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化工峰会精彩观点
罗地亚大中华区总裁 朱铭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过了近10年的历程,在这10年中,中国政府的治国理念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相应的
经济政策也随之调整。置身于时代漩涡的跨国公司面临着中国化工产业的黄金发展期这个机遇,同时也要接受
如何适应变化、调整战略,从而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的5年间,中国的治国思路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了GDP的增长不加选择地接受外商直接
投资(FDI),采用非常优惠的制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入WTO之初,中国向外商直接投资开放了很多领域。
当并购的热潮卷向中国的时候,政府鼓励中国的企业参与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并购或投资活动中去。当时化工领
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据了该领域(不包括石油化工)总产值的约60%。具体到化工行业,最初几年对化工厂的投
资没有规划;重复的项目投资存在;化工安全方面的隐患令人担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大宗化学品和专用化
学品的区别不大,精细化率低。在对“人”的重视层面,劳动力成本的高低没有法定的界限。
近5年来,中国政府的治国思路进行了转变。首先由“经济发展压倒一切”转变为——建立完备的政府体
系,遵循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不能仅仅体现在经济上,还要体现在环境、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上。
与发展社会多个层面的思路相适应的是“建立和谐社会”,全社会共同富裕的致富方针。另外,全部重心从经济
这一点开始分散。这一转变也使社会更为注重公平,更为重视以人为本。这些转变在化工行业体现在:化工项
目的建设逐步走向规划性,化工生产开始集中;安全、环保、健康(HSE)愈来愈受到重视;大宗化学品和专用
化学品区分开来,发展多品种、高质量、针对性强的专用化学品成为趋势。
治国思路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政府政策也进行了调整。首先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优惠制度的重要
一条是减免赋税,不久前通过的内资和外资企业“两税合并”制度则取消了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税收优惠由
内外资的划分调整为分行业优惠;其次体现在有选择地参与FDI,选择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FDI,严格限制
或禁止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高污染的企业或项目。在并购活动中保护国有经济的安全;另外,由于对HSE
关注度的提高,环保部门变得更加活跃和强悍,对各省市中小规模达不到HSE标准的化工企业进行关闭;最后
提倡“以人为本”带来的变化是,劳动力最低薪酬限制在很多领域得以确立,而且偏重于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新
劳动法正在制定,并将很快通过,政府还要求任何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中必须建立工会。另外,物权法将于今
年10月1日起生效。
根据中国大环境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罗地亚在华的发展策略也随之变化,通过和适当的合伙人建立
合资企业,通过资产结构最优化、运作高效化,罗地亚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快速增加。更为重要的是,罗地亚
以环保、健康、安全为先,不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建立关注职员职业发展的本地化管理团队,追求不断的可
持续增长。(朱良伟)
麦肯锡大中华区能源与化工部门主管 徐浩洵博士
中国经济并不是依赖出口和国外投资来维持增长,而是主要受国内需求的推动;外企与国内企业成为合作
伙伴,并不是因为这是中国市场的“入场券”,而是合作会推动其业务发展。中国将在201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
化工市场,代表世界化工发展的50%的驱动力。但目前中国在大多数化工领域中,都还是一个净进口国,并且化
学品生产分化严重,前20位的生产商仅仅代表40%的销售额,私人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平均只占其全球的6%,其中只有31%才是本地生产的,因此跨国公司应该进一步加
快在华的发展,提高在中国成功的标准——应该每年增长50%到100%,而不是随着市场每年增长10%~20%;要
有成百上千的世界级的中国经理人,而不仅仅是在中国有几十个专家。
好利安(Hovione)首席执行官 Guy Villax
REACH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许意味着很多机遇。随着REACH的实施,可能会使越来越多的欧洲制造商来到中
国,他们不仅将生产活动移到中国,还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这将推动中国化工企业的高科技进程。
另外,一些物质可能无法通过REACH的评估,被欧盟禁止使用,或者生产企业无法支付注册费用,而停止生产,
中国企业则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市场空白来加快自身业务发展,将更多产品生产带到中国来,加强中国生产基地
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