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炼化结构 优化全球布局
——欧美大石油公司中下游投资发展战略分析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朱和
欧美大石油公司在完成了世纪之交的大兼并大联合大重组后,进入新世纪以来其经营发展环境又经历了一系
列新的重大变化:第一,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明显衰退;第二,国际油价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下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暴涨暴落,对石油市场和石油石化工业带来了深刻而又重大的影响;第三,随着新兴市场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批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石油石化公司迅速崛起,全球竞争更
趋激烈,世界石油石化格局进一步东移,欧美大石油公司在本国、本地区市场更趋成熟和饱和的同时,原有的国
际市场空间受到很大挤压;第四,随着国际油价的高企,资源国家对本国油气资源的管控明显加强,门槛显著提
高,新一轮国有化浪潮的出现加上新兴市场国家纷纷涉足国际油气资源的开发,再加上能源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稳,
使全球油气资源的竞争加剧、风险加大;第五,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新能源和替代能源,
节能减排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关怀义务等,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
战和机遇,成本压力明显加大;第六,石化景气周期在新形势下以新的特点第四次出现,给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和
相关企业带来新的思考和挑战。鉴于上述全球环境的大变化,欧美大型综合性石油公司在坚持资源战略,积极发
展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同时,对中下游的投资发展战略也作出了重大调整,而金融危机使这些公司更坚定了
炼化结构调整升级和全球布局优化的决心。
欧美大石油公司作为大型综合性上下游一体化石油公司,炼油和石油化工业务在其业务构成中一直占有重要
的地位。但由于新世纪以来经营发展环境的深刻而又重大的变化,较长一段时间来其炼油和石化业务板块的投资
回报率与以往鼎盛时期相比相对欠佳,且经营业绩随环境形势的变化时好时差、波动较大。因此,欧美跨国大石
油公司近几年来对其炼化业务的重点放在优化资产结构和布局、提升效益水平,同时积极捕捉快速增长的市场机
遇上,对炼化投资发展战略从上世纪的一味做大做强转而走向在保持一定规模实力基础上进一步做精做优做盈。
一、优化全球业务布局,重点发展新兴市场,巩固欧美重点市场
● 传统地区
为了进一步提高炼厂规模,提升炼油业务竞争力,欧美大公司近年积极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剥离规模小、市
场发展前景不佳或不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方向的炼油和营销业务资产。
在炼油资产方面 2007年与2000年相比,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和壳牌四大公司拥有或参股的炼厂数目
从144座减至131座,这些被剥离的炼厂主要分布在土耳其、文莱、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塞浦路斯、巴拿
马和危地马拉等地。2007年起至今,这4家公司对欧美地区炼油不良资产的剥离也已开始进行,近年这方面的新
闻屡见报端。壳牌2008年出售了在法国的3家炼厂和在多米尼加的炼厂股份,原油加工能力减少了30万桶/d,
使该公司近十年来剥离的炼油总能力超过4000万t/a,同时也使公司炼厂的平均规模提高了15%。2009年以来,
壳牌计划出售的欧洲炼厂资产包括英国stanlow炼厂、德国汉堡炼厂和Heide炼厂。壳牌还打算在今后几年中剥
离其全球炼油资产的15%。2008年BP炼厂的平均规模从2001年的753万桶/d提升至1000万桶/d;埃克森美孚
炼厂的平均规模从2000年的830万t/a提升至2008年的975万t/a。
在营销资产方面 欧美大公司正在剥离不具竞争力和盈利情况不理想的非核心区域的资产与加油站。2007
年与2000年相比,埃克森美孚、BP和道达尔的加油站数目分别减少28%、17%和13%。近两年,欧美的油品营销
更成为大公司资产调整的重点。2008年与2007年相比,埃克森美孚的加油站数目从32386座减至28674座;壳
牌从45160座减至44605座;BP从23300座减至22600座。康菲2008年8月宣布剥离在美国的大部分零售加油
站,将业务重点放在成本更低的油品批发环节上。但总体看,这些公司的油品销量因单站加油量的提高仍大致保
持了稳定。尤为突出的是,2008年以来雪佛龙相继剥离了其在英国、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贝宁、喀麦隆、
刚果共和国、巴西、多哥、科特迪亚等多个国家的燃料营销业务,自2004年以来它已先后从24个国家和燃料营
销市场退出。
● 新兴市场
在适当缩减传统地区业务规模的同时,欧美大公司纷纷抓住亚太和中东市场快速发展的势头,积极推进在这
两个地区的炼化业务布局(包括沙特、中国、新加坡和卡塔尔等)。预计到2015年,埃克森美孚在亚太的石化产
能份额将从2000年的15%升至约30%,在中东的份额将从2000年的约10%升至近20%,而其在北美的产能份额则
将从2000年的50%以上逐步降至35%。壳牌计划将其炼化业务在亚太/中东地区占用资本比重从2003年的22%升
至2010的35%。同时它们在华不断推进润滑油营销业务。此外,道达尔和康菲正在沙特参与炼厂新建或扩建项目
和推进大型石化项目。在营销业务方面,BP、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已先后登陆中国,成立了油品销售合资
公司,在华合资加油站已达3800座,并正在向内地拓展。此外,壳牌在印度已成为第一家获准从事油品零售的
外资企业,并在印尼获得有条件进入其油品市场的许可。预计2003~2010年,壳牌炼油和营销业务在亚太/中东
占用资本比重将从24%提升至40%,美洲所占比重从46%降至30%,而欧洲、非洲基本不变。
● 重点市场
与此同时,欧美大公司也继续巩固其在欧美重点市场的竞争力。一方面,通过资本运作,有退有进,提高集
中度。例如,壳牌、BP、康菲近几年都不同程度地加强在西欧第一大和世界第五大石油消费市场德国的炼油集中
度;道达尔通过加油站的资产互换增加了意大利、德国和葡萄牙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改扩建为主、新建
为辅不断提高设备升级配套水平、原油加工深度和适应性,以提升资产竞争力,近几年欧美大公司都制定并逐步
推进在美国和法国等地的炼厂建设和重组计划,其中一些已经竣工,一些因金融危机而暂缓,一些兼并联合项目
已经实施,一些效益较差的石化装置已被关闭。
二、优化产品结构,集中发展核心优势业务
● 炼油重点发展清洁燃料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
一是油品质量升级的要求及原油质量重质化的趋势,使欧美大公司将提高油品质量、生产清洁产品作为投资
重点,并在全球推广高品质的优质汽油和柴油。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2003年以来分阶段对在北美、欧洲和日
本的部分炼厂进行了低硫汽油改造和低硫柴油改造,将北美地区90%以上的汽油产能改造为低硫汽油。2009年埃
克森美孚对其在美国的巴吞鲁日炼厂和贝敦炼厂,以及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炼厂进行升级改造,预计2010年改
造完成后将增产清洁柴油14万桶/d,使该公司清洁柴油产量所占比重提高10%。雪佛龙公司2009年把其当年52%
的炼油业务投资用于在韩国、美国和新加坡的5座炼厂的升级改造。二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尤以润滑油业务领
域更为突出。例如,BP公司的润滑油业务主要集中在毛利较高的车用润滑油以及特种工业润滑油、船用润滑油、
航空用润滑油等领域,并通过几起大型并购,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领先润滑油供应商之一的地位。壳牌也通过一
系列并购和优化整合,进一步增强了其高档润滑油领域在全球的竞争力,并提高了销量。埃克森美孚则一直保持
着其在世界润滑油市场上无可比拟的地位。
● 石油化工向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基础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集中
由于化工业务在欧美大公司中只占企业利润约1/10,盈利水平较低,大宗石化产品的原料成本远高于中东等
资源国家,因此各大欧美公司纷纷对其石化业务进行精简、剥离或整合,集中发展能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已占
据全球“数一数二”市场地位且具备强大技术优势的部分基础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例如,BP先将石化业务集
中在芳烃和醋酸、烯烃及其衍生物两个系列七大类产品上,而后又剥离了烯烃及其衍生物业务,集中发展前景较
好、竞争压力较小的芳烃和醋酸系列产品业务。埃克森美孚90%以上的化工业务处于世界数一数二的位置,其在
全球20个国家拥有的49座全资或合资化工厂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是2009年世界第5大化工公
司和世界第3大乙烯生产商。道达尔在2006年5月正式将包括乙烯基化学品、中间体及功能产品业务在内的子
公司阿科玛公司剥离出去,集中发展石化产品、聚合物及专用化学品等,以充分发挥炼油与石化一体化的作用。
壳牌明确实施“乙烯裂解加一”战略,先后剥离了近40%的非核心化工业务,以及聚烯烃业务,现其基础化学品
和一级衍生物销量占其主要化学品销量的比例已提高至近100%。
三、强调一体化发展,实现上下游协同效益,确保石油资源有效利用
近年随着油价的上涨,轻质低硫与重质高硫原油之间的价差不断扩大,欧美大公司抓紧提高炼厂加工各种不
同原油的适应性,并加强了炼厂与重质原油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例如,康菲安排投资30亿美元,计划其重质
含硫/高硫原油加工能力所占比例从当前的28%提高至2010的41%,还与加拿大能源公司成立了重油生产和加工
的合资企业等。美国的瓦莱罗能源公司等也通过上下游协同加强了重质高硫原油的加工利用,从而较好地提高了
效益。
各大公司还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或区域优化,使炼油厂、乙烯裂解厂、芳烃厂从松散一体化走向紧密一体化,
从分散优化走向紧密优化进而发展到工艺整合,充分发挥炼化生产一体化的协同作用,改善了炼油厂和化工厂的
进料灵活性,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埃克森美孚80%以上的炼油装置实现了与化学品和/或润滑油装置的一体化,
90%以上的化工能力与炼油装置或上游气体加工装置相邻和一体化,通过优化工艺流程、生产计划和供应计划,
适应原料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使效益最大化。壳牌则有近50%的石化厂与炼厂实现了一体化。
四、保持一定的资本支出,促进炼化业务稳定发展
近年来,尽管欧美大公司将每年投资的75%~80%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等上游领域,但仍根据具体的需要保持
20%~25%的投资用于炼油营销和化工业务,以利于炼化业务的稳定发展。据统计,2006~2008年埃克森美孚用于
炼油营销的投资占其每年总投资的13.5%~15.8%,化工占3.8%~10.78%;壳牌炼油营销占10.2%~14.2%,化工
占3.5%~5.45%;道达尔中下游占15.0%~17.7%,化工占8%左右;BP中下游占18.1%~26.6%。2009年各大公司
的总体比例仍保持了近几年的水平,但因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