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竞争 需求领涨 我国天然气市场蓬勃发展
□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段兆芳 孙文宇
2012年,我国天然气市场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4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5%;进口量达到4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9%;产量达到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继续推进,广东、广西试点改革初见成效,多省市积极探索调整价格机制,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2013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消费量达到1650亿立方米,进口量达到530亿立方米。
消费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2年以来,陕京三线、西气东输二线、中贵联络线等干线工程陆续投产,江苏如东和大连LNG项目正式运营,全国天然气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12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471亿立方米(见图1),同比增长12.5%,较上年增速下降8.3个百分点,但仍远远高于石油(约4%)和煤炭的增长速度。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上年5%上升到2012年的5.4%左右。
1.城市燃气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用气行业分为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2012年,我国城市燃气继续快速增长,新增燃气用户继续增多,乌鲁木齐、天津、山西等地的煤改气工程带动取暖用气快速增长。天然气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加大加气站建设力度,加快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推广应用。发电用气稳定增加,广东省受水力发电充足、工业用电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夏季天然气发电量大幅下降;迎峰度夏期间,江苏发电用气同比增长31%。受全球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钢铁、建材、冶金等相关用气行业发展缓慢,带动工业燃料用气量缓慢增长。受资源供应和经济性制约,化工用气所占比重继续下降。2000~2012年,我国城市燃气消费量由43亿立方米增至577亿立方米,占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7.6%上升至39.2%;工业燃料用气由101亿方增至424亿立方米,所占比重由41%降至28.8%;发电用气由10亿立方米增至259亿立方米,所占比重由4.1%上升至17.6%;化工用气量由91亿立方米增至212亿立方米,所占比重由37.2%下降至14.4%。详见图2。
2.消费区域继续扩展,城市用气人口突破两亿 2012年,我国长三角、环渤海、东南沿海、西南等传统消费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继续增长,西北、中西部地区由于新用气项目投产和煤改气等工程的实施天然气消费量大幅增加。分省份看,四川、江苏、广东居前三位;分城市来看,北京、重庆、上海居前三位,北京天然气消费量达到9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随着管道干支线的建成和广东、江西、山东等地区域管网的完善,我国用气区域进一步扩展到更多的地级和县级城市,估计2012年用气人口超过2亿,城镇气化率达到29%,远超过人工煤气和LPG用气。
3.国内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201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进口量大幅上升,供应能力有效提升,但全国天然气市场供需仍处紧平衡状态,局部地区和局部时段供气紧张仍然存在。2012全年产量达到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全年进口量达到4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9%。全年累计供香港用气量近30亿立方米。从全年分季度供需形势看,一季度受取暖用气增加影响,国内天然气产量处于高位,供需处于紧平衡;二季度取暖季节结束,天然气消费下降,供应紧张形势有所缓解;三季度,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发电用气大幅增加,局部地区供应趋紧;四季度,北方提前进入取暖季节,取暖用气大幅增加,储气调峰设施的缺乏造成高峰时段用气紧张。
小型LNG市场形成多元竞争格局
我国小型LNG生产于2001年开始起步。近年来,适应天然气市场发展的调峰需求和管网未接入地区清洁能源发展的需要,我国小型LNG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我国小型LNG总产能达到2014万方/日(折合73.5亿方/年),是上年的2倍多(见图3)。在建和规划建设项目52个,总产能达4023万方/日,若按计划全部建成,2013年底总能力将超过6000万方/日(219亿方/年)。我国小型LNG厂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四川、山西、宁夏、陕西、甘肃、青海等西部资源地,陕西小型LNG产能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量的23.8%;宁夏、内蒙、四川分别占17.1%,12.1%和10.9%。随着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小型LNG已成为开拓市场的先锋和管道天然气的重要补充,在促进边际气田和非常规资源高效利用、城市调峰和事故应急、运输工具的替代燃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小型LNG市场已经形成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多元发展的竞争格局,2012年我国小型LNG市场参与主体达到30家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中石油小型LNG产能最大,达到500万方/日,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3.8%;宁夏哈纳斯新能源集团是第二大LNG生产商,总产能为300万立方米/日,占14.3%;陕西延长和新疆广汇并列第三,总产能为150万立方米/日,占7.1%。
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开发,小型LNG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北京、苏州、开封、淄博、潍坊、青岛、长沙等多个城市均建有LNG气化站。未来随着我国天然气管网及储气调峰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小型LNG应用范围将主要集中在城市调峰用气和交通领域,需求增速有所减缓;随着在建小型LNG工厂陆续投产,可能出现供应过剩局面。同时,随着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气源成本提高将使小型LNG竞争力减弱。因此,未来应明确小型LNG在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对其规模、地域分布、运输优化等方面进行指导,因地制宜审慎发展,充分发挥小型LNG在我国天然气市场中的作用。
进口能力和进口量增加
随着江苏和大连LNG接收站的稳定运行和中亚管道气进口能力的进一步增强,2012年我国实现管道气和LNG进口量双快增长,全年进口量达到4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9%,对外依存度达到28.8%,比上年同期增加4.8个百分点(见图4)。其中,管道气进口量约220亿立方米,占52%;LNG进口1468万吨(约合204亿方),占48%。管道气进口量首次超过LNG进口量,在我国天然气供应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天然气进口的快速增加,我国已经形成国产气、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并存的多气源供气格局。
1. 管道气进口总量首次超过LNG进口量 我国积极构建中亚、中缅、中俄三大管道气进口通道,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中亚天然气管道于2009年底建成投产,进口量逐年提升。2012年8月,我国开始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管道气,气源由土库曼斯坦增至中亚两国。2012年我国管道气进口量达到2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3%。未来几年中亚气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中缅管道气引进取得积极进展。中缅管道天然气工程2008年启动实施,由云南瑞丽进入我国,主要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供气,最终与西气东输二线联网,该管道设计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2013年6月,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全面建设完成,预计7月投产运行。届时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管道沿线省市将利用缅甸进口气,我国西南油气通道将正式建成。
中俄管道天然气进口谈判继续推进。2012年,中俄双方分别于6月和12月进行两轮能源谈判和对话,就天然气合作进行深入沟通,价格问题仍是中俄天然气贸易面临的最大困难。
2. LNG进口稳定增长 2012年我国LNG进口量稳定增长,全年进口量达到1468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3.9%(详见图5)。我国LNG进口主要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合同气,1~12月,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进口量分别占LNG进口总量的33.9%,24.2%,16.5%和12.6%。现货进口主要来自也门、俄罗斯、埃及等国,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2.7%。
市场发展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2012年,国家颁布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了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放宽天然气利用领域限制,天然气市场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但我国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1. 城市燃气安全稳定供气压力加大,必须加快储备调峰 近年,我国城市燃气快速发展,消费量急剧增加,2012年城市燃气占消费总量的比重近40%。城市燃气尤其是取暖用气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城市用气的峰谷差,北京峰谷差高达11:1、上海3:1、重庆2:1,我国安全稳定供气和调峰压力加大。随着各地取暖用气的增加,季节性峰谷差将继续加大,需要解决的日调峰和小时调峰等系列问题也已出现。我国储气库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工作气量仅占全国消费量的1.7%,需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制定合理有效的储气调峰制度,明确供用各方责任,共同确保稳定供气。由天然气生产和销售企业建立天然气商业储备,满足市场季节性调峰和资源供应中断时的应急用气需求,城镇燃气企业和社会民间资本建立天然气商业储备,满足所供区域的日、小时调峰和应急用气要求。
2. 市场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亟待加强行业监管 2012年,我国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及外资以多种方式参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国页岩气发展规划,国家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游领域,西三线建设首次引入了社会和民营资本,由中石油与社保基金、宝钢集团等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下游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形成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外企等共同参与的多主体竞争格局。随着天然气市场的逐步开放,建立健全天然气监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对促进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 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供应安全应引起重视 为了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我国积极构建进口通道,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2012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达到424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8.8%,未来该比重将继续上升,我国成为世界天然气消费量最大的四个国家(美国、俄罗斯、伊朗、中国)中唯一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的国家。我国大量进口管道气和LNG,大幅提升了供应能力。但由于资源掌控和运、储、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尽早关注引进资源的供应安全。我国可用作地下储气的地质单元较少,管道气储备系数远低于国际水平;而我国多数LNG接收站尚处于一期建设阶段,LNG储存能力不足。故应尽早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好天然气储备问题,保障资源供应安全。
未来展望
1.2013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供应总体偏紧 受经济增长、国家政策和管网建设等因素影响,2013年我国天然气市场继续快速发展。受经济平稳增长影响,2013年我国能源需求稳定增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推动更多地区利用天然气替代煤炭用于城市取暖、交通运输和工业燃料等领域,我国天然气需求潜力巨大,增速将远超煤炭和石油。
2013年,我国仍将处于天然气管道建设和投产高峰期,中缅管道、中贵管道、西二线香港支线、南宁支线、上海支线等管道正式投产,广西、江西、山东、东北等区域管网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天然气管网将覆盖至广西、云南、福建和香港等地区,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
预计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650亿方,同比增长12.2%,增速与2012年持平。按照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7.8亿吨标煤测算,2013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将达5.8%。从产量看,我国常规气、煤层气产量稳定增长,达到11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煤制天然气成为新的供气来源,产量有望达到19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偏紧,进口气继续为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2.利用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城市燃气消费量继续领涨 我国天然气市场处于快速扩张时期,受长输干支线管道建成以及城市管网快速推进和我国天然气利用政策的推动,城市燃气继续快速增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新增用户增多,替代LPG和人工煤气的步伐加快,居民用气量加大;二是多省市围绕实现PM2.5指标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取暖用气增加;三是交通用气随着加气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成快速上涨。四是分布式能源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
受经济平稳增长驱动,陶瓷、玻璃、钢铁等行业恢复增长,发电用气和工业用气将稳定增加。受政策制约的化工用气本身经济性较差,规模将继续萎缩。
3.进口量快速增加,进口价格保持平稳 2013年大连、江苏LNG接收站将全部建成投产,中石油唐山LNG接收站、中海油宁波接收站和中石化青岛LNG接收站开始投运,LNG进口能力大幅提升,预计LNG进口量将达到1700万吨,同比增长15.8%。2013年中缅管道将建成投产,管道气进口气源增加,预计全年管道气进口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4%。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将达到53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25.1%,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比重约32.1%。从进口价格来看,中亚管道气将随着油价小幅波动,基本保持平稳,LNG进口价格也将与2012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