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油价下非常规和替代石油投资风险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抗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难度的提高、供应的相对紧张和油价的高涨,人们更加重视非常规石油和替代石油的生
产,加快了对蕴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的开发和煤制油发展的步伐,更把“可以再生”的生物质制油看作可持续
发展的途径。非常规和替代石油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技术的发展使其生产成本大幅度降
低;第二,价格在市场的“博弈”中与常规石油有一定的可竞争性。近年的油价持续高涨有助于上述两个条件
的实现。在上世纪末的相对低油价(以当时美元值计约20美元/桶)条件下,人们曾预测:如果油价抬升到30
美元/桶,许多非常规石油都可以大规模开发;如果上升到40美元/桶,各种石油替代品的生产可以大规模进
入市场。2007~2008年石油期货价格上升到100美元/桶以上,既使以现今汇率计也为1990年代油价(30~35
美元/桶)的3~4倍。高油价似乎为各种非常规石油和替代石油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人们期待他
们能够顺利进入石油市场,这样石油供应也许更加安全了。有些人甚至认为已经进入了“高油价时代”,石油
工业发展的道路似乎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非常规和替代石油项目在高油价下陷入
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油价带来的影响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
一、高油价推动物价全面上涨
既使以2007年的美元值计,10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也超过20世纪以来的历史峰值——第二次石油危机
时的油价。高油价的长期积累已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首先,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大幅攀升。2003~2007
年石油价格上涨119%,带动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分别上涨了133.9%和133.1%;能源价格上升又带动金属价格上
涨142.4%、食品价格上涨45.1%。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上涨呈加快之势。2007年8月~2008年5月,不到10
个月油价飙升了近70美元/桶。2008年1~2月与去年同期相比,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上涨66.3%、22.4%
和114%,铜、铅、铁矿石分别上涨31.7%、66.1%、66%,小麦、大豆分别上涨100.6%、81.7%。
初级大宗商品持续、大幅度上涨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2008年全球通胀率(CPI)升至5.5%,为1999
年以来的最高点。全球10大经济体中有5个超过了10%,俄罗斯、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分别达14%、23%和29%。
随着CPI的上升,劳动力价格也相应上涨。这些因素迫使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对需要大量投资和较长投产周
期的新项目影响尤大,一些原来认为有相当大利润的非常规石油和新能源项目在实施中遇到了困难。以非常规
石油中开发条件较成熟的西加拿大油砂为例,自油价高涨的2003年以来新的油砂开发热已形成,上了一大批
油砂项目。由于对全面通胀估计不足,这些项目的预算投资额偏小,建设周期也偏短,导致在执行中普遍遇到
投资不足问题,许多项目被迫追加资金达30%~50%,建设周期也拖长,赢利大大低于预期。在西加拿大油砂开
发中,为使加工的重质油砂油以管道—油轮方式运输,还要掺入相当数量的轻质原油。为此,一些油砂矿要修
两条并行的管道,一条输入轻质原油、一条输出重质混合的油砂油,而轻质油价格大升又成为沥青砂岩油矿整
体成本加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美国西部科罗拉多油砂与西加拿大油砂处于同一个含油带上,但生产条件稍
差。在几次高油价期都曾有公司计划开发,陆续投入100亿美元,累积试生产13年,但仅生产500万桶石油,
最终因经济效益欠佳而被迫放弃,现在仍在进行降低成本、克服环境危害的研究试验。
就煤制油和生物质制油来说,主要原料煤、粮食、油料作物近年的涨价幅度要大于原油,这使其生产成本
远远高于原先的估算。据统计,煤炭价格每上涨100元/t,煤制油价格就增加350~560元/t。秦皇岛煤港大
同优质煤价格2008年5月初为655元/t,到6月初就上涨到800元/t。根据目前趋势,在煤制油项目建设期
每吨成品油价格可能上涨千余元,甚至数千元。第一代生物质制油多以粮食、淀粉、动植物油为原料,它直接
导致粮油价格大幅上涨,而乙醇价格上涨远不能抵消其原料玉米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导致美国一批乙醇
生产企业停产。
二、石油价格新泡沫形成
本世纪初在IT网络“蓝色泡沫”破裂和“911”事件的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大量基金和
游资寻找新的获利工具。以房地产市场和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成为其主要炒作对象。由于油价容易经股
市和媒体炒作而耸人视听,被金融化的石油成为投机资本最热衷的赚钱工具。目前多数人已经认识到,近年形
成高油价的主要原因不是供应紧张而是“热钱”涌入哄抬了石油期货价格。投机和炒作放大了本来权重较低的
一些影响因素(如局部政治动荡、自然灾害等),扭曲了期货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次贷危机使美国房地产泡沫
破裂后,石油更成为游资炒作的首要目标。美元持续贬值刺激投资者选择购入石油以对冲通胀风险,出现了“油
价上涨—通胀加大—美元贬值”的恶性循环,从而把油价推上100美元/桶以上的高台阶。
石油价格新泡沫已经形成,石油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再次面临巨大风险。在前途难卜的情况下,为应对高通
胀,加息成为各国央行的重要手段。以上经济走势使需要大额度、长周期投资和政府优惠政策保护的非常规石
油和石油替代项目的融资难度大大超越了相对成熟的常规石油,也使曾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的“绿色泡沫”出现
破裂的危险。
三、油价周期性变化带来巨大经济风险
现代经济生活中油价预测成为最惹人注目却似乎又是风险最大的事。油价不规则的变化,特别是持续高位
运行使人感到它好象已经摆脱了价格对价值的依附。不少人从石油(相对)短缺甚至“石油黄昏”或峰值曲线
之类的论断中认为石油要以稀缺物品维持高价,有的机构则从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出发提出已进入“高油价时
代”的危言。对此已有相当多的论著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可归纳为如下几点: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和产
量缓慢增长,供需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突出表现为在OPEC长期不重视勘探开发的背景下仍然有一定的剩
余产能;②油价除了有以日、月计的起伏外,以年均价计亦突出表现为周期性的起伏;③油价受多因素影响而
变化,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不同且权重本身可随时间有所变化。每个影响因素所控制的起伏周期各要素(起始
时间、频率、幅度)都可有不同,因而多因素影响的正向或反向迭加使油价变化极其复杂。总体来看,当多数
特别是权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使油价上升的时间和效应相迭加时,油价可出现较大幅度、较长期的高涨,反之
则可出现幅度较大、时间较长的低油价。仅从20世纪以来看,油价周期性起伏的阶段平均值有3个台阶。以
2007年美元不变价计,1900~1930年平均价约为20美元/桶、1931~1973年约14美元/桶、1974~2007年约
为40美元/桶。图1为BP世界能源统计的1900~2007年世界原油年均价格曲线。最后一个时段期比前两时段
油价确实高了许多,但仍不能称为“高油价时代”,因为该时期仍有许多年度油价低于30美元/桶。考虑到油
价与其他大宗商品的比价,油价增幅与GDP特别是购买力平价(PPP)的增幅之间的关系,最后一时期与前两
时期并无大差别。此外,还必须看到在收入水平提高的背景下,全球多数人对石油的购买和消费能力也有相当
大的提高。
我们不能仅以近4年较高的油价、特别是影响时间较短的特高油价(如大于100美元/桶)来看待影响时
间较长的战略性问题。众所周知,与常规石油相比,非常规石油与石油替代品的基本建设费用、周期和生产成
本都明显偏高。神华集团在陕西8万t/d油当量的煤制油项目基建投资为100亿~120亿元,相当于同等规模
石油炼厂投资的6~9倍。利用目前最先进(但还不够成熟)的技术要维持这类项目的生产,即使在高油价下
仍要靠政策优惠或直接予以政府补贴。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的投资达2万亿元,仅生物质
发电即达2000亿元。仅以“十一五”期间有意投入煤制油项目的资金就高达5000亿元。显然,一旦被投资者
炒热的资产泡沫破裂,油价大幅回落,盲目快速发展和大量投资所建成的一批非常规和替代石油项目就会产生
巨大的亏损,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链锁效应。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四、结语
石油价格高企、油品供应的相对紧张确实给非常规石油和石油替代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绝不能认为油价
升高后这些新能源所固有的许多问题就已经解决,他们就自然具有市场竞争力了。应该看到高油价也给他们带
来风险,如果脱离了技术路线成熟、生产成本降低的坚实基础,这个风险甚至可能比常规油气还要大。
非常规石油和石油替代的发展有雄厚的资源基础,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其勘探
开发和生产的配套工艺需要依托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而逐步走向成熟,从而使其可以进行规模化商业开发,则
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油价提高只是为此类有经济前景的石油替代开发开拓了空间,增加了发展动力,而不能代
替或轻视其艰苦的技术改进升级。这类涉及发展战略方向的工作不必因油价的起伏而过份的乐观或悲观,要持
之以恒的探索。以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大型气田附近的气转液(GTL)工厂而论,目前最先进的卡塔尔的GTL工
厂虽已投产,但因不够成熟产能只达到设计值的1/3,仍需进一步攻关研究。
非常规石油也好,替代石油也好,他们本身都是一个包括很多种类的群体。资源禀赋较好、开发条件较易
的一些类型有可能率先发展。如中国的一些致密储层油和稠油、西加拿大的部分油砂、委内瑞拉奥利诺科重油
带的一些可以乳化的重油等非常规石油,以及石油替代品中类似巴西的气候条件下大规模种植甘蔗以生产乙醇
等都可望在高油价下得到更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不同种类、不同地区(条件)的产品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具体
分析,不因“高油价下的好形势”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目前关于煤制油,生物质制油的争议很大,其本身也有若干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案,对其经济效益、
能源效率、环保效益等都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试点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进行认真的计算分析。对其产品的合理
组合及产业链延伸方向也还需要作多方案的比较和市场研究,对较成熟的方案进行试点式的工业生产,而后再
慎重布局的方针是正确的。许多专家提出不宜分散的部门式发展,而将煤化工、生物化工与炼油和油气化工结
合起来的思路值得重视,这可大幅度降低成本和市场风险。其中以水煤浆气化制氢,以煤、石油焦或两者混合
为原料采用IGCC工艺生产氢气、联产电和蒸汽等方案有较高的可行性。
名词解释:
常规和非常规石油:在石油工业的发展中,人们把现在和近期的经济条件下以通常的技术手段可以进行商
业开采的石油称为常规石油(conventional oil),而尚难进行商业开采或开采的成本在经济边际值附近的石
油蕴藏称非常规石油(unconventional oil)。显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因经济技术条件不同,在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二者间的界线可以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