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炼油重心东移 国内迎来扩能大潮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研究院郭贞姬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炼油厂于桂莲
国际篇
全球炼油能力首次下降
截至2011年全球总炼油能力达到44.03亿吨,比2010年减少875万吨,降低0.2%,是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产能下降主要来自欧美地区,因为该地区因高油价引起炼油利润持续低迷,燃料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特别是在欧洲地区因装置老化以及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环保法规日趋严格,部分炼厂因缺乏资金进行升级改造被迫关闭停产。亚洲地区和中东地区的炼油能力有所提高,非洲地区的炼油能力与2010年基本持平。详见表1。
从世界各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分布情况看,亚洲地区原油加工能力最大,占全球原油加工总能力的28%;其次是北美地区,占24%,这两个地区占全球原油加工能力的一半以上。据美国《油气杂志》公布,2011年全球10大炼油公司的合计炼油能力为16.5亿吨,占全球总能力的37.5%。其中埃克森美孚公司以2.9亿吨的炼油能力继续蝉联榜首,壳牌和中国石化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分别为2.1亿吨、2.0亿吨。中国石油位列第七,比2010年上升两位,炼油能力达到1.3亿吨。
2011年在全球炼厂排名中,前三位的炼厂分别是委内瑞拉帕拉瓜纳炼制中心的帕拉瓜纳炼厂、韩国SK公司的蔚山炼厂以及韩国GS Caltex公司的丽水炼厂。台塑集团麦寮炼厂列位第十、中国石化镇海炼厂列位第19、中国石油大连石化炼油厂列第20。详见表2。
发展中国家引领市场增长
未来几年全球新增炼油能力最多的地区是亚太,主要来自中国,其次是中东地区。沙特阿美是新增计划最多的公司,该公司计划在今后5年内投资900亿美元将炼油能力提高50%,其大部分新增能力将分布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该公司正与中国石化商谈在福建建设一座1200万吨~1500万吨的炼厂;与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合作在印尼建设一座1500万吨的炼厂;2012年1月14日与中国石化签署协议,在沙特延布建设一座2000万吨的炼厂,计划2014年投产。
2011年全球石油产品消费量为44.5亿吨,比2010年增加8000万吨,增幅为1.8%。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巴西、德国、韩国和加拿大为世界十大石油产品消费国。其中,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品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2%,为9.42亿吨,同比增长10.1%。
2012年全球经济前景堪忧,石油市场可能面临巨大不稳定风险,世界石油产品需求也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但在发展中国家石油产品需求增长的带领下,全球石油产品需求将继续攀升。预计2012年全球石油产品需求略有4000万吨的增长,将达到44.9亿吨。
表1 2011年世界原油加工能力及变化情况 亿吨
地区 2010年 2011年 增幅/%
亚洲 12.4 12.4 0.2
北美 10.6 10.6 -0.3
西欧 7.3 7.2 -1.3
东欧 5.2 5.2 0
南美 3.3 3.3 0.2
中东 3.6 3.6 0.4
非洲 1.6 1.6 -0.1
总计 44.0 43.9 -0.2
表2 2011年世界级大型炼油厂能力及排名 万吨
排名 所属公司名称 炼油厂所在地 加工能力
1 委内瑞拉帕拉瓜纳炼制中心 委内瑞拉胡迪瓦纳 4700
2 韩国SK公司 韩国蔚山 4200
3 韩国GS Caltex公司 韩国丽水 3800
4 印度信诚工业公司 印度贾姆纳加尔 3300
5 埃克森美孚炼制和供应公司 新加坡亚逸查湾裕廊岛 3025
6 印度信诚工业公司 印度贾姆纳加尔 2900
8 韩国双龙精油(S-Oil)公司 韩国昂山 2825
7 埃克森美孚炼制与供应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州贝敦 2880
9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沙特阿拉伯拉斯塔努拉 2750
10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台湾麦寮 2700
11 埃克森美孚炼制与和供应公司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 2518
12 Hovensa股份公司 维尔京群岛圣克罗伊岛 2500
13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 科威特艾哈迈迪港 2330
14 壳牌东方石油公司 新加坡武公岛 2310
15 BP公司 美国得克萨斯州得克萨斯城 2256
16 美国辛特果(citgo)石油公司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查里斯湖 2200
17 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加里维尔 2180
18 壳牌石油公司 荷兰佩尼斯 2020
19 中国石化 中国浙江镇海 2015
20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沙特阿拉伯拉比格 2000
20 沙特阿美-美孚公司 沙特阿拉伯延布 2000
20 中国石油 中国辽宁 2000
国内篇
炼油能力迅速提升
截至2011年底我国炼油能力约为5.59亿吨,新增2650万吨,比2010年增长5.7%;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长4.9%,开工率为80%。我国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公司,合计炼油能力达到4.09亿吨,占国内总能力的73.2%,中国海油及地方炼厂等企业的炼油能力为1.5亿吨,占26.8%。2011年,山东地方炼厂迎来新增产能集中投产的高潮,有近2000万吨炼油产能投产,包括华星石化600万吨常减压装置、正和集团500万吨常减压装置、东明石化600万吨常减压装置。这3家炼厂一次加工能力分别跃升至850万吨、800万吨和1150万吨。但2011年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部分地方炼厂被迫减产或停产,企业开工率仅有46.4%。国内千万吨级炼油企业情况如表3所示。
目前国内前10位的炼油企业有中石化旗下的镇海石化、天津石化、上海石化、茂名石化、金陵石化、广州石化、福建石化、高桥石化等8家,中石油旗下的大连石化,中海油旗下的惠州石化,地方炼厂无一入选。前10位的炼油企业的合计炼油能力为1.44亿吨,占国内总炼油能力的22.4%。
从加工能力分布情况看,华东地区的原油加工能力最大,占国内总原油加工能力的32.30%。华东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油品需求旺盛,炼油能力比较集中,国内大型炼厂主要集中在该地区;其次是东北地区,占国内20.14%,炼油能力主要来自于辽宁省,该省拥有7个大中型炼厂,再加上地方炼油企业,成为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华南地区居全国第三位,该地区炼油能力主要来自于广东省。
2011年,国内原油产量2.04亿吨,同比增长0.3%,增幅明显回落;原油加工量4.48亿吨,同比增长4.9%;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计)产量2.67亿吨,同比增长5.9%。其中,汽油产量达到8141.10万吨,同比增长6.1%;煤油产量为1879.80万吨,同比增长10.1%;柴油产量达到1.67亿吨,同比增长5.4%。
未来继续保持增势
我国炼油工业将立足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继续实现较快发展,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目前在建/拟建的炼油项目有13个,总能力约1.3亿吨,加上地炼等规划项目,预计2015年国内总炼油能力将达到7亿吨,千万吨级炼厂增至30座左右。国内部分拟/扩建大型炼油项目计划情况如表4所示。
2011年,欧债危机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复苏受阻、增速明显回落,国内经济也受到影响,增速总体放缓。与此同时,国际地缘政治事件频发,油价持续高位震荡。面对增速趋缓、复杂多变的经济和能源供应形势,国内石油消费增速呈现下行态势,但石油表观消费量仍保持较高水平。2011年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4.15亿吨,增长3.3%,进口依存度达55.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63亿吨,比上年增长7.5%,汽油过剩、柴油偏紧。
2012年,在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慢、世界石油供需将趋于宽松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石油需求继续呈增长态势,预计将增长5%,成品油市场供需总体趋平衡,汽油可能出现供大于求,但柴油供需基本平衡。
进口增速回落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对耗能大户需求的抑制及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石油需求的增长,使2011年我国原油净进口增速大幅回落,全年进口原油量为25254.91万吨、出口量为252.19万吨,累计净进口原油25002.72万吨,同比增长6.34%,增速回落12.56个百分点。主要进口来源国达24个,前三位分别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伊朗,各占总进口量的19.6%、12.1%、10.9%。
2011年国内成品汽油进口量为2.9万吨,出口量为406.0万吨,净出口量为403.1,同比增减少22.1%;成品柴油进口量为244.0万吨,出口量为203.1万吨,净进口量为40.9万吨。预计2012年我国原油净进口将达到2.66亿吨,同比增加5.9%。
近几年国内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统计见表5。
表3 2011年我国千万吨级炼油企业产能统计万吨
所属集团 企业名称 加工能力
中国石油 大连石化 2050
兰州石化 1050
大连西太平洋石化 1000
广西石化 1000
抚顺石化 1150
独山子石化 1600
吉林石化 1000
辽阳石化 1000
中国石化 镇海石化 2300
上海石化 1400
茂名石化 1350
广州石化 1300
金陵石化 1350
天津石化 1500
福建石化 1200
高桥石化 1100
燕山石化 1000
齐鲁石化 1400
青岛炼油 1000
中国海油 惠州石化 1200
地方炼厂 山东东明石化 1150
表4 国内部分拟、扩建大型炼油项目计划情况 万吨
企业名称 原油能力 新/扩建后能力 计划投产时间
洛阳石化 800 1800 “十二五”期间
茂名石化 1350 2000以上 2012年
四川石化 0 1000 2012年
华北石化 0 1000 2012年
中石化泉州 0 1200 2013年
中海惠州 1200 2200 2014年
中科炼化 0 1500 “十二五”期间
兰州石化 1050 2000 “十二五” 期间
重庆炼化 0 1000 “十二五” 期间
广东石化 0 2000 2014年
表5 近年我国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统计 万吨
年份 原油 汽油 柴油
进口量 出口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进口量 出口量
2008 17889.29 373.33 198.70 203.55 624.75 62.86
2009 20378.92 518.39 4.43 494.31 183.67 450.70
2010 23931.14 304.21 0.01 517.08 179.88 467.27
2011 25254.91 252.19 2.93 406.00 244.04 203.11
发展趋势
炼油工业向规模化、炼化一体化发展
世界炼油工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655座炼厂,平均规模达到672万吨。排名世界前十位的10家炼油公司的炼油能力达到17.7亿吨,占全球总能力的40%以上。规模在2000万吨以上的炼厂达到22座。
世界主要石油公司为了持续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都在加强炼化一体化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日本东京湾地区、韩国蔚山、新加坡裕廊岛、沙特朱拜勒和延布石化工业园区等一批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工业园区。其中,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炼化基地,炼油能力达到3.93亿吨,占美国总炼油能力的44%,该地区还集中了美国95%的乙烯产能。日本东京湾地区的炼油能力占全国的38.5%,乙烯能力占55.9%。
世界炼油形成新格局,发展重心继续东移
随着石油需求格局的变化,炼油行业形成新布局,东西方分化更显著。未来几年,世界新建炼油项目仍将主要集中在亚洲,欧美地区的炼油业务将继续调整和重组,这促使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重心加速向具有市场潜在优势的亚洲转移。
世界原油质量将继续趋于重质化、劣质化
目前全球剩余可采石油资源中70%以上为重质资源,低硫和轻质原油产量将不断减少,正从开采常规石油时代转化为开采重质、劣质原油的时代。加拿大、美国等国纷纷投入超重油、油砂的开采,沙特、科威特等产油大国也加入了重质原油开发的大潮。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委内瑞拉超重油、加拿大油砂、沥青等重油资源的可采储量和产量逐步上升,炼油加工难度增大,重油加工深度、反应苛刻度也必然相应要加以提高。
我国成品油供需可以在区域内实现平衡
我国依托中缅、中俄、中哈和沿江原油管线进口的海上原油,在沿海地区完善炼油生产力布局;依托提高华中、西南炼油能力,发展以武汉、成都、昆明等为核心的中西部内陆石化产业集中区,以满足当地成品油市场。未来几年我国炼油布局将更贴近市场、靠近资源、方便运输,缓解区域油品产销不平衡的矛盾,鼓励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改善“北油南运”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