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聚焦化工热点 中韩企业共谋未来
2016年9期 发行日期:2016-04-29
作者:zhoukan2012

      420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成均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化工信息》杂志、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16中国化工热点(渤海新区)产业峰会暨中韩企业技术对接交流会”在沧州渤海新区隆重召开。来自韩国和中国的专家、企业代表200余人就中国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中国化工行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同时,来自韩国的近30家企业代表在会上发布了亟待寻求中国企业合作的技术与项目,中韩双方代表在会上就各自关注的技术、项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进行了一对一的对接,会议现场达成多项意向合作。

 

聚焦化工热点  中韩企业共谋未来

——2016中国化工热点(渤海新区)产业峰会暨中韩企业技术对接交流会专题报道

■ 本刊记者  吴军

 

“十三五”中国石化行业由大向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已迈入石油和化工大国行列。化工行业销售收入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石化行业居世界第二。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行业整体进口依存度(不含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进口)从2010年的14.5%下降到2015年的9.8%;出口金额5年累计增长36%,进口金额累计增长4%,贸易逆差由2010年的523亿美元大幅缩小到2015年的143亿美元。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有所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布局集约化水平快速提高。其中,石化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布局初步形成,多数化工企业进入园区发展。

  但目前行业仍面临结构性短缺、部分传统化工产品产能过剩、工程化创新与前瞻性创新能力不足、园区化集约化水平仍需提升、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在谈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时,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表示:“十三五”期间预计GDP增长6.5%~7.0%,到2020年油价将回升到大约60美元/桶水平。在此基础上预计“十三五”期间行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6.5%左右,2020年达到16万亿元左右;乙烯、丙烯、对二甲苯、乙二醇、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品自给率提高;到2020年石化/化工行业的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和CO2排放量预计均比2014年下降7%

  顾宗勤指出,“十三五”期间行业重点领域发展方向包括:对炼油,烯烃,芳烃,乙二醇、苯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等有机原料产业不断进行优化。为在“十三五”期间提升PX的自给率,目前我国正在对离岛建设PX项目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提升钾肥保障能力,调整原料结构、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途径提升传统化工;在化工新材料发展方面,要提升化工新材料的自身发展水平,突破上游关键配套原料的供应瓶颈,延伸发展下游高端制品;此外,新型煤化工仍将是“十三五”期间我国要推进的化工新能源产业。

 

走出去:中国化工企业拥抱国际市场

   2015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增速大幅下降,国际投资跌宕前行。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内需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前,我国不论是国内投资还是招商引资,加大投资的背景都是基于市场需求的长期增长,这无形中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此外,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出现资本剩余,而中国目前的投资机会远小于资本剩余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资本若要寻找有效益的出路和空间必然要加大对外投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既是一种应变措施,中国转型升级的组成部分,也是引领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库创(上海)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钱旻博士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行业是制造业,特别是炼油、高铁、核电、智能电网代表了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全产业链优势,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新名片。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海外投资有向亚太以外地区转移的趋势,对欧洲的投资将逐步增加。其中,中国民营企业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生力军。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如今民营企业的投资金额占中国对美投资总额的75%以上。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关注向上游价值链延伸的转变。

   不过,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信息渠道不畅、尽职调查不充分、对当地的法律和政治环境关注不够、跨文化沟通不足等风险和问题。对此,钱旻指出,“走出去”不是一个口号,企业应该制定清晰的国际化战略。有些企业因为国家现在提出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的战略,盲目跟风,匆忙决策。有的竞购项目甚至不惜抬高成本,导致收购后财务压力巨大,企业后续经营困难。因此,企业需要练好内功,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又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另外,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多采用和参考跨国公司的模式。为此,海外投资若要取得成功需注意以下几点:联合收购、抱团投资;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开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委托专业的国际投资中介;落实扎实的法律机制;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建立可行的应急预案。

 

引进来:渤海新区吸引外资优势凸显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开发区,沧州渤海新区地处环京津、环渤海中心地带,面积2400平方公里,是河北省重点打造的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也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中国物流实验基地。

  下辖的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出海口,也是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自宋金时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始点,距韩国仁川港只有480海里。现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3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是近年来环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长性的深水亿吨综合大港,腹地覆盖冀中南、晋陕鲁豫蒙及西北等广大地区,与荷兰鹿特丹之间更是形成了世界上最短的亚欧大陆桥,黄新欧新大陆桥正在起步,黄骅港因此被誉为“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

  据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振民介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开放发展和河北沿海率先发展,渤海新区正迎来加速崛起、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石油化工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提档发展的“黄金期”。“‘十三五’时期,河北省石化等重化工业将加快向渤海新区转移,我们也将重点打造乙烯和芳烃、聚酰胺、聚氨酯、精细化工、PX、碳纳米新材料等产业链,加快建设以炼油、乙烯、芳烃为龙头,以精细化工为重点,以煤化、盐化为协同的河北沿海重要石化产业基地。”张振民如是说。

  在谈到吸引外资方面,张振民表示:“韩国一直是沧州渤海新区加强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重点区域。随着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地开工,以韩国现代国内最大配套商世原为代表的一大批韩资企业持续落户,仅去年以来,全区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的韩资项目就达55个。目前,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的渤海新区韩国产业园启动建设,首批19家韩资企业先后签约;韩国“双创中心”已具备入驻条件,中韩自贸产业园区、韩国城等项目也正在谋划推进。

 

技术对接:韩国企业掘金中国

  此次大会,来自韩国的近30家企业代表在会上发布了亟待寻求中国企业合作的技术与项目,引起了中方代表的强烈关注,中韩双方代表在会上就各自关注的技术、项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进行了一对一的对接。会议结束当天,韩国AGH株式会社的生物日用品制作项目,成均株式会社虾青素制备技术、植物干细胞项目,CPE cell株式会社用水作为燃料的锅炉商务化项目,世阳株式会社PVC固体阻燃剂项目

与沧州渤海新区签订MOU战略合作协议。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