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新能源汽车:车展新视界
2012年17期 发行日期:2012-05-02
作者:□ 本刊记者 李舜

  两年一次的行业盛会——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盛装亮相,吸引了产业界、相关行业以及众多消费者的热情参与。与前两届车展不同的是,如今的中国汽车行业似乎已经逐渐走出高增长的神话,高油价、限购措施、道路交通拥堵、PM2.5污染指数高企……种种因素似乎都在影响着今后汽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寻找新的突破口势在必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通过,标志着行业谋求转型之路已然启航。借此春风,本次北京车展上多款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缤纷登场。汽车行业的进步,少不了化工等基础行业的贡献,新材料的应用也使得未来汽车精彩纷呈……

纯电动汽车蹒跚前行

  相对于2010年北京车展,此次展出的纯电动汽车的数量略为减少。笔者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国内纯电动汽车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卖”的尴尬境地。从混合动力汽车入手,发展到纯电动汽车,最终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这是汽车业界普遍认可的技术发展路线。面对国外汽车巨头的混合动力汽车逐步市场化,为加快追赶,国内汽车业界曾一度认为应越过混合动力阶段,直接发展纯电动汽车。然而无论从经济性、技术验证还是基础设施、市场导入方面来看,目前纯电动汽车均难以快速进入市场,再加上国内厂商的技术集成和整合能力不高,上下游产业链条块分割、缺乏有效配合,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难以很快提高,最终使得产品在短期内还难以被消费者所接受。
  有关专家认为,从“十二五”开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总体进入了导入期,这个时期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二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但要真正完成导入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政府应该从完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纵向合作方面拿出更有效举措,企业方面应当从加强技术研发与储备方面着手,逐步加强市场竞争能力,切不可急于求成。
  本次车展上展出的多款纯电动汽车均选择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池,部分车型有望在未来几年进入中国市场销售。车型也倾向于选择两座的紧凑型号,以平衡性能与售价。此外,部分厂商推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从2011年欧美日等国的产业化进展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十分迅速,值得关注。

混合动力汽车掌声响起

  相比于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目前已经成为了传统汽车领域实现节能降耗的首选解决方案。由于不需要装备大型电池组,不需要完全颠覆传统的汽车动力系统且节油率高,成本相对提高不大,因而受到了市场肯定。日本丰田普锐斯作为最为成功的混合动力车型,在日本国内的保有量已经超过百万辆,产品一度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顺应此趋势,各大厂商几乎都推出了运用混合动力技术的新车型,今后混合动力系统有望成为标准配置。
  插电式混合动力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跨国企业推出的首发车型较往届有大幅增加。眼花缭乱的国产车型显示自主品牌开始进入转型期,国产品牌的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正在加大,不再仅仅以纯电动车型为主。
  丰田汽车推出了其“云动”计划,借助普锐斯等轻度混合动力汽车进军国内市场。国内厂商方面,以东风与上汽为主的国产阵营,同样推出了各自的混合动力汽车车型,力争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节能降耗大潮下新材料成为卖点

  为适应汽车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车体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采用更轻质的材料成为必然。不少厂商将此作为产品卖点,进行了大力宣传。聚碳酸酯材质制成的高强度汽车玻璃,其重量仅为同等强度钢化汽车玻璃的1/3,其透明性较玻璃更为优越。碳纤维复合材料同样在本次车展展出的高档乘用车中得到了应用,少数厂商还推出了全碳车辆产品,价格不菲。据相关资料显示,汽车每减重100公斤,每百公里即可节约燃油0.25~0.5L,车辆的能源消耗将得以有效降低。虽然现阶段部分材料的价格偏高,但各种新材料的使用,必然成为发展趋势,这或许将对化工产业产生实质利好。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