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持续高烧 需冷静客观应对
今年年初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5月17日,WTI原
油价格上升至41.55美元/桶,6月1日再创新纪录,达到42.33美元
/桶。专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原油需求量增大,但因欧佩克
国家实际产量仍比较大(4月的产量实际达到2414万桶/d),同时非
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也在继续增长,因此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供需基
本平衡。那么造成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原因是什么?高油价又给我国
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特邀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
本刊记者 路元丽
多种因素交互影响
导致国际油价振荡攀升
年初至今,尽管国际石油市场仍呈供略大于求的局面,但由于全
球经济恢复步伐加快、美元贬值、欧美石油商业库存持续低位、投机
基金炒作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等诸多因素的交叉影响、相互作用,使
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
首先,经济增长带动石油需求增长
目前国际经济呈强势增长趋势,增长率预测值已由年初的不到4%
增加到4.5%~4.8%。美国经济恢复很快,5月24日美国权威经济预测
机构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4.7%。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带动
了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国际能源机构年初预测,今年全球原油日均
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120万桶,目前这一预测值已提高到180万~190
万桶。
第二,美元贬值使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美元兑欧元的汇率近年来一路走弱,今年一季度同比又下跌16%。
鉴于美元贬值,欧佩克在今年的产量政策实施中放弃了其原先22~28
美元/桶的目标价格带,同时在一揽子油价连续20日超过其目标价格
带上限时也未采取任何产量增长的措施。相反,在市场供需可能出现
过剩之前,欧佩克采取了超前削减配额的产量政策。欧佩克政策的改
变使市场对供应情况非常担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油价的上涨。另
外,石油需求矛盾主要反映在美国。美国国内的石油炼制能力近二三
十年来一直没有大的提高,但环保标准却不断提高,需求偏重于低含
硫原油,而国际市场低含硫原油所占比重较低。所以,虽然目前市场
上从原油供应总量上讲不存在供需缺口,但在结构上存在不平衡,从
而影响到市场油价。
第三,欧美商业石油库存持续低位,刺激了油价的上涨
在伊拉克战争前期,国际油价上升,欧美国家普遍采取了低水平
库存策略,自2003年初欧美商业石油库存一直处于5年来平均水平的
下限,这加剧了市场供应短缺的风险。
另外,随着美国出行季节用油高峰的到来,在汽油库存水平偏低
的情况下,美国可能采取环保要求更为严格的产品标准,从而更加剧
了市场对汽油供应短缺的担心,刺激了油价的进一步上涨。
第四,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是造成油价振荡的重要原因
中东政局不稳和伊拉克暴力冲突使贸易商对该地区的供应安全缺
乏信心。因为持续不断的破坏活动,伊拉克石油出口迄今未能恢复到
战前水平;市场担心6月30日政权交接前可能发生殃及石油出口的进
一步事端;贸易商害怕伊斯兰武装分子袭击沙特石油设施等等都使脆
弱、敏感的国际石油市场更易受到冲击而发生振荡。此外,委内瑞拉、
尼日利亚等主要采油国家政局不稳,也一再引起了国家市场的恐慌。
第五, 投机基金的炒作加大了油价上涨的压力
由于美元持续疲软,大量投机基金转向石油期货市场,投机炒作
行为加剧。据估计,目前在石油期货市场上70%的交易属套利交易。
也有专家估算,国际投机行为使原油价格上涨了5~10美元/桶。
另外,供应安全问题刺激美国等许多国家逆市下增加战略石油储
备、市场对国际石油剩余储量缺乏信心等都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气氛。
第六,油价可望回落,但仍将保持较高价位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将继续支持油价高位,虽然预计
未来美元汇率将有缓慢回升,但迅速回升至2002年水平的可能性较
小,美元贬值情况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油价高位。在世界石油需求
强劲增长、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商业石油库存回升仍将缓慢。欧
佩克的产量政策至关重要。6月3日欧佩克部长级特别会议决定从7
月1日开始每天增产原油200万桶,从8月1日开始每天再增产50
万桶,从而使该组织的原油日产量达到2600万桶。由于目前欧佩克已
经在超配额生产,市场需要欧佩克确实的增产。无论如何,欧佩克的
决定将缓解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
的涨势。
综合各因素分析,油价过高将直接影响消费国和世界经济的恢复,
从而对产油国本身也有不利影响,因此过高的油价不可能持续太长的
时间。同时,在美国汽油需求峰期即将来临之际,世界石油市场仍将
笼罩供应偏紧气氛,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
预计未来几个月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高位振荡走势,任何可能影响供
应的不确定因素都将造成油价的波动。
目前油价仍在安全区间
但已到了上限附近
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我国这样既生产石油又有
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家来说,油价的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弊大于
利。从国民经济的3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
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有关专家
通过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综合分析
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1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
均降低0.01个百分点。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
低,将使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
经济发展。因此,应控制国内油价使其保持在合理的价格区间。
从历史上看,我国曾实行固定油价制,并且价格偏低。这一方面
造成石油行业资金紧缺,曾一度全行业亏损,影响了我国石油工业发
展;另一方面使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发展缓慢。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对石油工业和石油价格进行了大刀
阔斧的改革,石油价格大幅提高。从近几年的运行情况看,油价的提
高使我国石油工业获得较好的发展,国内原油产量稳步提高的同时,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等石油工业领域得到了较快增长,而对国民经济没
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由此说明近几年来的我国油价并不高。从这几年
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情况以及国民经济承受能
力看,我国油价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从世界范围内看,许多国家
的国内成品油价格远远高于我国成品油价格。从控制我国石油需求过
快增长、确保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来考虑,我国应适当保持较高油
价,同时实行灵活的调控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对各行业发展的要求,
对各行业进行调控,以扶持、鼓励或限制其发展。
总的看来,目前的世界油价仍然属安全油价。虽然影响目前油价
的因素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等,但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经济走
势主导油价走势。对我国来说,目前的油价也处于安全油价区间,我
国经济仍能承受目前的油价。目前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带动石油
需求快速增长,导致国内石油供应偏紧,石油市场价格保持强势。但
目前油价也到了安全油价区间上限附近。由于油价等生产资料价格持
续上涨,2003年1月开始我国物价总水平扭转长期负增长的局面,由
负变正;2003年三季度后期开始的石油供应紧张使国内油价持续上
涨,导致国内物价总水平增幅加大;而今年油价继续稳中有升,物价
总水平增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目前我国已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其他
一些经济矛盾也将逐步显现出来。
原油供应紧张提醒我们
探求多元化能源供应途径
我国确实面临十分严峻的能源挑战。面对能源紧缺的事实,必须
承认我国能源浪费十分严重。我国单位能耗所创造的财富远远低于发
达国家,我国按GDP计算的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4倍,日本的
11.5倍,美国的4.3倍,德国、法国的7.7倍。所以,我国的节能潜
力巨大。“节约能源”现在已被许多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
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根据我国国情,我们没有条件追求高消
费、高耗能的豪华生活方式,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开发
节能产品,推广节能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要
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努力提高包括原油在内的能源利用效率。建议
政府把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鼓励和提高全民的节油意识。
同时,能源结构多元化应作为今后我国的能源开发战略之一。结
构多元是指大力开发水电、核电,以及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
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赢得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替
代能源,不仅可以减少我国能源系统的脆弱性,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
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近20年,我国将使可再生能源
初步形成规模,并为今后更大规模地替代化石燃料奠定基础。
另外,我国应探索多途径石油供应。面对能源依存度增大的现实,
建立正确的能源安全战略显得尤为迫切,努力实现投资和进口的多元
化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地域来说,目前世界各国的原
油进口地几乎都集中在中东,我国进口量的50%也依赖中东,“鸡蛋放
在一个篮子里”带来了高风险性。因此,我国应加强与俄罗斯、中亚、
北非、南美等其他产油地区的合作,扩大石油来源,减少对中东地区
的倚重,以确保我国石油进口渠道的全方位和多元性。同时,国家还
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辅助国内石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
合作开发。从进口方式来说,目前我国石油进口90%以上是海上运输,
都是由外轮承担,中石油、中石化的油轮业务大都是从国际联营体等
海外油轮租船承运。从目前我国同大国关系看,美、日、俄从能源上
已经对我国构成较大的牵制,我国能源结构并不理想。建议有关部门
在总结建立中俄石油管线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中亚地区管道天然
气的进口市场。另外,在贸易方式上,我们现在还主要依赖现货市场,
建议我国增加石油期货的供应量,尽快开设石油期货市场,规避国际
石油价格风险。(全文完)
(本文由本刊记者路元丽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