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从“简单化”与“复杂化”看炼化企业发展
2009年42期 发行日期:2009-11-03
作者:李舜
从“简单化”与“复杂化” 看炼化企业发展
本刊记者  李舜
  如果把“由大变强”称作危机背景下的一个明星词汇,丝毫不显得过分。我国的炼化工业在改革开放30
年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也基本完成了自身在量上的积累,但要在这种基础上实现质的
飞跃,真正做到“由大变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杨友麒先生的文章对炼化企业“由大变强”的严峻现实
进行了阐述与解读,文中表达了他对这一热点问题的关注与忧虑。在此,笔者谈一点个人看法。
  始于2003年的这一轮上升周期,带动了炼化行业的繁荣。但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使得国内成品油市场变
得扑朔迷离。据中石化2009年6月份公布的《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国际油价持
续走高,与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严重倒挂。史无前例的高油价使得中石化炼油成本大幅增加,炼油板块全年实
际亏损达到1144亿元。从企业角度来讲,国际油价的巨幅波动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企业经
营业绩的不稳定性大幅增加。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亟需破题。
  最近,笔者关注到欧美汽车橡胶配件的发展体现出了两种趋势:简单化与复杂化。简单化,即以用户体验
的简单化为宗旨;复杂化,即开发过程复杂化、生产设备复杂化以及材料要求的高档化。用这一对貌似矛盾的
概念来审视炼化企业的发展,内涵同样深刻。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客户的要求成为
企业的价值主导。笔者认为,以客户体验和环境治理简单化为宗旨的“复杂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同时也是规避风险、适应环保新要求与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最佳途径。要做到这种“复杂化”,笔者认为应从下
面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管理走向精细化,产品走向专门化
  杨友麒先生提到的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例子,非常具有启示作用。“原料指纹化”就是运用信息化的科技手
段,针对不同原油品质采取不同工艺手段,这种“精细化”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以往粗放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
了炼油效率与质量;除此之外,炼化企业要不断提高服务客户的意识,为用户“开小灶”,依据客户对于石化
产品的性能需求研发产品专用料,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茂名石化为例,该公司根据汽车厂家对汽车塑料专用料
的需求,研发了汽车保险杠专用料HHP8、汽车油箱专用料C579/580等高档次产品,极具创效潜力。高附加值
产品比例的提升为企业逆势而上、提高抗风险能力打下了基础。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炼厂的装置结构还不足以
满足“精细化”生产模式的要求,具备较强的专用料研发能力的炼化企业还只是少数几家,整体的生产与研发
能力亟待提高。
  第二,环境治理简单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环境承载力的限制,使得企业面临着环境与效益、短期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这就要求现阶段企业不
仅能够生产满足环保要求的炼化产品,而且还要采取“复杂化”的方法,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消除在生产环节
内部,避免环境问题因为简单的排放而变得“复杂化”。另一方面,企业也须未雨绸缪,及早部署低碳经济和
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炼化工业产品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其产品是目前世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很大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水平。按照国家要求,2009年底我国将全部使用国Ⅲ标准车用汽油,
目前已有不少规模较大的炼厂使部分产品提前达到了国Ⅲ标准,如最近上海高桥石化的120万t/a S-Zorb催
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开车一次成功,使得该企业具备了持续批量生产沪Ⅳ(相当于欧Ⅳ)标准汽油的能力,能
够满足2010年世博会对清洁汽车用油的需求。与现行使用的国Ⅱ汽油相比较,沪Ⅳ标准汽油能够大幅降低硫、
苯、锰、烯烃等有害物质的排放,特别是硫的排放能够降低90%,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意义重大。虽然随着油品
排放标准的提高,炼化企业的装置改造投资也随之增长,生产工艺也变得复杂化,但是从长远来看其所具有的
综合效益还是十分诱人的。
  巨大的体量和旧有发展模式的惯性,使得炼化企业注定不能轻盈转身,但是从现在开始迈出的每一步,都
将是未来实现新跨越的基础。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