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能大对比——PX到底有多毒?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大典(第1卷)》提供了化学品的标识信息、燃烧爆炸特性、活性危害、毒性、中毒表现、侵入途径、职业接触限值、环境危害、理化特性等信息,现将PX和汽油的主要安全性能列表(表1),对比如下。
表1 PX与汽油的安全性能对比
对二甲苯 汽 油
危险信息
危险性类别
第3类 易燃液体第3类 易燃液体
燃烧与爆炸危险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闪爆)。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或爆炸。燃烧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在高温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或储罐有破裂和爆炸的危险。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闪爆)。
活性反应
与硝酸、浓硫酸、高锰酸钾、重铬酸盐、液氯等强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导致燃烧爆炸。
与硝酸、浓硫酸、高锰酸钾、重铬酸盐等强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导致燃烧爆炸。
毒性
大鼠经口LD50:5000mg/kg;大鼠吸入LC50:4550ppm(4h)。
本品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主要以蒸气形态吸入,经皮肤吸收较少。汽油为麻醉性毒物。急性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病,可引起肾脏损害。
IARC对汽油的致癌性分类:G2B——可疑人类致癌物。
欧盟指令67/548/EEC将汽油列为第2类致癌物——可能为人类致癌物。
环境危害
对水生生物是有毒的。有害空气污染物。
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
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充血、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吸入汽油蒸气后,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视力模糊、烦躁、哭笑无常、兴奋不安、轻度意识障碍等。重度中毒出现中度或重度意识障碍、化学性肺炎、反射性呼吸停止。汽油液体被吸入呼吸道后引起吸入性肺炎,出现剧烈咳嗽、胸痛、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如汽油液体进入消化道,表现为频繁呕吐、胸骨后灼热感、腹痛、腹泻、肝脏肿大及压痛。皮肤浸泡或浸渍于汽油时间较长后,受浸皮肤出现水疱、表皮破碎脱落,呈浅Ⅱ度灼伤。个别敏感者可发生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精神病、类精神分裂症、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致肢体瘫痪。可引起肾脏损害。长期接触汽油可引起血中白细胞等血细胞的减少,其原因是由于汽油内苯含较高,其临床表现同慢性苯中毒。皮肤损害可见皮肤干燥、皲裂、角化、毛囊炎、慢性湿疹、指甲变厚和凹陷。严重者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PC-TWA:50mg/m3;PC-STEL:100mg/m3。
PC-TWA(mg/m3):300[溶剂汽油]。
美国(ACGIH)
TLV-TWA:100ppm;TLV-STEL:150ppm。
TLV-TWA:300ppm;TLV-STEL:500ppm。
包装与储运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有毒品[铁规]
易燃液体
包装类别
Ⅲ类
Ⅱ类
安全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曝晒。储存温度不超过37℃。应与氧化剂隔离储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注意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
盛装时,切不可充满,要留出必要的安全空间。储存于阴凉、通风处。储存温度不超过29℃。远离火种、热源。炎热季节应采取喷淋、通风等降温措施。应与氧化剂等隔离储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灌装时注意流速,要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
紧急处置信息
急救措施
吸入: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就医。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就医。食入:漱口,尽量饮水,不要催吐。就医。忌用肾上腺素,以免发生心室颤动。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就医。食入:漱口,尽量饮水,不要催吐。就医。忌用肾上腺素类药。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来源:《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大典》
表1所列举的毒性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所列基本一致。通过表1,我们发现:在危险性方面, PX和汽油同属我国危险性类别分类中的第3类——易燃液体,它们的蒸气均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中毒表现方面,两者中毒均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神经衰弱等症状。由此可见,PX的可燃性、爆炸危险性、毒性与汽油相似。
延伸阅读:
A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作机构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与欧洲联盟委员会(EU)合作编辑的一套具有国际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片。卡片扼要介绍了2000多种常用有毒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接触可能造成的人体危害和中毒症状、如何预防中毒和爆炸、急救/消防、泄漏处置措施、储存、包装与标志及环境数据等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由联合国指定的15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及日本等的16个著名权威机构的专家提出的。
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的数据,PX的毒性数据见表2。
表2 PX的毒性数据
CAS登记号 中文名称 急性毒性数据1 生态毒性数据2 职业接触限值3
阈限值4 最高容许浓度5
106-42-3 对二甲苯 LD50:5g/kg LC50:11.3mg/L 100ppm
(大鼠经口) (96h,鱼类) (时间加权平均值);
LDLo:5g/kg BOD:38% 150ppm
(哺乳动物经皮下) (28d) (短期接触限值)
LC50:4550ppm/4h BCF:1.37
(大鼠吸入) (鳗鲡)
[注1]LD50:半数致死剂量;LC50:半数致死浓度;LDLo:已公布的最低致死剂量;LCLo:已公布的最低致死浓度;TDLO:已公布的最低中毒剂量;TCLO:已公布的最低中毒浓度;pph:百分之一(v/v);ppm:百万分之一(v/v)。
[注2]LC50:半数致死浓度。对水生生物中鱼类或水蚤类的急性毒性评价指标。EC50:半数效应浓度。使藻类生长或生长率比对照下降50%时的受试物浓度。TLm:半数致死浓度。对水生生物中鱼类或水蚤类的急性毒性评价指标。BOD:生化需氧量,指微生物通过生物化学过程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数量。表中所列的28天内BOD去除率可用来评估一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快速生物降解(或易生物降解)的可能性。BCF:生物浓缩系数或生物蓄积系数,指在生物蓄积性试验中一种受试化学物质在鱼体或其特定组织中的浓度与试验水样介质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BCF数值反映了该化学物质蓄积在生物群内和可能通过食物链蓄积的潜力。
[注3]职业接触限值通常指对在工作期间接触到化学物质的几乎所有工人都不会造成健康影响的空气中该物质的浓度限值。
[注4]阈限值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推荐的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值: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和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反复接触对几乎所有的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影响。短期接触限值:指每次接触时间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得超过4次,且前后两次接触至少间隔60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
[注5]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是德国官方的职业接触限值。
B PX上下游生产链简图
C 安全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