够容纳的其他道
义之举,比如说为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捐建一到两所小学,岂不更好!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