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突破制约瓶颈 探寻发展方向
2012年23期 发行日期:2012-06-12
作者:□ 路元丽

  “十一五”是我国合成橡胶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品种牌号、装置能力及产量等各个方面均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在轮胎等橡胶加工业加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合成橡胶产业扩张势头依然强劲,企业数量仍会不断增加,产量和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同时应该看到,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丁二烯资源供应不足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正日益显现,合成橡胶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处理产能扩张与市场容量的矛盾?如何理顺与上下游的关系?如何定位未来发展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正成为我国合成橡胶行业、企业无可回避的必解题。

1. 原料丁二烯供不应求

  丁二烯是生产合成橡胶最基本的原料,但国内丁二烯供应出现紧张,影响了橡胶装置正常开工率。2011年我国共生产丁二烯208万吨,较2010年增加10万吨,仅增长4.9%,与2010年增长37%差距明显加大。据有关部门分析,2015年国内以石脑油为基本原料的乙烯装置能力可能达2100万吨,比2010年增加640万吨。按丁二烯产率为乙烯产量的13%~14%估算,2015年国内可能获得的丁二烯总资源量约为290万吨,比2010年产量约增加92万吨。
  而另一方面,国内合成橡胶对丁二烯的需求量以更大的幅度在增加。据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预测,2015年全国需要用丁二烯为原料的四大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将达到500万吨,丁二烯需求量为384万吨,加上生产ABS树脂和丁苯胶乳对丁二烯的需求,2015年国内丁二烯的总需求量将达到449万吨。如果届时合成橡胶装置开工率为80%,则生产合成橡胶的丁二烯需求量为308万吨,加上ABS树脂和丁苯胶乳的需求,全国总需求量为373万吨,比2010年增加153万吨,缺口至少83万吨。
  为了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国内许多企业正在开辟新的原料途径。齐翔腾达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0万吨丁烯氧化脱氢法制丁二烯装置近日投料开车成功;中国万达集团于今年2月开始建设一个15万吨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项目。该法使用的原料来自醚后碳四,与乙烯副产抽提丁二烯法不同,对缓解丁二烯紧张有一定帮助。

2. 合成橡胶产能过剩矛盾突显

  2011年我国合成橡胶行业产能、产量双双列世界第一,再加上消费量世界第一、进口量世界第一,中国被誉为世界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橡胶市场。但与此同时,国内合成橡胶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十一五”以来,国内合成橡胶产业持续每年新增装置能力30万~50万吨,明显高于产量的增长,这说明我国已有大量装置能力的沉淀。2011年,全国共有8套合成橡胶生产装置投产建成,新增生产能力57万吨。与此同时,另一组数据不能不引起业界警惕:2011年合成橡胶装置开工率丁苯橡胶为88%,丁二烯橡胶为79.5%,SBS为68%,产能过剩已成定局。未来几年内,我国合成橡胶的需求主体仍将是汽车工业,但预计2015年以前,我国汽车产量年增长率不会高于8%,是否能达到2000万辆的年产量也很难说,所以合成橡胶投资者的热情需要降温。另外,在我国轮胎制造行业,天然橡胶的消耗仍高于合成橡胶,如何处理好与天然橡胶的竞争,也将是合成橡胶行业新进者的主要课题之一。
  根据2011年2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橡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2015年国内合成橡胶需求量为469.5万吨(其中异戊橡胶和杜仲胶分别为45万吨和5万吨),与2010年相比增加120万吨左右。但是从目前已知的全国在建或规划的合成橡胶项目来看,2015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装置总能力将达到622万吨,比2010年增加341万吨,与需求增量120万吨相比,能力过剩200多万吨。其中需要以丁二烯为原料的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SBS和丁腈橡胶等四大类产品的生产装置能力共500万吨,与2010年相比将增加242万吨。
  通过这些数字,可以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这种能力沉淀、装置闲置的势头还在恶化,需要引起合成橡胶产业界的充分注意。
  另外,“十二五”期间,以燃油能耗低、噪音小、抗湿滑性能好、环境污染小为特征的绿色轮胎,将成为我国轮胎产业的发展主线。未来下游市场对合成橡胶已经不仅仅是量的需求,对于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欧洲、美国的轮胎标签化,对原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成橡胶必须走差异化和高性能之路。

  我国合成橡胶行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竞争中发展提升?今年8月份,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将联合主办“2012合成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发展论坛”,业内权威专家将为行业做出深入解读、全面探讨当前合成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近年来行业出现的新产品、新技术等。互通有无,避免盲目竞争,进行科学有序地发展规划,将是本届论坛的重要议题。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