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我国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刘志远
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具有设备装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企业集聚园区、新建大型项目多、危险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的数量不断增多等特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事故。2015年4月6日,福建省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发生爆炸着火事故,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决定对这起事故的查处实行挂牌督办,早些时候来自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初步判断,是一起责任事故。这已是该项目两年来发生的第二起爆炸事故。4月21日,南京市中石化扬子石化公司生产装置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同样受到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的挂牌督办。进入2015年以来,全国已发生6起化工和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反映出部分企业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这些特大事故的发生也是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失效,有关安全措施的不落实、企业职工违规操作等原因所致,因此,当前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一、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
石油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体形势向好,但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近几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三大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先后推广HSE标准化管理,中国石油公司组织的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化工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也有很大好转。据了解,“十五”以来,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人数以年均10%以上的幅度下降。2014年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9%和18.5%;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60个重点县的危化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2.9%和70.3%。其中48个县“零死亡”。但是重特大事故仍偶有发生,如2015年的“4.6”福建对二甲苯爆炸。2013年“11.22”青岛特大安全事故等。因此企业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始终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做下去。
近几年发生的事故覆盖面较广,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
从发生事故的企业来看,大型生产装置、油气管道、油气和危险化学品仓储和运输等环节都有事故发生,事故的覆盖面比较广。截至2013年底,我国油气管道已达到10.6万千米,但是这些管道有一半以上都已经运行了20多年,有的超过40年。腐蚀和变薄已成为新的重大隐患。超大型石油和化工生产装置、储存装置日益增多,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加。大量长输油、输气管道建设速度惊人,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滞后,很多化工企业建在市区,或原处于城市郊区,但现在已被民居包围,居民区与生产区互为邻居。这些方面都需要加紧研究治理,消除安全隐患,否则后患无穷。
能源化工领域新兴产业较多,安全基础工作还不完善
能源化工领域新兴产业明显增多,如煤化工、硅材料、氟化工、甲醇燃料、生物燃料等产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这些产业发展速度快、投资规模大,装置规模大,集聚发展,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还不扎实,有的企业安全工作还有欠账。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统计,从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3月,化工企业事故19起,其中煤化工企业事故就占了10起,超过了50%。这些事故案例也说明,大量的能源化工项目建设速度快,但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跟上,因此加强对这些新建企业或新上马的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当务之急。
各类企业安全生产能力不平衡,中小企业差距较大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中小企业呈现较强的增长势头,众多的中小企业危险因素也在增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跟不上,主要是规章制度不健全,违章操作,遇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和维护,工人缺乏技术素养,培训力度不够,作业环境不良,企业领导指挥失误,甚至不负责任都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如2011年新疆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630起,死亡2396人,其中中小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608起,死亡2374人,分别占总量的99.8%、99.1%。特别是在生产过程和储运过程出现违章,事故发生的机率倍增。中小企业抵御生产事故的能力较弱,发生事故很难避免连锁反应,因此,为数众多的石油和化工中小企业必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二、提高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重要性
依法管理企业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安”指明了方向。新《安全生产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安提供了法律保障。企业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是“依法治安”的需要,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全员。也就是说,企业全体员工不仅要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什么,还应当不断研究怎样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树立安全生产法治观念,所有从业人员都应掌握安全法律知识,提高依法保护企业公共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的自觉性。二是企业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坚守红线,依法治安,依法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三是要加大企业的宣传教育和普法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的宣传贯彻、学习培训。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与调整产业结构密不可分。要淘汰那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不具有安全生产保障性的落后产能,对那些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设备工艺进行整改,对那些关键的生产环节实施重大的技术改造。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企业应防止不具有安全保障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企业安全隐患。企业一定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
保障企业资产和员工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
当前,石油和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两个不适应”,就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与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首先,许多企业的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企业员工素质还达不到企业安全发展现阶段的要求,先进管理方法应用不多,安全装置设备配备还有缺项等。其次,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与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①近几年新入职的员工多,缺乏安全知识,特别缺乏处理岗位应急事件的经验,现行的安全培训教材缺乏实例,每年的短期培训很难推动新员工素质的明显提高;②一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也缺乏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如一部分煤化工企业,投资人或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过去都是煤老板,对煤化工的生产安全心里“没底”;③注册安全工程师缺乏,企业安全环保、设备管理、生产车间等关键生产部门人员中注册安全工程师数量不多或根本没有。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企业安全生产是前提,因为石油和化工企业在生产中,若管理不当抑或在生产当中有失误,很可能会引发许多事故。其次,企业安全生产是保障,只有保证各项装置都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才能避免发生重特大事故。再次,企业安全生产是效益。若生产出现安全事故,就会极大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损失大量财产,甚至牺牲人的生命,使企业效益流失。最后,企业安全生产是发展。现代化企业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的位置,这是一个硬道理。
三、提高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思路
重点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注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高
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企业要要切实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强化责任体系,加大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力度,真正做到“一票否决”。企业要积极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五落实五到位”,就是企业自主负责,通过依法治安,促进企业安全工作。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层层落实,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尽职守、各负其责。
核心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高
必须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支撑安全生产管理,如对设备进行更新,对工艺进行改造,可以减少设备及操作带来的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不断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将安全考虑到技术创新之中,并将安全整治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并争取将安全管理工作与高科技结合。石油和化工企业产业链长,无论上下游哪个工艺环节,企业都要把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须做到的是企业全员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
2015年2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了《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是由9个“必须”组成,这九条规定既是落实责任的要求,也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应急队伍的人员救急能力,应急物质储备和装备的实力,自救互救的临场处置能力,避险逃生的能力等等。企业具有了应急救援的能力才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要保证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全部具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同时,还应加强预案管理,规范预案编制过程,细化操作程序,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实际、风险危害因素、应急物资准备、企业周边环境等因素,提高对周边环境安全负责的能力,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周边企业、周围居民的安全预警衔接工作。
任务是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管理能力,争取实现人人都是“安全员”
要加大安全生产法制的宣传力度,要求人人做到安全生产。同时,对违章操作或个人失误引起的安全事故,相关部门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积极实施相对应的奖罚制度,并对安全生产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传播安全生产的正能量。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企业职工自我防护能力,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支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力争做到“零事故”
要强化警示教育,抓住典型事故,举一反三,遏制事故的发生。要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主要依靠专家查隐患的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明察暗访的水平和效能,强化本质安全,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零死亡”的目标而奋斗。
四、提高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措施保证
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指标、目标纳入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之中
企业发展规划在企业发展中起引领作用,要从源头考虑安全生产问题,从企业发展规划入手,将安全发展规划纳入其中,抓好企业发展规划中安全规划部分的编制,应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要正确识别石油和化工生产企业的各类重大危险源,按照相关标准对工艺生产控制过程中的诸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建立近期和长远的预防和治理整改计划。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应重点考虑企业安全生产体系保障能力、安全科技保障能力、员工安全操作能力、使用互联网高科技的能力、实现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员工自我监管的能力等。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以高科技手段促进安全生产
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为新技术的开发及研究、引进先进技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进行及时的调整及安全维护,使各生产环节在原来的技术水平上,更大程度地提高安全性。石油和化工企业应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依靠科技进步,加大隐患治理和技术改造。贯彻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研发和推广石油化工安全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利用数据互联网,不断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预警能力。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员工成为生产和安全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社会与企业结合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发挥社会第三方培训机构的作用,结合企业自身组织的教育培训,将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按专业、按层面、按工艺要求、按岗位操作范围进行系统的培训。从政府来说,支持第三方安全机构实施安全咨询、安全培训、安全评价、安全审计等项工作的开展。将那些单个企业难以做到的工作职能,交给社会机构承担。企业也应加强内部培训,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及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进行生产实践培训,结合生产实际和生产现场,将最直接的生产安全经验传授给年轻员工或新入厂职工。企业应不断创新员工培训方式和内容。
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提高企业实现安全标准化生产的能力
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要从现行作业过程中分析研究,以假设危险事故发生为条件,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的制定执行。各类新建企业,在设计阶段就要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建立包括目标、责任、控制、管理、信息等在内的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缺乏标准的部分,企业应积极组织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研究院及标准化管理部门不断研究编制企业标准,待成熟后上升为国家标准。
提高企业装置设备检修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装置检修过程中也易发安全事故,据统计,国内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重大事故中,约有43%都是在检修装置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提高装置设备检修安全生产管理能力,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是很主要的一项安全管理工作。对要检修的石油化工装置进行潜在的威胁分析,装置检修前、检修过程中、检修完工后的试车,直到交付使用全过程都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维修作业中的安全管理。检修过程中,在进行管道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配备好必需的监护人员,检修项目进行事前审核,确保防范措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