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组 推动氯碱行业优化升级
□ 邯郸滏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刘自珍
企业兼并重组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资源整合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迫切要求,还是行业集中度提高的主要推手。中国氯碱工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偏低,大部分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由于落后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较低,能耗较高,生产成本上升,致使部分企业连年亏损、市场竞争力低下。工信部《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发布,给企业兼并重组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下,近年我国氯碱企业兼并重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氯碱行业多种类型兼并重组
1.行业内兼并重组
行业优势企业坚持以资源为中心整合产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弱势企业实施跨地区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变竞争对手为盟友,增强内生动力,大大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湖北宜化集团凭借技术、资金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的优势,加大资本运营力度,收购了内蒙古海吉氯碱化工,组建内蒙古宜化有限公司;并购青海谦信化工,组建青海宜化有限公司;先后组建新了疆宜化、贵州宜化等,收购重组了湖北双环集团、重庆索特、湖南金信等多家企业,发展多种经营。通过并购扩张,湖北宜化有限责任公司在2015年中国化工企业排名中位列第2、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排名第166。
河北唐山三友集团以“两碱一化”发展模式迅速成长壮大。2011年12月投资控股青海五彩碱业有限公司,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资源和双方的技术、人才优势建设纯碱项目,预期项目二期工程投产后,三友集团纯碱产能将达500万吨。
新疆天业集团2015年9月以18.9亿元收购天伟化工,建设了20万吨特种聚氯乙烯及电石、乙烯等配套产品,初步完成了主业转型及差异化、多元化的产业升级。
2.央企对地方企业兼并重组
国有大型优势央企并购重组地方企业,加快资产整合,使弱势企业崛起、振兴,同时也使央企自身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近年大型化工央企斥资兼并重组氯碱化工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技术,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有机氯产品的精细化、高附加值化和化工新材料的迅速发展。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基础化工、化工新材料、国际化工、科研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功并购整合了国内多家氯碱企业。其中昊华化工集团并购整合在旗下的氯碱企业有:昊华宇航化工、四平昊华化工、昊华黑龙江化工、昊华德州实华化工、昊华河北盛华化工、昊华陕西金泰化工、昊华贵阳化工等以电石乙炔法PVC为主导的氯碱企业;还有昊华四川鸿鹤化工等氯碱、纯碱企业。目前旗下共拥有离子膜烧碱产能达171万吨、电石法PVC产能180万吨,还有全球首套60万吨热压法联碱。其下属的电石法PVC企业全部实施法人集中管理,企业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协调解决瓶颈问题,实现了协同发展。蓝星化工集团公司并购重组了蓝星北化机,重点支持发展氯碱企业所需的离子膜法电解技术装置制造业,在氯碱电解领域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现已占据国内相关市场的半壁江山,大大促进了我国氯碱行业的节能减排。中国化工集团旗下还控股了河北沧州大化、湖北沙隆达、山东大成农化等,加盟支持发展农化产品。通过对国内氯碱等化工企业纵向兼并重组,内涵增长,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从2013年的第355位升至2014年的第276位,居全球化工企业100强第19位;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49位;2015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名第1位。
3.上游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
上游行业的优势企业依托丰富的资源(原盐、石灰石等)、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和资金及技术,纷纷加盟盐化工企业,实施并购整合,以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本运作达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增强竞争能力。
中国盐业总公司以丰富的盐业资源为导向,沿着产业链纵向整合,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转变单一制盐产业发展模式,向下延伸发展盐化工。先后兼并重组了内蒙古吉兰泰盐化、内蒙古雅布赖盐化、湖南株洲化工、山西运城盐化、安徽红四方、山东华祥氯碱、江苏常州化工、江西兰太化工、湖南华湘化工等氯碱盐化工企业。目前中盐总公司旗下拥有离子膜烧碱产能逾140万吨,聚氯乙烯(含湖树脂)、氯化苯等有机氯产品均得到较大发展。中盐总公司完成纵向整合后,2015年7月又开始横向整合的尝试,实施了中盐红四方与中盐常化联合重组,旨在解决中盐常化近年来生产经营遇到严重困难;同时支持红四方做优做强,实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进而全面提升中盐化工板块整体竞争力。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258位。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资金实力,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先后收购石家庄正元、深州化工、齐鲁一化、烟台巨力、青岛恒源等化工企业。在兼并重组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成40万吨先进离子膜法烧碱,淘汰原有25万吨隔膜法烧碱,同时建设30万吨甲醇制烯烃和30万吨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项目。
除此之外,上游企业集团公司兼并重组氯碱企业的还有淮北矿业集团重组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重组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重组河南开封东大化工和神马氯碱化工、冀中能源集团重组河北金牛化工、国电电力发展有限公司重组宁夏英力特集团和西部氯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重组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和南京化工厂、中海油集团重组山东海化集团等,通过兼并重组大大促进了氯碱行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4.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行业外大型优势集团公司也开始跨行业兼并重组,进入氯碱行业,增强外延实力,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联想集团全资控股和收购山东中银电化公司,首先支持氯碱企业退城进园,扩大产能,一期建设30万吨离子膜法烧碱、6万吨环己酮、4万吨糊树脂、3万吨三氯乙烯、4万吨氯化石蜡等,开发氯碱下游产品,拓宽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跨行业兼并重组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10万吨离子膜法烧碱、12万吨 PVC、10万吨 TDI、18万吨 DNT等,其中10万吨 TDI技改配套副产HCl应用于12万吨 PVC生产,有效解决HCl处理压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还兼并重组了辽宁北方锦化聚氨酯公司等化工企业。2015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居第23位。
东方希望集团系集农业、重化工业产业链一体化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其兼并重组包头海平面高分子工业有限公司,建设40万吨PVC、32万吨烧碱、60万吨电石一体化项目。东方希望集团还投资东海新能源公司,建设40万吨 PVC、36万吨烧碱、200万吨水泥粉磨站、60万吨电石等综合项目。
二、境外化工行业兼并重组
在当今企业经营全球化进程当中,企业要么在全球配置资源,要么成为被跨国公司配置的资源,“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是大势所趋。我国政府鼓励大型优势集团公司“走出去”境外收购、境外投资(独资或合资)建厂,实施国际化经营,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产能输出,增强和拓宽优势和特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品牌。
1.国外案例
近年企业并购又成为世界潮流。据调查公司Dealogic统计,截至2015年8月1日,全球企业并购总额已达303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15年7月亨斯迈收购位于意大利摩德纳的T公司(Tecnoe Lastomeri公司)MDI业务,T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热铸高弹体MDI。T公司的加入将带动亨斯迈聚氨酯的迅猛发展,更好地适应全球下游市场中不断增长的热铸高弹体需求。
最近土耳其Ciner集团宣布收购美国OCI资源公司部分权益,并借此跨入世界纯碱领先生产企业行列。目前Ciner集团在世界纯碱行业排名还在前十位之后,但通过实施大规模的资本投资计划以及收购美国OCI资源公司权益,到2018年Ciner公司行业排名可能会上升到第二位。
2014年2月,非轮胎橡胶制品世界50强排名第一位的德国大陆以11亿美元收购美国Veyance技术公司。该公司2015年销售额因此大增,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今年全球最大的并购案是石油巨头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815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生产商BG集团。
2.国内案例
中国化工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实力,不少化工产品都已经大量出口,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企业集团公司“走出去”境外收购、投资建厂,合作经营,不少石油和化工企业实施了境外收购重组,取得丰硕成果。
烟台万华集团在完成国内横向兼并重组宁波万华之后,“走出去”将扩张触角伸向海外。2011年以12亿欧元全面收购匈牙利国内最大的化工企业Borsod Chem集团(简称BC公司),该公司拥有22万吨MDI。之后匈牙利最大的化学品制造产业园BC工业园也被收至旗下,万华主导方将把经贸合作区打造成一个集化工、轻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物流等为核心产业的加工制造基地。
2014年9月,株洲时代新材料公司完成了对德国ZF集团下属BOGE橡胶与塑料业务的收购,这称为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首次“蛇吞象”,使该公司在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世界50强从2014年的第38位跃升至今年的第28位。
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化工集团公司2015年3月以70亿欧元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耐力公司的26.2%股份。双方谋求优势互补,同时将利于中国化工轮胎出口。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将参股俄最大石化企业西布尔,可能收购该公司逾10%的股权,预计将在2015年12月1日前完成。
三、关于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建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改善金融服务,落实和完善财税政策,完善土地管理和职工安置政策,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健全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部分。
2.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通过市场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通过市场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境、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3.国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积极营造大型企业集团深化改革、并购整合的政策环境,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风险识别、监控、防范的指导,完善对重大企业兼并重组的管理和评估。
优势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对氯碱企业的兼并重组,仅是全国各行业兼并重组的缩影。通过资本配置、资产资源整合、全资控股、局资占股、并购整合、整合重组、联合重组、强强联合、资产收购、战略合作、境外收购、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的兼并重组,极大地优化了被兼并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实现了转型升级。同时也使实施兼并重组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扩大了规模和经营范围,壮大了综合实力,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