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科技创新为供给侧改革开路
2016年9期 发行日期:2016-04-29
作者:zhoukan2012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科技创新为供给侧改革开路

■ 本刊记者  唐茵

  “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需要实施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关系来讲,技术是企业或产业发展的供给侧,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科技与装备部主任胡迁林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行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思路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端产品、实施一批创新工程、组建一批创新平台,实现行业科技创新由跟随型向并行与领先转变,推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胡迁林分析,当前制约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下滑和高环境风险。他认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实际就是存在着技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高附加值、高性能、专用产品制备技术缺乏;先进生产技术、绿色工艺缺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而造成技术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因此,适应供给侧改革,行业科技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

  主要任务分为两方面:一是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生产技术,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绿色生产水平提供支撑;二是建设一批高水平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为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支撑。

 

攻克一批 “短板”技术

   

  胡迁林认为,我国化工产品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其技术含量、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但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攻克一批“研发有基础、突破有可能、技术先进”的补短板技术。例如:己二腈生产技术、氢化丁腈橡胶生产技术、高丰度13 C同位素制备技术、航空子午胎产业化关键技术、高性能氯碱离子膜制备技术、高性能碳纤维(T700以上级别)工程化关键技术、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技术、高端功能膜材料制备技术等。

  杜邦公司于上世纪70年低初开发的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原料价廉易得、工艺路线短、无污染、能耗低、成本低,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组分复杂,主要成分之间沸点接近,制备己二腈过程产物分离纯化十分困难,国内长期未能突破。目前国内一家企业经过8年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建成500吨己二腈示范装置,已累计生产己二腈合格产品300吨,达到进口己二腈产品质量指标。“十三五”有望突破产业化技术,形成20万吨生产能力。

  高丰度13 C同位素制备技术也望攻克。13 C产品大量用于13 C-尿素呼气试验法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国内每年接受该项检测约500万人,但检测试剂全部进口。目前1千克13 C-尿素售价为20万元,利润8万元。上海化工研究院采用CO低温精馏法分离得到99%丰度的13 CO同位素气体,再化学合成为13 C-尿素,有望实现产业化。

  

加强高性能专业化产品开发

 

  高性能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通用树脂高性能化产品领域,应重点关注茂金属弹性体专用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程塑料专用树脂、抗菌合成树脂、透明软质PVC专用树脂、高性能树脂聚合技术;在高端通用合成橡胶专用牌号及合成新技术领域,应重点关注子午胎用高性能溴化丁基橡胶、节能胎面胶用溶聚丁苯胶专用牌号、丁苯戊三元合成橡胶、接近天然胶性能的异戊合成橡胶、高耐候性乙丙橡胶、高耐油性丁腈橡胶、丁烯制异戊二烯新工艺;在高端通用合成纤维专用牌号及合成新技术领域,应重点关注聚酯工业丝、高强度维纶工业丝、碳纤维用大丝束腈纶长丝、高档卫生与护理用丙纶纤维。此外,还应关注茂金属聚乙烯、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新型加工与改性技术,特种纤维高端产品及工程化等关键技术。

  胡迁林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合成树脂,其制品表面易生细菌,影响消费者健康,抗菌树脂将大有用武之地。国外抗菌合成树脂每吨产品售价超过通用合成树脂5000元。抗菌合成树脂传统工艺是合成树脂加入抗菌剂制成抗菌材料,属于后加工形式,其添加量大、分散性差、缓释效果弱、成本高、易变色、持久性差。国内开发的新工艺是合成树脂和抗菌剂进行原位添加制为抗菌材料,添加量小、分散性好、缓释效果强、成本低。目前已在聚丙烯、尼龙6EVA树脂原位添加工艺方面完成中试开发,具备产业化放大基础。使用了这种技术的聚烯烃树脂在常温水中浸泡2年以上,抗菌率仍大于99%

  

抢占制高点 推广适用技术

   

  可喜的是,当前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新实力,开发出的技术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抢占技术制高点。

  胡迁林指出,可能抢占制高点的重点技术有:氯丙烯直接氧化法合成环氧氯丙烷新技术、环保透明抗冲聚丙烯技术、双向拉伸聚乙烯产业化关键技术、绿色环保型铝基催化聚酯生产新工艺、陶瓷纳滤膜材料工业技术、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技术、新一代烧碱工业用离子膜技术、尼龙12及关键单体制备技术、以煤为原料生产芳烃及衍生物关键技术、合成气一步法制乙烯技术等。

  目前,我国丙烯高温氯化法环保问题十分突出:废水排放量大,达到5080立方米/吨,主要来源于氯醇化反应和皂化反应;难处理的氯化钙废渣排放量达23/吨,来源于皂化反应。迫切需要开发绿色制造技术,在保护环境前提下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中石化石科院经过多年研究,开发了“钛硅分子筛催化固定床氯丙烯直接氧化法新技术”(完成了实验室HTS催化剂定型及合成工艺研究)近期已完成中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中试装置的基础设计。该工艺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环氧氯丙烷合成新技术,既可解决丙烯高温氯化法突出的环境保护问题,且设备腐蚀小、生产成本低。全球尚无中试和工业化的报道,“十三五”期间拟开发10万吨级成套技术。

  我国陶瓷分离膜的研究与产业化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与国际先进产品相竞争的高技术领域之一。陶瓷纳滤膜在不发生相变的条件下,可实现分子量从几百到几千有机分子和高价离子的分离,能应用于溶液浓缩、水中有机分子和高价离子的截留,可有效节约能耗。制备窄孔径分布的陶瓷纳滤膜是提高陶瓷纳滤膜分离精度的关键。南京工业大学提出了采用模板法进行小孔径陶瓷超滤膜微结构精密控制的方法,在小孔径陶瓷膜制备方法上形成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已具备了产业化基础,未来几年有望在这一领域占领国际制高点。

  “十三五”期间,行业还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快石化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中包括: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主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或化工品种;面向基础石化化工产品,重点推广一批先进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面向重点节能领域,加快推进能量系统优化、能效水平提升;加强合成氨、炼油、乙烯等行业企业能量梯级利用和能源系统整体优化改造;开展发电机线通流改造,冷却塔循环水系统优化、冷凝水回收利用等;围绕“三废”排放达标行动,加大环境治理技术装备的推广。

  

五大产业将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

 

  胡迁林透露,“十三五”期间,为适应行业供给侧改革,促进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全行业还将在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重点围绕重大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开展协同攻关,把制高点技术突破与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紧密结合,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一是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领域:

二是化工新材料领域:

三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领域:

四是现代煤化工领域:

五是节能环保领域: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