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国际禁化武公约新动向
——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科学咨询委员会 张南
2011年4月29日,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14周年。在中国监控化学品协
会的协助下,我刊特邀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科学咨询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南
撰写本文,谨此纪念《公约》生效14周年。
OPCW科学咨询委员会(科咨委)第16届会议于4月4~6日在荷兰海牙OPCW总部召开。25名科咨委委员中
有23人出席了会议,包括来自中国、沙特阿拉伯、古巴、波兰和芬兰的5位新任委员,日本和尼日利亚的委员
未出席会议。南非委员菲利普·科尔曼先生再次当选会议主席并主持了会议。OPCW总干事阿赫迈特·尤祖姆居大
使和新任副总干事斯里兰卡的格蕾丝·阿马尔·阿瑟瓦森女士出席了开幕式。
A. 履约行动继续推进
1.《公约》的普遍性
目前《公约》缔约国为188个,有7个国家未加入公约,其中亚洲4个:缅甸(已签约)、以色列(已签约)、
朝鲜和叙利亚;非洲3个:安哥拉、埃及和索马里。OPCW正以专题研讨、高层会谈、总干事与相关政府高级官员
沟通等方式积极促进公约普遍性的进展。
2.化学武器销毁
在全世界宣布的71194t库存化武战剂中,有61.99%即44131t已经销毁并得到核实。在受《公约》查禁的
867万件化武弹药和容器中,有45.56%即395万件已经销毁并得到核实。
截至2011年1月31日,各拥有国销毁的第1类化学武器合计数量达到44443.850t,相当于所宣布这一类化
学武器总量的64%。已销毁的第2类化学武器合计数量目前没有变化,仍然是919.931t,占宣布总量52.09%。
利比亚、俄罗斯、美国继续销毁它们的化学武器库存并取得稳步进展,以此表明了他们所作的承诺。利比亚
经过2010年12月底一段设备整顿和维修,于2011年1月26日在OPCW全面核查下重新开始销毁芥子气,目前
利比亚该设施已销毁13.476t第1类化学武器,占宣布库存54.46%。俄罗斯截至1月31日已销毁了19574.955t
化武战剂,占化学武器宣布库存的48.98%。经过一段维修期,俄罗斯的化学武器销毁作业在1月21日左右重新
开始,目前正在休奇耶、马拉迪科夫斯基、波切普等三个设施进行。美国截至1月31日已销毁23191.210余t
化武战剂,占化学武器宣布库存的83.51%。美国目前有安尼斯顿、图埃勒、尤马蒂拉等三处销毁设施在运转之中,
处于芥子气销毁作业的最后阶段。
截至2011年2月28日的第一类化学武器销毁情况见表1。
3.化学武器视察活动
从《公约》生效(1997年4月)至2010年9月30日,禁化武组织在81个缔约国领土上进行了4167次视察,
其中包括2305次化学武器方面的现场视察(详见表2)。在宣布的总共227处与化学武器有关的地点中,195处
已接受过视察。目前宣布了的化学武器已百分之百地作了清点和核实,宣布了的化学武器生产设施已百分之百地
停止活动,全部被置于空前严格的核查制度之下。在70处向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宣布了的化学武器生产设施中,
43处已经销毁、21处改装用于和平目的。
4.工业核查和不扩散
全世界的化学工业生产着人们日常生活依赖的各种化合物。有些十分常见的化学品如果用途不当,可以直接
用作化学武器,或通过与其他物质的进一步合成变成化学武器。在世界各地化工界的支持下,OPCW与各国政府一
起努力防止化学武器的扩散。
从1997年4月到2010年9月30日,OPCW在81个缔约国领土上进行了4167次视察,其中包括1862次工业
设施现场视察(详见表3)。在宣布的总共5450处工业设施中,其中4913 处工业设施有义务接受视察,1103处
已接受过视察。
2010年技秘处一共开展了208次工业视察,其分布情况见表4。
进入2011年,技秘处工业视察同样如期开展。目前,已完成16次视察,在2011年方案和预算列出的209
次视察中占近8%。
表1 第一类化学武器销毁情况(截至2011年2月28日) %
国家 进展情况 国家 进展情况
韩国 100 利比亚 54.46
阿尔巴尼亚 100 俄罗斯 49.16
印度 100 美国 84.29
伊拉克 0
表2 已进行的与化学武器有关的视察活动
作设施宣布的 宣布的现场 已进行 已视察
项 目 缔约国/个 或设施/处 视察/次 现场/处
化学武器生产设施 13 70 420 67
化学武器销毁设施 6 37 1309 37
化学武器储存设施 7 38 426 36
遗留化学武器 3 35 55 25
老化学武器 13 47 95 30
总计 227 2305 195
表3 已进行的工业核查情况
作设施宣布的 宣布的现场 已进行 已视察
项 目 缔约国/个 或设施/处 视察/次 现场/处
附表1 22 27 212 36
附表2 38 468 512 254
附表3 36 491 295 234
其他化学生产设施,包括特 80 4464 843 579
定有 机化学品(磷硫氟)
总计 5450 1862 1103
表4 2010年工业视察情况 次
视察类型 附表1设施 附表2设施 附表3设施 其他化学生产设施
视察次数 11 42 30 125
B. 有关的几个重点问题介绍
1.取样和分析临时工作组第五次会议的报告
取样和分析临时工作组第五次会议报告的主要议题包括:①新的现场分析技术;②毒素分析;③指称使用现
场分析;④2010年Assistex 3演练中机动式实验室的运用。
缩短现场水样准备时间仍旧是秘书处的重点问题。OPCW实验室推出了一种采用Tenax管的新方法。报告看
好这一技术,并建议缔约国实验室也对该技术作评估。
2.失能剂
在控暴剂及失能性化学剂方面,总干事请科咨委研究与此相关的技术层面问题,并希望在第三届审议大会之
前提交科咨委初步评估和建议。英国委员罗宾·布莱克详细介绍了有关失能剂的背景情况。会议就科咨委能做些
什么展开了讨论。国际红十字委员会2010年3月24~26日在瑞士蒙特勒召开了“失能性化学剂:所牵涉的国际
法问题”专家研讨会。秘书处将该会议的报告发给了全体委员,该报告提出了失能剂问题带来的种种挑战和风险,
并建议国际社会极早组织更大范围的、包括更多学科以及政治决策领域的专家的研讨会,充分讨论并解决失能剂
问题。
3.新有毒化合物
会议讨论了“新毒剂”(novel agent)这一术语,以及哪些化学品可归入该类,如失能剂、氨基甲酸酯、GV
类毒剂和“诺维乔克”等。有委员指出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一些化学品被发现有很高的毒性,制药业将是新毒剂
关注领域。
会议主席准备了一份题为“新型化学毒剂——诺维乔克”的文件。文件中列出了前苏联科学家维尔·米尔查
扬诺夫在2008年12月出版的一本书中透露的诺维乔克类毒剂的结构式。这些毒剂属有机磷化合物,部分可归为
附表2.B.4,大部分为非附表化合物,其中某些的毒性为VX的5~8倍。委员们对此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米尔查扬诺夫透露出的东西的确切性;二是目前缔约国有无此类化合物的宣布,OPCW今后该如何考虑此类化
合物。
4.附表1化学品的自产自用
附表1化学品的自产自用问题涉及丹麦一家制药公司生产一种止痛剂在中间过程产生附表1化学品氮芥气
HN-2。就此丹麦曾向执理会提交过解决方案(EC-62/NAT.6)。但在协商的过程中,法国提出了一个不涉及附表1
化学品的替代合成路线,丹麦转而撤回了其提案。公约组织目前关切的是否有其他设施也有中间过程产生HN-2。
比利时委员埃贝尔·德毕晓普负责附表1化学品的自产自用问题的调研,并于2005年提交过相关科咨委报告
(S/528/ 2005)。本次会议德毕晓普又作了反应过程含氮芥气的专利和其他公开文献调研结果的补充,认为在制
药界这种可能性很大,但真正掌握哪些厂家进行商业生产却是另一回事。
科咨委的意向是,采用(不涉及氮芥气的)替代合成路线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新产物要重做毒性研究和临床
试验。
5.以合成方式生产
《公约》核查附件第九部分要求其他化学品生产设施(OCPF)宣布超过规定阈值的“以合成方式生产”的非
附表特种有机化学品(DOC)。该问题是核查附件第九部分所用术语“以合成方式生产”是否包括生物化学和生物
中介过程。对于附表化学品,缔约国大会已决定(C-II/DEC.6)把此类过程归入“生产”的含义。对于非附表DOC,
缔约国大会把问题交给了科咨委(C-III/DEC.5)。
科咨委曾在其第二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报告(SAB-2/1),给出了结论意见。科咨委的意向是,应注重产品,
而非过程。但在其后召开的政府专家会议的意见与科咨委的意见相左。政府专家会议同意科咨委的如下结论:“在
未来对形势继续审议是谨慎的作法,因为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利用生物系统或原则批量生产的化学产品
数量增加。”本次会议在此问题上没有新的进展。
6.关于化学和生物学的融合
该问题是本届会议讨论的较多的问题,实际上,“以合成方式生产”、“新有毒化合物”、“附表化学品,包括
蓖麻毒素和石房蛤毒素”,以及“失能剂”等议题都多少与此有所关联。该问题实际已严重影响了OPCW未来的工
业核查。总干事在开幕式讲话中专门提到对该问题的关注。
科咨委在其第十届会议曾提到化学和生物学的融合是未来可能对禁化武履约产生影响的科技进步之一:“生
命科学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化学和生物学的日益融合,原因在于后染色体时代对复杂生命过程的认识不断提高,以
及复制生命过程的能力初露端倪。这些进步无疑将极大地造福于人类的医学和其他科学,但也明显存在被滥用的
可能性。”总干事在今年第63届执理会上把这个问题交给科咨委做深入研究。
所有委员都认可皮尔松2002年制作的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威胁谱(见图1),认为该图已经部分反映化学与
生物学的融合,但随着近年科技的进步,情况已有所发展。
生物中介生产化学品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生物催化(酶)、代谢工程和生物制药。
科咨委建议成立一个继续深入研究化学和生物学的融合及其对履行《公约》影响的临时工作组,该工作组的
成员应包括具备生物专业知识尤其工业规模生物技术生产知识的人才。今后科咨委的相关工作可能包括:①重审
科咨委1999年关于“以合成方式生产”的决议;②对中间谱(图1中第3、4栏谱)制剂进行调研,以确定其对
《公约》构成的威胁;③调查以生物中介过程生产附表1化学品的情况;④深入研究化学和生物学的融合。
7.关于面向科学界的外联
面向科学界的外联问题的讨论始于总干事2010年8月致科咨委主席的一封信。信中请科咨委就如何使外界
更多了解《公约》和《公约》组织,OPCW如何与科学界发展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及化学家以化学安全为己任等,
提出咨询意见。
会议回顾了科咨委以往与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合作,提出要与化学协会、毒理学协会等
其他专业学科组织建立联系,至少可以把化学安全问题作为共同研讨的问题。有委员介绍了本国在研究生教育、
大学教育中的有关化武履约内容,也有委员介绍了本国在这方面的计划。
OPCW将在自己的网站上建立一个“教育”栏目,在资助履约相关研究项目方面也可能会有更大投入。
8.科咨委对国际合作与化学安全安保会议的可能贡献
联合国大会宣布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OPCW计划的“国际化学年”活动之一是于2011年9月12~13日
在海牙举办一个“国际合作与化学安全安保会议”。
C. OPCW在议事项及科咨委未来的工作
OPCW执理会当前的主要在议事项有:公约的普遍性问题;与遵守化学武器销毁最后期限相关的问题;其他化
学品生产设施(OCPF)现场视察选择方法;公约第六条视察数量;任期政策;附表1化学品的自产自用;附表化
学品的盐类;转用化学武器生产设施核可转用10年后的继续核查措施;第十条的履行;第十一条的履行;OPCW
对国际反恐的贡献。
科咨委拟在2011年11月21~23日举行的第17届会议上讨论以下问题:取样和分析临时工作组第六次会议
的报告;石房蛤毒素和蓖麻毒素资料单;附表1化学品自产自用问题秘书处反馈信息;化学与生物学融合临时工
作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更新与确认科咨委未来工作(2012~2013)路线图;面向科学界的外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