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海湾石化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什么?
2015年46期 发行日期:2015-11-27
作者:zhoukan2012

海湾石化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什么?

——赴沙特和阿联酋访问启示

□ 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11月中旬,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行13人赴沙特和阿联酋访问,主要目的是考察交流中国石化行业工程开发领域走出去的情况。通过短短8天的考察与交流,收获颇丰。现将这次出访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与大家作一交流,希望会带来某些启发。

 

访问地简况

    1.沙特

    本次出访的第一站是沙特(沙特阿拉伯王国)。沙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毗波斯湾,西邻红海。沙特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3152万,人均GDP2.5万美元。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法律体系完备,金融体系发达,政府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沙特经济发展以工业为重点,石油和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2.阿联酋

    出访的第二个国家是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毗邻波斯湾,是以盛产石油著称的西亚沙漠国家,国土面积8.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40万,人均GDP6.7万美元。石油是主要经济来源。

   3.沙比克

  沙比克(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是这次出访的邀请单位。沙比克是中东地区最大、盈利最多的非石油公司,也是世界第五大石化产品制造商;其总部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沙特政府拥有70%的股份,成立于1976年。沙比克开始主要是利用天然气生产化工产品,1993年化工产品产量约600万吨,2014年高达6980万吨,年收入501亿美元、净利润62亿美元。产品涵盖化工、农用、聚合物以及高性能特殊化学品。目前公司把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作为重要战略,产品集中在汽车用新材料、医疗新材料、包装新材料、清洁能源、农用化学品等领域,设有化学品部、聚合物部、创新塑料部、化肥品部和钢铁部5个事业部。

  沙比克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在大中华区有18个办事处,近年十分重视在中国的发展,先后在上海、广州和重庆建成3个工程塑料共混生产基地;2009年与中石化合资在天津投资27亿美元建设中沙(天津)石化公司,可年产320万吨化工产品,2011年又投资建设26万吨聚碳酸酯生产装置;2013年,沙比克上海研发中心投用,投资1亿美元,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是其在全球最大的研发机构。

 

五点思考

  1.沙特投资推动发展的思路似曾相识

  在考察交流中看到,沙特都处都是施工工地,首都利雅得更是一片繁忙景象:商务区高楼林立,住宅新区集中连片,塔吊正在紧张施工;铁路和高铁纵横,正在加紧建设;朱拜尔工业城二期园区内大型炼油和石化装置在抓紧施工,即将建成投产。原来不仅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随处可见施工工地,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在沙特也有如此繁忙而熟悉的景象。

  沙特政府正在通过加大、集中投资推动发展。因为沙特国内当前青年人的失业率高达40%,人均GDP虽然很高,但局部地区仍存在着贫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整个国民的生活水平,沙特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发展经济的战略也在调整:一是政府投资拉动;二是由过去出口原料为主变为出口产品为主。石化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过去沙特以出口原油为主,现在正加大石化装置建设,与陶氏等跨国公司建设炼化一体化装置,向出口产品为主转变;沙特北部山区硫铁矿、磷矿石等储量丰富,正在同时开建3180万吨的硫酸装置,即将形成总产能540万吨的硫酸生产区,还有磷肥生产装置在建设中。

  2.沙特的市场竞争公平、管理规范

  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在沙特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施工已有10年的经验。据该公司介绍,沙特法律体系完备,市场竞争公平、规范,不存在私下交易;执行合同很规范,工程招投标完全看资质、凭业绩,一旦中标就要严格执行合同。不像在国内有的项目要靠关系,甚至出现恶意竞价。沙特有一个诚信的体制,公司一旦项目中标,在严格执行合同、进度质量都验收无误的话,凭诚信下一次竞标就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果上一次合同执行过程中确实有亏损,下一次项目管理单位还会予以优惠。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最初的56个项目因为不完全了解沙特的施工要求(有严格的标准和人员配比),最后都没有获得什么利润。但项目管理单位认可了该公司的业绩和能力以后,从其他诚信差的中标公司中切出2个项目,经费上也有所照顾,才使其有了可观的利润。到目前该公司已在沙特承建了43亿美元的合同,已完工的合同额达25亿美元。  

  3.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再现辉煌的大布局,海湾地区是“一路”之上的一个重要节点,610年前郑和开始的“下西洋”就曾把中华文明带到了中东。今天的“一带一路”、国际和国内开放程度、海湾地区的发展形势与速度以及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全球都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国内产能以及施工能力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仅在国内大搞同质化竞争,在国际市场也在恶性竞争,彼此间的经济损失、信誉损失以及尊严损失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是企业损失的问题,也不仅是造成“中国产品、中国服务”就是“低质低价”的问题,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整体形象将难以树立的大课题。

  这次出访团专程考察了鑫达迪拜公司。鑫达是一家专门从事高端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制造型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公司的国内总部在哈尔滨,2009年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鑫达公司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创新,走的是一条“技术平天下”的道路。除了拥有自己的专家技术团队,鑫达还与中科院的院所、国内外高校以及国际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其在上海、北京等地的研发中心将很快落成。目前公司在国内已形成哈尔滨39万吨产能,正在四川建设30万吨新基地。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和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20144月鑫达迪拜生产基地正式运营。

  鑫达之所以选择迪拜是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方论证的:一是迪拜物流方便、成本低,迪拜的产品运到韩国和中国,吨成本仅增加300元(国内河南的企业用煤从内蒙运到工厂吨成本就增加280元);二是原料成本低,同一个牌号的原料(欧洲产或白俄罗斯产)在迪拜定货比国内价格低12%,沙特产原料价格则更低;三是人工成本低,聘用东南亚的操作工月薪在4000元左右;四是产地证很重要,从迪拜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不存在反倾销的问题;五是资金结算方便,大银行聚集,加工销售产品税赋低,只有当地销售时才有5%的关税,出口到其他地区没有任何税赋。

  4.结合《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业如何升级?

  根据已在沙特有10年业绩的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和已在阿联酋有3年半工程经验的中石油管道工程公司的体会,工程公司走出去非常重要,是中国制造业和中国材料产品走出去的前提和领头羊。我国现在很多走出去的工程公司,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工程施工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大多都是承揽一些小项目工程,EPC工程比较少,PMC就更少(PMC主要还是欧美的工程公司承揽)。

  要实现中国制造业走出去,首先就是中国在海外的工程公司间要合作,不能恶性竞争,更不能相互挖墙角。其次是中国的装备制造、材料供应也要与工程公司合作,以工程设计为龙头,通过工程公司的工程开发、工程承包带动中国制造走出去,形成上下游一条龙的供应链,既保证中国速度,又保证中国质量,彼此间密切配合、共同提升,逐步树立起中国品牌。再次是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我们的国标如果不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话,很难适应走出去的新要求。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大多都是嫁接的美欧标准,如果我们的国标不与国际标准接轨、不能做到与国际设备、管件互换,不能做到与国际管理体系对接,就很难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所以中国制造业的标准升级、中国制造标准的国际化也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关键因素。

  5.海湾发展对中国石化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  第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就是石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中东是最大的石油产区,也是天然气的最大输出地域之一。从沙特的发展思路来看,石油发展炼化一体化,伴生气经过分离以后,甲烷主要用于发电和做碳一化学品,乙烷、丙烷等烷烃主要生产烯烃,萨比克用于化工产品生产的天然气价格是0.75美元/百万热值单位,相当于1.12/立方米,与国内化工生产用天然气相比价格极低;沙特和阿联酋的工业用电价格基本在0.30/千瓦时(河南企业的用电价高于0.60/度);又加上海湾地区的规模化生产,其石化产品如甲醇、乙二醇、聚烯烃等的价格优势明显,无疑将对国内市场带来冲击。第二个需要面对也是需要尽早思考应对的挑战是原油的供应问题,根据沙特政府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以延伸产业链、出口终端产品为主的思路,据预测沙特在2022年以后将不再向国际市场出口原油,如果真能如此的话,我国现在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而且从中东地区进口量最大,据新的规划“十三五”期间随着七大石化基地的建设和原有石化基地的改造扩能,原油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到时原料的来源将会成为更加突出的矛盾。第三个挑战是创新,海湾地区各国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仅仅依靠资源、出口原油和天然气等初级产品的思路,现在都十分重视创新。如萨比克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占比达5%,利雅得的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塑料改性的研究和创新,只有2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年研发投入高达1.1亿美元;同时萨比克还加快国际并购的步伐。这样,萨比克一边通过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快自身创新、加快内部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一边加快国际化步伐、加快重组和并购,瞄准国际市场和国际水平,不断提升全球的竞争力。

  机遇  第一,海湾地区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工程公司带来了机遇。沙特、阿联酋等国油气勘探开采、新井区的建设都为从事上游业务的工程公司提供了大量机会。如中石油管道工程阿布扎比分公司已经在机遇中开拓创新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已在中东地区承揽12个项目,创收7000万美元,今年的项目收入比去年增长一倍。沙特政府规划未来510年,将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炼化装置,加上上下游项目总投资高达3000亿美元,这些都将为我国的工程公司、中国制造等带来机遇。第二,沙特石化工业的基础还较差。走进朱拜尔工业城就会看到,石化装置比较陈旧,很多烟囱冒出黑烟,甚至还会看到很多放空火炬在熊熊燃烧,而这种景象在国内的石化园区已经不多见了。这说明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设备制造等比较先进,在海湾地区有市场需求。第三,海湾国家目前也出现了资金紧张。近来国际油价一直低位运行,又加上海湾国家国内发展规模大,外汇储备下降很快,继续原来的高速发展和高投入已经力不从心。所以,现在海湾国家比如沙特也搞起了招商引资,欢迎外国企业去合资建厂,这也为我国石化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例如中石化与沙特阿美合资,投资90亿美元,在延布建设的2000万吨炼化装置今年4月已经投产。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以我国丰厚的外汇储备作后盾,国内企业走出去有机遇也有条件。

 

四点感触

  这次出访过程中看到的几个细节,也凸显了沙特在管理方面的精细化。我们不能再以中东国家还处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的自我感觉来作判断、定决策了。

  1. 城市管理

  中东地区大都是沙漠,但城市规划有序、建设错落有致。交流中得知,城市都是先请世界顶级设计师进行规划,再开始建设,而且每个区块、每座大楼怎么布局也都是规划先行。从城市的灯光设计可见一斑:我国很多城市的灯光设计是灯红酒绿、五彩缤纷,结果到处都是霓虹灯;而这些沙漠上的城市,所有的街道灯光都是黄色,而道路之外的建筑一律是银白色,空中俯瞰的时候就呈现出串串珍珠,既美观又舒适。

  2. 园区规划

  整个朱拜尔工业城总占地1016平方公里,一期约600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满。规划之初已将生产区、生活区、商务区一次规划就绪,分期分区建设。30年后的今天,开始启动商务区和大型商务酒店的建设,当地负责人表示:这样就不会造成闲置和浪费。想想国内的很多“鬼城”,就看到差距了。朱拜尔工业城的生活区和商务区都在上风口,不会因为厂区泄漏(当然还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造成城市恐慌;反观国内各城市内企业的搬迁入园也就知道了差距所在,多年以来的大搬迁甚至是搬了又搬,造成的浪费不计其数。“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在细节方面也精心设计,朱拜尔工业城的管道、电缆等全都预留接口,并且管道接口全部朝外,一旦有需要可直接连接,这样既节省成本,又方便了居民生活。国内城市道路像拉拉链一样埋了扒、扒了埋的景象,在规划先行的城市是不会出现的。

  3. 厂区安保

  中东地区也许有反恐、防恐的需要,沙特进入每个园区都有武装人员严格检查,有时还要探测车上是否有爆炸物,每个厂区的安保措施也很严格。有这样一个细节设计:进厂时不是国内通常的弹簧门或栏杆,而是半圆形的钢制升降墩;安检完毕放行的时候,车辆都要向左打弯,因为直行方向都会有23个三角形的铁架子,车辆都自然减速慢行了。

  4. 酒店行李坡道

    在沙特,白天酒店两边的行李坡道都是开放的,但夜里只开放一边。究竟是哪边开放呢?细节就在于,哪边的灯亮着哪边的行李坡道就是开放的。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