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双酚A“滑铁卢”行情逆转难
2015年45期 发行日期:2015-11-20
作者:zhoukan2012

双酚A“滑铁卢”行情逆转难

□ 无锡蓝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王雄伟

  2015年双酚A市场行情犹如“滑铁卢”,跌跌不休。目前现货价格较年内高点下跌近40%,特别是二、三季度单边下行趋势明显,生产厂家、中间商普遍亏损。在需求进一步趋弱,而原料市场不振,开工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极小,商家集中去库存预期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双酚A的行情在短期内难以逆转,2016年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依然较大。

 

一、供应过剩 价格阴跌

  目前,国内双酚A总产能达124万吨,比去年增长36万吨,国产自给率大幅提升,且工厂直销的比例大大提高。尽管进口数量仍然较大,但是活跃度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因原油价格下跌,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市场需求减弱。

  2015年初,得益于部分企业装置检修及成本推动,双酚A价格上行。到2月末,主流市场华东地区商谈拉升至1070010800/吨。其背景是直接原料纯苯、酚酮行情随原油回暖,国内部分装置短暂故障停车,近洋地区部分船期推迟、外盘坚挺上扬,以及35月亚洲地区装置集中停车检修等利好。但这种趋势难以延续,尽管3月份主要原料苯酚步步拉升,双酚A表现却波澜不惊、窄幅整理,随后一路降至11月的7000/吨以下,厂商全面陷入亏损。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过剩。一方面,进口数量巨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2两月我国进口双酚A接近11万吨,同期企业开工率提升,总产量达15万吨左右,现货流通资源量接近26万吨。而同期主要下游需求约在18.45万吨,再加上其他领域的消费,双酚A整体资源仍然相对充裕。19月,我国双酚A累计进口数量高达42.74万吨,超过正常进口水平约4万吨,同比增加34.07%。而同期出口总量不足50吨,基本呈现只进不出的供应关系。市场供应过剩,成为双酚A合理价位难以维持,行情出现一路下滑的重要诱因。

  另一方面,厂家供应进入增长期。上半年国内双酚A工厂整体开工偏低,其中中石化三井、中石化三菱均维持偏低水平生产,主要供应合约户及下游自用,外销售现货有限,销售压力不大。二季度内外盘生产厂商普遍亏损,亚洲地区装置停车检修增加。其中,中石化三菱15万吨、长春江苏一套13.5万吨装置停车检修,鉴于成本压力,商普遍控制开工负荷在六七成,且检修企业纷纷推迟重启计划。但是9月末山东利华益12万吨新建装置产出放量,10月负荷稳定在六成左右;10月下旬中石化三菱15万吨装置检修扩能至18万吨并顺利重启放量,双酚A国内产品供应量逐步增加。目前国内双酚A工厂负荷已经偏低,继续降负的可能性不大,供应格局对于市场持续不利,供应面压力进一步增加。

 

二、多重利空延续“滑铁卢”

  由于利润空间压缩,整体亏损形成,国内双酚A厂家联合挺市。但是面对供过于求格局,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市场商谈重心并未走高态。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并未停止,虽然开工负荷普遍不高,拜耳材料、南通星辰、惠州忠信主要供应下游及合约客户。但是其他厂家高价出货压力大,自然也无法一味维持价格的坚挺。加上进口货源大量补充,持货商家长期出货僵持、心态不佳,在有下游询盘下出货积极性较高,使得整体商谈区间大势回落。

  从外盘影响来看,年初受2014年第四季度特别是12月内外盘暴跌因素影响,201512月市场进口价格相对低位,较当期现货价格市场获利盘较多,使内盘进一步大伤元气。后续又因双酚A进入门槛低、储存方便,投机商家低位抄底,导致现货资源相对分散,在行业相对僵持时难以形成共同合力,这也是市场难以启动的因素之一。双酚A下游产品主要是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国外以聚碳酸酯为主、国内以环氧树脂为主,而环氧树脂制备对原料要求相对于聚碳酸酯要低。我国环氧树脂产能、产量位居全球第一;聚碳酸酯产能基本是外资、合资企业控制,都有稳定的原料配套供应。因此,国外品质略低的双酚A集中销往中国市场,为了促销甚至不惜低价竞争,使国内双酚A行情受到打压。

  同时,双酚A主要原料苯酚市场今年跌跌不休,商谈屡创新低。上半年国内苯酚市场呈现小“W”走势。下半年下跌态势不改,商谈重心一挫再挫。10月底华东地区商谈5500/吨,较年初下跌1400/吨,预期后市苯酚弱势难改。虽然部分装置停车检修,但是影响寥寥,市场始终在下跌通道震荡,供需面不匹配成为下跌主要诱因,与主要下游双酚A形成恶性互动。目前国内苯酚厂家处境两难,一方面成本承压、亏损严重,另一方面需求跟进略显乏力、库存压力凸显。双酚A的另一原料丙酮作为苯酚联产产品,同样难以摆脱这种市场走势。

  双酚A下游领域开工率也难有突破。其中,环氧树脂国庆节前后开工负荷提升明显,但也只有60%左右,可见其出货同样乏力。临近年末,按照惯例开工率将逐步下调,特别是固体树脂市场波动较大,或将因开工率大降而对原料价格形成短板效应。聚碳酸酯目前整体负荷为65%,预计年内将基本维持这一水平。11月拜耳材料20万吨装置例行年度内计划检修,将进一步拉低装置开机负荷。据供需平衡情况测算,10月我国双酚A进口量预计在3.0万吨以上,综合供应可在9.9万~10.5万吨,下游需求主要是环氧树脂,其对双酚A的需求量预计为6.5万~8万吨,市场仍是供大于求。预计11月双酚A仍是小幅去库存期,市场疲乏态势远未结束。

  再从关联产品环氧氯丙烷情况分析。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作为环氧树脂两大原料,以往存在彼涨此跌的关系。近年环氧氯丙烷严重过剩,形成双双弱势,共同拉低环氧树脂成本支撑关系。目前,环氧氯丙烷减停产成风,平均开工率始终只有五成左右。因持续减产压库,到今年三季度,双酚A市场终于出现了现货供应紧张局面,但是下游大多数工厂新单接单不畅,短线对于原料维持刚需小单补货节奏不变,对市场提振效果不明显。临近年底,买盘开始步入去库存化状态,需求延续低迷。随着环氧氯丙烷市场价格上行,丙烯法工艺利润空间高企,甘油法工艺也逐渐扭亏为盈,近期装置计划重启与检修的消息纷纷传来,业者观望情绪不减,后市预期难脱大跌-减产-小涨-复产-大跌这一周期。

 

  综合来看,去库存仍是双酚A行业的主题。在成本面、需求面无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后市偏向需求主导市场的概率较大,买方议价能力可能继续上升。另外,目前处于第四季度中期,不排除国内外双酚A工厂、贸易商家出现集中去库存行为,从而拖累市场。预计2016年双酚A进口市场依然对内盘压力巨大。目前我国主要从韩国、泰国及中国台湾地区进口双酚A,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市场已相对饱和,除中国大陆之外的其他国际市场开拓并非一朝一夕,所以中国市场仍将是其重要的争夺地。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双酚A内外盘市场激烈竞争难以避免。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