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走进PI——欧洲工艺过程强化规划借鉴
2009年50期 发行日期:2009-12-30
作者:朱曾惠
走进PI ——欧洲工艺过程强化规划借鉴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教授级高工  朱曾惠
                                   工艺过程强化显著成效
    石化工业和通用化学品:提高整体能源效率,在10~20年内提高5%,30~40年内提高20%。
  精细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可降低总成本,并通过提高收率来降低能耗,在5~10年内降低20%,10~15年降
50%。
  食品制造工业:可提高除水工艺的能源效率,5~10年内提高25%,10~15年提高35%;通过整体价值链工艺
强化降低成本,10年内降30%,40年内可降60%。
  日用消费食品工业:在保存过程中提高能源效率,10年内提高10%~15%,40年内提高30%~40%,还可增加产
能,40年内增长60%。

  近100年来,化学工业和化学工程都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着面临巨大挑战。化学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
非再生原料可利用程度紧缩、能源价格上扬、环境和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而化学工程方面也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模
式。当前,工艺过程强化(Process Intensification,PI)正受到广泛关注,它已被视为
一种技术工具库,包
含许多工艺过程改进的实例。经过多年深入探讨,PI的定义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表述:

      年  代                        概      念
    1983        发明紧凑装置,降低主要装置的规模和安装成本
    1986        是一种降低化学装置尺寸并保证可以达到预定生产目标的战略
    2000        是对设备和技术的创新开发,使化学制造及加工得到很大改进,显著缩小设备容积和
                    能耗或废料生成,成为价廉、安全和可持续的技术
    2003        提供技术替代大型昂贵、能源密集的设备或工艺,将一种较为小型化、廉价、高效的
                    操作或是多种操作组合应用于较少的部件(或一个设备)中
    2008(ERPI)    在工艺过程和设备设计中提出创新性原则,使工艺和价值链效率建设、投资和运营的
                    成本、质量、废料生成、工艺安全等有明显改善(通常大于2倍)
    2008        是化学研究和化学工程开发中的一种工艺和产品创新的集成方法,在不定因素增加的
                    情况下仍可保持可持续获利

  一、PI的定义与内涵
    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在2009年提出的欧洲工艺过程强化路线图中将PI定义为:
  工艺过程强化(PI)在工艺和设备设计中提供了极具创新性的原则(“模式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通常
高于2倍)工艺过程和产业链的效率、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减少废料并提高安全性。
  PI带来的效益可以由“可持续事业的3P理念来体现(见图1),3P指地球(Planet)、人民(People)、效益
(Profit)。PI包括两种基础性技术:一是硬件技术,如新型设备等;二是软件技术,如各种新型加工方法(见
图2)。
     二、基础和原则
    PI的目的是“大幅度地提高设备和工艺过程的效率”。在过去开发一种工艺过程往往局限于其本身内在的动
力学因素,不能超过其质量、能量和动量的传递范畴。而当前传递现象和单元操作的旧模式需要应对新的挑战,
因此在化学工程中涉及到时间和空间的极限:装置和分子。从反应器和装置宏观尺度上看,单元操作难以考虑集
成的正面影响,例如在反应分离中,反应和分离相结合能使可逆反应的转化率提高到100%。有人提出将单元设备
的概念转变为单元功能。但是一个化学工艺过程常常由几个工艺过程组合而成,单元功能的概念也难以完全解决
新的问题,因此,“协同性”和“集成”在从分子到装置之间的各种尺度(规模)中都应予考虑。鉴于此,《工业
和工程化学研究》(Industrial of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100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专文评论《工艺
过程强化的基础:结构、能源、协调性、时间》,并提出了PI的4条基本原则:
  原则1: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事物的效率最大化;
  原则2:要让每个分子都有相同的被加工处理的机会;
  原则3:在每种尺度(规模)中优化驱动力,并使该驱动力施用的比表面最大化;
  原则4:每个组成工艺过程的协同效应最大化。
  上述4条原则也是PI的目标,其中内容又涉及四个方面,关系可见图3。
  三、PI的战略
  2007年9月在芬兰召开的 “保护全球环境的化学”研讨会上,芬兰科学会发布了“化学工业和材料工业的
工艺过程强化,可持续技术的一种途径”报告,认为PI是化学工业发展的新模式,并提出了PI的主要战略:
  战术1  多功能化
  这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各单元操作必须相容。
  反应蒸馏:可用于石化行业中多种装置,能改变狭窄的操作窗口,具适中的灵活性。
  混合分离:可以与膜反应偶合,但由于当前膜性能尚不高,常在介质温和、要求不高的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
中应用。
  静态混合器:常用于化工和材料工业,包括有反应发生的状态下,但其性能一般。
    整体反应器:可与催化剂、酶等结合,在环型反应器应用较多,有些是属于外部环行系统,Air Product
公司将其用于改造加氢反应器,使反应器能力提高10~50倍。
  色谱反应器:工业中应用仿真移动床,如荷兰帝斯曼公司已在其Delft工厂应用。
  战术2  热力学(主要针对溶剂)
  新型溶剂主要指超临界液体(SCF)和离子液体。目前仅限于专门应用,SCF并不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而且价格
较贵,而离子液体的毒性尚未进行评价。从发展趋势看,无溶剂工艺将是最终方向。机械化学和反应挤出是可发
展的无溶剂工艺。
  战术3  替代能源
  微波、磁场、电力场等离子光等在工业中应用仍较少,重力场应用(如旋转碟式反应器、旋转填充床和管式
反应器)都在开发中,但尚未被广泛采用,其优势在于设备尺寸较小。
  战术4  小型化(或微缩尺寸)
  从提高力场向微型化学技术发展。微型反应器的发展很快,如微型管道、微型膜等,应用范围包括由间歇式
向连续生产转变、改变新的操作条件、最终产品性能的控制以及对新法规的适应等。
  四、涉及的专业和学科
  PI涉及所有的单元操作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如化学反应工程、分离技术、固体处理和加工、聚合物和塑料加
工和食品加工等)。它们又分为:一般专业学科,如工艺过程强化、过程系统工程、工艺过程优化等;基础性学
科,如热力学工程、传递现象、流体力学等;适用性专业学科,如工艺过程控制、计算机流体力学等。
  由此可见,PI的目标指在通过专业学科间的密切合作,使工艺过程能在新的概念基础上得到改进,它和工艺
过程优化、过程系统工程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工艺工程优化只是针对现有概念基础上的业绩改进,主要采用建模
和数字方法;工艺过程系统工程是在现有和新概念基础上多种尺度集成,通过建模、软件来实现)。工艺过程强
化的实施必须要从全局视野出发,侧重于实验、现象和界面研究,考虑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并且需要通力合作才
能取得成效。
  五、PI技术的实际应用
  Andrzej Stanhiewicz教授于2008年5月20日发表的TUDelff报告《什么是工艺过程强化》中指出一些实
用的PI技术应用可能和实际效果,例如:
  各种微型结构的元部件可以用于反应热交换、混合、分离等(如微通道反应器),帝斯曼公司已将其应用于
精细化工生产过程,微型通道交换器也被开发成功。
  微波辐射可以应用于反应、产品工程、聚合物加工(如固化、焊接)、食品加工(如糊化、干燥),如聚苯乙
烯球可由微波在通用反应器中生产,连续式微波干燥器也已问世。
  旋转填充床(超重力部件)可用于反应、蒸馏、吸收、汽提、纳米材料制造(沉淀),陶氏化学公司的HOCl
工艺中用旋转真充床作反应汽提,装置仅为原来的1/40,中国用此生产CaCO3,纳米粒子能力达1万t/a。
  在许多常用反应工艺中,PI都可取得提高收率的效果(见表1)。

                    表1   化学反应中PI的作用分析             %
          反    应                  现有工艺收率    用PI改进收率
    双烯加成环化            77.9            97.3
    芳烷烃氧化                  12              80
    甲氧基氨基硅烷还原              —             100
    2-辛醇过氧化物氧化               3              93
    不饱和脂肪酸酯(长链)的环氧化      48              92
    2-碘硝基苯伍尔曼偶联        <1.5            70.4

  六、欧洲化学工业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欧洲化学工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其中突出的问题为国际竞争力。CEFIC认为PI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化
学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条现实途径。因此,CEFIC于2007年开始组织研究,并于2009年9月先后提出
了欧洲PI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CEFIC组织数十名各国专家针对化学工业(包括石化、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提
出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系统收集了世界范畴适用的先进技术(包括设备和方法)。从1000多种技术中挑
选出可以在化学工业中适用的72项作了详细描述介绍和评价,其中结构改进的元部件技术11项,混合功能组合
23项,各种能源替代技术25项,对每项技术实施带来的效益作出评价(如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减化操作、节
约能耗、减少排放等),确定其中46项为推广重点,同时对化学工业各部门实施后可能取得的成果作出估计。
  PI技术的实现需要配套相关的技术开发和研究,进行放大和工业化方面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基础性和战略性
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对于一些通用性技术(如建模、控制等),价值链的优化以及知识推广和人员培训
都应纳入计划,通过协调合作取得成效。
  在2008年中欧盟PI工作组的重点是建立规划的指标和执行,各产业部门的相关团队则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开
发各个的路线图,并公开发表,推动总体目标的实现。规划(包括路线图执行计划、PI选出技术的介绍和评价、
各行业PI路线图以及Quick Span数据库)提出后得到各方承认,并按其活动特点将财政支持纳入财务资源之中,
从政府津贴、银行贷款、各项资助等一直延伸到各种投资,各相关部门则致力合作,长期进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
开发。
  欧盟有关PI规划的资料共200~300页,内容全面翔实,本文难以全面概述,将另行介绍。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