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0年新年前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
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过热过快发展已经引起了产能过剩的危机,并被国
家列入“重点调控产业”之一。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国家对于煤化工的发展将有怎样的调控政策?庞
大的电石、焦炭、甲醇产能如何消化?……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
长袁隆华在发布会上对此进行了解读。
剖析产能过剩 解读政策导向
——2010年煤化工行业走向何方?
认清现状
● 当前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势头丝毫未受遏制。2009年焦炭新增产能3000万t/a,在建电石产能700万
t/a,甲醇产能860万t/a……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 目前报批的煤制油总规模已经超过4000万t/a,煤制烯烃总产能2000万t/a,煤制天然气达到250亿立
方米……现代煤化工发展已经有过热倾向。
现状1 石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理想
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在发布会上坦言,金融危机后石化行业在扩内需、保增长方面已取得明显效果。
但是不可否认,产业结构调整不甚理想,部分地区和某些产品的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尤其在煤化工、维生素
C等产业或产品中,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势头令人堪忧。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不仅极大影响现有产业企
稳回升、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错失调整结构的历史机遇,而且会因无序扩张、恶性竞争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
题。
现状2 煤化工产能过剩和盲目建设不断上升
【李宁宁】 近年来,煤化工迅猛发展,产品供大于求的态势不断扩大,装置开工率不断下滑。2009年全国焦
炭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电石约70%,甲醇42%,尤其甲醇受进口剧增的冲击影响,开工率进一步下滑。据不
完全统计,2009年焦炭新增产能3000万t/a左右;目前全国在建电石项目31个、产能700万t/a;甲醇项目25
个、产能860万t/a……,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矛盾。此外,各地还规划了一批传统煤
化工项目。
现状3 国内煤化工产品竞争力低
李宁宁表示,甲醇作为最重要的传统的煤化工产品,近几年发展特别快,每年增长速度都达到25%左右,目
前产能达2000多万t/a,负荷40%左右。特别是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萎缩,国外产品冲击
中国市场形势严峻,2009年1~11月甲醇进口量比前一年激增了3.6倍;同时,国内的甲醇装置竞争力不强,装
置分散,规模小,价格高,平均规模仅有12万t/a左右,与国外上百万吨规模的天然气甲醇竞争力无法匹敌。
现状4 现代煤化工有过热倾向
【李宁宁】 目前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正处于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阶段。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高,风险大,需要在示范工程投产后,稳定运行一个时期,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技术
的先进性、可靠性,确定资源消耗指标、考核经济效益,并在高煤油价差的情况下,才能研究推广应用等问题。
但目前部分煤炭资源产区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顾生态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现代煤化工工艺技
术仍处于示范阶段的现实,不注重能源转化效率和全过程能效评价,对煤化工产品市场及竞争力等分析不足,盲
目规划布局大规模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报批项目煤制油总规模现在超过4000万t/a,煤制烯
烃总产能2000万t/a,煤制天然气达到250亿立方米。这些项目总投资按照示范工程的投资加预算,已经超过1
万亿元。这种态势一直在不断地上升,已经出现了过热倾向。
剖析缘由
绝对过剩、结构性过剩和阶段性过剩共存
【石化协会】我国氮肥、磷肥、纯碱、烧碱、黄磷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
会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尿素产能6300万t/a,过剩28.57%;磷肥产能1950万t/a,过剩40.6%;纯碱产能
2300万t/a,过剩约27.4%;烧碱产能2472万t/a,过剩33.4%……;产能过剩显而易见。
同时,一些产业出现了一些程度不等,但更令我们警惕的结构性、阶段性过剩。氮肥是结构性过剩特征最为明显
的一个产业,目前我国氮肥产业仅尿素产能就过剩1000万t/a以上,接近20套大氮肥装置,但是一方面我国仍
存在数百家规模较小、物耗较高的小氮肥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的氮肥通用肥多、专用肥少,速效肥多、缓控释
肥少,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一些新兴产业,比如二甲醚、甲醇、碳酸二甲酯,1,4-丁二醇等产业,则表现出典型的阶段性过剩的特点,
例如碳酸二甲酯,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最具发展前途的绿色环保产品,但是有关企业应用研究力度不够,下游市
场开发程度不深,使得潜在的市场无法如期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经营惨淡。
四大诱因致煤化工产业产能过剩
【李宁宁】 煤化工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煤多油少气贫的资源禀赋,传统煤化工的技术装
备和产品市场都比较成熟,投资又相对较低,易成为追求增长的热点;二是国际油价波动起伏、总体上升,替代
石油产品的技术有所突破,为占领制高点和圈占煤矿资源,现代煤化工颇受投资者的追逐;三是市场信息失真不
畅,对市场全球化、化工产品波谷周期化的认识不清,随波逐流,追求短期效益;四是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热衷
于铺摊子、上项目,全面招商引资,一味地追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大制约决定现代煤化工宜试点发展
【李宁宁】 现代煤化工是一个特别庞大的系统工程,对环境、资源、水资源、交通运输承载能力等要求极高;
此外,对技术、投资、资金、外部的配套条件要求也比较高,这样的行业面临几大制约因素:
一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研发处于小试,刚刚进入产业化的阶段;大规模发展在工程技术方面受到限制;二是现代煤
化工的投资强度大,例如煤制烯烃是石油路线制烯烃投资的两倍以上,经济风险巨大;三是煤化工是高耗水的行
业,目前的示范项目年耗水在都在2000~3000万t,而我国煤资源又集中在中西部,中西部发展煤化工面临水资
源匮乏的窘境;四是现代煤化工煤炭消耗多,需要靠近西部地区的煤资源地,而产品市场却都在中东部,产品运
输压力大,远距离运输存在安全隐患;五是现代煤化工碳排放巨大,其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在这么多矛盾和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国家要有秩序发展煤化工,抓好示范项目,不宜过多布点,根据承载能力,
合理规划布局。
调控措施
● 三年内停止审批或备案新建或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项目
● 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和投产验收评价工作,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试点项目
● 对违反产能调整政策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行为进行问责
● 积极研究落后产能关闭的扶植政策
七项措施严控煤化工产能盲目增长
【李宁宁】 根据国发[2009]38号文件精神,结合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以七大措
施严控煤化工产能盲目增长。
1. 淘汰落后传统煤化工产能 修订并发布了《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年修订)》,提高了焦化行业准入门
槛。按照有关要求,“十一五” 期间计划淘汰焦炭落后产能8000万t/a,截至目前,已累计淘汰8254万t/a,
超额完成淘汰任务254万t/a。按照已发布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修订)及“十一五”期间淘汰电石落
后产能200万t/a的目标要求,截至目前,已累计淘汰287万t/a,超额完成淘汰任务87万t/a。
为抑制煤制合成氨产能过剩、优化化肥产业结构,工信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合成氨准入条件研究,拟于2010
年上半年完成征求意见稿。 此外,为推动传统煤化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的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清洁生
产,工信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如何综合运用节能环保等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
差别电价等,建立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促进产业升级。
2. 开展煤制烯烃全国生产力布局规划的研究工作 工信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全国煤制烯烃生产力布局规
划研究,在综合考虑全国各地区煤炭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相关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以及石油化
工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将提出国内煤制烯烃生产力布局规划,做好与煤炭、石化、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3. 协调指导神华煤制烯烃国家示范项目 为了打通煤制烯烃全流程,协调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稳步推进石油替代战略实施,工信部正在开展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的协调指导工作。
4.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支持、鼓励煤化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力度,引导初级煤化工产
品的深加工,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5. 严格控制产能盲目增长 严格执行煤化工产业政策,遏制传统煤化工盲目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建
设单纯扩大产能或者不符合准入的焦炭、电石项目,对合成氨和甲醇项目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加强监管,
杜绝违规项目建设。
6. 落实问责制 加强对违反国家土地、环保法律法规及信贷、产业政策规定建设煤化工项目的监管,违规
项目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7. 加强行业政策引导 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配合,加大行业运行监测分析,
评估措施实施效果,及时向社会发布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动态、市场供求等信息,加强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减少盲目投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近期不再新布点煤化工示范项目
【李宁宁】 各级发展改革和工业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强规划引导,沟通信息,
综合运用节能环保等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推进技术改造;充分运用好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倒逼机制,通过上大
关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的落后产能。近几年停止审批或备案新建或单纯扩大产能
的焦炭、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项目,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和投产验收评价工作,近几年原则上
不再安排新的试点项目。把几个示范项目搞好,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综合全面评价再逐步考虑推广。
抑制煤化工产能过剩 违者要问责受处理
目前,各地建设煤化工项目积极性非常高,政府如何能够真正做到控制产能并确保这种调控有效?
【李宁宁】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38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管理。及时加强信息引导,采取经济、环保、法律等方面的手段,必要的
时候可以采取一些行政方面的手段,综合地进行调控。同时也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技术进步,对违规的
项目必须停止建设或生产,齐抓共管。政府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应该认真履行职责,违者国家将根据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违反上述政策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
的行为进行问责,要进行严肃处理,来抑制产能过剩的情况。
工信部:积极研究落后产能关闭的扶植政策
在建立退出机制方面,是否会有实质性的政策进展?以技术改造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会不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
策?
【袁隆华】最近,工信部正在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指导意见,在不久的将来,会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最后
经国务院批准后颁布。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关掉一些落后生产线,对淘汰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因关闭带来的经济、
人员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将积极研究扶植政策。在技术改造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
业升级。
背景资料:
2009年煤化工产业运行情况
一、生产恢复 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生产焦炭3.14亿t,同比增长8.2%;精甲醇1022万t,同比降
低1.9%;合成氨4687万t,同比增长3.6%;电石1374万t,同比增长4.7%。
二、价格低位震荡 2009年甲醇价格始终在1770~2030元/t范围内波动,1~11月平均价格1935元/t,同
比下降42%;电石1~11月平均价格3005元/t,同比下降16.57%。
三、进口激增,出口减少 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甲醇493.6万t,同比增长362%,出口同比降低97.4%;
焦炭出口47.7万t,同比下降96%。
四、开工率较低 按2008年我国合成氨、甲醇、电石和焦炭的产能分别为6100万t/a、2653万t/a、2050
万t/a和40000万t/a测算(煤制合成氨产能占合成氨产能的80%),2009年1~11月,上述四种产品的开工率
分别为83.8%、42%、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