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由大到强创新为重 可持续发展责任为先
2016年9期 发行日期:2016-04-29
作者:zhoukan2012

由大到强创新为重  可持续发展责任为先

——出访美国加拿大之思考(上)

■ 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应国际化工联合会(ICCA)的邀请,石化联合会代表团一行于41019日到华盛顿参加其指导委员会年会。会议结束以后,代表团又参观访问了美国燃料和石化制造商理事会(AFPM)、霍尼韦尔、COOPER轮胎、宝洁公司、UOP公司、加拿大的兖矿煤业、加拿大钾肥公司、加拿大钾肥出口公司(CANPOTEX)及其出口港等知名公司。此次访问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我国石化工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宏伟目标,创新是关键要素;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责任关怀是必由之路。笔者特梳理了此次出访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以及收获和思考与读者交流,以期能够带来某些启示。

 

出访国简况

     

    美国:国土面积963万平方公里,人口3.2亿,自1776年宣布独立以来,只有240年的历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其2015GDP17.9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约80万亿美元)的22%,是中国(10.8万亿美元)的1.60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有128家,销售收入8.69万亿美元,占500强总销售收入(31.2万亿美元)的28%;利润6623亿美元,占500强利润总额(1.67万亿美元)的40%。美国是世界第一的石化强国,炼油能力和年加工量都是世界第一,页岩气开采技术世界领先,由于页岩油/页岩气技术的突破,原油产量与沙特相当、重回世界第一;众所周知的杜邦、陶氏、亨斯迈、伊斯曼化学等11家化工公司位列全球50强,占据22%的席位,销售收入2137亿美元也占全球50强总额(9613亿美元)的22%

    加拿大: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人口3560多万,华人约150万,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国家之一,2015GDP1.57万亿美元,继续列世界第10位,人均4.4万美元。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加拿大地域辽阔,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矿产有60余种,其中:钾(44亿吨,世界第一)、铀(43.9万吨,第二)、钨(26万吨,第二),镉、镍、铅等储量也都居世界前列;原油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和沙特居世界第三,加拿大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2000亿桶(其中97%以油砂形式存在),约占全球已探明石油总储量的12%;其中油砂原油储量占全球探明油砂储量的81%;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

    我国在加拿大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和钾矿钾肥领域,中海油前几年成功并购了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中石油以及一些民营企业都在加拿大投资油气产业,投资石油资源的公司大都集中在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市;中川国际矿业公司和兖矿煤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都在加拿大投资钾矿进而生产钾肥,投资钾矿钾肥的公司大都集中在萨斯喀切温省萨斯卡通市,进展最快的要数中川国际和兖矿煤业,都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其中兖矿煤业280万吨钾肥(采用水采技术)的环评报告将于近日获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业使用的钾肥约50%依赖于进口,去年我国进口钾肥共942万吨,其中逾200万吨来自加拿大。

 

收获与思考

    

    1、关于创新发展。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首,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有20多年的历史,去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再次提出从“十三五”开始分三步走,努力实现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刚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也将“创新驱动”确立为石化行业“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足见创新的重要性及其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我国的创新成绩显著,尤其是航天、高铁等领域的成绩令人刮目。可在工业经济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和健全完善之处,尤其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差距更大。尽管我国每年鉴定或获奖的成果很多,申报的专利数量也已连续排名世界第一,可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最近刚刚发布的“2015全球创新100强”中,日本有40家、美国有35家,却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的身影(上年度发布时中国仅有1家是华为)。

  此次,出访与交流过程中,所到企业的创新带给笔者的冲击力最强,此次出访美国企业让笔者对创新有了更新的认识。

      UOP公司是国内石化行业熟悉的技术公司,自1914年创建至今,在国际炼油、石油化工、气体加工和化工技术领域久负盛名,以其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程设计和一流的技术服务在国际石化行业享有很高的信誉。其中,有十几项技术世界领先,如连续再生式重整技术已在世界上建成150多套,加氢裂化技术已在世界上建成132套。UOP公司与中国石化行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其催化剂在石化行业大量应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的建设,UOP设计的装置独占鳌头,我国现有的11套装置中9套是UOP的技术。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变压吸附技术(PSA),十几年前曾进入中国,但是当时我国西南化工研究院也开发成功了该项技术,并且由于西南院在吸附剂、关键阀门等方面技术水平与UOP相当、且价格更低,使得UOP接连几次竞标未果以后主动退出了中国市场,而最近UOP再次进入中国市场,其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和操作压力更高,关键阀门的开启频率更高,使得吸附塔数量减半、投资大大减少,而连连在中国市场胜出。

  这次访问过程中,UOP的工程师告诉代表团:UOP将继续以石化领域作为创新的重点,因为该公司预测到2050年石油储量的2/3还将在地下,这一预测对笔者原来的“石油枯竭论”的概念产生不小的冲击!UOP的催化剂中试评价装置更让国内同行难以企及,在代表团参观的一间大型厂房里面整整齐齐的排列了多排催化剂评价装置,每两套为一组,陪同的工程师告诉代表团一行这样的评价装置在这个研发中心共有100套,除去该评价车间中的60套,另一个车间还有40套。笔者在国内也调研或参观过很多大型研究院、高等院校的催化剂研发或工程中心,也看到过很多催化剂的评价装置,但每个单位一般都是小试评价多也就34组,这种规模的中试评价装置也不过2组、4套。如此一来,其催化剂的评价效率和研发周期是不言而喻的,差距一目了然。

  代表团一行此次还专程访问了北美第二大轮胎公司COOPER轮胎,该公司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轮胎企业合资合作的外国企业,最近又控股了格瑞达公司,以高端轮胎和美国市场为首选目标。这次访问主要考察了COOPER轮胎的研发中心和模具加工厂,研发中心内除了轮胎的普通分析测试仪器外,轮胎的多套台驾试验装备是一流的,可以设置不同的路况、不同的气候条件等进行轮胎性能与寿命测试;在模具加工厂,设计工程师把研发中心发过来的胎侧或胎面的新的花纹或设计方案,进行再设计以后加工成模具,送试验车间加工出新的轮胎,经严格的轮胎性能测试以后性能优异的投放市场。

  另一个创新的案例就是此次访问的宝洁公司,它在全球有28个研发中心,其中6个位于总部辛辛那提市。从宝洁的博物馆了解到,两个女婿:一个做蜡烛、一个做肥皂;一个姓的第一个字母是P、另一个是G,在岳父的建议下于1837年合并,即诞生了P&G(宝洁),在179年的历程中一直是靠着创新,成为了今天世界第一的洗涤用品公司。

  2、关于责任关怀。“责任关怀”概念的提出已有30多年,这次在华盛顿参加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会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责任关怀,当前ICCA正通过59个国家的石化协会共同努力在全球推进责任关怀行动,责任关怀的理念正在全球石化界日益成为共识。这次出访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责任关怀已经不仅仅是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运营管理的自觉行动。

  这次访问的霍尼韦尔、宝洁、COOPER轮胎、UOP以及加拿大的Canpotex(加拿大钾肥出口公司及其所属的出口港区),与每一家交流中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内容。最典型的要数宝洁公司,据介绍,现在宝洁公司不仅保证自己生产、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的产品是绿色安全的,他们在供应链的把握上也严格要求供应商提供的原料的生产过程也必须符合绿色可持续要求;例如洗涤用品用的棕榈油、包装材料用木材等,要求供应商的生产及砍伐方式都不能是破坏性的。

    事实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近年来也正在积极推进责任关怀在中国实施。2002年中国石化协会首次在中国石化行业倡导责任关怀行动,2005年起连续举办了几届责任关怀促进大会,2011年石化联合会“责任关怀工作委员会”成立,去年又组织430多家石化企业和园区签订了“责任关怀全球宪章承诺书”。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责任关怀委员会的发起单位已由最初的56家发展到目前的97家,并有527家石化企业和园区签订了责任关怀承诺书,今年6月,石化联合会还将与ICCA共同在北京举办责任关怀高峰论坛,此次出访期间,联合会与ICCA共同商定了会议的日程安排。

  “十三五”期间,石化联合会将携手ICCA和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将深入推进责任关怀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制定未来五年责任关怀的目标、任务和举措,认真梳理责任关怀中的差距和问题,通过责任关怀典型企业和园区的示范带动,大力开展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推动石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广大企业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减少排放、防止污染、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职业健康、社区沟通等,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企业落地。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新型石化工业的路子,真正实现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安全转变。(未完待续)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