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氟树脂高端产品亟待突破
□ 罗亚敏
氟树脂分类及主要用途
氟树脂是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的一类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耐候性、不燃性、不粘性和低摩擦系数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氟树脂的主要品种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全氟乙丙烯(FEP)、聚乙烯基醚氟树脂(FEV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聚氟乙烯(PVF)、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和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MFA)、聚全氟乙丙烯(FEP),另外还有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THV)、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EPE)、四氟乙烯-全氟二甲基间二氧杂环戊烯共聚物(TFE/PDD,由四氟乙烯和全氟二甲基间二氧杂环戊烯共聚而成,透明性能优异)等小品种。在所有氟树脂中,PTEE的产量占50%~60%,而在历史上此比例曾高达80%。
氟树脂及塑料的特性具体体现在耐热性、耐腐蚀和耐溶剂性、电性能优异(尤其是高频电性能)、良好的机械性能、不粘性、耐候性和憎水性等,在各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工业设备和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建筑业、纺织业、膜工业等。例如由PTFE超细纤维制成的Gore-Tex织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防水透气面料;具有磺酸基团的聚全氟醚化合物(Nafion)作为氯碱工业电解槽中的离子交换膜已经使用了30年,它最早的用途是阿波罗登月计划中飞行器燃料电池的膜材料,Nafion也是第一个固体超强酸,广泛用于催化反应。在薄膜和功能膜行业,氟树脂扮演重要角色,如用于锂电池隔膜和光伏背膜(PVDF、氟化有机硅树脂)、防湿薄膜(PCTFE)、电子电气、太阳能采集器(FEP)、汽车外饰膜(ETFE)、医药用膜(ETFE、PVF)、药物包装(PCTFE)、建材薄膜(ETFE、FEP、PVF)等。PVDF压电薄膜可制成音频换能器、机电换能器及器件、超声及水下换能器和红外及光学器件等。FEP膜具有极好的声学性能,一直用于驻极体声传感器。几乎所有的氟树脂都可以用于制造涂料,但涂料工业主要使用的氟树脂是PVDF、PTFE和FEVE。
工业生产占全球氟树脂消费半壁江山
目前全球有氟树脂生产企业30多个,已形成以美国杜邦(DuPont)和3M泰良(Dyneon)、法国阿科玛(Arkema)、意大利苏威苏莱克斯(Solvay Solexis)、日本大金(Daikin)、旭硝子(Asahi Glass)和吴羽(Kureha)、中国山东东岳集团、四川晨光化工研究院、江苏梅兰集团、上海三爱富等为主的产业分布格局。截至2011年底,全球氟树脂生产总能力为35万吨(其中PTFE的产能占据一半左右),而全球氟树脂的消费构成为:工业生产50%,薄膜制品24%,涂料13%,电子工业8%,线缆2%,其他3%。
生产、消费以PTFE为主
我国氟树脂在1958年研制成功,首先在上海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我国氟树脂企业主要生产PTFE、PVDF、FEP和FEVE等产品,个别企业生产PVF和PCTFE,其他氟树脂未见有国内企业大规模生产。其中PTFE占中国氟树脂产能的67%、产量的84%、消费量的71%左右。
2011年我国氟树脂总产能13万吨,产量7.7万吨,消费6.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7.3%、14.9%和8.8%。6.2万吨消费量中,PTFE占4.4万吨,其他氟树脂为1.8万吨。2011年我国氟树脂消费结构见图1。
2011年我国共有PTFE生产企业10家左右,总产能达到8万吨,产量为6万吨,平均开工率为71%。PTFE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是山东东岳集团,2011年产能为3万吨,其中包含0.7万吨高品质PTFE树脂产能。PVDF发展速度相比PTFE较为缓慢,但近两年行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目前国内主要生产企业为三爱富和阿科玛,2011年国内PVDF产量约为8000吨,同比2010年增加1倍,主要原因是内蒙古三爱富万豪的产能扩充及常熟阿科玛PVDF装置投产所带来的产量增长。
我国氟碳涂料除了使用PTFE和PVDF以外,还使用FEVE树脂。目前国产FEVE氟树脂大都是以CTFE(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基酯为主的多元共聚物,2011年总产能2万吨,同比持平,产量约为5000吨,部分供应出口。主要生产企业有大连振邦、三爱富中昊、无锡万博、青岛宏丰、济南华临等,其中龙头企业是大连振邦,其 FEVE树脂产能为1万吨。
我国FEP生产能力较为薄弱,2011年产能大约0.7万吨,同比减少15%。而PCTFE和PVF的企业很少,全国产能分别为1000吨和300吨,这两种树脂2011年国内产量大约数百吨,因产品加工性能问题还需要进口补缺。
进出口方面,在我国海关进出口记录中,氟树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39046100“初级形状的聚四氟乙烯”,二是39046900“初级形状的其他氟聚合物”,FEVE、PEP、PVDF等其他氟树脂归入为此类。2011年我国氟树脂进口总量为1.45万吨,同比减少14.2%;出口3.11万吨,同比增长16.4%。进口氟树脂中PTFE占39%,同比有所增加,出口氟树脂中PTFE占73%,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
技术投入不够 高端产品有待突破
我国氟树脂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目前凡是国外已有的工业化品种,我国基本上都已研制出来,但只有部分投入工业化生产。国产氟树脂相比国外企业,在品种上牌号较少,产品加工性能不太稳定,低端通用型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特殊用途产品部分依赖进口。其中,以PTFE最为突出。我国PTFE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依赖于外延扩张,以成本优势和采取降低价格的手段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在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高、扩大产品品种上所做的工作较少,产品品种单一,高品质、高性能的PTFE树脂仍需依赖进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技术研发不够充分,企业在此方面投入太少。
从生产技术上看,国外含氟聚合物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普遍采用色谱分析和微机检测控制技术,在聚合工艺、聚合反应工程等方面都在不断进行系统研究,而且管理水平高,因此国外氟树脂品种和质量(及稳定性)大多数都领先于国内。国外企业通常还开发有整套的后处理工艺及预烧结技术,适用于自动模塑加工粉末流动性好的品种及相关氟树脂合金等,进一步扩大了氟树脂的用途,并能配合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加工技术。
投资热情高涨 谨防产能过剩
预计到2016年我国氟树脂总需求量达到8.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7.0%,这其中PVDF的年均增长率最高。氟树脂在涂料、电线电缆行业的需求将持续旺盛,但国内产品在性能方面和国外知名企业的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其中一部分需要依靠进口。
各大氟化工企业热衷于新建技术相对成熟的PTFE和PVDF装置。晨光化工研究院院的5000吨高品质PTFE分散树脂项目于2012年初正式投产,正准备新建5000吨高品质PTFE悬浮树脂项目;三爱富又将在常熟新建1.1万吨的PTFE装置;巨化集团、梅兰化工、山东东岳也有拟在建PTFE项目,规模大多在七千至一万吨,预计2014~2015年释放的PTFE产能将超过4万吨,可以想见届时产能过剩的状态将更加突出。
PVDF方面,除了三爱富在内蒙古继续扩大产能外,常熟阿科玛在一期5000吨PVDF基础上扩建7000吨装置,同时日本吴羽也在中国建厂,其新建的5000吨 PVDF项目计划于2013年8月投产。
总的来说,PTFE和PVDF的投资热情较高,氟树脂的产能扩张过于迅速,平均开工率低下的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大。预计在2016年之前,我国可能会出现第一个工业化ETFE装置、新增千吨规模的PCTFE和数百吨规模的PVF产能,但PFA/MFA、THV或EPE等高端氟树脂,依然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需要依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