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全球精细化工产业稳步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世界高度发达的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据美国斯坦福研究院咨询公司出版的专业研究报告CEH(《Chemical Economics Handbook》)分析,2005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产值约为2.2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1万亿美元,精细化率约为45.0%。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化工产品年总产值达到3.4万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8.8%,精细化学品的市场规模近1.5万亿美元,精细化率降至44.1%。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全球市场尤其是中东地区在大炼油、大石化、大化工等领域的投入非常大且集中,而精细化工产业的投入及发展较为稳定,未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导致精细化工产值占比有所下降。
北美、西欧和日本仍然是全球精细化工最发达的地区
精细化工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北美、西欧、中国和日本,其精细化工生产规模分列前四位,中国在2005年排名第四,2009年已排名第三。2005年上述4个区域的总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85.7%,到2010年已下降至80.0%。其中欧洲下降的最严重,由33.0%降至25.0%,北美由28.2%降至27.0%,日本由13.5%下降至12.0%。而中国的占比由2005年的11.0%上升至2010年的16%,其他地区由14.3%上升至20.0%,产业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见图1。
医药、农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仍然是精细化工主要品种
世界精细化学品主要领域包括: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农药原料药及中间体、特种聚合物、清洗剂、电子化学品、建筑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等。其中市场份额居前2位的领域分别是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和农药原料药及中间体,分别占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总量的20.1%和12.2%。
2005~2010年精细化工增长较快的品种主要有医药、农药、表面活性剂、清洗剂、涂料和印刷油墨等,表面活性剂和涂料在2010年排进前十大品种,先进陶瓷材料和食品添加剂增速下降而排除在前十大品种之外,见图2。
新兴国家的医药和农药产业增速远超发达国家
1.过去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在7.76%,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最快
据IMS的数据,过去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在7.76%,新兴市场国家医药行业在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13%,而发达国家的复合增长率仅有 4%~5%。其中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包括中国、印度、韩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和土耳其。
2.全球农药市场规模缓慢增长,增长来源于新兴市场国家
据PhillipsMcDougall的数据,亚洲农药市场的规模在2008年已达到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欧洲市场。2009年欧洲农药市场规模是115亿美元,亚洲则是90亿美元。增长率方面,俄罗斯、巴西、匈牙利、波兰和中国排前五位。
研发与加工外包市场迅速发展,是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
近年来,从生产商的角度,为了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减轻前端原料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快新药的研发与上市的进程,从而对产业链的前端原料生产进行转移;从供应商的角度,由于产能过剩、过度竞争从而对新机会新市场的渴望与需求,享受国际化分工所带来的机会,凭借资源、人才、成本、环境容量大等优势,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一些产业。其中在亚洲和欧洲的原料药研发和制造环节出现了合同研发外包(CMO)和合同制造外包(CRO)公司。
2007年全球医药研发和加工费用的外包比例为19%左右,约440亿美元,而2010 年这一比例达到近25%,约8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4.1%。未来3~5年内,将有30%~50%的研发和加工经费投入到服务外包领域,外包费用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8.1%~30.8%,而这些投入很大一部分将被中国和印度获得。
1.CRO市场快速增长,中国和印度占比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目前CRO公司承担了全球将近1/3的新药开发组织工作。2010年,全球CRO市场达到约为360亿美元的规模,年增长率达17.2%。大大高于同期全球R&D投入12%的增长幅度。
中国和印度CRO市场规模在2007年分别是8.6亿美元和6亿美元,分别占全球CRO市场份额的4.8%和3.0%。而到2010年,两国的CRO市场规模分别达到了20亿美元和15亿美元,占全球CRO市场份额上升到5.5%和4.2%,见图3。
2.CMO市场快速增长,亚洲市场占比不断提升
2007年全球医药行业CMO市场约290亿美元,占医药加工生产总支出不足24%,2010年成长为490亿美元,占比达到26.5%,未来这一比例仍将不断提高。其中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外包支出占总外包支出的70%左右,约350亿美元。
由于在亚洲制造可以节省50%~80%的费用,近年亚洲CMO快速成长,2010年已占整体CMO市场的15%。
中国承接中间体产业转移,印度承接原料药甚至制剂的转移
中间体属药物合成过程中的“半成品”,还需一到两步的过程即可制成药物成品。一些国家将中间体视为药品原材料,不必按照药品规则生产报批、申请批号等。而人用药、兽用药与农药都受到高度监控和严格管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需执行登记与生产许可制度,并提供人类与环境健康试验数据、疾病防治效果试验(人药GCP、农药GLP)等,同时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过程(人药GMP、农药GMP等),若出口到美国市场还需要经过美国FDA的DMF文件登记,以及对原料药物或制剂的生产厂家进行CGMP符合性现场检查,FDA再判断是否批准该原料药品在美国市场上市。
在国外精细化工中间体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由于大宗化工原料资源丰富、中间体及原料药的研发与生产优势、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完备、干燥的气候等因素而逐步承接了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的产业转移;而印度企业在语言文化、FDA认证车间数量(80多个,全球仅次于美国)、 FDA审批的药品数量(DMF中的25%~30%来自于印度)、结构式设计、与欧美企业理念一致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再加上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催生出了全球第十大仿制药企业Ranbaxy(前十中惟一的亚洲公司),全球排名第七与第八的CMO企业Piramal Healthcare和Jubilant Organosys(前十中亚洲仅此两家)。由于拥有完善的认证与许可文件,因此印度可承接大量的原料药与制剂的产业转移,甚至可以提前生产专利未到期的仿制药。
B产业转移推动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
农药、医药中间体行业的产生源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由于农药、医药产品生产技术复杂、工艺环节冗长、更新速度快,任何企业都无法在整个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均保持相对成本优势。因此,国际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将主要精力放在研发和销售上,而将产业链中的前端原料环节转移到有相对成本优势和技术基础的国家(如中国、印度),随之在这些国家产生了专注于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生产企业。
低成本优势是中国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必然
1.原料易得及竞争使得制造成本低
中国基础化工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较低,且精细化工市场极为分散,约有17000 多家精细化工企业,可生产十六大类2 万种精细化学品,竞争也使得制造成本降低;
2.人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极低
我国的研发人员和产业工人的薪资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
3.设备及建造投资成本低
中国的设备采购、安装和建筑施工等投入的成本低,建造一个符合FDA标准的厂房费用比发达国家要低。
我国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的产值和出口高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精细化工企业已超过17000家,可生产十六大类2万余种精细化学品,年产值近1.8万亿元,2006~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1.64%,我国现在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精细化工生产大国。我国的精细化工产值率2006年为40%,到2009年底已经超过47%,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精细化工及中间体产业逐渐东移,形成了以中国和印度为核心的生产与贸易中心。我国的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的出口量逐步增加,至90年代末已成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净出口国家。
1.我国已成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值过去几年CAGR近20%
我国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抗菌素类、解热镇痛类、维生素类等方面,一些大宗产品国内已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出口的原料药及中间体主要有:胆碱及其盐、VC、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柠檬酸及其盐和酯等,上述产品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VE、VA、四环素及其盐、头孢类、布洛芬、安乃近、阿司匹林、磺胺类、喹诺酮类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等均是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产品种类。我国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生产企业主要聚集在两个地区:一个是以浙江台州为中心的区域,出口优势较强,已形成化学原料药出口工业园区;另一个在江苏苏州、常州一带,多是中小企业,主要定位于近年来开发的新药品种,与国际市场联系非常紧密。
2009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总产值约为3100 亿元,同比增长10.71%,占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总产值的17.22%。我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学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自给,只有少数品种需要进口。2009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净出口量约150 万t,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比增长仅为10%左右,2006~2009年均增长率为14.5%,出口交货值约700 亿美元,同比增长11%以上。
2.我国已成为农药中间体和原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值过去几年CAGR约8%
截至2009年,我国化学农药生产企业有956家。1990年我国农药中间体产量约57万t,2006年约158万t,2009年达249万t,1990~2009年均增长率达8.1%。近年来随着含杂环高效低毒农药的不断上市,我国农药及中间体发展很快,目前我国可生产300多种原药,已生产的或将生产的农药中间体品种800多种。我国已成为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产量仅次于美国,全球排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