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成立:寄予厚望 任重道远
2012年15期 发行日期:2012-04-16
作者:□ 本刊记者 任云峰

十年筹备  一朝破茧
2012年4月8日,酝酿已久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在京成立。协会是隶属于工信部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包括了中铝、五矿、包钢集团、赣州稀土等155家会员,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稀土企业,覆盖了稀土行业矿山、冶炼、分离、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干勇任新协会会长。

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稀土之争愈演愈烈,国际稀土贸易的战火蔓延,拥有宝贵稀土资源的中国被放在了“风口浪尖”,中国稀土产业的健康科学发展万众瞩目。2011年,本刊曾经采访过当时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组负责人、原工信部稀土办公室副巡视员王彩凤女士,王彩凤女士曾经表示,“建立稀土协会,除了可以为稀土企业提供生产指导、市场调研、行业管理、中介服务,发挥联系企业与政府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外,还能以组织的形式对稀土行业的重点问题(如出口价格、出口配额等)施加影响,并能在贸易摩擦中,与国外相关组织进行更加顺畅的民间交流。”
生于危难  寄予厚望
3月中旬,美欧日联手在世贸组织就所谓的中国限制稀土元素出口一事提起诉讼,从而将中国的稀土问题推上了国际贸易争端的风口浪尖,这或许成为稀土行业协会“催产”的最后一道金符。行业普遍认为,如有一个协会组织通过非官方途径积极应对,无疑将打开促进问题解决的新途径。此时降生,稀土协会面临的压力可谓巨大。而近几年,因为国内稀土行业的“膨胀”发展,导致乱象频出,稀土价格更是朝报夕改,整个稀土业界的希望也只有寄托在一直处于“战备”状态却迟迟不“发兵”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身上。
而中国稀土行业协会面临的另外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实现稀土资源的整合。在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的这些年里,我国多地相继成立了地方稀土行业协会,但地方稀土企业集团旗下各企业在产权上仍旧是独立的,财务、人员和经营上各自负责;地方稀土企业集团实质上只是一个挂牌公司,充当管理和贸易公司的角色,并不具备实际的生产能力和统一经营权力。“整而不合”与“隔江而治”一直是我国稀土市场的痼疾。我国北方形成了以包钢为主的轻稀土阵地,南方则形成以赣州为中心,多省市多企业各自开发的局面。除此之外,私采、滥挖的非法行为更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市场态势使稀土价格在2011上半年短短的六个月时间里,经历了5~10倍的涨幅,又在近三个月时间里下跌30%~50%。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成立和面临的稀土诉讼有可能成为中国稀土产业整合的强劲内外部双重动力,进一步坚定中国稀土产业加速整合的步伐。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中国稀土企业将整合组建为2到3家大型企业,整合方案没有时间表,同时也不一定按照省份来划分。也有消息称,稀土将成为继盐业和烟草业之后,第三个实施“国家专营制度”的行业。建立稀土专营体系,最大的意义在于杜绝稀土乱挖乱采和违规超采现象,保护稀土资源与自然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大企业加快实施兼并重组步伐。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在成立以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政府背景的全国性稀土行业机构,而其吸收国内各地的大型稀土企业,或许也正是为了统一国内稀土行业南北分化的格局,其职能的发展意向更像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职能。对此王彩凤此前也曾表示,协会的具体职责是协助政府,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对外合作中,发挥助手作用。在整体调整发展的大思路上,还将特别关注打造和提升稀土全产业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稀土在分离、开采、选矿等上游技术和应用方面都拥有较高的水平,但下游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国稀土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加大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产品树,提升产业附加值,切实用好宝贵的稀有资源。她希望协会能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样,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然而,面对南北分化已久的稀土市场和国内稀土行业所暴露的弊端,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势必将承载着巨大的压力。

非救世主  仍需助力
虽然协会的成立是一件大喜事,但是笔者认为,协会的成立并不是解决目前稀土所有问题的救世主。况且由于协会挂靠在工信部,其半官方性质使得其在应对WTO的诉讼时多少会有些尴尬,对外出击时仍存掣肘。
众所周知,我国稀土在出口贸易上一直有两大致命软肋:一方面是盲目、无序地出口;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稀土出口在国际上拥有超大份额市场的情况下却没有定价权。这跟中国铁矿石的情况是相似的,比如澳大利亚、巴西两国的三大铁矿石巨头,一直利用国际话语权打压中国,弄得整个钢铁行业非常被动。
因此现实看来,我国成立稀土行业协会无疑是正确的决策,它不仅符合我国稀土战略原则,能有效保护我国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性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也能解决贸易争端问题。但这显然是不够的,要想在国际上拥有稀土话语权,解决深层次的贸易问题,更应考虑国际范围内的“联纵连横”。长期以来中国在稀土领域没有话语权,很大程度因为我国一直没有构建一个稀土版的国际综合组织。在大多数时间采取开放生产、开放供应政策,是导致稀土价格下跌和贸易争端不断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稀土产量一度曾经达到全世界的96%,出口量也达到60%以上。但是,稀土的定价权却并不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现在与1998年相比,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但价格却降低了36%。因此,有专家提到,可以效仿和复制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产出国于1960年发起成立的OPEC组织,这样可以取得话语权和定价权。根据观察,四十年来OPEC组织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由我国牵头在国际上发起一个类似OPEC的稀土版组织,不仅能争夺定价权,在该领域拥有话语权,也会在解决稀土国际贸易争端时变得得心应手,这或许是一条具有智慧、值得探索的道路。
另外,国家也应该把一些世界上罕见的镓、铟、铼、铌、铪等稀缺金属,全部纳入国家储备体系。同时,也像日美等国家那样,把一些稀缺金属矿山长期搁置,不进行任何开采,用国外购买的方式,保护我国稀有资源。此外,我国还要在稀土行业的应用领域拥有自主产权,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总而言之,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值得欢欣鼓舞,但稀土保护的路才刚刚开始。我们期待国家能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成立为契机,使我国的稀土保护工作更进一步。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