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困惑中蕴含机遇 竞争中明确目标 业界大咖论剑“十三五”
2016年11期 发行日期:2016-05-31
作者:zhoukan2012

困惑中蕴含机遇  竞争中明确目标  业界大咖论剑“十三五”

■ 本刊记者  唐茵

 

  根据“十三五”规划,未来5年是我国化工行业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实现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攻坚之年。以创新驱动的战略为基础,产品结构将向产业链中高端转移。通过优化产能,鼓励自主创新,一批可与世界强手比肩的企业将崛起,对在华的跨国公司构成巨大的竞争威胁。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痛下决心整治环保安全隐患,跨国公司将与本土企业在绿色优质增长道路上并肩前行,形成竞争合作的新局面。跨国公司的CEO们如何看待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在“2016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中的“第二届化工园区与跨国化工公司CEO圆桌会议”以及同期召开的“AICM:跨国化工企业在中国‘十三五’中的机遇和展望专题会议”上,业内大咖就“十三五”期间关于创新、环保、标准国际化、企业搬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华创新,学会“穿鞋”

  

  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认为,“十三五”发展,不论是对于跨国公司来讲,还是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乃至全行业都是十分重要的5年。这5年既有不少不确定因素,又有许多创新发展机会。

  汉高中国政府关系及公共事务高级总监于江表示,未来汉高还将继续加大在华的研发力度,特加是针对新兴产业和设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电池装配等领域,在前期就参与到客户的研发项目中,与客户携同创新。于江同时指出,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会促进在某个行业或特定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这为汉高提供了并购和合作的机遇,符合公司更加贴近中国市场发展的计划。

      亚什兰特种添加剂大中华区总经理赵连明认为,所有的公司都表示要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但事实上,大多数公司都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当面临客户的特殊需求时,会觉得客户难以应付。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要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原则,要多“穿穿客户的鞋”,也就是说创新要以客户为导向,要主动改变产品的“性格”,理解客户的需求。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创新文化,员工要有充分参与,管理层要接受员工的失败。

  索尔维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孙立宏表示: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与索尔维的发展规划都十分吻合。索尔维制订的2025可持续性化工目标非常明确,即到2025年,将集团商业组合中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比重从25%增加至50%,单位增加值的CO2排放降低40%。这些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与会代表认为,两化融合也是未来5年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行业应在两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是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厂效率,二是在销售中利用B2BB2C等数字平台,管理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终端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产品创新。

  虽然跨国公司未来的布局与创新驱动战略不谋而合,未来几年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中心将不断涌现,创新水平会有大幅提升。但是谈到在华创新时,这些业界大咖们却顾虑重重。除了创新型人才短缺外,人才的流失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困扰着跨国公司。虽然目前我国已落实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但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因为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流程非常复杂,在与本土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可能很难取证,特别是在中国某些省份,地方保护主义往往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一位高管指出,如何获得总部的支持,将主要取决于如何使总部相信知识产权保护正在改进。正因如此,多数跨国公司不在中国开展核心研发,研发仅限于渐进式创新、应用研发以及技术服务与支持。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创新是石化行业发展的关键。中国政府非常注重创新,一直在政策上支持重大创新项目,特别是去年又增加了一项新政策,即对创新的投入可以抵税。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创新来说,也会享受到同样的政策。

搬迁入园,“搬”还是“关”?

    

  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化工围城和城围化工导致搬迁入园的需求迫切。天津8·12事故发生后,搬迁的呼声越来越高。工信部编制了《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促进企业搬迁。许多跨国化工公司也面临着搬迁的挑战。

  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负责大中华区营运与基地管理的莫立森博士认为,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生产设施和人员的搬迁,还需要根据选择的新址重新规划未来的产品链。正因为如此,搬迁也会给企业更新换代带来机遇。然而,一些工厂在搬迁过程中,由于在新址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原材料供应商,只好关闭生产线。这样来看,补偿金仅考虑土地的补偿可能远远不够。赢创工业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柯乐施博士也认为,目前搬迁时,需要整合资源,充分考虑搬迁入园后的风险,提前拟定发展规划,至少需要3年时间。

  如何选择新址让这些跨国公司很头痛,搬迁可选的园区数量有限,一些不太成熟的园区,除了公用工程配套不足之外,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也比较困难,特别是长期的规划具有不确定性。一些化工园区边建边扩或者建了再扩,给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诸多不便。

  对此,石化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认为,企业在选择园区时,应考察是否是省级政府批准的园区,是否有一个可行的长期运营规划。刚刚起步的园区往往公用工程服务商只有一家,企业数量不足以满足“三废”最低限量,需要政府给予补贴。随着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加,公用工程服务商价格会不断下降,园区开发商要参与到工程服务中来,降低运营成本。

  凯米拉中国区总裁陈桂武认为,企业搬迁选择园区要慎重,国家级园区有很多,具体要看原料在哪里,客户在哪里。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搬迁的原址如何处置,污染的土地谁去监管。

  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处长马从越表示,企业搬迁入园涉及许多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承接地的园区也要有相应政策。不少成熟的化工园区土地指标、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都已告急,企业不得不搬迁到刚刚起步的园区中去,能耗环保指标的“一刀切”造成许多风险。马从越建议对一些环保、安全等工作突出的优秀园区给予政策倾斜,提高这些园区的接纳能力。

  据了解,虽然目前工信部编制的危化品企业搬迁实施方案还未正式出台,但一些地方政府已先行一步,制订了详细的土地、职工以及设备补偿标准。但是跨国公司高管们认为,国内的园区缺乏规范化的标准,搬迁之初的承诺如何兑现也存在问题,因此,相关部门最好出台基准性的园区标准。

  

政府决策,盼公平科学稳定

   

  近日,山东龙口的未来远景规划到2035年的巨无霸裕龙石化基地项目刚浮出水面就遭棒打搁浅。近年来类似事件举不胜举,这让化工公司在推进投资计划时障碍重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政府决策问题困扰着跨国化工公司。比如,一些工厂建设时本来就在远离人口密集地带的化工园区,可是城市规划时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可持续性,在化工园区附近建立住宿、商业建筑等,导致化工园区的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园区入驻。因此,参加讨论的业界高管们认为,政府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公平、可持续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确保有稳定的投资环境。

  高管们认为,政府监管并未得到有效执行是开展可持续发展和责任关怀行动的最大障碍。很大程度上,中国制造的产品主要依靠成本竞争,但当成本压力过高时,可能导致一些企业在安全和环境措施上投机取巧。不当的化学品储存设施、标志、培训和应急处理程序已成为中国化工行业的头号风险。鉴于中国国情,政府才是确保成功的关键。更好地实施政策不仅是降低风险的关键,也是确保公平竞争、避免竞争者投机的有效方式。

  高管们希望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有效法规。但他们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一些障碍,如: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本土企业缺乏知识或竞争力,由于需要初始投资而无法进行监管改革,以及中国仍未完全实现市场化,中国化工业具有分散化特性,使中国政府难以凭借一己之力管理和实施监管。

  

  在寻求未来几年的在华发展途径时,高管们无疑会想到兼并、收购和建立合资企业等手段。显而易见,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引起了化工企业对并购的广泛兴趣,在这一环境下,并购比建造工厂更加合理。并购交易能实现的其他主要目标还包括:通过获取市场份额实现增长,更好地对接分销渠道,以及覆盖更多客户等。高管们更加青睐能够实现全面控制的并购活动,而非建立合资企业。  

 

当前评论