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政策 理清思路
加强化工矿产资源的 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
编者按: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的官方网站挂出了《曾培炎: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 为科学发
展提供稳定安全资源保障》一文,对我国“十五”期间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并提
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文中还提到,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召开以来,国务院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实行
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从地质勘查、矿产开发、资源节约、科技创新、境外资源开发利用等
方面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作了全面部署。
化工矿产资源是化肥和无机盐等化工行业的重要基础原料,是整个无机化工产业链的源头,下游众多化工企
业的生产与发展都将受到它的影响。作为众多资源矿产中的一种,化工矿产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既有与其他矿
种相似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以钾、锶、硼、镁、芒硝、萤石、重晶石等化工矿产资源的现状为出
发点,对近期国家推出的各项矿产资源政策和措施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本刊记者 单毅
加大资源勘查力度
曾: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力求重要资源矿产勘查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加强重点矿种、
重点矿区勘查。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铁、铜、铝等16个矿种为重点,加强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45
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16个重点金属成矿区带、296座大中型危机矿山和重要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到2010年,
力争西部地区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东中部地区隐伏矿产勘查找到新的资源。二是大幅度增加勘查投
入。2006年国家拿出20亿元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主要用于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同时,建
立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地勘基金实行滚动发展、良性循环。今后,中央和地方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
用费和矿业权价款,主要用于矿产勘查等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允许企业矿产勘查支出按有
关规定据实列支。三是完善地质工作体制机制。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
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并进一步建精建强中央以及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鼓励国有地质勘查
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或地质服务公司;鼓励矿山企业勘采结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
公司和企业集团;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司和机制灵活的找矿公司。积极发展矿业资本市
场。
本刊解读: “十五”期间仅化工地质系统便发现矿产地41个,涉及矿种22个,共提交资源储量4.09亿t
磷、1500万t硫铁矿、1000万t萤石、9233万t重晶石,化工矿产找矿潜力仍十分巨大。化工矿产资源在资源
特点、服务对象、成矿条件、矿带分布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征,但到目前为止化工矿业虽然已进行了大量的地质
勘查和科学研究,却还没有系统开展过全国性资源研究工作。系统地研究和总结化工矿产大量的地质勘查资料和
科研成果,大力加强成矿规律研究,以成矿规律指导矿产预测寻找新的成矿远景区,这不仅对从宏观上把握化工
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地质调查、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化学工业规划、布
局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政府适时提出加强对重点矿区的勘查,并增加勘查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找矿领
域,强化各级地质调查队伍,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化工矿产找矿工作的进行,从源头上提高化工行业的资源保障
度。
提高供应能力 整顿矿产开发秩序
曾:按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部署,切实加强矿山生产能力建设。一是新建一批大中
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加快深海海域和陆域新区油气资源开发,稳定和提高油气产量;新建一批大中型金属、非
金属骨干矿山。二是发展一批大型矿业企业。做大做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大型矿业企业,支
持“大集团建大基地,大集团配大资源”。鼓励大型矿业企业强强联合,并收购、兼并、重组和改造中小矿山。
三是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利用外汇储备较多的条件,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储备。
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各项任务。一是巩固整顿工作成果。继
续打击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开展重点矿区、重要矿种的专项整治,确定关闭对象、严格关
闭标准、限定关闭时间、落实关闭任务,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二是
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以战略性矿产、优势矿种、重点矿区为重点,加快矿山企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矿业生
产集中度。突出抓好煤炭行业整合工作,达不到有关规模标准的煤矿,一律限期整合。三是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
用的监管。核心是加强对矿业权人的管理,严格资质条件、准入标准和勘查开采活动监管,强化监督检查,抓好
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本刊解读:我国天青石商品矿年消耗量很大,锶矿地质储量每年减少达160万t,预计5年内已开发的锶矿
资源即将枯竭。锶资源的锐减与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小矿山技术条件差、管理水平低,
大矿小开、承包给个人开采现象十分普遍;同时矿山开发布局缺乏合理规划也造成了开采顺序不合理、滥采滥挖、
丢弃资源等现象的发生。硼矿、重晶石矿、菱镁矿、萤石等其他化工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同样
的问题,因而能否建设一批骨干矿山、发展一批大型矿业企业,不但将对我国的矿山开采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也将直接影响到相关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对其他化工矿种来说,从事磷矿开采的大型矿业企业建设较好、优势较为突出:2005年云南磷化集团和云
南天宁矿业磷矿产量合计为687万t,占全省磷矿总产量的46.4%;贵州省的4个大中型磷矿企业的开采能力已
经占到了全省总开采能力的50%以上,其中贵州宏富旗下的瓮福磷矿采选能力已达250万t/a,独占全省总能力
的1/4。磷矿业不但生产集中度较高,而且在“矿肥”强强联合、矿山兼并重组方面走的也较其他化工矿产要快,
湖北兴发、安徽六国、云南马龙、江阴澄星几大集团在整合磷矿生产上都有不少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曾: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
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精神,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积极利用
低品位铁矿、铝土矿、磷矿等资源。二是切实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实施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矿、
甘肃金川铜镍矿、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湖南柿竹园多金属矿等综合利用项目。到2010年,争取使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率达到35%左右。三是大力推进矿山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做好矿山废石、废渣、废水、废气的资源化
利用。四是增进资源转化效益。五是狠抓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搞好重点行业及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园区
和地区循环经济试点。
本刊解读:随着富矿的消耗加剧,各矿种的低品位矿石利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我国现有11.08亿t磷富矿
(P2O5≥30%)资源仅可开发利用到2015年,加强低品位磷矿的利用十分迫切;我国一些早期开发的重晶石富矿
在经过数十年的强力开采之后已濒临枯竭,一些钡化工企业正面临着“断炊”的威胁;目前品位较高的硼镁矿石
已开采殆尽,下一步必须认真研究并着手实施硼铁矿加工利用项目……我们在化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上已
做过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以菱镁矿为例,可将高品位矿用于生产电熔镁砂等耐火材料,中等品位矿用
于生产镁质建筑材料,低品位矿用于镁质化工材料的制备,通过合理分级和回收利用便可大大提升资源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已经率先启动了硼铁矿的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引进钢铁企业建立的首钢硼铁有限责任公司
已对铁、硼联产型的大型冶金、硼化工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目前项目已经上报相关部门审批,近期有
望开工。
加快矿业科技进步
曾: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矿
业科技支撑能力。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力争在煤炭合理高效经济清洁开发
利用、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矿山环境优化、海底资源探测与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提高
矿山企业装备水平。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关键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着力开发大型煤炭综合采掘设备、大
型海洋石油工程设备、大断面岩石掘进机等重大技术装备,努力提高矿山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争
取到2010年,大型煤炭企业机械化程度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三是加强矿业科技人才培养。大力发
展矿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保持合理的招生规模。以重大勘查开发和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加快培养创新
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本刊解读:我国钾资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在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已经划定了一些可能成钾的盐
盆和地层,而且还发现了罗布泊这种超大型钾盐湖,但在成钾条件和规律研究上我们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同时矿
产研究人员短缺、人才培养不到位也已成为较为现实的问题。
我国化工矿产矿山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这也是低品位矿石严重浪费的一大原因。以锶资源为例,
天青石的选矿工艺主要有浮选和重选2种,其中浮选法资源利用率高,选后商品矿品位也高,但国内企业生产工
艺普遍难以实现,而为保证收率重选法必须使用高成本的多级流水线。目前我国许多矿山都采用简易的重选装置
进行选矿,还有一部分矿山则根本没有选矿设施,因此低品位矿很难生产为商品矿,且尾矿中仍有大量天青石被
浪费。同样的情况在硼矿、菱镁矿、重晶石矿开采上也有发生。相比之下磷矿企业的选矿能力则较为突出,矿山
装备水平也相对较高。仅云、贵、鄂3省内新建或已建成大型浮选装置已具备2000万t/a以上的选矿能力,约
占全国总开采能力的1/3左右;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磷矿企业选矿能力亟待加强,全行业回采率仍有待提高。
扩大国际矿业合作
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发展矿产品贸易,提高矿业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利用。一是
调整矿产品贸易结构。进一步扩大稀缺资源进口,合理控制资源性产品出口。推进贸易多元化,多渠道进口重要
矿产资源。改进贸易方式。二是引进国外矿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继续吸引外商以独资、
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风险勘探和资源开发,积极引进国际资源勘探开发、综合利用和矿山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成
熟经验。三是实施资源“走出去”战略。加大境外勘探开发的力度。通过新建项目和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形
式推进国际合作。
本刊解读:我国多数化工矿产资源都可以保证自己自足,甚至有大量出口,但钾资源却是个例外。我国钾资
源缺口一直比较大,每年进口量约占全国消费量的70%左右,加强与国际钾盐矿业合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方
面可以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和团体直接进入国际钾资源开采市场,与我国周边一些有丰富钾资源的国家(俄罗
斯、泰国、老挝等国)从资源协作等方面尽快建立合作,争取在未来10~15年内建立起2~3个百万吨级规模并
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境外钾肥生产基地,从而保障我国钾资源供应;同时还可以尝试参与国外重要钾肥生产企业
的股权开发,如与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约旦等国的钾肥企业进行资本合作,我们可以通过参股的方法作为
其股东甚至第二、第三大股东,争取市场上的主动权。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进行境外开采的资金和技术
条件,但相关政策仍不明确,国内企业进行境外钾资源开发时还“无章可循”。希望国家能够及早着手制定有关
政策和措施,以引导和鼓励国内钾肥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早日通过“两种资源”缓解国内钾盐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