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
□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今年以来,国内氯碱仍处于艰难的转型升级期。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氯碱产品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在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行业整体效益持续下滑,需求持续疲软,企业亏损加剧。近期,受原料电石价格下调、下游备货消极、贸易商在“十一”来临前信心不足等多方因素影响,国内PVC市场持续阴跌;烧碱市场仍保持盘整为主,各地区市场价格总体波动不大,成交情况一般。
一、行业持续疲软
1.产能增长基本停滞
今年1~6月我国烧碱新增产能50万吨;新增1家生产企业,目前176家烧碱企业;淘汰隔膜碱8万吨,实际增加产能42万吨,总产能为3952万吨。PVC无新增产能出现,目前仍保持88家PVC企业,总产能为2389万吨。
产量方面,8月国内PVC产量为135.9万吨,同比下降2.9%;1~8月累计产量1074.4万吨,同比下跌1.8%。烧碱方面,8月产量240.9万吨,同比减少3.2%,环比减少2.11%;1~8月产量2019.7万吨,同比减少1.4%。
2.市场底部震荡
2015年初,国内液碱市场整体价格呈现阴跌走势。在经过6月份的短暂趋稳后,7、8月份因受液氯滞销的制约,部分企业负荷下降,烧碱供应量减少,致使国内烧碱价格小幅攀升,但应需求无明显变化,预计再度上涨动力不大。下游需求方面,总体未见回暖迹象,氧化铝行业需求稳定,采购情况尚可。氧化铝下游纺织、印染等行业按计划采购,也无法对市场形成拉升。整体来看,需求层面难以对市场形成带动。
国内两大工艺路线的PVC市场价格一路下滑。由于下游需求在低位徘徊,供需失衡的矛盾不断加剧,中间商库存压力增大,下游需求也未见起色,终端用户短期内严格控制提货量,市场行情一路走低。
3.出口形势反转
近年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国内纯碱市场压力不断增加,生产企业不得不放眼海外市场,扩大出口。2014年我国共计出口纯碱180万吨,月均出口量在15万吨左右,今年上半年单月出口量维持在15万~20万吨。然而,进入下半年,烧碱出口旺盛的形势反转,
液碱7月出口量为15.99万吨,8月为8.13万吨;固碱7月出口量为6.12万吨,8月为4.44万吨。1~8月,液碱出口量共计 91.46万吨,同比增加5.10%;固碱出口47.32万吨,同比下降1.21%。根据数据分析可见,天津港出口量大幅减少,主要是8月天津地区爆炸事故对于液碱、固碱运输产生一定影响所致。液碱出口主要流向是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固碱仍主要发往尼日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塞内加尔及越南等国。
国际市场价格继续阴跌,影响整体市场心态,原料乙烯价格持续走跌严重拖累了乙烯法市场,对电石法PVC市场形成打压。由此造成进口量同比增加,出口量大幅减少。1~8月,我国PVC纯粉累计进口量为49.28万吨,同比增加9.74%;累计出口量为53.25,同比下降35.83%。
4.下游增长乏力
2014年以来,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有限,投资动力不足,型材制品企业整体开工下降,对原料的采购积极性及需求下降。目前PVC主要下游塑料建材行业仍然受房地产市场走低的影响,装置开工多数不饱和。烧碱下游主要耗碱行业开工尚可,氧化铝、化纤等行业需求平稳,但也有部分纺织、印染等行业伴随着季节性需求淡季,需求情况一般。
5.原料市场低迷
今年以来,原料市场低迷使氯碱产品行情缺乏支撑。1~8月电石累计产量为1637.3万吨,同比增长2.4%。今年年初,国内电石市场供应充裕,电石价格一路走低,但进入3月份,随着PVC价格的一路上扬,电石价格也应声而涨,直至5月上旬。随着PVC企业开工减少和电石供应增加,电石价格又一路走低。此后,受氯碱企业市场低迷影响,市场供需关系仍旧失衡,国内电石市场交投气氛较为平淡,价格呈现小范围波动,但调整幅度较小。
1~8月我国原盐累计产量为3797.8吨,同比增加0.1%。受到环保限制措施影响,纺织、印染、皮革等高污染小工业用盐需求表现低迷;两碱用盐近期保持稳定持续增加,但盐企整体成交价格仍现低迷。
6.企业经营困难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监测的49家重点企业中,今年1~6月份的利润总额为-3.35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5.02亿元。其中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22家,亏损面达44.9%。
另据统计的17家氯碱相关上市公司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为6.17亿,亏损企业家数为7家,亏损面为41%。16家企业存货为108.13亿元;应收账款总额为41.62亿元。
二、后市难言乐观
在整个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和低迷的大背景下,短期内市场总体仍难言乐观。烧碱方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生产企业在能源、环保的成本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同时下游需求有进一步萎缩的可能,特别是氧化铝行业对烧碱支撑有所减弱,这将直接影响烧碱市场运行走势。在烧碱企业生产维持较高负荷的情况下,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短期难以改善,烧碱后市总体难改低位盘整走势。
PVC方面,市场仍面临供应过剩、需求不济的困局,供应层面的压力依然存在并有增长趋势。同时受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下游需求难有大的起色并有萎缩之势,后市难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