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松动煤制油开售可否撼动“三桶油”?
□ 芳 草
煤制油政策松绑
近期,神华集团宁夏400万吨煤制油项目以及潞安集团540万吨煤制油项目已获批,而伊泰集团200万吨间接煤制油项目也已报国家发改委,有望近期获得路条。在此之前,全国仅有神华集团鄂尔多斯108万吨示范项目得以继续推进,其他项目均被冻结。除了上述三家走在前列的煤矿集团,早在1998年就开始研究煤制油领域的兖矿集团也在谋求重启煤制油计划。目前,兖矿集团正在和美国Accelergy公司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展340万吨/年直接液化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据悉,目前兖矿集团100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已经开始前期建设。
种种迹象表明,在多种因素作用之下,国家发改委自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煤制油以来,对煤制油项目严控已经开始松绑。
据业内专家分析,近期煤制油项目密集放行,主要由三大因素决定,“一是神华鄂尔多斯108万吨、潞安21万吨和伊泰16万吨三个煤制油示范项目投产以来运转状况良好,二是近期煤炭价格持续滑落,煤制油的经济前景有所保证,三是目前的经济形势需要大项目保增长,投资量巨大的煤制油由此成为了发改委的选择目标。”
煤制油难撼“三桶油”垄断地位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近期也迎来新消息,其酝酿已久的煤制油加油站即将正式营业,销售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生产的成品油。神华的这一历史性突破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煤制油项目的松绑以及神华煤制油的开售似乎为改变“三桶油”垄断国内市场的格局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然而,业内专家认为,从神华集团目前的成品油产量以及成品油市场的格局来看,神华的进入至少在短期无法打破“三桶油”的垄断格局。规模小、竞争缺乏、产业链条尚不完整,自身销售成品油成本较大,都是摆在神华乃至整个煤制油行业面前的难题。
规模难以匹敌“三桶油” 据神华集团公布的信息,中国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建设规划为年产油品500万吨,分两期建设。建成投产后,每年用煤量970万吨,可生产各种油品320万吨,其中柴油215万吨、液化气31万吨。
据统计,中石化2011年的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30121座,而到2012年中,中石油加油站总数也已达到19469座。2012 年上半年,我国成品油产量1.26亿吨,同比增长2.7%;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22亿吨,同比增长3.0%。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的规划产能加上宁东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的潜在产能,也占不到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的4%,即使将最近发改委审批的潞安集团的规划产能计算在内,煤制油的规模相对于“三桶油”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三桶油”从上游到终端都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煤制油要想短期内在成品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绝非易事。
环境、技术瓶颈待突破 据业内专家测算,如果煤制油成本维持在6300元/吨左右,布伦特油价在77美元/桶以上,煤制油项目就有利可图。尽管从纯粹经济角度看,煤制油的产业前景的确看好,但对于煤制油未来的发展,还存在着环境、资金的压力,其技术稳定性有待提升。
按照目前的煤制油工艺来看,生产1吨煤制油需要耗用4.2吨煤及近10吨水。煤制油所用水量比耗煤要多得多,并且废水中含有毒物质较多;此外,大的煤制油项目几乎都在严重缺水地区,如内蒙古、宁夏等地,目前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煤制油发展最重要的掣肘。
而发展煤制油所需的高额前期投入也成为一大难题。按照目前几大集团近期的煤制油规划,我国“十二五”期间建成的煤制油产能将超过2000万吨,保守按照每万吨煤制油投资1亿元计算,国内煤制油投资至少将超过2000亿元。
此外,设备和技术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煤制油项目的成本和利润,煤制油生产线投产后,一旦发生停产,将损失惨重。因此,实现在大规模商业运行中的稳定出油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的技术瓶颈。
煤炭成本飙升蒙尘盈利前景 近几年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震荡中,煤炭成本的飙涨和油价的不稳定,势必给煤制油行业的大规模推广蒙上一层阴影。从2006年至今,煤炭生产成本和煤炭销售价格不断刷新,尽管2012年以来,煤价不断走跌,但从中国神华上半年年报可以看到,2012年上半年该公司自产煤炭生产成本为149.9元/吨,煤炭销售平均价格为439.4元/吨。这意味着神华煤制油的吨油成本相比2006年已经上涨了40%左右。而油价的大幅震荡也为煤制油的相对经济性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使得煤制油的盈利前景更加前途未卜。
尽管煤制油大规模商业化上存在诸多问题,煤制油还无法对成品油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煤制油进入成品油市场,意味着新的竞争力量的引入,这将有利于成品油市场公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三大油企的盈利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此外,煤制油成为成品油的一部分,势必对丰富成品油市场、保障成品油安全供给发挥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