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4年我国炼油市场新常态下呈现新动态
2015年6期 发行日期:2015-02-06
作者:zhoukan2012

2014年我国炼油市场新常态下呈现新动态
□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白雪松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石宝明
一、产能增长趋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制约因素,但石油需求依然强劲,炼油行业维持了较快发展态势。2014年产能增幅趋缓,新投产项目有中化泉州1200万吨炼厂,改造扩能项目有中石化扬子石化1250万吨、上海石化1600万吨目。2014年新增炼油产能约3000万吨,全国炼油总产能达到7.15亿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1~12月份原油加工量达5.02亿吨,同比增长5.3%。2014年全年平均开工率达70%,基本与2013年持平。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压力日益增大,中科湛江、中油云南、中委揭阳等大型炼化项目规划建设进度延迟,而地方企业扩建炼油一次能力的热情有所消减,多数企业主要在完善一、二次加工装置配套建设,预计今后全国炼油产能增长幅度有所减缓。我国炼油行业进一步向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2014年千万吨级以上炼厂达到23家,产能共计3.05亿吨,占全国的比例为42.7%,较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 2014年我国千万吨以上炼油厂装置能力统计   万吨
项目名称         炼油能力    
镇海炼化    2300
茂名石化①    1800
上海石化    1600
天津石化    1550
高桥石化    1400
齐鲁石化    1400
金陵石化    1350
燕山石化    1350
广州石化    1300
扬子石化    1250
福建联合石化   1200
长岭石化    1150
青岛炼化    1000
中石化小计   18650
大连石化    2050
抚顺石化    1170
兰州石化    1050
独山子炼化分公司②  1000
大连西太    1000
广西石化    1000
四川石化    1000
中石油小计    8270
中海油惠州炼油   1200
东明石化    1200
中化泉州石化   1200
其它小计    3600
>1000万吨能力合计 30520

二、需求增长平稳
  1.总体供需平稳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及海关统计资料,2014年1~11月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4.80亿吨,同比增加3.0%,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13年同期的59.2%增加至60.1%(详见表2)。尽管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石油(原油及主要石油产品)的需求仍保持了3%的增长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2.原油产量增长缓慢
  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1亿吨,净增长138万吨,同比增长0.7%,连续五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我国主力油田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大庆、胜利、渤海、长庆、延长、新疆、辽河七大油田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其中大庆油田石油产量连续12年保持4000万吨以上,胜利油田连续14年保持2700万吨以上,长庆油田油气当量快速攀上5568万吨的新高峰。其中,中石油原油产量11364万吨,净增长104万吨,同比增长0.9%;天然气产量952亿立方米,净增长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中石化原油产量4378万吨,与去年持平;天然气产量2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2%。中海油原油产量3955万吨,同比增长1.1%;天然气产量11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6%。延长石油原油产量1255万吨,同比下降0.6%,天然气产量6亿立方米。
  2015年大庆油田将减产,对国内原油产量将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而陕西、新疆等西部地区油田产能将略有提升,预计2015年国内原油产量保持基本平稳或略有增加。
  3.进口量大幅增长
  2014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1.52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0%;累计出口原油25万吨,其中3~6月原油没有出口。上半年原油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石油四川彭州炼厂以及中化泉州炼厂已经开始投产,中国化工集团自去年5月开始使用其每年1000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2014年下半年以来,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据海关统计,11月份原油进口量为2541万吨,环比增长5.5%,同比增长7.9%;12月份进口量为3037万吨,环比增19.5%,同比增长13.4%,是近年我国原油进口量最高值。2014年全年原油进口量为3.08亿吨,同比增长9.5%,远高于2013年3.2%的增幅,为2011年以来最快增速。2014年全国原油产量2.1亿吨,进口原油3.1亿吨,外依存度为59.5%,较2013年上升2.1个百分点。
   表2  2014年1~11月我国石油总体供需情况 万吨
项目               数量        同比/%
原油产量   19177.3    0.43     
原油净进口量  27762.5    9.37      
原油加工量   45540.9    4.68      
石油产品净进口量  1126.5   -48.62      
石油消费量   48066.3    2.99      
石油对外依存度  60.10%  上升1个百分点

三、进口来源多元化
  1.进口地区结构发生变化
  从进口地区来看,中东、非洲仍是我国原油重点来源地,北美大幅增长,亚太地区进口下跌。2014年,中东依然是我国进口原油的最大来源地,非洲位居第二。1~11月,除亚太外,我国从其他地区进口原油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从美洲和中东进口量增长较快,尤其从美洲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19.5%,进口份额由2013年同期的9.8%增加至10.7%;从中东进口原油数量同比增加9.2%,所占份额也由2013年同期的52%增至52.2%。而从前苏联的进口量虽然同比增加4.1%,但所占份额则由13.1%下降至12.6%;从欧洲进口原油136.5万吨,而2013年同期进口量仅为19.4,所占份额升至0.5%。自亚太地区进口量为571.6万吨,同比减少5.2%,所占份额由2013年同期的2.4%降至了2.1%。
  2.进口来源国呈现多个增长亮点
  从进口国家来看,原油来源国呈现多个增长亮点,伊朗、伊拉克阿曼、加蓬、南苏丹、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国家的进口量大幅增长。
  2014年1~11月,沙特、安哥拉、俄罗斯、阿曼、伊拉克、伊朗、委内瑞拉、阿联酋、哥伦比亚及科威特仍为我国前十大原油进口来源国,所占份额达82.8%,其中除沙特和委内瑞拉以外,其他前十位出口我国的原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中东地区,除沙特外,进口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尤其是自伊朗、伊拉克和阿曼进口的原油分别大幅增加29.1%、23.9%和17.5%,至2489.3万吨、2612.4万吨和2653万吨。除刚果、利比亚和苏丹外,我国自非洲其他国家的进口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加蓬、南苏丹、尼日利亚和赤道几内亚等增幅较大。利比亚原油出口形势不稳,2014年以来中国暂停该国的原油进口(9月份才开始恢复进口),而通过增加加蓬、南苏丹、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的原油进口来弥补,其中南苏丹自2013年7月份登上中国进口来源国的舞台后,进口量稳步增加。2014年1~11月我国自加蓬进口量为129.6万吨,同比暴增128.8%;自南苏丹进口量为600.3万吨,同比暴增115.5%。
  通过中俄和中哈两条跨国原油管道打入中国市场的里海地区在中国进口原油版图上日益重要。2014年1~11月,我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大幅增加30.9%至2938.9万吨,所占份额由2013年同期的8.8%增至10.6%,但受限于中哈管道运输能力,中国自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同比大幅下降51.4%,至531.6万吨。
  美洲地区的哥伦比亚和巴西大幅增加,抵消了从委内瑞拉进口减少的影响。1~11月,中国从哥伦比亚进口原油911.2万吨,同比增长173.9%;从巴西进口原油595.3万吨,同比增加40%,抵消了从委内瑞拉进口减少的影响。
  亚太地区对中国出口量有所下滑,澳大利亚和越南是主要出口国,其中从越南进口量大幅增加128.8%至138.8万吨,而从澳大利亚进口原油则下降9.9%至264.9万吨。
  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原油消费增速高于产量增速,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二是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并扩大范围,从中东和非洲向美洲及周边资源国扩展。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原油上产难度的加大,我国未来能源供需矛盾将更为凸显。因此,准确把握国际原油贸易走势,认清中国原油进口面临的形势,是有效利用进口资源、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四、油品消费趋势进一步分化
  2014年我国汽油、煤油、柴油消费趋势出现明显分化。受汽车产业发展的拉动,尤其家用轿车产销两旺,全国轿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汽油需求与消费大幅增长;而公路运输成本高、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则明显抑制了柴油消费,柴油增长停滞,柴汽比由2013年的1.81下降至1.64;受航空业持续发展的推动,我国航煤需求旺盛,但产量提升幅度更大,促进出口大幅增加。
  1.汽油产销量大幅增长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保持了较高发展速度,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估计全国汽车保有量约1.4亿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油供需两旺,一直呈增加态势。1~11月我国汽油产量为9959.2万吨,同比增加11.3%;汽油表观需求为9533.5万吨,同比增加11.7%,是三大油品中需求增速最快的品种。多年来,我国汽油产能过剩,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1~11月我国进口汽油29万吨,出口454.7万吨,同比增4.25%。国内汽油产能过剩,主要生产商为保持国内市场稳定而不断加大汽油出口力度,已成为新常态。
  我国汽油出口的省市主要集中在具有来进料加工资质的炼厂所在地,如辽宁、广东、海南和上海等省市。出口目的地除部分出口至哈萨克斯坦外,其他全在亚太区域内消化,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印尼位居首位,其次为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
  2.航煤产量增长最快,需求旺盛但增速趋缓,出口大幅增加
  随着近年民航业的快速增长,民用航煤的消费增势强劲。2014年1~11月我国煤油消费同比增加6.6%,至2163.9万吨;煤油产量为2727.9万吨,同比增加19.2%,是汽煤柴三大油品中产量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品种。
  2011年以前,我国民航业快速增长,航煤消费强劲增加,一直保持了净进口。2011年以后,由于国内航煤产量增加较快而需求增速放缓,呈现净出口状态。2014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油375.2万吨,较2013年同期减少34.4%;累计出口煤油939.1万吨,同比增加13.1%。
  我国航煤进出口地主要集中于航空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广东、北京。此外,主要出口城市还有大连、湛江、宁波等城市,属于具有来进料加工复出口资格炼厂的所在地。我国航煤出口的目的地主要是中国香港、美国、越南、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3.柴油需求萎缩,供大于求,出口量提升
  一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柴油消费量快速增长,是国内成品油中消费增速最快的品种。但2012年以来,因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再加上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抑制了柴油消费,市场需求不振。2014年1~11我国柴油表观需求量为1.57亿吨,同比微增0.9%。全年来看,柴油需求增长趋于停滞,但7月份以来,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跌,柴油需求转旺,环比有较大增长。
  由于国内航煤需求增速较强,而柴油需求萎缩,国内炼厂增产航煤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柴油产量。2014年1~11月我国柴油产量为1.60亿吨,同比仅增1.65%。
  2010年以来,我国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持续增加,成品油供应能力均大幅提升,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宽松,一直维持“多出少进”的态势。2014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柴油26.6万吨,较2013年同期变化不大;累计出口372.8万吨,同比增加50.6%。我国柴油出口目标市场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菲律宾、越南、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柴油出口面临印度、日本、沙特以及俄罗斯等国家的竞争。2014年起全国实行国Ⅳ柴油标准,也提升了我国柴油出口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的竞争力。
  4.成品油消费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总体来看,我国成品油消费量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汽油仍保持高速增长,航煤消费增长趋缓,柴油消费趋于停滞,柴汽比进一步下降。
  2014年初原油价格保持在高位运行,但6月份以来,原油价格由106美元/桶一路跌破50美元/桶,而且价格止跌信号尚未明确,机构预测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下探到40美元/桶、甚至于25美元/桶的底线。下半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原油进口及加工量的增长,用油成本明显下降,也带动了成品油消费量的上升,因此,2014年底成品油消费环比增幅明显。
  2014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大幅跳水,带动国际成品油价格大幅下跌,我国成品油价格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价格的接轨,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是进口原油价格较高和成品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剪刀差,给我国炼油行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初步统计数据显示炼油行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在50美元/桶以下,预计2015年油价仍将波动,但预期下降幅度有限,且长期来看,价格趋势仍将回到较高水平。低油价有利于降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本压力,对于成品油消费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预期全国成品油消费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预期2015年炼油行业的盈利情况会好于2014年。

五、接轨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十连跌
  2014年以来,按照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的要求,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4降4升共18次调整,汽油由年初的9210元/吨下降到7175元/吨,下调了2050元/吨;柴油价格由8385元/吨下降到5600元/吨,下调了2205元/吨。我国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价格的接轨,基本理顺了成品油价格关系。
  2014年11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调整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具体看,这次调整实现了“五减一增”,即取消小排量摩托车、汽车轮胎、酒精等产品的消费税,适当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本次调整拉开了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上涨的序幕。2014年12月12日,国税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第二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2015年1月13日,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第三次提高。经过三次调整,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分别提高到每升1.52元和1.20元。国家税务总局借助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机会,在45天内使我国成品油消费税率提升了50%,实现了“跨越”提升。一方面,由于近期国际原油一直处于下降周期内,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下降较多,税率提高对成品油消费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随着今后国际原油价格回升走高,其抑制作用会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化工用油免征消费税,且原油价格走低,提升了石油化工的竞争力,有利于炼化一体化炼油企业的发展,将促进燃料型炼厂的转型提升。

六、2015年展望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据分析,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约7%~7.2%,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化,经济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跃进。从目前看,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低油价时期也是提升石油战略储备的有利时机。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考虑到原油储备水平提升,预计我国原油需求将增长4%左右,需求量将达到5.3亿吨,进口量约3.2亿吨,对外依存度约60.6%。预计2015年原油加工量达到5.15亿吨,较2014年增加1200万吨,同比增长约3%;成品油需求增长3%左右,需求量将达到3.1亿吨,成品油供需将略有过剩,成品油出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据国内外多家机构对能源价格的预期,油价将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目前预计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调至每桶40美元,2015年的平均价预计将为略高于每桶50美元,我国应抓住当前油价下行的时机,推动石油储备能力建设。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