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工程轮胎投资热度骤升 个中喜忧须思量
2007年15期 发行日期:2008-12-01
作者:于清溪
  编者按:最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工程轮胎产需不断升温,异常火爆,全球范围内呈现严重短缺之
势。各大工程轮胎厂家开足马力,紧急应对增产,并扩建和筹措新厂事宜,全球形成了一股工程轮胎热。我国企
业也闻风而动,蜂涌抢滩这一市场,国内的工程轮胎投资一时间如火如荼。然而中小胎生产企业盲目扩产发展严
重,生产规格品种过度集中,超大胎和巨胎又仓促上马,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重重隐患……本期我们特约橡
胶行业的资深专家于清溪先生以及业内相关专家,来剖析工程轮胎的投资热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忧患,热潮之后
迎来的是否是光明的前景?

工程轮胎投资热度骤升   个中喜忧须思量
□于清溪
  工程专用轮胎习惯上统称为工程胎(简称为OR或OTR),约占世界轮胎总量的0.5%。平均一条工程胎重量在
150kg以上,相当于20条乘用轮胎和4条以上载重轮胎。因此,以重量计,工程胎已占到轮胎总用胶量的10%~
15%。由于附加价值比普通汽车轮胎要高出0.5~1倍,工程胎正在成为轮胎工业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工程胎日趋大型化,100t工程汽车的巨胎已十分普遍,150~300t车巨胎非常时尚,400t车的巨胎也成
新宠。而且,工程胎子午化的倾向也十分明显,目前工程胎子午化率已超过60%,其中巨胎子午化率达到了70%~
80%。工程子午胎由于具有节能、省油、耐磨损、抗切伤、耐刺扎、低生热和速度快等一系列优越性,深受青睐,
目前90%以上的大型矿山的重型矿车和装载机等开始使用工程子午胎。
  一、工程胎市场勃然兴起
    近年,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俄罗斯经济转暖,印度和拉美等国家经济上升,带动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煤
炭和建筑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拉动了这些产业以平均20%~30%的速度迅猛发展。因之,全球对工程
胎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工程大胎市场日益紧张,超大胎和巨胎更是呈现严重短缺的局面。2006年,全球工程
大胎需求量增长20%,销售价格上涨了近一倍,以154t矿车用的36.00R51轮胎为例,一条新胎售价已由原来的
2万美元飙升到3.5万~4万美元。澳大利亚、拉美甚至出现了有价无货的现象,不少矿山机械因无胎可换而停
车。由于新胎不足而大量使用翻胎,又使工程胎翻胎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工程胎的主要需求对象为大型矿山和建筑工地,用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为北美、澳大利亚、俄罗斯、智利、巴西
和中国等。据测算,2006年全球工程胎的需求量在500万条以上,其中中国占了近一半,成为工程胎最大的生产
使用国。2006年中国工程胎产量为360万条,美国估计在150万~160万条。详见表1。
                表1   近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工程轮胎的产需情况        万条  
        产需量                 中国          美国          日本
             2005     2006      2005      2006      2005      2006
    轮胎生产总量    31800    43300     32000     32400     19600     19600
    工程胎产量          250      360       150       160        53        58
    工程胎出口量       40      100        —        —        27        31
    工程胎需求量      210      260        —        —        26        27
   
  国外轮胎企业大约260多家,其中有工程胎生产的企业不过20家。小型工程胎基本上都同汽车轮胎在一条
生产线上生产,大中型工程胎常与农业轮胎、工业轮胎共同设厂联产,超大型和巨型胎大多单独设厂专门组织生
产。目前,能生产超大型和巨型工程胎的企业只有3~5家,工厂也不过5~10个,而生产最大规格55/80R63和
59/80R63宽基工程子午巨胎的仅有米其林和普利司通两家。
  多年来,工程胎的发展并不很快,其增长速度甚至低于汽车轮胎。这是由于有限的用户、极少的需求量、繁
杂的规格以及低劳动生产率、高技术含量和巨大的经济投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它的发展。曾经显赫一
时的世界著名工程胎企业加拿大联合轮胎、美国通用轮胎等皆已退出历史舞台,日本东洋轮胎20世纪90年代被
迫将大胎工厂划出与美国固特异合资并由其控股。所以,在工程胎兴起的今天只有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成
为工程大胎的佼佼者。国外工程胎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2。
                        表2   国外工程大胎主要生产厂家及其产量                  条/d
    企业名称                 工厂所在地          建厂时间          品     种                     产能
    普利司通             ●下关(日本)        1970    工程巨胎              300
                       防府(日本)        1976    工程胎、乘用胎            15000
      BS/FS             ●北九州(日本)新建    2007    工程巨胎             (30t/d)
                       得梅恩(美国)    1945    工程胎、农用胎            12100
                     ●布鲁明顿(美国)    1965    工程巨胎              300
      米其林             ●勒皮(法国)        1977    工程巨胎、工业胎        1835t/m
                       蒙索米纳(法国)    1970    工程胎、乘用胎、工业胎          3000t/m
                       维多利亚(西班牙)    1966    工程大胎、乘用胎          —
      米其林北美       沃特维尔(加拿大)    1982    工程胎、载重胎            4200
                     ●莱克星顿(美国)    1988    工程巨胎             150
      米其林巴西       大坎普(巴西)    1981    工程胎、载重胎               41700条/m
                     ●新建            2006    工程巨胎    —
    固特异             ●托皮卡(美国)    1944    工程巨胎、农业胎、载重胎    8000
                       科尔马贝格(卢森堡)    1951    工程胎、载重胎、轻卡胎        5000
      日本巨胎         ●龙野            1971    工程巨胎             100
     (与东洋、三菱合资)
      固特异巴西       圣保罗(巴西)    1959    工程胎、农业胎、载重胎、轻卡胎    5000
      固特异哥伦比亚       卡利(哥伦比亚)    1945    工程胎、农业胎、载重胎、乘用胎    2000
    横滨         ●尾道(日本)        1974    工程巨胎、工业胎        1200t/m
                  新建        2006    —        —
    帝坦         ●布赖恩(美国)    1906    工程巨胎、农业胎、工业胎     450
                    (收购大陆工厂)
    倍耐力           圣安德烈(巴西)    1940    工程胎、农业胎、载重胎         167
      注:●为工程大胎专门工厂
  
  除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横滨、帝坦、倍耐力等世界知名六大工程大胎生产企业外,世界上还有几家
企业也有工程大胎生产:在东欧有塞尔维亚的雷科德橡胶公司生产农业胎和工程胎,日产1850条;罗马橡胶(GPX
国际轮胎)月产农业胎和工程胎1350t;罗马尼亚的罗特拉斯轮胎日产农业胎和工程胎156条;乌克兰的欧罗轮
胎年产各种轮胎100万条;白俄罗斯的白拉轮胎年产各种轮胎250万条;捷克的CGS集团和斯洛伐克的马塔多也
有小量工程胎生产。北欧芬兰的诺基亚轮胎可生产林业胎和工程胎。在印度,MRF、阿波罗、JK轮胎、西雅特4
家轮胎企业也兼产部分工程胎。东南亚的泰国有迪司通、路司通、欧塔尼兼产小量工程胎,马来西亚的大陆-森
轮胎也有工程胎生产。拉美的阿根廷费茨轮胎有工程胎生产。台湾的华丰、建大生产部分工程胎。不过,这些企
业都是同工业胎、农业胎一起生产小型工程胎。另外,大陆、住友、韩国轮胎等著名的汽车轮胎企业在其工厂内
也生产小型工程胎,多同汽车轮胎共混在一起。
  二、大胎和巨胎紧俏之势蔓延全球
    目前,工程胎市场的火爆状况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中小胎市场畅销,供需基本平衡;二是大胎供不应
求,比较紧张;三是超大胎和巨胎严重短缺,非常抢手,特别是工程子午胎全面吃紧,这种趋势由国外蔓延到国
内,愈演愈烈。
  初步考察显示,国际市场工程胎的容纳量约300万~350万条,主要分布在北美、拉美和澳大利亚,其中巨
胎缺口最大,有的地区缺口已达25%~30%。这类巨胎目前基本为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三大巨头所垄断,它
们占据着市场90%以上的份额,而横滨等只有少量生产,其他厂家尚无力与之抗衡。有专家认为,工程大胎的短
缺情况有可能持续到2010年。因此,普利司通和米其林都决定建新厂,把生产能力扩大50%~100%。
我国现有轮式工程机械约130多万台,每年新产各类机械也有20多万台,因此年工程胎需求量250万条以上。
其中最为紧缺的是超大胎和巨胎,尤其是工程子午巨胎。我国仅十大现代化矿山即拥有大型矿车1000多辆,每
年要配置巨胎6000多条。其中108t车要用30.00R51、154t车用36.00R51、172t车用37.00R51、260t车用40.00R57
工程子午巨胎,360t车要用55/80R63、400t车和59/80R63宽基工程子午巨胎。配套大型矿车的装载机保有量也
达20多万台,其所用轮胎如23.5R25、25.5R25、29.5R25、29.5R29、18.00R33、21.00R33、21.00R35等大型和
超大型工程子午胎,年需求量在100万条以上。预计2010年国内市场工程胎的需求量将增长60%左右,达到430
万条。
  三、国内企业蜂涌追赶投资热潮
  自1952年在牡丹江桦林橡胶厂建立第一个工程胎生产基地起,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程胎生产企业已发展到
30多家,超过了国外工程胎生产企业的总和。现在,我国已是世界工程胎最大的生产和使用国,2006年产量达
360万条,其中新车配套50万条,旧车换胎200万条以上,出口100万条。但国内产品多为中小胎,超大胎和巨
胎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仅154t车用巨胎一年进口量即在万条以上。
    目前,以河南风神和贵州轮胎的工程胎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能力为20万~30万条/a;天津国联、山东三角、
上海轮胎、江苏徐工和青岛双星一般在10万~15万条/a;杭州中策、山东成山、广西桂林、烟台玲珑等都在5
万条/a以上。这十余家企业已成为我国工程胎的生产骨干,占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受工程胎热的吸引和刺激,江苏飞驰、河南成大、湖南大成、株州轮胎、台州巨轮、广州珠江轮胎等一批大小企
业,也在纷纷上马工程大胎或巨胎生产线,但绝大部分生产即将淘汰的斜交胎。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可生
产巨胎的企业已达25家,形成能力将达25万条/a,这一数字已相当于国外所有巨胎企业产能总和的5~7倍。
  四、火爆之势难延续  高速发展中潜伏危机
    1. 市场动荡期临近
    目前国际工程胎市场火爆是多种原因促成和多年能量释放的结果,只是一时呈现发展高峰。总的来看,工程
胎的市场是有限的,以现在的井喷发展速度,用不了两三年全球将经过火爆、白热,继而走向温热和温冷,甚至
也许会继续冷下去。因为工程胎的生产完全是靠经济增长速度和基本建设的规模来提振的,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必将影响工程胎的发展进程。其次,工程胎应用领域很窄,专用性很强,尤其是生产超大胎和巨
胎的多数设备难以他用,企业转型困难。再有,随着子午化率的提高,工程胎的使用寿命已大幅度增加,已由3000h
逐步延长到5000~8000h,而且翻新率和翻新次数也比斜交胎明显增加,因而新胎的用量比例将相对下降。另外,
工程胎的过度增长和市场的过饱和已严重扰乱了产业的有序发展,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处境也将每况愈下,
日益艰难。
  因此,从社会需要、企业发展和市场走势来看,工程胎已经开始由严重短缺转入缓和,不久将会出现饱和、
过饱和状态。过猛、无序发展带来的过激竞争将难以避免,企业重组步伐也将加快,从而导致工程胎生产进入动
荡时期。
    2. 国内企业忧患重重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市场正面临着发展工程胎的极好时机,但是喜中有忧。喜的是我国可以利用这个时期,阔步
跨入国际工程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出口占国内生产量的30%和在国际市场占30%,进一步有可能增至35%~
45%,成为真正的工程胎生产出口大国。忧的是,同国外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出口的主要是中小型
胎,大胎很少,巨胎大部分还要靠进口;二是出口的全部是斜交胎,国外急需的子午胎基本没有,甚至国内需要
进口;三是品种规格不全,性价比低,质量较差。因此,同世界工程胎巨头相比,我们的竞争能力是很弱的。在
这种情况下产能成倍增长,带来的将是更多的风险和危机。而且随着出口的扩大,反倾销、技术设限、贸易壁垒
等事件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对国内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若完全靠低性价竞
争策略势将带来自相残杀,乃至自毁的后果。
    综合来看,我国工程胎的结构很不合理,中小胎生产企业过多过乱,盲目扩产发展;大胎严重重复建设,生
产规格品种过度集中;超大胎和巨胎不顾条件,仓促上马,而设备投资巨大、技术难度很大的工程子午巨胎(例
如多年一直靠进口的300t和400t的宽基子午胎)国内尚无人问津,无法占领制高点。
  对于工程大胎来讲,更令人担心的是,不少企业仅凭经验或理论设计,没有任何成品测试设备,如60~100t
耐久试验机、轮胎强度爆破试验机等;不经实际走行试验,甚至试生产的产品不作解剖分析,即宣布研发成功并
投入生产,有的还对外出口。长此下去,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国外因轮胎出现事故而导致企业沉沦
的事例,不胜枚举,教训极为惨痛。尤其工程子午大胎项目,更应持科学慎重的态度,审慎行事,周密安排,制
定长远发展战略,如55/80R63和59/80R63子午巨胎每条重量达5.1t(相当于600~700条乘用轮胎),胎宽1.47m、
直径4.02m,价值5万美元以上;生产所用硫化机的外径达250英寸,高度超过9m,长宽皆在6~7m以上;生产
一条的时间(包括模内冷却)长达24h,普利司通的巨胎工厂一天也仅生产8~10条。除去设备技术之外,生产过
程中的材料供应、成品的对外运输都与一般轮胎完全不同。对这样的重大装备生产项目,必须进行充分论证,举
行业之力进行攻关。
  此外,工程大胎的检测手段更是业界瞩目的大事。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科研生产所必须的成品测试
设备,国内也没有这样的试验中心。严格来说,在这种状态下要研究出高性能的工程大胎,是缺乏必要的基础条
件的,产品生产质量也难以进行科学检测和得到确切保证。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然而,像这样需花
费巨额资金的庞大试验设备(仅一台耐久性试验机即需2000万~3000万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显然无力承受,
也很不经济。所以,只有企业共同联合起来,走建立国家级“工程大胎试验中心”的路子,比如将“中心”设在
一个大型企业内为全行业服务,才是比较现实的万全之策。

知识链接
                                                 何谓工程轮胎
  工程轮胎是指采矿、农田水利、建筑工地等工程汽车和工程机械上专门使用的轮胎。具体分为自卸运输汽车、
混凝土运输车、铲运机、堆土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破碎机、隧道机,以及起重机等特种产业车辆和机
械等的用胎。其品种规格包括花纹、层纹在内已达上百种之多,在轮胎中单独形成一个工程轮胎体系。有的国家
甚至把林业轮胎、盐田轮胎、油田轮胎,以及沙漠、沼泽轮胎等也包括在内,以非公路轮胎相称。
  现今的工程轮胎,用于工程汽车和工程机械的约各占一半。工程机械中,又有一半用在装载机上,另外铲运
机用约占15%,起重机用占10%以上,其余各类工程机械用的不足25%。其他非公路轮胎数量更少,尚未形成完整
系列。工程轮胎的代表性品种为工程自卸汽车用的E型轮胎和装载机用的L型轮胎。这类工程轮胎一般分为规格
与汽车轮胎相同,内径以20~24英寸(偶数)表示的中小型工程轮胎(14.00R24以下);内径在25英寸以上,
以奇数为标志的大型专用工程轮胎两大类别。后者视载荷量的大小,又有大胎(载重30t矿车和装载机用的
18.00R25、23.5R25)、超大胎(载重70t车的24.00R35)和巨胎(载重1000t车以上的30.0R51)之分。在数量
上,中小胎大约占64%,大胎占25%,超大胎和巨胎占15%左右。
  工程胎除了规格尺寸的表示与普遍汽车轮胎不同之外,使用耐久性也从通常的以公里计改为小时。一般斜交
工程胎要求在3000~5000h,工程子午胎可达5000~8000h以上。对于矿车等运输型的轮胎,行驶速度限制在24~
64km/h,同时以TKPH值(吨公里小时)加以显示,以之与其他轮胎进行区分。由于工程胎大小相差悬殊,因此
许多国家皆由以数量(条数)计算改为按重量(成品吨)考核。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