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为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努力奋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摘编
2011年17期 发行日期:2011-05-03
作者:李勇武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为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努力奋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摘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勇武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历史的长河中,十年是稍纵即逝的瞬间,而中国石化联合会却经历了探索、创业、改
革、发展的艰苦奋斗历程。十年来,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特别
是“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2011年是“十二五”的
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石化联合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我刊特邀李勇武会长回顾“十一五”的成就,展
望“十二五”的辉煌……
                   十一五”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经受严峻考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这五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年
均增长21.5%,主营业务年均增长21%,利润年均增长13.5%,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4%,投资年均增长23.8%,进
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0%,各项经济指标均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1.经济总量快速攀升,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2010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8.8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利润总额达到6900亿元,
比2005年增长86.4%;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6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63%;进出口总额达到4541亿美元,比
2005年增长123%。“十一五”累计投资达4.3万亿元,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强度最高的五年;重
点产品增势强劲,已有40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增量和消费量保持世界领
先地位。
    2.油气稳产增储,管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0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2亿t,其中海洋油气当量达5000万t,再造了一个海上大庆。五年来,新发现了
南堡、古龙、南泥湾等63个油田,国内新增地质探明储量42亿t。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亿t/a,千万吨级
炼厂达到20多座。原油和成品油干线管网初步形成,管道总长达到3.7万km,比“十五”末增长85%。2010年
天然气产量达到940亿m3,是2005年的1.9倍,先后开发了长庆、普光等大型气田,新增地质探明储量2.5万
亿m3。建成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川气东送、陕京三线等天然气骨干管线,天然气管道总长达4万km。国家石油
储备从无到有,一期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并实现满储,中长期规划也顺利通过审批并先后开工,储油设施从地
上储罐发展到水封岩洞。
    3.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五年来,全行业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48项、科技进步奖104项,行业技术发明奖114项、科技进步奖1159
项,许多成果创造了世界第一。年产20万t MDI装置、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石脑油催化重整
成套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体系分别荣获2007、2009、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庆油田高含
水后期4000万t 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荣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这五年,我国建成了世界首套年产百万吨级直接液化煤制油装置和年产60万t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标志着
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化工新材料研制也取得新突破,碳纤维实现千吨级规模,
芳纶1313和1414实现了产业化,异戊橡胶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过去五年,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90%,60万t
乙烯、30万t合成氨、百万吨钾肥等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及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已达78%
以上。世界最先进的第6代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即将投用,12000m特深井钻机、大口径高钢油气输送管道、
百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系统等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机制转换成效显著
    石油和化工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形成了一大批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大型企业
集团。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中化、神华和中海油等均已入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与此同时,民营
企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不仅数量已经占到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86%,重要的是一批企业敢于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高端产业领域的转型。
    5.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石油和化学工业积极推进集群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模式,调整产业布局。东部地区逐步形成长三角、珠
三角、环渤海三大石油化工聚集区,总产值约占全行业的50%,建成了以上海、南京、宁波、惠州等为代表的一
批产业衔接紧密、特色突出、综合效益高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园区。西部地区抓住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和丰富的油气、
煤炭资源迅速崛起,建成了新疆库车、独奎,甘肃兰州和广西北部湾等多个石化基地和内蒙、宁夏煤化工基地,
形成了云、贵、鄂三大磷肥产业区和青海钾肥生产基地。
    五年来,传统高能耗行业比重不断下降,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比重逐步上升,全行业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
达20.2%;专用化学品产值从2005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31%,增长近一倍。
    6.扎实推进节能环保,广泛开展“责任关怀”
    2009年,全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3.65 t标煤,比2005年降低13.5%,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烧碱、
电石等重点耗能产品单耗明显下降。行业环保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等主要污
染物减排指标均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要求。各行业加强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氯碱行业开发的干法
乙炔技术和低汞触媒技术、磷酸行业开发的磷酸余热回收技术、精细化工行业开发的替代光气等有毒有害原料的
“绿色化学”技术、子午胎行业采用的充氮硫化和胶料破碎技术,以及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工业冷却节水及废
水近零排放技术”等,在推进行业节能减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7.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
    五年来,我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就,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31个油气投资并购和勘探开发
合同,获得原油权益可采储量9亿t,天然气权益可采储量3200亿m3。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土乌
哈天然气管道已建成投运,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正在建设之中,加上东部沿海几个LNG接收站建成投运,我国
陆上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
    这五年,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进口总额增长了124.2%,出口总额增长了136.3%,贸易活
动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石油和化工外资企业3061家、港澳台资企业2171
家,世界500强中的石油和化工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都已在华投资建厂,有的还设立了研发中心,不仅带动了以高
附加值终端产品为重点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很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填
补了国内空白。
    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多年来的粗放式发展,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一是产业结构不合
理。传统的初级原材料型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又大量依赖进口。二是科技创新能力
不足,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少,原始创新能力较弱,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成果转化率较低。三
是产业集中度总体偏低,企业仍然过多过散,产品单系列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资源短缺将成为长期
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不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行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迈向石化强国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已经通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
对未来五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重点发展高端石化产品、积极探索原料多元
化发展新途径、促进产业由大变强的目标要求,这是“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行动纲领和主攻方向。
    “十二五”是行业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调整和变革,科技创新孕育
新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国际原油市场高位震荡,大宗资源类商品也将持续高启,能源
资源的约束和产业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盘踞石油和化工高新技术领域,中东地区以无法
比拟的油气成本优势加速发展石化工业,全球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我国利用国外资金
和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国参与海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及海外并购、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未来五年国内需求潜力巨大,经济增长空间广阔,内需
主导增长模式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逐渐完善的
社会保障体系也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扩大的内需市场为石油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石化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轻工纺织、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国防军工等重要下游领
域的发展,需要石油和化学工业尽快提高配套水平。行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也迫切要求“十二五”迈出由石油和
化工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坚实步伐。
    大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
进。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深刻领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是历史的必
然选择,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加快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推进“三废”处理和综合利
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加
快开发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产品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促进新型煤化工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积极推动生产
性服务业发展,建立一批规范化、专业化的勘察、设计、工程、仓储、物流企业,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3.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一要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重
点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径;二要推广一批成熟技术和装备,重点强化技术开发的成套性、可靠性,全面提
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三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加强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
保护和管理,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4.大力促进节约、安全、清洁生产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本质安全度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实际出发,把“责任关怀”与HSE
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贯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努力提升行业形象和本质安全水平。大力促进节能
减排,坚决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 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
  5.全力打造国际级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一是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优势企业向上下游拓展或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大型石化企业和一批以产业链连接紧密、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化工园区;二是创
建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到2015年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形成500个行业知
名品牌和10个世界级自主品牌;三是继续开展行业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把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6.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利用好“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一是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
力的新优势,提升在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分工中的地位;二是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系统,维护产业安全;三是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
国内石油和化工企业开展境外并购、资源开发和投资合作,建立多元化、多渠道资源安全供应体系。
  总之,经过“十二五”的艰苦努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将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全行业进入
一个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创新实力大大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国际
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的崭新局面,推动由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向强国转变迈出坚实的步伐。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